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数据有道:数据分析+图论与网络+微课+Python编程(鸢尾花数学大系:从加减乘除到机器学习)
》
售價:NT$
1214.0
《
500万次倾听:陪伤心的人聊聊
》
售價:NT$
245.0
《
英国商业500年(见证大国崛起与企业兴衰,启迪未来商业智慧。)
》
售價:NT$
367.0
《
万千心理·儿童心理治疗中的心智化:临床实践指导
》
售價:NT$
398.0
《
自我囚禁的人:完美主义的心理成因与自我松绑(破除你对完美主义的迷思,尝试打破自我评价过低与焦虑的恶性循环)
》
售價:NT$
301.0
《
周易
》
售價:NT$
203.0
《
东南亚的传统与发展
》
售價:NT$
306.0
《
乾隆制造
》
售價:NT$
398.0
|
編輯推薦: |
【史上极具传奇色彩的开国皇帝】
开国皇帝大多背景不凡,即便刘邦这样家世不好的至少也是公务员。唯有明太祖是真正的草根背景,他出身底层、父母双亡,当过和尚、做过乞丐,饱尝人间心酸;他逐鹿群雄、脱颖而出,推翻蒙元,开创了由南向北一统天下之先河。他创设的制度典章,不但奠定大明王朝的基业,还影响到清朝与后世。
【独到视角,解读明太祖复杂人生】
明太祖身上极富人气与魅力,同时亦颇受争议。作者以明太祖的奋斗历程与大明开国历史为主干,穿插藏匿于史料中的诸多点滴细节,探讨其在政治权谋和个人心路上的演变历程。朱元璋复杂矛盾的多样人生、千古大帝的正面与侧面,尽在此书中。
【日本明史专家心力凝结,多次再版的经典之作】
檀上宽教授为日本资深明史专家,本书是其数十年明太祖研究集大成之作。作者考量一般读者的阅读兴趣与习惯,在保证严谨的前提下,行文更添故事性与趣味性、引人入胜,使那个充满传奇和争议的大明太祖跃然纸上,却又非满嘴跑火车的历史戏说。本书受到日本各界广泛好评,屡次再版重印,可谓经典之作。
|
內容簡介: |
本书围绕明太祖朱元璋波澜壮阔的一生功业,再现他从父母双亡的底层孤儿,到投身军旅、结交豪杰,高瞻远瞩,最终建立大明王朝的传奇生涯。作者以生动风趣、引人入胜的文字,向读者客观评说明太祖的千秋功过,揭秘他矛盾人格与众多争议事件背后不为人知的深层真相。
|
關於作者: |
檀上宽
1950年出生于神户。京都大学文学部毕业,文学博士学位,现为京都女子大学名誉教授。专攻中国近世史,著有《明太祖朱元璋》《永乐帝:华夷秩序的完成》《明朝专制支配史的构造》以及《东亚海洋圈历史的研究》(合编)。
|
目錄:
|
序章
一 顺帝与元末
天历之变
顺帝妥懽帖睦尔即位
至正新政
民众的悲惨生活
二 元末起义与红巾军
白莲教的动向
起义的序曲
奋起的民众
红巾军以外的起义军
三 成长的朱元璋
濠州府钟离县
少年时代
游方僧
四 投身红巾军
朱元璋的决断
邂逅郭子兴
徐州起义军来投
朱元璋集团的发展
五 剑指金陵
大宋国的兴衰
郭子兴之死
渡江
攻占集庆
六 攻略浙东
成为吴国公
进军浙东
浙东四先生
压制浙东
七 吴王之路
群雄割据
陈友谅攻应天
内乱
营救小明王
鄱阳湖水战
即位吴王
八 最后的决战
朱吴国和张吴国
进攻苏州
战后处置
再见,红巾军
九 恢复中华
驱除胡虏
大明帝国的诞生
振兴中华
战后重建
十 明帝国的内部矛盾
建设中都
淮西集团和浙东集团
分封诸王
南人政权的自相矛盾
着手改革
十一 朱元璋的苦恼
矛盾扩大
停罢科举
以纸币控制江南经济
朱元璋的焦虑
十二 确立独裁体制
空印案
知识分子的抵抗
胡惟庸案
对江南地主的打压
里甲制度的实行
十三 恐怖政治的扩大
马皇后之死
郭桓案
肃清功臣
锦衣狱
廷杖
文字狱
十四 惟愿大明,万代千秋
法治和德治的夹缝
皇太子之死
惟愿大明,万代千秋
终章
文库版后记
|
內容試閱:
|
以考据精赅著称的清代著名历史学家赵翼(1727—1814 年) 在其所著《廿二史劄记》三十六卷的“明祖以不嗜杀得天下”一节中,如是评价明太祖朱元璋。
盖明祖一人,圣贤、豪杰、盗贼之性,实兼而有之者也。
这句评述乍一看令人云里雾里不得其解,实际上却将朱元璋的 人格诠释得淋漓尽致。
细数历代帝王,朱元璋(1328—1398 年)堪称一代人杰。与 汉高祖刘邦的经历极为相似,朱元璋同样出自微寒,后投身于元末 的起义军并成功崭露头角,最终成就帝业。起初,他虽落草行盗贼 之事,可不久便建立地方政权成为雄踞一方之豪杰。最后,皇位上 的他如明君贤主一般制定了诸多政策。纵观其七十一年的人生,不 得不说赵翼的评价确实恰如其分。
但是,赵翼所言的三种性格却绝非随着时间推移而依次出现的。 譬如,即便朱元璋黄袍加身之后,盗贼的性格也依旧频繁登场,而 在他落草为寇之时,其圣贤之潜质便已展露无遗。一言以蔽之,这 三种性格同时出现在朱元璋的身上,这也是其复杂之性格的由来。 而进一步剖析可以发现,也正是这种复杂怪诞的性格才能令他在群 雄争霸的元末乱世中拔得头筹,从而成功建立起强大的专制国家。
一般认为,中国历史上的皇帝独裁体制成立于宋朝,并经朱元璋之手最终于明初得到确立。然而,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必须将十万余人的官僚和地主全部肃清,同时通过大规模的机构改革从而 将权力集于皇帝一人。显而易见,在此过程中他充分地展现出其盗 贼之性格。
为了奠定大明王朝的基石,终其一生他都在全力以赴。他所制 定的诸般制度终明一朝均鲜有更改。不仅如此,所谓清承明制,取 明而代之的大清帝国几乎完整地沿袭了明朝旧制。因此,从某种意 义上来说,将朱元璋视作明清两代的缔造者也不为过。
清朝第三代皇帝清世祖顺治帝(在位 1643—1661 年)曾经向 一众近臣询问:“自汉高以下,明代以前,何帝为优?”
众臣答曰:“汉高、文帝、光武、唐太宗、宋太祖、明洪武(朱 元璋)俱属贤君。”
顺治帝继续追问:“此数君者,又孰优?” 此时,大学士陈夏名答曰:“唐太宗似过之。” 唐太宗开创“贞观之治”而被后世盛赞为历朝历代首屈一指的明君,因此陈夏名的回答可说是既符合历史常识又无可非议的标准 答案。
不过顺治帝却不这么认为:“岂独唐太宗。朕以为历代贤君, 莫如洪武。何也,数君德政,有善者,有未尽善者。至洪武所定条 例章程,规划周详。朕所以谓历代之君,不及洪武也!”
顺治帝之后,著名的康熙帝(在位 1661—1722 年)与其父的态 度不谋而合。他于南巡之际,多次祭拜了位于南京的朱元璋陵寝明孝陵。遥想当年,太祖披坚执锐开疆拓土,治下大明帝国远迈汉唐,为此康熙特意令人立碑,并题书“治隆唐宋”,意为朱元璋一手缔 造的大明帝国,其盛世犹在唐宋之上。时至今日,这块刻有康熙御 笔的石碑仍矗立于明孝陵享殿的前门处。究其缘由,对康熙帝而言, 朱元璋也是一位可以让他引为榜样的明君吧。
那么,朱元璋缘何受到清朝多位帝王的一致盛赞?从顺治帝的 一席话中我们可以找到部分答案——朱元璋呕心沥血缔造起坚固无 比的独裁体制并将其留与子孙后代。诚然,他之所以不惜全力争天 抗俗或许只是为了能让朱家的江山永续千秋万代。可他的动机当真 仅此而已吗?若是如此,恐怕清朝帝王们的评价应该是另一番模样 才对。那么,朱元璋的一生所求为何?而他的人生旅途中这三种性 格又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笔者将结合十四世纪中国社会的大背景 来探讨朱元璋其人其事,这也是本书的重要论题之一。
中国学术界对于朱元璋的评价随着时代的推移不断改变。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伊始,凭借驱除胡虏恢复中华的功绩,朱元璋被当时的学术界认定为民族英雄。而六十年代,阶级史观在中国大行其道,而他身为农民起义的领袖却最终倒向地主阶级,因此又被打上“背叛者”的烙印。八十年代后,中国在近代化之路上高歌猛进, 学者们又倾向于从朱元璋之于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功过二元论来评价 他的政绩。所以即便想用三言两语为其定个功过是非,但如此复杂 多变的因素实在令人词穷。由此可见,身为帝王的朱元璋其人性复杂多变,不能以寻常之法度之。
因此本书刻意避免为其盖棺论定,尽可能地客观叙事。此外, 书中所评均基于后世的价值观,因为我个人对此也着实苦恼,不知 从何下笔。他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他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本书将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为读者们一一再现。由此,我们或能望见朱元璋心中之愿景。而在他的愿景之上,或许充斥着诸般极不合理 的惨无人道之事,然而换个角度看或许又是合乎常理之事也未可 知。评价其功过是非绝不是易事,解答就留待读者们通读本书后 自行判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