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編輯推薦: |
在研究过程中,本书项目组成员查阅了200余份文献资料,开展了历时63天的实地调研,走访了32个城镇、20多家政府机构与企事业单位,调研足迹覆盖了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雄安新区、深圳特区、成渝双城经济圈等区域,举办了近20场座谈研讨会,访谈了100多位政府管理者、企业家和专家学者,获得了大量的第一手数据和资料。
在此基础上,项目组从规划一体化、基础设施建设一体化、管理体制机制一体化、安全与风险管控一体化4个方面开展深入研究,提出了长三角一体化城镇建设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
|
內容簡介: |
城镇是连接城市与乡村的枢纽,是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区域。城镇建设虽是长三角一体化中的重点环节,却也是薄弱环节。长三角一体化下城镇建设究竟应该怎样高质量发展,这是无法回避的问题,也是本书的核心所在。本书基于战略性顶层设计视角,从规划一体化、基础设施建设一体化、管理体制机制一体化、安全与风险管控一体化四个方面开展深入研究,提出了长三角一体化城镇建设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
|
關於作者: |
江欢成,广东省梅州市人。土木结构专家,中国勘察设计大师,1995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1963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土木建筑系,1980—1982年OVE ARUP公司访问学者。先后在华东建筑设计院、上海现代建筑设计集团有限公司、上海江欢成建筑设计有限公司从事建筑工程设计工作。曾任华东建筑设计院总工程师、上海现代建筑设计集团总工程师。现任上海现代建筑设计集团顾问总工程师、上海江欢成建筑设计有限公司董事长。中国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英国ICE、IStructE资深会员。上海市科学技术协会原副主席,上海市建委科技委原副主任。清华大学、同济大学等校兼职教授、博士生导师。东方明珠电视塔设计总负责人、印尼雅加达塔设计总负责人、金茂大厦设计顾问,主持众多工程的优化设计。
胡昊,上海交通大学交通运输工程系教授、工程管理研究所所长,教育 部高等学校水路运输与工程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委员,中国航海学会常务理事,上海市土木工程学会工程管理专业委员会副主委,上海市楼宇科技研究会副理事长,上海市绿色建筑协会副理事长,英国皇家特许工程师CEng,英国土木工程师学会资深会员FICE,世界华人不动产学会常务理事。主要研究方向:城市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与运维、高铁建设与运营管理、PPP项目管理与风险分析、大型复杂项目工程管理关键技术和应用等。在国内外学术会议和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150余篇,内容涉及项目系统模型、项目经济分析、项目管理、计算力学、人工智能工程应用、智能建筑、模糊推理及其应用等领域。
徐峰,上海交通大学土木工程系副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工程管理研究所常务副所长,上海交通大学船舶海洋与建筑工程学院非全日制工程管理硕士研究生(MEM)专业负责人;上海市住房和城乡建设管理委员会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上海建设协会理事,上海楼宇科技研究会理事,上海市基本建设优化研究会理事。作为主持人和核心参与者,承担了40余项国家科技部、商务部、交通运输部、住建部、教育 部、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工程院和上海市科委的科研课题,参与了国家和上海市30余项重大重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拥有丰富的工程建设管理研究与实践经验;已发表论文100余篇,获得中国铁道学会科技进步奖、上海市科技进步奖等多项荣誉。
|
目錄:
|
第1章 绪论
第2章 长三角城镇建设规划一体化与协调发展研究
2.1 城镇规划建设研究背景与理论基础
2.2 城镇建设规划一体化着力点
2.3 城镇规划建设一体化发展范式
2.4 城镇建设规划一体化建议
第3章 长三角城镇基础设施建设一体化与协调发展研究
3.1 基础设施研究背景与建设原则
3.2 水安全一体化
3.3 城际交通一体化
3.4 内河港口与水运一体化
3.5 绿色人文与公共服务一体化
第4章 长三角城镇建设管理体制机制一体化与协调发展研究
4.1 城镇建设管理体制机制现状与改革探索
4.2 装配式建筑高质量健康发展
4.3 工程建设信用一体化
4.4 工程建设操作模式创新
第5章 长三角城镇建设安全与风险管控一体化与协调发展研究
5.1 安全风险管控一体化现状与前景
5.2 城镇建设安全风险韧性治理
5.3 城镇建设安全风险智慧协同管理
5.4 城镇建设安全风险韧性智慧管控
第6章 长三角一体化城镇建设与协调发展的建议
6.1 将安徽纳入示范区范围,成立涵盖沪苏浙皖的太湖西
6.2 推行节约用地集约建设的“天空城镇”模式
6.3 城镇与核心城市之间应具有质量上的同城效应
6.4 建立支撑长三角一体化生态绿色发展的饮用水源系统
6.5 加快建设“四网融合”的长三角市域线铁路网
6.6 推进装配率市场化,践行“放管服”行政体制改革
6.7 统筹长三角安全与发展,加强韧性空间建设
6.8 节约与高效利用土地资源,保障粮食安全
6.9 推行垃圾分类和本地无害化处理模式,保障环境安全
参考文献
索引
|
內容試閱:
|
2018年11月5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式主旨演讲中宣布“支持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并上升为国家战略”。加快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既是国家的重要战略布局,也是完善中国改革开放的空间布局。然而,当前长三角各地的城镇化率和城镇的经济发展水平不均衡,长三角城镇发展不均衡问题突出。城镇是连接城市与乡村的枢纽,是城市产业、文明、文化等要素向乡村辐射的基地,是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区域。而当前的长三角一体化研究中,城镇建设方面的研究虽是重点环节,却也是薄弱环节,所以,对其开展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书以2020年中国工程院咨询研究重点项目“长三角一体化城镇建设与协调发展研究”(项目编号:2020-XZ-15)为依托,项目下设四个课题:① 长三角城镇建设规划一体化与协调发展研究;② 长三角城镇基础设施建设一体化与协调发展研究;③ 长三角城镇建设管理体制机制一体化与协调发展研究;④ 长三角城镇建设安全与风险管控一体化与协调发展研究。该项目承担单位包括上海江欢成建筑设计有限公司、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上海市住房和城乡建设管理委员会科学技术委员会事务中心等机构,由江欢成院士领衔负责。
课题研究工作始于2019年5月,到2021年4月结题,历时近两年。本研究的总体思路是:以解决长三角一体化中城镇建设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问题为目标,以规划一体化为引领,以基础设施建设一体化为支撑,以管理体制机制一体化为抓手,以安全与风险管控一体化为保障,聚焦长三角一体化城镇建设开展战略性研究,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为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提供支撑。
在研究过程中,项目组成员查阅了200余份文献资料,开展了历时63天的实地调研,走访了32个城镇、20多家政府机构与企事业单位,其调研足迹覆盖了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雄安新区、深圳特区、成渝双城经济圈等区域,举办了近20场座谈研讨会,访谈了100多位政府管理者、企业家和专家学者,获得了大量的第一手数据和资料。在此基础上,项目组从规划一体化、基础设施建设一体化、管理体制机制一体化、安全与风险管控一体化4个方面开展战略性研究,提出了长三角一体化城镇建设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① 将安徽纳入示范区范围,成立涵盖沪苏浙皖的太湖西示范区;② 推行节约用地集约建设的“天空城镇”模式;③ 城镇与核心城市之间应具有质量上的同城效应;④ 建立支撑长三角一体化生态绿色发展的饮用水源系统;⑤ 加快建设“四网融合”的长三角市域线铁路网;⑥ 推进装配率市场化,践行“放管服”行政体制改革;⑦ 统筹长三角安全与发展,加强韧性空间建设;⑧ 节约与高效利用土地资源,保障粮食安全;⑨ 推行垃圾分类和本地无害化处理模式,保障环境安全。本项目研究成果经中国工程院土木、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部常委会的咨询研究项目结题评审会的严格评审,获得了“优秀”的评价。
除了本书编委会成员之外,上海交通大学工程管理研究所的博士研究生王文、硕士研究生郭思清和马文迪,以及同济大学建筑工程系硕士研究生高慧,也参与了本书的统稿工作。本课题组全体成员以及项目调研过程中涉及的诸多城镇建设行业的领导、专家、学者,也为本书的出版做出了重要贡献。在此,对所有为本项目研究和本书出版做出贡献的领导、专家、学者、老师和同学,一并表示衷心的感谢!
希望本书能够为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也可以对京津冀协同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协同发展等起到一定的参考和借鉴作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