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月与蟹(青鲤文库)荣获第144届直木奖,天才推理作家经典作品全新译本。一部青春狂想曲,带你登上心理悬疑之巅。
》
售價:NT$
230.0
《
索恩丛书·盛清统治下的太监与皇帝
》
售價:NT$
403.0
《
透过器物看历史(全6册)
》
售價:NT$
2234.0
《
我在台北故宫博物院读名画
》
售價:NT$
500.0
《
尼罗河往事:古埃及文明4000年
》
售價:NT$
347.0
《
一个人·谁也不是·十万人(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反思自我的巅峰之作)
》
售價:NT$
250.0
《
重写晚明史(全5册 精装)
》
售價:NT$
3560.0
《
汉末晋初之际政治研究
》
售價:NT$
602.0
|
內容簡介: |
《巴赫钢琴作品全集(中英对照 套装共12册)》为巴赫创作的著名钢琴乐谱全集。为专业学习钢琴演奏的常选乐谱。此次翻译引进的是维也纳原始出版社出版的净版本乐谱。该类乐谱由专业的音乐学者与音乐编辑经过多方考证最后确定, 因此具有很高的引进和翻译价值。
|
目錄:
|
《巴赫平均律钢琴曲集 第二卷(中英对照)》:
前言
Vorwort
Preface
Kritische Anmerkungen
Critical Notes
《巴赫半音阶曲与赋格(中英对照)》:
前言
演奏评注
Vorwort
Hinweise zur Interpretation
Preface
Notes on Interpretation
琶音记谱法
半音阶幻想曲与赋格(首版BWV903)
附录1:半音阶幻想曲(早期版BWV903a)
复制手稿
附录2:半音阶幻想曲(福科尔版)
版本评注
细节注解
《安娜·马格达丽娜·巴赫的键盘曲集 包括克里斯蒂安·彼佐尔德的<拨弦键琴组曲>(中英对照)》
《巴赫平均律钢琴曲集(中英对照)》
《巴赫托卡塔(中英对照)》
《巴赫六首帕蒂塔(中英对照)》
《巴赫小前奏曲与赋格(中英对照)》
《巴赫意大利协奏曲(中英对照)》
《巴赫二声部与三声部创意曲(中英对照)》
《巴赫法国序曲(中英对照)》
《巴赫法国组曲(中英对照)》
《巴赫英国组曲(中英对照)》
|
內容試閱:
|
《半音阶幻想曲与赋格》BWV903是巴赫最著名的作品之一,然而也是最令人困惑的。尽管该作品对技巧和音乐的要求都极高,从18到19世纪仍然有三十多种手稿存在;其中有十几种至今下落不明,但是当时的销售和拍卖目录都记载了它们曾经存在过。虽然看起来有如此多的资料是很有利的,但它的早期历史仍旧模糊不清。因为我们不知道有任何幸存的手稿出自巴赫之手,或者保留在他的个人图书室中。如果我们可以相信其中一份手稿的日期(资料B),那么《半音阶幻想曲与赋格》的最终定型就应该在1730年左右。这份手稿的内容可以得到大多数资料的佐证(其中有一些来自巴赫的学生或者与他关系密切者),所以我们将它作为本版本的基础。
对各种资料进行比较后,我们发现乐曲开始的托卡塔风格段落至少有三种比较简单的样式,它们的真实性是不容置疑的。这样,它们可以被理解为是该曲的较早形态。这些早期样式中最充分发展的一个与最终定稿之间的歧异处仅在于一个两小节的片段,后来代之以四小节。这份谱子在约翰·托比亚斯·克雷布斯(1692-1762)手中,可能是他在魏玛师从巴赫的那些年间抄的(1714-1717)。如果考虑到这部雄心勃勃的作品并没有被包括在任何巴赫家族成员的手稿收藏之中,那么,它的创作日期就不太可能早于巴赫的魏玛时期(1708年后)。,
与当时半音阶类型的定义一致,大多数资料中的幻想曲部分没有调号,不过赋格部分有常规的D小调调号。尽管如此,幻想曲与赋格是作为一个整体构思的,这点并无疑问;少数谱子中缺少幻想曲或者赋格,它们的年代较晚,而且通常是在全部是对位作品或者全部是自由风格的键盘乐曲的手稿集中。
少数极其重要的手稿抄于1730年前。显然直到1740年以后,这部作品才得到比较广泛的欢迎,并不局限于德国,还包括法国、英国、意大利和奥地利,并一直持续到18世纪末。令人惊奇的是,其中没有一份来自于所谓“中土林根”传播圈(J.P.科尔纳,门培尔一普雷勒收藏)或者巴赫早年在莱比锡的学生们。从作品的标题也可以看出这种传播线索的中断:最早的资料用法文标题,后来的则倾向用意大利文。尽管赋格是整体的不可分的一部分,但是在标题中总是没有被单独提及。
也许对于资料来源的这些情况的佳解释是,假设巴赫是为自己写这部作品的,直到18世纪30年代前他都没有经常用它作为教材。此曲对他的年轻学生产生了持久的影响。原因有两个,其一是它迎合了1750年左右风行的对幻想性和表现力丰富的器乐音乐的喜爱;其二是在巴赫去世后,人们认为该曲是他的独创性的佳体现。赋格部分具有与幻想曲同等的价值。包括弗里德里希·威廉·玛波格、约翰·菲力浦·科恩伯格和弗里德里希·奥古斯特·科尔曼在内的作家们都将它作为用半音性材料创作赋格曲的范例做过研讨。
为了写巴赫传记,约翰·尼可劳斯·福科尔于18世纪70年代初搜集过一些材料;1802年该传记发表时,福科尔说他最初知道此曲是在1774年左右,当时威廉·弗里德曼·巴赫给了他一份抄谱,上面有一首幽默的题诗,表明了这首“半音阶幻想曲”的地位:
这里,我的好人,
是塞巴斯蒂安写的一些音乐,
也称为:半音阶幻想曲,
它将会永存。
这份曾经为威廉·弗里德曼所有的谱子已经佚失;不过,该谱的一份准确的抄本幸存于福科尔编辑的手稿集中(资料F),这个集子可以看成是一组谱例,作为当时他写传记用的资料。福科尔将他的抄谱用在一个版本中[《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作品全集》,1802年](资料0)。福科尔的版本与其他任何资料都明显不同,比如两手的分奏清楚地表现在符干的不同方向上,所以任何指法标示都没有必要;还有,一些片段的旋律与和声看来都被更精心地加工过。更进一步,福科尔在全曲都用了现代记谱的D小调调号,不过临时变化音的用法前后不完全一致。这个版本在19世纪传播很广,因为他的学生弗里德里希·康拉德·格莱朋克尔再版了它并加上评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