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东亚世界形成史论(新版)
》
售價:NT$
490.0
《
奶奶的半个心愿 “课本里的作家” 中考热点作家孙道荣2024年全新散文集
》
售價:NT$
190.0
《
天生坏种:罪犯与犯罪心理分析
》
售價:NT$
445.0
《
新能源材料
》
售價:NT$
290.0
《
传统文化有意思:古代发明了不起
》
售價:NT$
199.0
《
无法从容的人生:路遥传
》
售價:NT$
340.0
《
亚述:世界历史上第一个帝国的兴衰
》
售價:NT$
490.0
《
人工智能与大数据:采煤机智能制造
》
售價:NT$
440.0
|
編輯推薦: |
电视纪录片的发展,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缩影看一部纪录片,就像是喝一杯整个世纪浓缩而成的咖啡
|
內容簡介: |
《电视纪录片发展与社会变迁》一书以“中华传统文化题材纪录片”为研究对象,通过建构包括叙事模式、美学特征、制作模式、传播策略与效果这四个维度的多维度纪录片研究框架,将纪录片引向文化研究领域以及传播学研究领域,采用交叉学科的研究方法,全面解析中华传统文化题材纪录片在传统文化传播中所发挥的巨大价值。本书共分为五章:第一章为中华传统文化题材纪录片的叙事模式,第二章为中华传统文化题材纪录片的影像美学,第三章为中华传统文化题材纪录片的制作模式,第四章为中华传统文化题材纪录片的传播,第五章为微纪录片讲述“中国故事”的叙事策略。
|
關於作者: |
刘兰,首都体育学院,副教授,中国传媒大学博士,从事人文社会学相关教学工作多年,进行国际文化传播,管理新闻系教师。
|
目錄:
|
绪论 002
第一章 中华传统文化题材纪录片的叙事模式 010
第一节 宏大叙事之下的中华传统文化 011
一、从容大气、兼容并包的叙事基调 011
二、纵向叙事维度——中华传统文化的历史探寻 013
三、横向叙事维度——走向世界的中华传统文化 021
第二节 微观叙事之下的文化生活与个人体验 026
一、中华传统文化的日常化与情感凝聚 026
二、平民话语表达 032
三、传统文化的个人体验 037
第三节 叙事中的时间与空间 040
一、空间限定下的时间流动 040
二、不同时间点并存 045
第二章 中华传统文化题材纪录片的影像美学 048
第一节 纪实美学 049
一、纪实场景碎片化并重组于意义的框架中 050
二、用行动带来现场感 052
三、挖掘现实生活的美感 055
第二节 戏剧美学 057
一、戏剧美学走进纪录片 058
二、戏剧化的结构方式 060
三、情景再现——戏剧场景的营造 064
四、新奇精致的视听语言 071
第三节 技术美学 073
一、特种摄影 074
二、CG动画 077
第四节 古典与现代的美学碰撞 079
一、古典诗词的美学意味 080
二、对中国戏曲的美学借鉴 083
三、古典与现代杂糅的美学 084
第五节 美学发展趋势 085
一、对纪录片本体的自我认知——从剥离到吸纳 085
二、美学形态——在“记录”与“表现”间往返 087
三、时空表现形态——从单一到多元 090
四、技术美学——技术更新推动美学进步 093
第三章 中华传统文化题材纪录片的制作模式 096
第一节 集体创作阶段 097
第二节 个体意识觉醒阶段 099
一、创作思路的转向 099
二、个体创作意识的觉醒 102
第三节 工业化制作阶段 104
一、工业化制作模式出现的时代背景 105
二、资金投入与团队建设 105
三、项目制运作管理 107
四、工业化的制作流程 109
第四节 品牌打造阶段 110
一、工业化制作模式的常规化 111
二、工业化制作与艺术个性结合 114
第五节 联合制作模式的形成与发展 116
一、国际合作 116
二、与社会机构合作的模式 120
第四章 中华传统文化题材纪录片的传播 122
第一节 纪录片受众特征分析 123
一、自信的大国心理与文化信仰 123
二、消费时代的受众心理 124
三、从娱乐狂欢到回归理性 125
四、新媒体时代受众接收信息方式的改变 126
五、国际受众的特点 127
第二节 中华传统文化题材纪录片的传播策略 127
一、市场化理念的建立与落实 127
二、传统媒体传播策略与传播效果 129
三、新媒体传播策略与传播效果 130
第三节 中华传统文化题材纪录片的国际传播 137
一、将国际传播理念提前至制作阶段 137
二、海外播出 138
三、国际销售 140
第四节 后产品开发与相关产业拉动 141
一、后产品开发 141
二、相关产业拉动 142
第五章 中华传统文化微纪录片 144
第一节 “微”时代的文化特质 145
第二节 中华传统文化微纪录片的类型化特征 146
第三节 中华传统文化微纪录片的叙事策略 148
一、微观的个体视角 149
二、可组合拆分的单点叙事 150
三、结构模式的打造 152
参考文献 155
|
內容試閱:
|
2017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提高到国家战略的层面。中华传统文化生长于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发展与积淀中,随着社会变迁、制度更迭、社会价值观念的不断更新而发展传承。随着全球化时代的到来,中华传统文化正在主动融入世界文化大家庭,在各民族不同文化的交流碰撞中吐故纳新。如何“让收藏在禁宫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诞生于现代工业文明的影视媒介给出了独特方案。作为一种跨文化、跨时空的媒介形态,纪录片以生动、鲜活的视听影像成为复活历史文化的最好方式。传统文化与纪录片跨越千年的相遇让悠久的历史文明重新焕发生机,也让纪录片担负起不可替代的文化使命。近年来,中华传统文化题材纪录片大量涌现,精品频出。绚丽时尚的影像呈现方式、现代人的眼光与另辟蹊径的观点,再加上互联网时代多平台、多渠道的融媒体整合传播,唤醒了沉寂的时空。本书正是在传统文化传播成为国家战略的大背景下,提出纪录片在传统文化传播中的定位、价值与作用,全面解析中华传统文化题材纪录片在传统文化传播中的叙事策略、视听手法、制作模式以及传播效果。
本书共分为五章:第一章中华传统文化题材纪录片的叙事模式,包括宏大叙事之下的中华传统文化、微观叙事之下的文化生活与个人体验、叙事中的时间与空间;第二章中华传统文化题材纪录片的影像美学,包括纪实美学、戏剧美学、技术美学、古典与现代的美学碰撞、美学发展趋势;第三章中华传统文化题材纪录片的制作模式,包括集体创作阶段、个体意识觉醒阶段、工业化制作阶段、品牌打造阶段、联合制作模式的形成与发展;第四章中华传统文化题材纪录片的传播,包括纪录片受众特征分析、中华传统文化题材纪录片的传播策略、中华传统文化题材纪录片的国际传播、后产品开发与相关产业拉动;第五章中华传统文化微纪录片,包括“微”时代的文化特质、中华传统文化微纪录片的类型化特征、中华传统文化微纪录片的叙事策略。本书建构起包括叙事模式、美学特征、制作模式、传播策略在内的多维度纪录片研究框架,将纪录片引向文化研究领域以及传播学研究领域,采用交叉学科的研究方法,挖掘中华传统文化题材纪录片在传统文化传播中所发挥的巨大价值,为中华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提供有价值的策略方案。
著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