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养育不好惹的小孩
》
售價:NT$
352.0
《
加加美高浩的手部绘画技法 II
》
售價:NT$
407.0
《
卡特里娜(“同一颗星球”丛书)
》
售價:NT$
398.0
《
伟大民族:从路易十五到拿破仑的法国史(方尖碑)
》
售價:NT$
857.0
《
古今“书画同源”论辨——中国书法与中国绘画的关系问题兼中国画笔墨研究
》
售價:NT$
602.0
《
《日本文学史序说》讲演录
》
售價:NT$
332.0
《
无尽的海洋:美国海事探险与大众文化(1815—1860)
》
售價:NT$
454.0
《
治盗之道:清代盗律的古今之辨
》
售價:NT$
556.0
|
編輯推薦: |
《中国金银器》,中国首部金银器通史
贯穿三代文明初兴至清末四千年历史
历代出土器物逐一考证解说,唤醒历史中沉睡的奢华世界
启卷之际, 一起“回到历史现场,复活古典记忆”——
?观览文物——金银器纯属奢侈品,历朝历代尚俭戒奢,限制乃至禁断金银器制作是经常的举措。金银器更是施展手工技艺的作品,或有造型之美,或有纹样之美,或二美兼具。它多半为实用之器,理想的效果便是有实用与装饰合一之美。
?倾听物色——物的造型、工艺与纹饰如何呈现它所要表达的艺术语言?如何理解人对物的命名,物之本身和物所承载的意念?艺术语汇的发生与演变可于书中细加观察分析,着力捕捉。
?辨识纹样——由两汉魏晋云气纹,到大唐卷草,再到各种各样的耍花儿……在柔条蔓卷、密叶娇花的聚合中挥洒线条之魅,有时为主人,有时为宾客,或热闹喧阗,或清宁温婉, “野草花叶细”,“绵绵相纠结”。细辨其纹样于此,闻见彼风采其中。
?领会风尚——器皿之外,金银首饰于全书占重要地位,它不仅是财富与艺术的合一,也因为所具展示性而成为生活时尚不可忽略的风向标。当日工艺品的流行题材大都出现在金银首饰上,虽方寸之地,却是一时代流行纹样之聚珍。
|
內容簡介: |
《中国金银器》是我国首部完整展示金银器在工艺美术领域流变的鸿篇巨制,也是一部纸上的人类生活史,囊括了先秦至清的金银器皿与金银首饰,着眼于造型与纹饰,究心于美术和工艺、审美与生活的关系。全书依历史朝代和器物功用,于两千页篇幅内,将金银器这一西风东渐之物在华夏之邦的落地、嬗变、融合直至自生光华的过程,以真实可见的图像影写一一作注。作者多年来致力于中国古代金银器的系统性研究,图文互见,可说是其一贯追求的研究方法与呈现形式,将沉睡于书典中的名目与往昔埋于地下而今重见天日的器物或重建连结,或直观再现,这也是名物研究的要义所在。
全书为精装五卷,中式翻身,内括九十万字,图逾四千幅:卷一呈列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卷二讲解隋唐五代辽;卷三分陈两宋金元;卷四宣明;卷五详清,并附录极具资料价值的图片来源总览。这部廿年来耕耘不辍的心血之作,除珍贵的学术和史料价值之外,书中的图片和文字也极富审美价值,启卷之际,仿若亲临一条通古接今的步道,可见流散于历史时空中的斑斑璀璨,亦可聆听古代载籍中的娓娓解说。
|
關於作者: |
扬之水,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研究员,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长期从事名物研究。著有《诗经别裁》,《先秦诗文史》,《古诗文名物新证》(两卷),《终朝采蓝:古名物寻微》,《奢华之色:宋元明金银器研究》(三卷),《中国古代金银首饰》(三卷),《棔柿楼集》十卷,《〈李煦四季行乐图〉丛考》,《定名与相知:博物馆参观记》,《物色:金瓶梅读“物”记》等。
|
目錄:
|
目次
序
凡例
导言
卷一 远方图物: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
第一章 先秦
第一节 发展概貌:“金”风东渐与戎入中原
第二节 兵戎佩服
一、战国之前
二、战国时代
第三节 宫室器用
第四节 金银错嵌器
第五节 纹样设计
一、近取本土
二、远方图物
第二章 两汉魏晋南北朝
第一节 有图谱意义的一个实例
第二节 器具
一、车马具,兵器
二、器皿
三、其他
第三节 饰品
一、首饰之一:簪和钗
二、首饰之二:步摇花与步摇冠
三、首饰之三:金胜、金钿、金珰
四、耳饰及其他
五、带具
六、牌饰与饰片
第四节 古滇国金银器
第五节 西藏早期金属时代的金银器
第六节 西域出土金银器
卷二 别树鸟同声:隋唐五代辽
第三章 隋唐五代器皿
第一节 装饰纹样之大要
第二节 风格演变概略
第三节 酒食器
第四节 香器
第五节 日常杂用之器
第六节 舍利容器及其他
第七节 金银釦与金银平脱
第八节 吐蕃金银器
第四章 隋唐五代饰品
第一节 钗与簪
一、折股钗
二、钿头钗与钿花钗
三、花钗与凤钗
四、步摇及其他
五、簪
第二节 宝髻、花钿与花冠
第三节 梳篦、耳饰及其他
第五章 辽代
第一节 纹饰、造型之大概
第二节 器皿
一、酒食器
二、其他
第三节 饰品
第四节 舍利容器及其他
卷三 自一家春色:两宋金元
第六章 两宋金元器皿
第一节 两宋器皿
一、酒食器的类型、名称与用途
二、酒食器的造型与纹饰
三、日常杂用之器
四、香器
五、舍利容器
第二节 大理国金银器
第三节 金元器皿
一、酒食器
二、妆具及其他
第四节 余论
附:代表宋元筵席用器基本样式的两组实例
第七章 两宋金元饰品
第一节 装饰纹样之大要
第二节 钗与簪
一、折股钗:缠丝、竹节、鈒花
二、花头簪钗:并连式、桥梁式
三、宋式簪举略
四、元式簪钗举略
第三节 梳篦
第四节 耳环
一、宋金西夏耳环
二、元代耳环
第五节 “三金”:手镯、戒指、帔坠
一、金钏
二、金戒指
三、金帔坠
第六节 项牌、佩饰与佩件
一、项牌
二、佩饰
三、佩件
第七节 巾环、帽顶及其他
一、巾环
二、帽顶及其他
第八节 腰金、佩鱼
第九节 节令时物
一、春幡
二、闹蛾与灯毬
三、艾虎、钗符、香佩
四、延寿带、百事吉结子及其他
第十节 马具
余论
卷四 繁华到底:明代
第八章 明代器皿
第一节 酒食器
一、酒注
二、酒盏、酒盂、盘盏
三、高脚杯与镶金银木锺木碗
四、劝杯
五、爵杯
六、套杯
七、托盘
八、茶壶、茶匙
第二节 日用杂器
第九章 明代饰品类型与样式
第一节 ?髻与簪
一、?髻
二、各式簪钗
第二节 凤冠、特髻、凤簪、帔坠及其他
一、凤冠,特髻
二、凤簪、帔坠及其他
第三节 耳环与耳坠
一、耳环
二、耳坠
第四节 手镯、戒指、钮扣
一、手镯
二、戒指
三、钮扣
第五节 佩饰
一、事件儿
二、坠领
三、禁步与玎珰七事
第六节 网巾圈、帽顶及其他
一、网巾圈
二、帽顶
三、束发冠
四、带銙、绦钩与绦环
附:女性首饰主要品类个案举例
第十章 明代饰品题材举例
第一节“万寿”
第二节 释道
一、藏密风格的装饰题材
二、观音及其他
第三节 戏曲故事
第四节 瀛洲学士图及其他
第五节 四时行乐
第六节 应节纹样及其他
一、绵羊引子
二、闹蛾
三、春幡
四、瓜鼠
第七节 余论
一、关于明代藩王
二、流行纹样与通俗文学的对应
三、主顾与银匠
卷五 曲终变奏:清代
第十一章 清代器皿
第一节 酒食器
第二节 礼仪用器?供器?摆件
第三节 其他
第十二章 清代饰品
第一节 特色首饰
一、钿子
二、扁方,宝盖,扁簪
第二节 簪钗
一、耳挖簪
二、象生
三、面簪,流苏
四、其他
第三节 耳环与耳坠
第四节 手饰、项饰与佩饰
一、手镯,戒指,搬指,指套
二、项饰
三、佩饰
附录一 群媛谱
附录二 图片来源总览
附录三 引用文献
后叙
|
內容試閱:
|
导言(节选)
一、本书主旨
这是贯穿先秦至清代囊括器皿与首饰的一部中国古代金银器通论,也可以说带有通史的性质。
金银器史涉及多种门类,首先基本材料与相关数据来自考古发现以及考古学的分期断代,此外如矿产分布、采矿冶炼、生产机构、制作工艺并经济制度、政治制度,都是成就它的条件。不过以上每一项都是一个专门的学科,都各有专书详细讨论,本书便正是建立在这些成熟学科的研究基础之上,或者说是以这些研究成果为前提。那么这里不能不特别强调,这是一部站在工艺美术立场认识古代遗存的金银器史,不少通常认为必须涉及的相关议题,诸如前举矿藏、采冶、制作机构等等,前修今贤详细讨论过的问题,这里都尽量简化乃至从略,以避免过于枝蔓。本书的研究旨趣,不在金银器的科学技术发展史,而在与社会生活史密切相关的造型、纹饰、风格的演变史。也就是说,它不是穷尽式的历史资料汇编,也不是用考古学的方法对器物分型、分式以划分时代,而是以目验实物为前提,从名物学入手,通过定名,以器物描述的方法,来展示工艺美术史与社会生活史中的金银器。
中国古代金银器研究,是伴随现代考古学而生的一门新兴学科。传世文献展示的金银器史和出土文物呈现出来的金银器史,是不一样的。前者显示了数量颇多的名目和使用甚巨的数目,但提供具体形象的材料很少;考古发现的实物,就名目和数量而言,虽只是载籍的冰山之一角,却是以形象示人。对于工艺美术要讨论的核心问题,即造型与纹饰,它提供了最为直观的实例。
…………
金细工艺的发展演进,关键在于品类的丰富以及与时尚紧密相关的造型和纹饰的设计之妙,技术的进步并非主导。它不是兴盛衰亡的演进过程,而是以创意—程式—新的创意—新的程式为轴心。纹样设计首先取决于工匠的慧心,付诸熟练掌握传统技术的巧手,乃其第二义。纹样设计所涉及的图式演变,也包括两项主要内容:一是金银器本身设计与制作具有连续性的工艺传统,一是设计者和制作者共处的风俗与共享的文学所形成的文化生态。因此可以说,中国金银器史,很大程度上也是一部古代社会风俗史。
金银器里有“文学”。长沙窑器上的唐诗,磁州窑器上的宋词,还有宋元墓室以诗歌饰壁,不仅见出时代风气,而且显示了工匠的造诣,借唐诗之意,此亦可谓“乍惊物色从诗出,更想工人下手难”(张籍《答白杭州郡楼登望画图见寄》)。当日流行的诗词,供求双方都会是熟悉的。仅举书里涉及的一例,即“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诗意图。诗句出自一首并不出名的唐诗,文字和诗意都很平浅,却因为诗中的这一联格外出色,由某种机缘自宋金元以至于明清以诗、词、曲等各种形式广为传播,并进入装饰领域,作为瓷器纹样流行长久而不衰,同时也为金银器所用。这里讨论的不仅仅是物与名的对应,更是物与文化生态的对应。反过来看,则又有宋代金银器与宋词的对应,明代金银首饰与戏曲小说的对应。观察到金银器深入于文学的世界,会有一种不一样的感觉。名与物的对应,固然令人觉得踏实——对物的命名和解读有了依据——也对时代的生活氛围别有亲切的体味。
酒食器与首饰,是古代金银器的两大主干,也是本书讨论的主要内容。隋唐和辽宋的金银舍利容器颇有创制,因各设专节。宋以后,舍利瘗埋制度走向衰落,金银舍利容器自然也是同步,虽然仍有零星发现,但已不成规模,因此这一议题本书仅止于唐、辽、宋三朝。
同以往的金银器研究不同,本书给予首饰以重要地位,因为金银首饰不仅是财富与艺术的合一,也因为它所具有的展示性而成为生活时尚不可忽略的一个风向标。当日工艺品的流行题材差不多都出现在金银首饰上,虽方寸之地,却是一时代流行纹样之聚珍。
…………
二 纹样设计
法仪或曰法式一旦确立,百工依法从事,中规中矩,则不论巧拙,均可做出合格的产品。在“设计”一词付之阙如的古代工艺设计史中,法式就成了关键词,从而使工艺品的生产有组织、有秩序,容易达到标准化、通用化、程序化,又格外方便于功能的置换,使生产很容易形成规模。
…………
本书开篇第一章的先秦,依传统历史纪年,便是夏、商、周三代,是跨越近一千五百年的一个时间概念。中国古代金银器发轫于四千年前,相当于夏代,以制作简单的饰品如耳环为主,主要集中在新疆、甘肃河西走廊和北方地区。只是这一来自欧亚文化的技术和艺术在初始阶段的数百年里,发展很缓慢,直到商周时代方才逐渐出现流行的趋势,分布地区益广,且呈现若干地域特征,青铜器纹样以及范铸技术也开始运用于金银器制作。至春秋战国,而众声喧哗,进入一个高峰。在这一漫长的时段里,金银器的发生和发展可以粗略概括为“金”风东渐与戎入中原。前期以外来影响为多,后期则是外来艺术本土化的进程。
两汉魏晋金银器最为流行的是云气纹,它是从好仙道、求长生的社会风气中生长出来的装饰趣味,起始于帝王,然后渐次扩展到整个社会,且融入日常生活,成为一种几乎无所不在的流行纹样。《淮南子·原道》曰:“风兴云蒸,事无不应。雷声雨降,并应无穷。鬼出电入,龙兴鸾集。钧旋毂转,周而复匝。”此语虽是论道,但充满汉代装饰领域的云气纹,也正是这般气象。从玉器和青铜器里走出来的线条,在灵异世界的想象中,随风弥散,与云舒卷,或似山之叠嶂,或似水之扬波,锻炼出千姿百态。勾描山水,图画瑞兽,为百怪留影,为神仙写貌。简捷,传神,力乃在是;灵动,俊健,韵乃贯之。第二章第一节因特举汉金银错铜杠箍为具有图谱意义的一个实例。
经南北朝至隋唐,云气纹为缠枝卷草所取代。它几乎充塞于各个装饰空间而形成特有的时代风格,乃至被接受唐文化的日人呼作“唐草”。“大秦之草”“如意蔓”、海石榴,摩竭、狮子,多曲长杯、鋬手杯,唐代的金银器设计以容纳百川的胸襟,把不同地域不同来源的造型与纹饰会聚在一起而形成自家风格。时值诗歌的黄金时代,创作极盛,接受亦广。前面提到长沙窑器以诗歌为饰,是唐诗深刻影响社会生活的一个显例。金银器自然也披拂着诗意的风。“溪边花满枝,百鸟带香飞”(吴融《溪边》),诗人捕捉到的画意,同样是金银器设计的构思来源之一。敦煌变文《百鸟名》也仿佛为金银器纹样挑选角色,布置画面。唐代花卉很少写实,最接近写实的牡丹、莲花、海石榴,也常常采用变体。宝相花与缠枝花,都是追求无限伸展,缠枝则更注重八面来风的效果,即便组织为规整的团窠,也依然以枝条的宛转、枝叶的偃仰欹侧带着无所不在的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