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图解机械工程入门
》
售價:NT$
440.0
《
中文版SOLIDWORKS 2024机械设计从入门到精通(实战案例版)
》
售價:NT$
450.0
《
旷野人生:吉姆·罗杰斯的全球投资探险
》
售價:NT$
345.0
《
希腊人(伊恩·莫里斯文明史系列)
》
售價:NT$
845.0
《
世界巨变:严复的角色(王中江著作系列)
》
售價:NT$
500.0
《
塔西佗(全二册)(二十世纪人文译丛)
》
售價:NT$
1800.0
《
宋初三先生集(中国思想史资料丛刊)
》
售價:NT$
990.0
《
简帛时代与早期中国思想世界(上下册)(王中江著作系列)
》
售價:NT$
1400.0
|
編輯推薦: |
本书推荐的受众为开设网络心理与行为、传播心理学、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相关课程的相关高等院校,同时本书也可以作为专业指导读物推荐给中学和大学相关的心理健康教师、班主任和学生家长。
|
內容簡介: |
本书主要探讨了在互联网时代泛娱乐文化背景下,青少年网络文学阅读的心理特点及其对自我概念清晰性发展的影响机制。本书包括六个部分:第一部分通过文献回顾网络文学阅读与自我概念清晰性的相关理论;第二部分探讨青少年网络文学阅读的心理特点;第三部分探讨网络文学阅读与青少年自我概念清晰性的关系,验证网络的自我分化假说;第四部分探讨网络文学阅读对青少年自我概念清晰性的作用机制之中介作用,具体探讨角色认同、沉浸感和自我扩展的多重中介作用;第五部分讨论网络文学阅读对青少年自我概念清晰性的作用机制之调节作用,主要探讨性别、年龄、同伴和家庭的调节机制。第六部分,针对前五部分研究进行总体讨论,研究启示和展望。
|
關於作者: |
张冬静,女,博士。现为华中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青少年网络心理与行为*重点实验室研究员。研究领域为发展与教育心理学,主要研究工作集中于网络心理与行为,心理健康教育、思想政治教育、跨文化研究等方向。主持和参与*、省部级、国际合作项目10余项,发表SSCI、CSSCI等科研论文17篇。
|
目錄:
|
前言
第一部分 网络文学与青少年自我概念清晰性概述
第一章 网络文学及其发展
第一节 网络文学定义
第二节 网络文学发展
第三节 网络文学分类
第四节 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的差异
第二章 自我概念清晰性概述
第一节 自我概念清晰性定义及测量
第二节 青少年自我概念清晰性的发展特点
第三节 青少年自我概念清晰性的相关研究
第三章 网络文学阅读与自我概念清晰性
第一节 心理学的叙事研究
第二节 叙事与自我的相关研究
第三节 网络文学阅读与自我概念清晰性的关系
第四节 网络文学阅读与自我概念清晰性的相关理论
第五节 以往研究不足与问题提出
第二部分 青少年网络文学阅读现状及心理特点
第四章 基于问卷调查的青少年网络文学阅读现状
第一节 研究思路及方法
第二节 青少年网络文学阅读的调查分析结果
第三节 基于问卷调查的网络文学阅读特点
第四节 小结
第五章 基于文本分析的青少年网络文学阅读心理特点
第一节 研究思路及设计
第二节 青少年网络文学阅读的文本分析结果
第三节 基于文本分析的网络文学阅读特点
第四节 小结
第六章 青少年网络文阅读动机
第一节 研究思路及方法
第二节 青少年网络文学阅读动机的概念与结构
第三节 青少年网络文学阅读动机测量工具
第四节 青少年网络文学阅读动机特点
第五节 小结
第三部分 青少年网络文学阅读对自我概念清晰性的影响:分化还是统一?
第七章 青少年自我概念清晰性发展特点
第一节 研究思路及方法
第二节 青少年自我概念清晰性的人口学分析
第三节 基于调查的青少年自我概念清晰性的发展特点
第四节 小结
第八章 青少年网络文学阅读行为与自我概念清晰性的关系
第一节 研究思路与方法
第二节 青少年网络文学阅读与自我概念清晰性之间的关系
第三节 基于数据的关系特点讨论
第四节 小结
第九章 青少年网络文学阅读动机与自我概念清晰性的关系
第一节 研究思路与方法
第二节 青少年网络文学阅读动机与自我概念清晰性的关系分析
第三节 基于数据的关系特点讨论
第四节 小结
第四部分 青少年网络文学阅读对自我概念清晰性的影响机制
第十章 青少年网络文学阅读对自我概念清晰性影响:角色认同的中介作用
第一节 研究思路及方法
第二节 角色认同的中介机制分析
第三节 基于数据的关系模型讨论
第四节 小结
第十一章 青少年网络文学阅读对自我概念清晰性影响:沉浸感的中介作用
第一节 研究思路及方法
第二节 沉浸感的中介机制分析
第三节 基于数据的关系模型讨论
第四节 小结
第十二章 青少年网络文学阅读对自我概念清晰性影响:自我扩展的中介作用
第一节 研究思路及方法
第二节 自我扩展的中介机制分析
第三节 基于数据的关系模型讨论
第四节 前言
第十三章 青少年网络文学阅读对自我概念清晰性影响:多重中介作用
第一节 研究思路与方法
第二节 多重中介效应分析
第三节 基于数据的关系模型讨论
第四节 小结
第十四章 青少年网络文学阅读对自我概念清晰性的影响:有调节的中介作用
第一节 研究思路及方法
第二节 有调节的中介效应分析
第三节 基于数据的关系模型讨论
第四节 小结
第五部分 青少年网络文学阅读对自我概念清晰性的影响:同伴和家庭作用
第十五章 青少年网络文学阅读对自我概念清晰性影响:同伴的作用
第一节 研究思路及方法
第二节 调节效应分析
第三节 基于数据的关系模型讨论
第二节 小结
第十六章 青少年网络文学阅读对自我概念清晰性影响:家庭的作用
第一节 研究思路及方法
第二节 调节效应分析
第三节 基于数据的关系模型讨论
第四节 小结
第六部分 总讨论
第十七章 阅读现状及理论模型的整合讨论
第一节 青少年网络文学阅读现状及反思
第二节 青少年网络文学阅读对自我概念清晰性的影响
第三节 青少年网络文学阅读对自我概念清晰性影响的心理机制
第十八章 研究启示与展望
第一节 本研究的创新及其意义
第二节 研究启示及对策
第三节 研究不足与展望
第四节 总结论
附录
参考文献
|
內容試閱:
|
前言近二十多年来,互联网及由其孕育产生的流行文化一直处于日新月异的发展中,对当代青少年的自我发展、价值观念、生活方式等产生重大影响。与此同时,网络文学在传统通俗文学的基础上,借助互联网快速迭代和跨媒介传播的东风,迅速发展成一个规模巨大的文化产业,即集数字化阅读、实体书出版、文学网站运营、影视改编、游戏改编于一体的现代文化产品,堪称世界级文化现象。随着网络文学的迅猛发展,写手群体、读者群体以及作品数量都在迅速扩张,大量网络文学平台和数以千万计的网络文学作品呈现在广大青少年的视野中。截至2020年12月,我国网络文学用户量达到4.6亿,较2020年3月增加450万,占网民总量的46.5%,其中手机网络文学用户规模为4.59亿,占手机网民总量的46.5%(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2021)。一方面,网络文学的类型从传统通俗文学的言情、武侠、鬼怪等扩展为玄幻、奇幻、穿越、宫廷、校园、都市、军事、历史、二次元、耽美等,不一而足。另一方面,以 “起点中文网”“晋江文学城”“红袖添香”“派派小说”等为代表的网络文学平台逐步积累了海量阅读用户,市场规模也越来越大。同时,随着手机应用软件(APP)的更新和普及,“百度文学”“阿里文学”“微信读书”“QQ阅读”“掌阅iReader”等移动阅读软件为掌上阅读提供了便利,更带来了网络文学流量的井喷式上升。作为新时代的青少年,尤其是成长于数字化环境中的95后、00后,是*活跃的网络文学阅读群体,也*容易受到网络文学影响。网络文学阅读的年轻化趋势愈加明显,根据第十八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显示,截至2020年,青年群体是网络阅读的主力军,其中14~17岁未成年人的阅读量*多,平均达到13.7本,远高于成年群体的4.9本。青少年成为网文读者中的主体力量,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2020年全国未成年人互联网使用情况研究报告》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35.4%高中生和27.7%初中生在网络上阅读小说。另外,掌阅数据研究中心主导发布的《2020年中国数字阅读行业创新趋势专题研究报告》显示,我国网络文学用户学历分布以初中和高中学历为主,占比高达65.3%,25岁以下群体占比34%。同时,阅文集团的《2021网络文学作家画像》报告还指出,网络文学创作已经迎来95后时代,阅文平台作家中,95后占比*多、增长*快。95后作家在阅文作家中占比超36%,90后和85后紧随其后,分别以26.4%和19.3%位列前三名。由此可见,网络文学已经成为青少年互联网使用中不可或缺的活动形式。由于青少年自身发展的特点,还没形成稳定而统一的自我,网络文学阅读必然对他们的自我概念形成和发展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从文化研究的角度看,研究者认为我国网络文学具有最大程度影响、改变、重塑年轻一代的力量(欧阳友权, 2008;竺立军, 杨迪雅, 2017)。然而,网络文学的流行在丰富青少年娱乐生活的同时,也伴随着一系列问题。针对网络文学迅猛的发展速度与监管力度和效度的不匹配问题,2017年,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也发布了《网络文学出版服务单位社会效益评估试行办法》,在肯定网络文学极大丰富了广大群众生活的基础上,也特别强调肃清网络文学市场,降低低俗文学和出版市场的混乱给广大读者带来的不良影响。来自传播学、文学、社会学、教育学等领域的研究者在肯定了网络文学积极作用的基础上,更加批判了网络文学质量良莠不齐、内容黄色暴力、极端娱乐化、故事逻辑性差等问题。特别是,青少年由于沉溺于网络小说而影响学习和生活的例子比比皆是,很多学校甚至禁止学生阅读网络文学,家长们也越来越担心孩子被网络文学带入歧途。因此,青少年网络文学阅读行为虽然受到社会、家庭和学校的高度重视,但是网络文学究竟如何影响青少年自我成长,以往研究还不能很好地回答这个问题。 网络文学阅读影响个体的自我发展。以往研究发现个体在阅读故事的时候,他们的态度、信念等常常会无意识地被故事中的信息所影响,变得和故事中明确表达或隐含的态度、信念等相一致(Escalas, 2007)。一方面,社会学习理论强调替代自我的重要性,个体可以通过观察和模仿他人的行为来塑造自我(Bandura, 1986)。网络文学内容的丰富性和交互性,为青少年提供了多种观察和模仿他人的机会,所以青少年既可以通过网络文学习得自我探索与建构路径,又可以通过模仿小说主人公的言行改变自己原有的行为方式。另一方面,自我扩展性理论认为当个体完成了新的任务或者在自我概念中增加了新的观念、身份和资源后,会体验到的一种自我成长的感觉 (Aron,Norman,Aron,1998; Aron,Lewandowski,Mashek,Aron,2013)。青少年在网络文学所营造的虚拟故事中伴随主人公成长,带入自我,从而体验主角传奇人生。这种体验可能带来个体理想自我与文学主人公的融合,从而将网络文学主人公的信念、态度和行为方式纳入自我概念中,进而改变了青少年的现实自我概念。那么,网络文学阅读究竟如何影响青少年自我概念清晰性?有利还是有弊?这一问题尚处于争论中,缺乏系统、科学的研究。网络使用与自我概念清晰性的关系自传统CMC(computer-mediated communication)交流模式兴起之后,也成为广大研究者关注的。关于网络与自我概念清晰性的关系,Valkenburg和Peter(2008,2011)提出两个相反的假说:“自我概念统一假说”(self-concept unity hypothesis)和“自我概念分化假说”(self-concept fragmentation hypothesis),用来解释网络使用对自我概念清晰度可能产生的影响。自我概念统一假说认为,网络给个体提供的与来自不同背景的人进行交流的机会比任何时候都要多,这为个体提供了诸多检验自我认同的机会,并能接收他人的反馈和验证,这有利于个体澄清和统一对自我的认识。而自我概念分化假说则认为,网络给个体提供了与各种不同的人进行互动的机会,个体也可以轻松地探索并尝试自我的不同方面,这不仅会使个体面临自我不同方面无法统合的风险,还会瓦解个体已经形成的统一稳定的自我,造成自我概念混乱;相关实证研究发现,互联网、手机使用确实与青少年自我概念清晰性密切相关(Alysson,Penny,2013; Quinones,Kakabadse, 2015; Valkenburg,Peter,2008; 牛更枫等, 2016; 徐欢欢等, 2017; 杨秀娟等, 2017)。就网络文学而言,一方面,青少年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来自由地选择喜爱的文学作品,不论人物的年龄、性别还是外貌、性格,乃至人物生活的时代和空间,个体都可以按照自己的喜好进行挑选。所以,青少年可以轻松地通过阅读网络文学了解各种自我发展的可能,在阅读的过程中进行自我对照,从而有利于青少年更好地进行自我建构和反思,支持了自我概念统一假说。但另一方面,青少年在阅读网络文学的时候,他们在文学作品中体验自我发展多种可能(理想自我的模范)的同时,必然会代入跨时空、跨性别的多重身份,沉溺于小说角色们跌宕起伏的人生中,而这种多重身份和经历也有可能会分化个体的自我概念,似乎又支持了自我概念分化假说。那么网络文学到底对青少年自我概念清晰性的影响如何,分化还是统一?是目前需要解决的问题。同时,以往关于青少年网络文学阅读的研究也认为网络文学使得青少年阅读性质朝着享乐化和实用化发展(杨军, 2006),阅读深度也变得更为浅显化(曾克宇,2007;邵燕君,2015),这种泛娱乐和浅阅读的阅读倾向会大大降低青少年对网络文学作品的思考,陷入盲目认同网络文学所塑造的虚拟世界的不良境地。同时,青少年由于缺乏自我控制能力,容易迷失在网络文学世界中,沉浸于虚构的故事情节中不可自拔而上瘾(张杏杏等, 2012),有些学生甚至可能将文学世界等同于现实世界,从而可能阻断了现实探索这一自我建构的必要通道,给当代青少年的自我发展和社会适应带来不良影响。综上所述,网络文学这一现象级的文化产业,作为我国互联网流行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迅猛发展对青少年自我发展的影响已经成为国家、社会乃至家庭关注的重要问题。青少年是否在网络文学作品中迷失了自我,具体来说就是网络文学阅读是否以及怎样影响青少年自我概念清晰性是本书解决的核心问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首先需要了解青少年网络文学阅读的现状(阅读比例、频率、类型、方式等)和阅读特点(心理特点);其次,探讨网络文学阅读是否影响青少年自我概念清晰性,支持分化假说还是统一假说?再次,如果支持某一种观点,那么这一影响又是如何以及怎么样产生的?特别是哪些因素在这一个过程中起到核心作用,同时这些因素之间又是如何互相影响的?*后,青少年时期同伴和家庭在自我成长过程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同伴和家庭在预防青少年在网络文学中迷失自我所起的作用也是本书探讨的重要问题。
从应用价值上来说,本书探讨了青少年网络文学阅读现状、阅读偏好和动机等心理特点,也进一步探讨了网络文学阅读对青少年自我概念清晰性的影响路径和边界条件。研究的系列结论有助于社会、家庭和学校更好地理解青少年网络文学阅读行为,并且引导青少年更好地从网络文学阅读中获利,规避负面影响。
首先,塑造青少年健康阅读意识,由于青少年很容易受到网络文学中的角色同化影响,网络小说作者在保证小说创作速度的同时,更应注意小说的质量,在人物的塑造上应该更加合理和符合逻辑性。
其次,由于网络文学娱乐休闲的特点,青少年往往会由于沉浸在网络文学中而忽略了文学对自我成长带来的影响。因此需要指导学生理性阅读,在体验到网络文学带来精神愉悦的前提下,也对故事本身进行思考,客观地看待网络文学中的价值观和人物行为。
再次,同伴友谊相关的同伴支持和接纳有助于青少年降低网络文学阅读对自我概念清晰性的负性影响。因此,我们应该鼓励青少年更多发展现实生活中的同伴关系,多与朋友沟通交流,积极寻求朋友支持,朋友的支持与分享可以帮助青少年更好地从网络文学中获益。
然后,家长和教师应该尽早地对青少年网络文学阅读行为进行干预。由于阅读的私密性,很多家长和教师很难发现青少年沉溺在网络文学中不可自拔。本书研究结果也发现,年龄越小,网络文学对自我概念清晰性的影响越大。结合青少年心理发展的特点,初中生刚进入青春期,对自我的认识和评价都不客观,同时自我监督和控制的能力也比较欠缺,自我概念尚处于建构阶段。特别是在刚接触网络文学的时候,会如同发现新世界一样,沉溺在网络文学所塑造的虚拟世界中迷失自我。所以,家长和教师要特别重视低年级学生的网络文学阅读行为,从刚开始接触网络文学的阶段,培养孩子积极健康的阅读素养。
最后,从本书研究结果来看,男生喜爱看玄幻奇幻类网络文学,并且男生在阅读网络文学时,更容易通过对网络文学的自我扩展影响自我概念清晰性。也就是说,男生更容易在故事中将故事塑造的世界和主人公的经验和经历与自我融合。由于男生观看的类型偏好主要以玄幻奇幻为主,他们更加容易陷入与现实差距极大的异世界中,也更容易带来不良影响,故家长和教师应该更多地关注男生的网络文学阅读行为,特别是对暴力等消极价值观进行描述的网络文学阅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