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甲骨文丛书·消逝的光明:欧洲国际史,1919—1933年(套装全2册)
》
售價:NT$
1265.0
《
剑桥日本戏剧史(剑桥世界戏剧史译丛)
》
售價:NT$
918.0
《
中国高等艺术院校精品教材大系:材料的时尚表达??服装创意设计
》
售價:NT$
347.0
《
美丽与哀愁:第一次世界大战个人史
》
售價:NT$
653.0
《
国家豁免法的域外借鉴与实践建议
》
售價:NT$
857.0
《
大单元教学设计20讲
》
售價:NT$
347.0
《
儿童自我关怀练习册:做自己最好的朋友
》
售價:NT$
316.0
《
高敏感女性的力量(意大利心理学家FSP博士重磅力作。高敏感是优势,更是力量)
》
售價:NT$
286.0
編輯推薦:
人人都需要住房,但并不是人人都能得到安全、稳定和体面的住房。尤其是低收入人群,他们的住房权利往往难以得到保障。在资本主义国家,住房危机尤其深刻。《保卫住房》一书用清晰易懂的语言为我们分析了资本主义制度之下住房危机的成因。
不同于一般学者把住房问题当作一个纯粹的经济问题,戴维·马登和彼得·马库塞承袭了恩格斯关于住房问题的论述,揭示了住房的社会和政治属性,呼吁保卫作为家的住房,而不是作为不动产的住房。认清资本主义国家的住房问题,有助于我们相关研究和政策的完善。对于住房领域学者、住房政策研究者、城市规划和研究者等专家来说,本书可以提供新的思路。对于保障性住房的拥护者和决策者来说,本书可以提供一部分理论支持。
內容簡介:
《保卫住房》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角度分析了资本主义制度之下住房危机的根源。作者认为,住房作为一种商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但是在资本支配之下,住房被过度地商品化,其作为财富积累工具的功能逐渐增强,而作为居住设施的功能逐渐减弱。住房的过度商品化,带来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也催生了住房的异化和各类压迫。
资本主义制度下的住房危机是系统性的危机,是住房体系自身运转必然的结果,不是靠政策的修修补补就能解决的。而工人阶级要在这种压迫中获得住房权利,不可能依靠政府的仁慈措施,而是要在斗争行动中推进变革,从根本上转变政治和经济结构。
關於作者:
戴维·马登(David Madden),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社会学系与城市项目助理教授。在城市研究类期刊上发表过多篇论文,担任《城市》期刊(City)编辑,并有评论常见于《伦敦政治经济学院书评》(LSE Review of Books)、《华盛顿邮报》(Washington Post)和《卫报》(Guardian)等媒体。
彼得·马库塞(Peter Marcuse),哥伦比亚大学建筑规划及保护研究生院城市规划名誉教授。他在美国、英国和其他欧洲国家用英语和德语写作了大量的作品,发表于《国家》(Nation)、《纽约日报》(New York Newsday)、《每月评论》(Monthly Review)、《庇护之力》(Shelterforce)等报刊。
目錄 :
引 言 住房就是政治
第一章 反对住房商品化
第二章 住房异化
第三章 住房中的压迫与自由
第四章 住房政策方面的错误认识
第五章 纽约的住房运动
结论 为激进住房权而斗争
注 释
致 谢
索 引
內容試閱 :
如今,住房危机随处可见。住户饱受高昂居住成本的压榨。无家可归的人不断增加。驱逐和房屋止赎的现象已是常态。种族隔离、贫困、被迫搬迁和无力承担房费,已成为当今城市的特点。城乡各居民社区均受投机性房产开发的影响,而做出重大决策的却是隔着半个地球之外的董事们。小城镇和老工业城市举步维艰。
在美国,纽约的住房危机尤为严重。现如今,纽约市无家可归的居民数量达到了大萧条以来之最。超过一半的住户无力支付房屋租金。逼迁、绅士化和驱逐的现象普遍存在。纽约独特的住房体系的两大支柱——公共住房和租金管制——也都面临着威胁。
但是住房问题并不是只有纽约才有。住房困难是一个全美国的问题。根据衡量廉价性的标准指标,一个领最低工资的全职工作者,在美国任何一个州都租不起或者买不起一套一居室住房。就整个美国而言,有将近一半的租户要将其收入的相当一部分用在支付租金上,这种做法是无法长期持续的,而这一人群的比重只会继续增加。这不仅仅是一个存在于大城市的问题。在农村,大约30%的住户同样无力负担其房费,其中近一半为租户。
事实上,住房危机是一场全球范围的危机。几乎所有的大城市,包括伦敦、圣保罗、孟买和拉各斯,都面临着住房之战。土地侵占、强制驱逐和搬迁的现象比比皆是。根据联合国的资料,全球无家可归的人口数量在1亿到10亿之间,具体数目取决于如何定义“无家可归”。据估计,目前在全球范围内,有3.3亿家庭(总计超过10亿人口)没有体面的住房或无力支付居住费用。部分研究表明,近几十年来,因开发、开采和建设项目所造成的搬迁,与灾害和武装冲突所引发的搬迁在规模上不相上下。据估计,过去50年里,仅在中国和印度,就有1亿人因开发项目而搬迁。
不过,即使我们普遍认识到住房危机的存在,也不会深入了解危机为什么会发生,更不知道应该如何应对。如今的主流观点是,如果住房体系出现问题,这也只是一场暂时性的危机,只要采取局部的、针对性的措施,问题就可以解决。在主流的讨论中,大部分人常常狭隘地理解住房问题。人们将提供适足的住房看作技术性问题,并试图用技术手段来解决这些问题,如提高施工技术、优化城市规划、更新管理技术、增加自有住房、制定不同的分区法以及减少用地管控。人们将住房问题看作开发商、建筑师或者经济学家等专业人士领域内的问题。毫无疑问,从技术上改进住房体系是可行的,并且部分改进是很有必要的,但住房危机是更深层次上的危机。
我们主张从一个更广的角度来认识住房问题,即将其看作一个政治经济问题。住房就是政治,也就是说,住房体系的形成是不同群体、不同阶级之间斗争的结果。住房问题必然会涉及国家行为,甚至波及整个经济体制。但社会对抗对住房的影响常常被模糊化,本书要向读者展示的正是这一点。
住房如今饱受争议。它被卷入了一系列并存的社会矛盾中。其中最明显的一个矛盾是,作为生活及社交空间的住房与作为牟利工具的住房之间的矛盾,即作为家的住房与作为不动产的住房之间的矛盾。进一步来说,住房之争就是不同意识形态、经济利益和政治目标之间的争斗。更进一步来讲,住房危机产生的根源是阶级社会的不公与对抗。
本书中所举的很多例子都来自我们所熟知的纽约市住房斗争。但是我们的目标更大,我们要讨论的是住房在当代社会、政治和经济中所扮演的角色。住房问题必然会引发资本主义社会中的权力、不平等、公正等相关问题。因此,本书的一个主要内容是帮助重拾一种话语,借此了解住房矛盾,并揭示住房不公。我们希望将讨论的焦点重新放到政治经济领域上,如商品化、异化、剥削、压迫和解放等问题上。我们希望对过去及现在住房体系背后的影响因素和决定力量进行批判性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