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英国商业500年(见证大国崛起与企业兴衰,启迪未来商业智慧。)
》
售價:NT$
367.0
《
万千心理·儿童心理治疗中的心智化:临床实践指导
》
售價:NT$
398.0
《
自我囚禁的人:完美主义的心理成因与自我松绑(破除你对完美主义的迷思,尝试打破自我评价过低与焦虑的恶性循环)
》
售價:NT$
301.0
《
周易
》
售價:NT$
203.0
《
东南亚的传统与发展
》
售價:NT$
306.0
《
乾隆制造
》
售價:NT$
398.0
《
资治通鉴臣光曰辑存 资治通鉴目录(司马光全集)(全二册)
》
售價:NT$
1316.0
《
明代社会变迁时期生活质量研究
》
售價:NT$
1367.0
|
編輯推薦: |
★以喜马拉雅高分播客节目为底本
刘心武“生活智慧”两部曲以刘心武先生在喜马拉雅的播客节目“听见·读书与人生感悟”声稿为底本,该播客评分高达9.6分,135万播放量,是一档优质的文化类节目,在听众群中口碑优良。
★茅盾文学奖得主刘心武八十自述,一套岁月积淀之作
本书作者刘心武是第二届茅盾文学奖获得者,他以80岁高龄回顾自己一生读过的书、见过的人、历过的事、走过的路,洗尽铅华,朴素真挚。这本书里,既有书香弥漫,又饱含人情味和岁月沉淀下来的智慧。
★从另一个角度认识名家
作者在书中讲述了自己与多位国内知名作家、学者、艺术家如冰心、汪曾祺、周汝昌、启功等交往的往事。这些记录能使读者对以前耳熟能详的文化名人产生更多新的认识。
★随书附赠刘心武手绘小画明信片
刘心武在写作、研红之余,还喜欢去乡野采风。读刘心武的文章,品味其哲理小画,感受文学名家的笔端趣味。
|
內容簡介: |
刘心武“生活智慧”两部曲汇集了作者多篇经典散文、随笔,两册分别以“读书”和“生活”为主题,讲述了作者在文学研究和日常生活中获得的种种思考和感悟,以及对身边亲友的追忆和怀念,让读者能跟随作者一起感受文学之美,品味人生之味。
|
關於作者: |
刘心武,中国当代著名作家、红学研究家。曾任中学教师、出版社编辑、《人民文学》杂志主编。其作品以关注现实为特征。1977年发表的短篇小说《班主任》被认为是新时期文学的发轫作。1984年发表的长篇小说《钟鼓楼》获得第二届茅盾文学奖。20世纪90年代后,成为《红楼梦》的积极研究者,曾在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栏目进行系列讲座,对红学在民间的普及与发展起到促进作用。2014年推出长篇小说《飘窗》,2020年推出最新长篇小说《邮轮碎片》。
|
目錄:
|
《人生没有白读的书》
第一辑 红楼系于深深处
003 绿叶成荫子满枝
007 司棋的姓
015 一杯茶的伏笔
021 惜春的谶语
028 夹道里的故事
035 金陵十二钗花语
041 写男不写头,写女不写脚
第二辑 泥土上的记忆
049 呼兰河的悲欢
054 孙犁的革命柔情
060 山村里的新生
068 温州有溪鳗
074 月牙儿的苦悲
080 为农民写作的作家
087 一本老书的回忆
093 沈复的浮生清欢
100 大团圆的美
108 赵氏孤儿
第三辑 风从远方来
117 辛酸的童话
123 我所知道的现代主义
133 诺贝尔文学奖二三事
144 复活的美神雕像
150 会变质的友谊
156 没意思的故事
161 梅耶荷德定律
第四辑 读书与写作
169 不要生春天的气
175 一种疯言
181 一种低语
187 出人意料的结尾
198 从生活中发现文眼
204 镀金的莲花
208 银锭观山
213 心里难过
218 不要对大头尖叫
225 谈谈冷书
232 六瓣梅
238 三种长篇小说结构
《世间没有白走的路》
第一辑 陪我长大的他们
003 神圣的沉静
007 一床被子
012 一盒如意膏
018 高处的药匣
023 免费午餐
030 我的彭娘
037 一场五分钱的电影
048 王府喉掸
第二辑 握过他们的手
055 茅盾关注我的成长
060 怀念恩师周汝昌
067 老诗人严辰
071 我和冰心的交往
077 失画忆西行
085 女评论家李子云
091 文兄从维熙、邵燕祥
097 汪曾祺一度想写的小说
100 我接触到的夏志清
106 听郁风聊画
113 我与吴祖光
118 十六朵玫瑰
124 我与丁玲及《杜晚香》
132 为家乡向启功求字
139 大甜桃儿
第三辑 这就是生活
145 手捻陀螺
149 果袋婶
153 框住幸福
157 抱草筐的孩子
163 喜鹊妈妈
167 狸狸的来历
172 在巴黎宠物墓园读诗
177 话堵话
182 为你自己高兴
187 美与完美
191 悲欣交集是人生
195 皱皮苹果
200 一道金光
203 看倒影
208 远香近臭
|
內容試閱:
|
绿叶成荫子满枝
20世纪的“40后”“50后”“60后”认识我,多半是因为我是写小说的,我写过短篇小说《班主任》、长篇小说《钟鼓楼》;而“70后”“80后”“90后”认识我,多半是因为我在百家讲坛讲过《红楼梦》。
《红楼梦》里面有这么一段情节,在第五十八回,贾宝玉大病一场以后,拄着拐棍儿离开了他所居住的怡红院,他要去潇湘馆看望林黛玉。他从大观园沁芳桥一带的堤上走过来,只见柳垂金线,桃吐丹霞。走着走着,转过一块山石,就见到一棵大杏树。树上的花全都谢了,叶稠阴翠,他仔细一看,杏树上面已经结了许多豆子大小的小杏儿。这个时候贾宝玉就有了一些心理活动。
《红楼梦》成书于中国清代的乾隆年间,距今有两百多年了,那个时候,一些大家所熟悉的西方长篇小说,像《悲惨世界》,都还没有出现。而早在两百多年前,中国古典小说《红楼梦》里面就有了大段的心理描写,书中写到贾宝玉有这样一些心理活动,他心说:(我)能病了几天,竟把杏花辜负了!不觉已到“绿叶成荫子满枝”了。于是他仰望着杏树上的杏子舍不得离开。他又由杏花、小杏子想到了大观园里面的那些青春女性,那些青春女性也跟这杏花、小杏儿一样,有的就像花儿,开始谢了;有的花儿谢了,就结出小杏子了。意思就是说,她们走过了少女时期,要出嫁了。
接着他想到故事里面的一个人物,叫作邢岫烟。这位邢岫烟是谁?她是荣国府贾母的大儿媳邢夫人的一个侄女儿,是从金陵地区北上来到京城投靠荣国府的。跟她一起来的,还有一些其他的亲戚,其中就有薛家薛姨妈的一个侄子,薛宝钗的堂弟,名叫薛蝌。邢岫烟和薛蝌到了荣国府以后,由贾母做主,成就了一门亲事,邢岫烟就嫁给了薛蝌。
贾宝玉联想起这件事情,他心说,邢岫烟本来是一个青春女子,现在定了亲了,虽说是男女大事,不可不行,但未免又少了一个好女儿。不过两年,便也要“绿叶成荫子满枝”了。也就是说,她婚后过不了几年就要生孩子了。料想再过几日,这棵杏树的叶子都会落掉,这是秋冬时候常见的景象,贾宝玉因此就联想到邢岫烟再过几年也未免乌发如银,红颜消退,想到这儿,他就不免伤心了。
贾宝玉有一个观念,他说在当时那个时代,男人是泥做的骨肉,污浊不堪;女儿家是水做的骨肉,非常地清纯、洁净。因为在那个时代,男子稍微长大以后,就会被社会和家庭规训着去走一条参加科举考试谋取功名的道路,这是贾宝玉最不喜欢的。而女子长大以后就会出嫁,嫁给那些追求功名利禄的男子,所以他觉得女儿家不出嫁最好,一出嫁就跟追求功名利禄的男子成为共同体了,就会被污染,也去追求功名利禄,就堕落了。
所以面对这棵杏树,他就想到邢岫烟马上就要失去青春女性的那种纯净了,今后就说不清楚了。想着想着,他竟对着杏树流下泪来,枉自叹息。
正在他悲伤的时候,有一只小鸟飞了过来,落在这杏树枝上乱啼,贾宝玉就发了呆性,心里就有了这样的想法,他心说这鸟必定在杏花盛开的时候曾经飞来过,今天没有花了,空有叶子,它现在飞回来,心里必定很难过,所以胡乱地啼叫。他听着鸟叫的声音,觉得是啼哭之声。他心想,不知道明年杏花再开的时候,这只鸟是否还记得它曾经飞到这里,跟杏花相会过?
这段情节表达了贾宝玉的一种情绪,这种情绪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的话,就是惆怅。
什么是“惆怅”?惆怅的意思是因为失意或者失望而伤感、懊恼。惆怅当然不是一种昂扬向上的情绪,但是人在有的时候应该有这种惆怅的情绪,它是一种过渡性的情绪。
人在生活当中要懂得惆怅。在面对现实中的某些情景时,我们偶尔会有一种无奈的想法:眼前这样美好的事物,如果消失了该多可惜啊,可是我有什么办法来防止它消失呢?一时想不出办法,就会因此感到惆怅。这种情绪不应长期地凝滞不消散,但是这种情绪的产生有一个好的作用,那就是它能促使人们去珍惜那些易逝的美好的事物,想方设法去改变这种不美满的状态。所以我们要懂得,在生活当中也好,在阅读文学作品的过程当中也好,要珍视丰富的内心活动。惆怅的情绪不是坏事,那些好的作品往往会引发一种惆怅的情绪,促使你通过这种情绪过渡到一种更积极更健康的
情绪。
司棋的姓
我倡导阅读,更倡导细读。阅读当中有一个很重要的点,那就是在阅读经典作品时要进行文本细读。
文本细读作为一种新的批评方法,盛行于20世纪的后半叶,首先在西方出现,由一些文学理论家提出,要真正地把一部作品,尤其是经典作品理解透,就要对它进行文本细读。什么叫“文本细读”?所谓“细读”,就是要细密地研究作品的上下文及其言外之意,它要求批评家注解每一个词的含义,发现词句之间微妙的联系,包括词语的选择和搭配、隐显程度不等的意象组织,等等。我们现在可阅读的文字太多了,纸质书、电子书以及其他种种形式的文本,我们不可能都一一细读,但是对于一些经典作品则必须细读,只有细读才能够有收获。
《红楼梦》就非常值得文本细读,而且细读之后能发现很多有意思的点,每发掘一个这样的点,都将是一次莫大的收获。举个例子,《红楼梦》里面有一个丫鬟叫司棋,她是荣国府里贾迎春的首席大丫鬟,司棋是她的名字,那么她姓什么?
如果细读《红楼梦》就会发现,小说里面的丫鬟,有的交代了姓什么,有的没有交代。比如袭人,书中就交代了她姓花,全名花袭人。而像平儿,这位全书中顶重要的一个角色,却没有交代她姓什么。不是每个丫鬟的姓都予以披露。
说回司棋,她的故事主要有两大段,其中一段是闹厨房。什么叫“闹厨房”?哪里的厨房?又为什么要闹呢?原来,大观园建造好以后,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包括迎春、探春、惜春、李纨等人就携带着丫鬟、婆子住了进去,那他们怎么吃饭呢?大观园作为一座省亲的别院,本是元妃驻跸关防之处,所以里面并没有设置厨房,不能直接给这些公子小姐们供应饭食。他们都要走出大观园,到王夫人的上房或者贾母住的院子里面去吃饭。来回来去需要走动,春夏还好,一到秋冬,尤其冬天北风一吹,这些娇生惯养的公子小姐们哪里受得了这些。所以后来王熙凤就出了一个主意,她跟贾母和王夫人说,别让这些弟弟妹妹们再在吃饭的时候走来走去了,干脆就在这大观园里头设一个厨房,做好饭菜给他们送去,这样他们吃饭就方便多了。
王熙凤这个主意一出,就得到了王夫人的赞同,说她真疼爱自己的这些弟弟妹妹。当然其中也包括李纨和她的儿子贾兰,他们也住在大观园里。后来王熙凤就派人在大观园的后门那儿,用几间空屋子改造成了一个厨房,派了一个妇女叫柳家的来管理厨房。
什么叫“柳家的”?原来,在那个时代,那些社会地位低的女性很可怜,她们原来可能有名字,也可能只有一个娘家的姓氏,连名字都没有,不管她们原来有没有名字,一旦她们嫁了人以后,别人都怎么称呼她们的呢?就不再用原来的姓氏或原来的名字了,而是嫁给谁就随谁叫。比如说,嫁给了大管家赖大,他媳妇就是赖大家的;嫁给了大管家林之孝,他媳妇就是林之孝家的;嫁给了姓柳的,就叫她柳家的,比她年轻的也可以唤她柳嫂子。
没想到,大观园设了厨房以后,纷争也跟着来了,一些有头有脸的大丫鬟都想掌控厨房,因为只要跟柳家的搞好关系,柳家的不但会按时送去好的饭菜,私下还可以提供一些特殊的供应。比如怡红院有一个丫鬟芳官,原本是贾府请来唱戏的戏班里的一个小戏子,戏班解散了,就把她放到怡红院做贾宝玉的丫鬟,她和柳嫂子关系好,所以有时候柳嫂子就单独为她做一些美食给她送去。
司棋是迎春的首席大丫鬟,她知道了这个情况以后就气不忿儿,因为她跟柳嫂子关系不好,柳嫂子不伺候她,所以她就对柳嫂子有气,于是就想把柳嫂子换掉,让跟自己好的人来管理厨房。
有一次,司棋让底下的小丫头去跟柳嫂子说,让柳嫂子给她炖一碗嫩嫩的鸡蛋羹。没想到这个小丫头去了以后,柳嫂子很不高兴,就回绝说没有,说现在鸡蛋难买,府里面管采买的,到处去找都找不到多少鸡蛋,说“我伺候你们头层主子还不够,还伺候你们二层主子”,就发了几句牢骚。
最后小丫头就和柳嫂子起了冲突,小丫头到处乱翻,结果从一个菜箱里翻出了鸡蛋,于是说了很难听的话,说“你说没鸡蛋,这不是蛋吗?难道是你下的蛋,舍不得让人吃吗?”柳嫂子回嘴,说“你妈才下蛋呢”。《红楼梦》写不同阶层的人物说不同的话,像柳嫂子、小丫头这种府里面地位比较低的人,她们说话比较粗鄙,就这么对话。
这个小丫头回到迎春的住处后,就跟司棋告了状,可想而知,司棋大怒。其实柳嫂子虽然发了顿牢骚,但终究不敢彻底得罪司棋,还是给她炖了一碗鸡蛋羹,也派人送去了。司棋哪里会领情?她接过鸡蛋羹,立刻泼在了地上。等伺候迎春吃完饭,司棋就带了一群小丫头冲到厨房打砸抢,大闹一场。司棋叉着腰,指挥底下小丫头把厨房的东西都扔出去,翻箱倒柜地把菜、肉、蛋都往地上扔,意思就是大家都别过了。柳嫂子就很被动。
后来柳嫂子的女儿柳五儿犯了事,被认为偷偷进到大观园里面去偷东西,被关押起来了,这样就连累到了柳嫂子,她就面临被撤职查办的处境。
那么,谁来替代她掌管厨房呢?因为王熙凤病着,事情都是由王熙凤的首席大丫头——实际上也是府里面很拿权的一个人——平儿来管。平儿就来过问此事。
话说荣国府有两对大管家,一对是赖大和赖大家的,一对是林之孝和林之孝家的。当时就是女管家林之孝家的押着柳家的向平儿来汇报,因为平儿代表王熙凤,代表最高管理机构。作为管家婆,林之孝家的遇到这种事就要向平儿汇报。林之孝家的说,今儿一早押了他来,恐园里没人伺候姑娘们的饭,我暂且将秦显的女人派了去伺候。这就是说让秦显的女人替代柳家的当厨房的头儿。并说,姑娘一并回明奶奶(王熙凤),他倒干净谨慎,以后就派他常伺候罢。
平儿对府里这些事务有一个处理原则,就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不轻易在人事上做变动。平儿就说,秦显的女人是谁?我不大相熟。按说平儿作为一个帮着王熙凤管理府邸的人,对府里这些上上下下的丫头婆子应该都知道,但平儿也许是故意的。林之孝家的就回话,他是园里南角子上夜的。大观园有很多个门,除了正门以外,当然还有后门,还有很多侧门和角门——边边角角的门。由此可见,秦显家的地位非常低微,只是一个角门上夜的。什么叫上夜的?就是晚上守门的人。林之孝家的继续说这个人,白日里没什么事,不太出现,所以姑娘不大相识。秦显家的高高孤拐,大大的眼睛。孤拐就是颧骨,她颧骨很高,眼睛也大。是一个最干净爽利的人。
旁边有一个丫头就提醒平儿说,是了。姐姐,你怎么忘了?他是跟二姑娘的司棋的婶娘。司棋的父母虽是大老爷那边的人,他这叔叔却是咱们这边的。平儿这才想起来,就笑着说,你早说是他,我就明白了。
很多人读《红楼梦》不细读,哗啦哗啦就翻了过去。其实,像《红楼梦》这种经典作品,你要细读、细品,仔细推敲。《红楼梦》里的人际关系很微妙,贾迎春原来是荣国府贾母的大儿子贾赦的女儿,按说贾迎春应该住在她父母,也就是贾赦和邢夫人那边,但是贾母喜欢女孩子,所以不但把贾迎春接到自己这边来居住,也把宁国府的贾惜春接了来。
大家都知道,宁国府里有一个人姓秦,那就是秦可卿。这个人物在第五回出现,到第十三回就死掉了,但是这个角色引起了人们极大的探究兴趣。我本人研究红楼梦,也是从秦可卿入手。那么,在《红楼梦》里面,除了她和她弟弟秦钟姓秦,还有没有别人姓秦?早期的手抄本《红楼梦》,那个时候一般叫作《石头记》。古本《石头记》起码有两个抄本开头写管家林之孝的时候,写的都是秦之孝,并不姓林。所以古本里是秦之孝和秦之孝家的,这么一对管家夫妇,都做到管家、管家婆了,地位很高了,可是他们很低调,有点儿奇怪。而且荣国府本来就有管家,前面提到过,赖大和赖大家的,为什么要叠床架屋,又出现一对管家?而且一开始的古本说他们姓秦,这都很微妙。
还记得大观园建好时,贾宝玉跟着他父亲贾政及一众清客相公在大观园里面走动。贾政就让贾宝玉给园中各处景观题匾额、对联。后来众人来到了一处景点,有人在贾政身边凑趣,说这个地方景色很好,可以叫作“秦人旧舍”。
宝玉立刻就驳斥说,这越发过露了。“秦人旧舍”说避乱之意,如何使得?细读文本就会发现,这些文字很古怪。“秦人旧舍”是取陶渊明《桃花源记》的典故,秦朝时天下大乱,有些人就逃到了一个与世隔绝的地方,在那里生存下来,后来他们就“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所以很显然,“秦”字隐含了一些避难的元素,这样一取的话就“越发过露了”,等于泄露机密了,所以不能出现“秦”这样一个字眼。那个时候秦可卿已经死掉了,但是贾宝玉还这么说。
而到了司棋闹厨房这段情节,曹雪芹就告诉我们,贾府里还隐藏着姓秦的。谁?秦显。居然还有这么一个人隐藏在荣国府的大观园里面,他有老婆——秦显家的,白天躲着人,晚上出来活动,秦显这两口子很低调,以至于连平儿都跟他们不熟。
那么现在答案就出来了。司棋有没有姓?有。秦显家的是她的婶子,父亲的兄弟是叔叔,叔叔的妻子是婶子,这说明司棋是秦显的侄女儿。秦显姓秦,那么司棋的父亲就应该姓秦,当然司棋也就姓秦了。
司棋后来还有另外一段故事,讲她和她的表弟潘又安,两个人自由恋爱,最后双双殉情。这里就不细说了。
一杯茶的伏笔
作为一部出现在18世纪的中国古典长篇小说,《红楼梦》很会设置悬念。《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有位合作者,叫脂砚斋。他不但负责编辑曹雪芹的原稿,而且还写了很多的批语、评语,他曾说曹雪芹惯用一种手法,叫作“草蛇灰线,伏延千里”,也就是善于设置伏笔。
《红楼梦》里面充满了伏笔。细读你就能发现《红楼梦》里面的伏笔真是太多了,有小伏笔,有大伏笔,有近伏笔,有远伏笔,现在我说一个远伏笔。在第八回,贾宝玉去看望薛宝钗以后,回到住处——这时还没有大观园,当时贾宝玉和林黛玉都跟贾母住在一起。贾母在荣国府的西边有一个非常宽敞华丽的院落,正房很多间,夏天有凉阁,冬天有暖阁,里面还有碧纱橱,等于是正房有五到七间,里面分割成不同的居住和活动区域。
那么,当时的薛宝钗住在什么地方呢?书里写道,薛宝钗的母亲携着薛宝钗和她的哥哥薛蟠到了荣国府以后,他们一家就住在了荣国府东北角的一个叫梨香院的小院里。
这回就写到宝玉和黛玉先后都到梨香院去了,在那儿喝了酒。他们在梨香院喝酒的时候,贾宝玉的奶妈李嬷嬷就不断地唠叨,劝贾宝玉少喝酒,宝玉对李嬷嬷很是厌烦。
他回到住处以后,还是醉醺醺的,想要喝茶解酒,丫鬟茜雪(茜,读作“qiàn”,红颜色的意思。茜雪,就是红颜色的雪)就捧了一盏茶献给宝玉。宝玉喝了半碗,忽然想起早起的茶来,他就问,早起沏了一碗枫露茶,我说过,那茶是三四次后才出色的,这会子怎么又沏了这个来?茜雪是负责给宝玉沏枫露茶的,她就跟宝玉汇报说,原是留着的,那会子李奶奶来了,他要尝尝,就给他吃了。
枫露茶是一种什么茶?据说是用枫树上刚长出来的嫩芽做成的茶。这种茶拿水沏了以后,一开始不出色,要沏好几道,得三四道以后才出色,喝了才有味儿。这李嬷嬷居然就把留给宝玉的枫露茶给喝掉了,宝玉当场勃然大怒,然后就骂李嬷嬷。当时李嬷嬷已经回自己住处去了,不在贾母这个大院子里。宝玉越骂越生气,而且李嬷嬷做的这类事情还不止一件,宝玉这位贵族公子就说,撵了出去,大家干净!
什么叫“撵出去”?在荣国府这种贵族府邸里面,主子们如果觉得这些仆人、仆妇不好使唤了,就可以把他们裁革掉。在府里有一片比较低矮的房屋,作为这些仆人、仆妇居住的宿舍。他们或是一家人居住,或是单身居住。撵出去的意思就是暂且让他们回到居住区,等候发配。
当时贾宝玉正发怒呢,咣当就把手上的茶杯摔地上了,溅了茜雪一裙子茶水。因为贾宝玉和林黛玉是随着贾母居住,贾母的正房虽然很大,前面讲了,可以分割成不同的空间,但是毕竟地砖是连在一起的,这边咣当摔了一个茶杯,声响就惊动了那边的贾母。贾母就过问怎么回事。伺候贾宝玉的丫头很多,为首的一个叫袭人。袭人为了掩饰这件事情,就去跟贾母汇报说,我才倒茶来,被雪滑倒了,失手砸了钟子。钟子就是茶碗。
故事写到这里,再往下就没再提撵李嬷嬷了,究竟李嬷嬷被撵走了没有?这就是一个大伏笔。
到了后面,隔了好多回,读者才会发现,李嬷嬷活得好好的,并没有被撵走,她又出现了。她还是那样唠唠叨叨,数落宝玉的丫头们这点不对,那点不对,而且李嬷嬷的叨唠里面还有这样的话,打量上次为茶撵茜雪的事我不知道呢。读者这才明白,宝玉当时要撵的是李嬷嬷,结果没撵成李嬷嬷,谁被撵了?茜雪。
茜雪被撵可能是因为她惊动了贾母。贾母是贾氏宗族的宝塔尖上的人物,是府主的母亲,至高无上,她受惊了,她生气了,就得有人出来担责。李嬷嬷是宝玉的奶妈,是贾府里有资历的“老人”,自然不会被撵,只能由茜雪来顶罪了。
在这回之后,茜雪就再没有出现过,这个人好像消失得无影无踪了。但实际上,曹雪芹写《红楼梦》的时候他是大体写完了的,他写了八十回以后还继续往下写了,后面还有茜雪的故事,只不过八十回以后的手抄本到后来迷失无
踪了。
我们现在所看到的《红楼梦》是前八十回加后四十回这样的一个文本。到了18世纪的中后期,北京有个书商叫程伟元,他和一个叫高鹗的文人合作,在他们所找到的手抄本《红楼梦》前八十回后面续了四十回,加起来是一百二十回。在他们续写的后四十回的文本里面,就完全没有茜雪这个名字了,没有她的故事了。
但为什么现在我们可以知道茜雪这个事情是一个大伏笔呢?因为在早期的前八十回的手抄本里面,除了有原文,还有曹雪芹的合作者脂砚斋的诸多批语,他有一条批语就明明白白地告诉读者,茜雪这个角色“至狱神庙方呈正文”。什么意思?就是说,别看她前面没多少故事,而且因为一杯枫露茶就被撵走了,但实际上最后她会再出场,在她出场的那一回,她将成为一个主要的角色,也就是“呈正文”。
那么,那一回是一个什么样的场景呢?批语很明确地说是在狱神庙里面。现在的一百二十回本里没有狱神庙的相关情节出现,但是经过对批语的仔细推敲,就可以知道,八十回后有这样的情节——贾府被皇帝抄家了,彻底地覆灭了,王熙凤和贾宝玉都被抓起来关进监狱了。
清代监狱的结构有一个特点,就是都设有一个小小的狱神庙。是的,监狱还有神仙——狱神。狱神是远古时期的一个传说人物,叫作皋陶。狱神庙供的就是这个人的像。那狱神庙是用来干什么的?我们都知道,古代的监狱是一个很残酷的地方,犯人动不动就要被刑讯拷打,而且有时候还会被处决。但是清朝有这样一个规矩,就是在初一或者十五的时候,允许犯人到监狱附设的小小的狱神庙里面去拜狱神。如果他觉得自己是冤枉的,就可以祈求狱神给他平冤;如果自己不冤,确实有罪,那就祈求狱神的保佑,让他在判刑时能被判得轻一点;如果是死罪,则可以祈求狱神救他一命。
透过脂砚斋的评语我们就会知道,在八十回后,曹雪芹写下了这样的情节——那个时候的贾宝玉已经落难了,他在狱神庙拜狱神的时候,忽然茜雪就出现了,给予他一番安慰。茜雪当年是被冤枉的,都是因为宝玉那公子哥脾气,乱发火,打碎茶杯惊扰了贾母,她才被撵走的。茜雪后来可能成了某个狱卒的老婆,所以能够出现在狱神庙。
茜雪懂得贾宝玉这个人有自身的毛病,他是贵族公子,很任性,枫露茶事件就是他公子哥脾气发作的表现,但是这个人总体来说是一个好人,是一个护花使者,他对青春女性都是很友好的,那天只是一个例外。所以,茜雪并不记仇,当贾宝玉落难以后,她还跑去安慰他。
曹雪芹一个18世纪的中国作家,在他的小说里边就很会设置悬念,这比狄更斯、托马斯·哈代、雨果、列夫·托尔斯泰都早很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