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 后 记 文森特·廷托是美国雪城大学教育学院的杰出教授,长期致力于研究美国高等教育中普遍存在的学生流失现象。他在这一领域的耕耘始于1975年,1987年出版了该领域的奠基之作《放弃大学学业:反思学生流失的原因与对策》(Leaving College: Rethinking the Causes and Cures of Student Attrition)。他在书中提出的学生留校率理论(theory of student retention)是这一研究领域的重要理论之一。1993年,该著作的第二版问世,廷托对该理论进行了修正和完善。不过,廷托教授并未止步于理论层面的探索,他希望通过实践层面的研究为美国高校提供切实有效的行动方案、具体措施和政策建议,指导学校改善学生在学体验,留住学生并帮助学生顺利毕业。又经过了近十年的深入思考和研究,《完成大学学业:反思高校行动》(Completing College:Rethinking Institutional Action)正式出版,为这段长达30多年的探索历程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当初选择翻译这部学术著作,是因为作为一名高校教师的我想从中找寻一些问题的答案。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中国高等教育经历了一个快速发展的阶段,而高等教育普及化的弊端也随之显现。尽管辍学、退学或者转学的现象在国内大学中并不常见,但优质教育资源稀释、教育教学质量下滑、学生就业压力增大等问题依旧不容忽视。此外,我感触*深的是,如今不少大学生学业懈怠、目标缺失,出现心理问题的学生似乎也越来越多,学生之间的人际关系因过度竞争而异化。这部著作虽然不是一把万能钥匙,但能为高校管理者和教师反思与解决这些问题带来启示。在第五章,廷托教授分析了影响学生留校率的*重要因素——学业与社会参与。他认为,与教师、朋辈建立起紧密的人际联结,能让学生产生归属感,感受到大学学习与生活的价值和意义,能更好地促进学生取得学业成功。确实,在当今的大学校园,每个人都步履匆匆,很多人无暇顾及他人。“非升即走”或者“要么发表要么出局”(publish or perish)的压力,越来越多地挤占了教师理应投入在教学上以及与学生沟通交流的时间。如果能创造一个相对宽松的大学校园环境,让每位教师都能潜心教书育人,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支持和帮助,上述诸多问题是否都会迎刃而解呢? 这部教育学著作面向的读者主要是高校管理者,因此专业性不算很强,理解难度并不算大,但作品中包含了不少美国高等教育领域的专业术语、专有名词及特有表述。对于这些词语的翻译,需要反复查证。如果高等教育文献中已有权威的译名,则需要沿用这些译名;如果尚无,则需要在准确理解含义的基础上选择符合学术惯例的译文。比如,我在翻译第二章中的特有表述“university probation and progression standards”的时候就费了一番周折。当时我查阅了大量国内文献,没有找到现成的译文,也无法照搬词典上给出的汉语解释,只能在查阅“probation”和“progression”在美国高等教育领域中的确切含义之后,再进行翻译。其实,即便是一些日常词汇,在翻译中也不可大意,如第二章的标题“Expectations”,绝不能简单地译为“期望”或者“预期”,须结合章节内容和高等教育的专业语境,翻译为“学业要求”。作为一部学术著作,原文中不可避免地使用了大量逻辑关系复杂的长句,需要译者首先理清句子的主干结构以及小句之间的逻辑关联,再挣脱原文句子结构的束缚,依照汉语表达习惯重新组织语言,尽量避免“翻译腔”。在翻译这部著作时,我还有一个深切的体会:好的译文是改出来的。完成了一部作品的翻译,放一段时间后再读,总会发现一些问题,需要不断地修改、润色和打磨,正所谓“译无止境”。 由衷感谢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对我的信任,感谢出版社编辑严谨细致的审稿工作,让我意识到了翻译过程中没有留意到的一些细节问题。还要感谢我的几位翻译硕士李欣文、朱英杰、张宇欣、农晓璐和王怡,她们从读者的视角对译文的修改提出了不少好的建议。*后,非常感谢华中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资助这部译作的出版。 李菁 2022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