新書推薦:
《
海外中国研究·王羲之:六朝贵族的世界(艺术系列)
》
售價:NT$
811.0
《
唐宋绘画史 全彩插图版
》
售價:NT$
449.0
《
“御容”与真相:近代中国视觉文化转型(1840-1920)
》
售價:NT$
505.0
《
鸣沙丛书·大风起兮:地方视野和政治变迁中的“五四”(1911~1927)
》
售價:NT$
454.0
《
海洋、岛屿和革命:当南方遭遇帝国(文明的另一种声音)
》
售價:NT$
485.0
《
铝合金先进成型技术
》
售價:NT$
1214.0
《
英雄之旅:把人生活成一个好故事
》
售價:NT$
398.0
《
分析性一体的涌现:进入精神分析的核心
》
售價:NT$
556.0
|
編輯推薦: |
经学为旧学主流,至清代出现了集大成的盛况,清末王先谦编《清经解》《续清经解》总结之,2011年、2016年齐鲁书社出版当代经学大家刘晓东先生所编《经解三编》及《四编》,搜集未收入王辑的经学经典著作,本书依据近代文献学大家王欣夫先生所拟《学礼斋经解》拟目,由复旦大学教授、当代文献学家吴格先生编成,在刘辑之后,可称“经解五编”。
|
內容簡介: |
清代经学昌盛,研究成果丰硕,前人已辑刊《清经解》《续清经解》等大型专科丛书,今人刘晓东、杜泽逊又汇编《清经解三编》《四编》,清人经解又成出版热门。王欣夫本人为礼学名家,其治学且旁及诸经,又勤于搜讨,凡清末民初学者未刊经学著述、已刊而流传未广者,都加以辑录抄存,循正续两《经解》的思路欲成《学礼斋经解》,可惜身前未能完成此项名山事业。今由复旦大学图书馆吴格研究员按王欣夫所拟书目,精选内容完善、版本精良者为底本,编为《学礼斋经解》。
本书采取影印方式,按照四库总目提要经部分类法编辑,共收录经学著作70种,大部分为未经刊刻的稿抄本,是继清编两《经解》与今编两《经解》后,又一部重要的清人经学著作总集。
|
關於作者: |
王欣夫,名大隆,字欣夫,号补安,后以字行。祖籍浙江秀水(今嘉兴市),后其祖移居江苏吴县(今苏州市),遂为吴县人。年轻时随吴江著名文学家金松岑学习国学,后又到金的老师吴县曹元弼处学习经学。曹为前清翰林院编修,是专精三礼的经学大师,先生从其受业,故对三礼亦有专门研究。学业有成,应苏州女师聘请,在该校任教。后又应上海圣约翰大学之聘,任国文教授。1952年全国院系调整,转入复旦大学中文系。毕生从事于中国古代目录、版本、校勘之学,培育的学生中有不少是中国文献学专家或教授,原丁芝孙藏陈少章、何义门亲批之《唐诗鼓吹》归其所有,又藏翁方纲未刊稿《四库全书提要》副本,王澍手书原本《积书派摹古帖》等。抗战期间蛰居上海时,与赵诒琛等合辑以干支纪年命名的《甲寅丛编》等丛书七部,其内容以吴门文献中未刊稿为主,兼及旧刻罕见者。室名二十八宿砚斋、蛾术轩(有《蛾术轩箧存善本书录》及《题跋》)。1966年因患肺炎去世。
吴格,字致之,浙江义乌人。复旦大学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中心教授、中国古典文献学博士生导师。曾任复旦大学图书馆古籍部主任,现任复旦大学古籍保护研究中心主任,同时担任国家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成员、中国图书馆学会古籍分委会副主任、国家及上海古籍保护中心委员。主持多项国家及省部级大型古籍整理项目,如《中国古籍总目》《< 续修四库提要总目>整理与研究》《全明诗》《全明文》等。主编《朱一新全集》,整理《胡朴安日记》《甲辰东游日记》等。
|
目錄:
|
總目錄
影印説明
第一册
【易類】
周易本義辨證六卷凡例一卷
易象集説附錄不分卷?清彭定求撰
第二册
鄭易馬氏學一卷
于氏易説一卷
【書類】
尚書集解三十卷敘説一卷
尚書日辰考證一卷
禹貢地名集説二卷
第三册
【詩類】
毛詩故訓傳裨二卷
毛詩學□卷(存卷一、二、五、七)
第四册
説詩一卷
涉江詩説一卷
韓詩内傳并薛君章句考四卷附編一卷
毛詩音□卷(存卷十六至十八)
詩古音三卷
第五册
【禮類】
周官祿田考補正三卷
禮經大義一卷
第六册
喪禮鄭氏學□□卷(存卷四之一至三、卷五之一)
第七册
儀禮圖不分卷
儀禮古文今文考一卷
儀禮今古文疏證一卷
第八册
禮經漢讀考十七卷
第九册
逸禮大義論六卷
逸禮定論五卷周人明堂月令篇一卷
第十册
禮記古訓考一卷
禮記參訂十六卷
第十一册
漢世别本禮記長義一卷
鄭氏原本禮記存義一卷
禮記熊皇異同一卷
夏小正釋義十二卷
第十二册
禮記鄭讀考四卷
五禮通考條辨二卷
第十三册
【春秋類】
古文春秋左傳十二卷
春秋集善十五卷
第十四册—第十五册
春秋經傳集解考正七卷
第十六册
穀梁逸禮一卷
春秋穀梁傳釋文校勘記一卷
春秋繁露十七卷
第十七册
【孝經類】
孝經義疏補訂補一卷
孝經集證十卷
孝經集解一卷
孝經集注不分卷
第十八册
【四書類】
中庸補注一卷
論語鄭氏注□卷(存卷二)
論語正義補一卷
論語皇疏考證十卷
鄉黨禮説一卷
讀四書偶筆一卷
第十九册
【爾雅類】
爾雅字句蒙求三卷
爾雅釋文補三卷
第二十册
【羣經總義類】
漢石經殘字證異二卷
經字考二卷
九經古義參證一卷
鄭氏經學考不分卷
第二十一册
敬齋經説六卷
述古堂經説六卷
第二十二册—第二十五册
【小學類】
讀説文段注記不分卷
第二十六册
説文引經考不分卷
第二十七册
説文古本考補證二卷
説文答問疏證六卷
説文叢説一卷
第二十八册
説文聲統十七卷首一卷標目一卷
復古編校勘記一卷
埤倉一卷
文字索隱不分卷
第二十九册
集韻校勘記十卷
第三十册
切韻啓蒙不分卷
釋龜二卷
一鐙精舍甲部稿八卷
|
內容試閱:
|
復旦大學圖書館藏近代學者王欣夫先生撰輯編藏之稿本、抄本及校本,爲文獻學一大寶藏。先生藏書始于二十世紀初,際會文獻聚散之時代機遇,憑藉江南地區圖書流轉之環境優勢,經數十年辛勤採集,露鈔雪纂,積書至數十萬册,其中題爲王氏學禮齋、抱蜀廬、蛾術軒稿抄校本者【一】,多屬前代學人著述之罕傳稀見者,經先生拾遺補缺、校訂傳鈔而存藏,爲先生藏書中最具特色者,彌足珍貴。茲據先生宿願,彙輯學禮齋遺書中經部未刊、稀見著述六十八種,編爲《學禮齋經解》,以續清人及今人所編之《清經解》四種【二】,用饗海内外學人。
王欣夫(一九〇一—一九六六),名大隆,以字行,號補安,室名學禮齋、抱蜀廬、蛾術軒等。先生原籍浙江嘉興秀水縣新塍鎮,自高祖元松徙江蘇吳江縣盛澤鎮,清同治初,其祖利榦又守距率族遷居蘇州,遂入籍吳縣,此後三世居於姑蘇。上世紀二十至四十年代,先生執教上海,仍家吳下,學禮齋藏書遂分庋兩地。五十年代初,先生轉職復旦大學,未久即鬻去蘇城祖居,遷入上海江灣復旦宿舍,藏書隨之移滬。至六十年代中期先生謝世,所藏圖書倉促處分,幾遭散佚,賴有識者維護,稿鈔校本幸未全失,獲移藏於復旦圖書館,至今已逾五十載。
先生生長吳門,自學成材,少接良師,多交耆舊,文獻當行,卓然名家。身處二十世紀文化轉型時代,先生仍服膺清代樸學傳統,自少年始,即以上繼吳中惠氏、顧氏之學爲職志,視文獻傳承爲己任。先生弱冠,曾隨吳江金松岑(天羽)習詩古文辭。又從常熟丁秉衡(國鈞)論學談藝,結爲忘年之交。年廿一,復從吳縣宿儒曹復禮(元弼)受《三禮》之學,從此篤志經學,室號「學禮齋」。中年採《管子·形勢篇》「抱蜀不言而廟堂既修」語,顏其室曰「抱蜀廬」。又取《禮記》「蛾子時術之」語,名書齋曰「蛾術軒」。平生學術志趣,於斯可窺。嘗謂自廿五歳究心目録學,從此搜討放佚,不遺餘力。回顧先生學行,畢生致力於讀書、教書、藏書、刻書、鈔書、編書、校書,心無旁騖,不求聞達,故閱世雖僅中壽,而所造實獨步當時,遺惠餘澤,沾溉後學。早在上世紀三十年代初,張一麐、李根源諸老於蘇州發起「平旦學社」,延章太炎、吳梅等耆宿講學,先生年僅而立,已廁身講演之列。未幾,吳中成立「國學會」,先生任研究組經學幹事,主持校刊張錫恭《喪禮鄭氏學》鉅著,書版至今猶存。一九二八年始,先生執教上海聖約翰大學,歷任講師、副教授、教授。一九五二年高校院系調整,轉入復旦大學,先後執教中文等系。一九五七至一九六〇年,先生主中文系古典文獻學講席,所編《文獻學講義》此後屢經翻印,久推名作。其最爲難能者,先生於舉世不爲之時,教學之餘,仍潛心校讀,撰著不輟,銳意傳古,鈔纂爲勞。人稱先生讀書萬卷,見聞廣博,而淵雅勤劬,一如其鄉先輩清吳枚庵(翌鳳)老人。一九六六年冬,先生因肺疾遽逝,遺著滿床,雖經整理,待刊者猶夥。
先生治學,原本經史小學,泛及子書集部,中年後肆力於流略之學,其指歸仍在網羅歷代散佚文獻。先生既從曹復禮老人受《三禮》之學,深慕吳中惠氏之四世傳經,欲以經術自任,於《禮》於《易》,均深研討,《元貞本論語注疏攷證》、《松崖讀書記》諸作,世稱力作。又奉常熟丁國鈞之教,勤於治史,於陳壽書有《三國兵志》之補,於典午佚乘有王隱《晉書》之輯,於蒙元史有《元史校釋》之作,咸推名著。治諸子學,則有《管子校釋》之作,考訂版本,商榷異説,時賢爲之折服。
先生諳熟吳中學派及各家著作淵源,痛近世故家文物凋零,深恐先哲遺書淪胥殆盡,故於前賢著述之未刊稿本、雖刊而流傳稀見者,尋訪搜求,考訂甄別,傳鈔校輯,集貲刊佈,終其身而矻矻不懈。先生與南北學人及藏書家游,遭逢師友著述及收藏之聚散,如雲間韓氏讀有用書齋藏書之讓售、松江張錫恭茹荼軒禮學專著之傳鈔、《八年叢編》底本之徵集、嘉業堂善本之易主、金山高氏吹萬樓藏《詩經》之歸宿等,事關文獻保存,無不克盡己責,貢其勞績。先生見識既廣,搜訪又勤,所搜集傳鈔之珍本秘籍,經數十年積累,盈笥溢篋,洋洋大觀。據以撰輯之作,自述有百數十種之多。已經付刊並著於人口者,於清代藏書家黃丕烈、校讎學家顧廣圻著述,有《黃顧遺書》《黃蕘圃集》《顧千里集》之編;於歷朝名家詩文,則有元歐陽玄《圭齋集補遺》、清孫星衍《孫淵如文補遺》、清陳奐《三百堂集》之輯;於五代以來藏書史料,則有葉昌熾《藏書紀事詩》之補正、清人藏書題識之收集;於師長著述,則有曹元忠《箋經室遺集》、金天羽《天放樓遺集》、胡玉縉《許廎遺集》《許廎學林》,曹元弼《復禮堂文集》等編;晚年校訂胡氏《四庫全書總目提要補正》,尤稱近世目録學之鉅著。
先生自撰《蛾術軒篋存善本書録》,著録藏書精華近千種,其中各類稿本(手稿本、鈔稿本)約四百種,各類鈔本(舊鈔本、傳鈔本)百五十種,兩者相加,數量逾於刻本。鈔稿本中稱「吳縣王氏學禮齋(抱蜀廬、蛾術軒)鈔稿本」者約百三十種,平生學問志趣,精神財力,實皆蘊於其中。先生於所收集傳鈔之稿鈔校本,原有陸續彙編叢書之計劃。擬編叢書,現知有《學禮齋經解》、《學禮齋經解補編》、《學禮齋叢書》【三】、《抱蜀廬叢書》諸題名【四】。《學禮齋經解》、《學禮齋經解補編》之名,見於先生親筆所擬備選書目(見書影)。觀其所選,悉爲清末民初人經學著述,苦心收羅,半經重鈔。其書或前賢考訂經籍之小種著作,爲清代兩《經解》所未載者;或雖曾刊布而流傳未廣、影響未著者;或並世學人之專著(如張錫恭《喪服鄭氏學》、曹元弼《古文尙書鄭氏注箋釋》等),因撰著完成已入近世,迄未刊行而稿本獨傳者。林林總總,足備後世研討經學文獻之助。
新編《學禮齋經解》,係據先生所列《學禮齋經解》、《學禮齋經解補編》子目,取校復旦圖書館所存先生遺書,遵循先生編纂意圖而選印成書。先生所列書目數逾百種,現收入《學禮齋經解》者僅六十八種,除兩種外其底本悉採自先生遺書,多爲復旦圖書館所藏,不泛及他家藏本。先生書目所列之原學禮齋藏本,今已見藏其他圖書館者,複製影印,且俟諸來日。《學禮齋經解》、《學禮齋經解補編》子目未見本館及他館著録者,止得暫付闕如。其中清王貞撰《爾雅字句蒙求》一種,係著者寫於《爾雅正文直音》眉端者,一書而實存兩書。又漢鄭玄撰《論語鄭氏註》二卷、晉徐邈撰《毛詩音》殘存三卷兩種,係先生據敦煌寫本之攝影件(其中一件爲傅增湘老人貽贈)。收入《學禮齋經解》之書已見於《蛾術軒篋存善本書録》著録者,即取先生書録冠於各書之前,以明其撰輯原委,作爲導讀。新編《學禮齋經解》子目,經與《皇清經解》《續皇清經解》及今人新編《清經解三編》《清經解四編》比勘,書名重合者僅三五種,因所採底本不同,仍予收入,不避重複。先生擬編之《學禮齋叢書》《抱蜀廬叢書》,其整理出版則俟諸他日。
歲月不居,時光如流,先生擬編《學禮齋經解》計畫,逾七十載始部分實現,爲此深感上海人民出版社執事諸君成全之美。先生之學術信今傳後,沾溉學林,世蒙其利,諒無異言,而發揚光大,責在後人,文獻同志,能不奮勉。己亥冬日古烏傷後學吳格識於復旦大學光華西樓。
注 释
【一】欣夫先生室名及所用稿紙,大致四十歳前多用「學禮齋」,四十歳後則兼用「抱蜀廬」及「蛾術軒」。
【二】阮元《皇清經解》,王先謙《續皇清經解》,劉曉東、杜澤遜《清經解三編》《清經解四編》(齊魯書社)。
【三】《學禮齋叢書》之目,見於先生《學禮齋叢書擬目》。所載似皆經部以外之稀見書,如清惠棟、焦循、余蕭客、陳奐、鈕匪石、王仁俊等稿本,其底本或出於自藏,或擬借諸朋好。
【四】《抱蜀廬叢書》之名,見於五十年代初先生所填履歷表,自謂已編定「《抱蜀廬叢書》一百種」,子目未見。檢閱復旦圖書館所存先生遺書,先生辭世前已多取稀見稿抄校本,以統一稿紙格式,委託友人封尊五等謄爲清本,其内容泛及四部。此類先生自行輯抄之本,應即《抱蜀廬叢書》備選之書。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