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那本书是(吉竹伸介与又吉直树 天才联动!)
》
售價:NT$
454.0
《
传播的跃迁:人工智能如何革新人类的交流
》
售價:NT$
505.0
《
纯粹·古代中国的历史与制度
》
售價:NT$
286.0
《
生活来来往往 别等来日方长 新版(伍佰:“讲好了这一辈子,再度重相逢。”别等,别遗憾!珍惜当下才是最好的解药)
》
售價:NT$
265.0
《
一个英国军事顾问眼中的二战
》
售價:NT$
1265.0
《
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徐毓枬译本)(经济学名著译丛)
》
售價:NT$
306.0
《
瘦肝
》
售價:NT$
454.0
《
股票大作手回忆录
》
售價:NT$
254.0
|
編輯推薦: |
世界在全球化,我们的孩子需要国际化。我们需要和世界交朋友,向世界学习,这样才能融入世界,改变世界。基于这个朴素的信念,这几年新东方教育坚持探寻世界名校、采访写作、巡讲交流,倡导国际教育。本书以访谈的形式,邀请30位留学青年现身说法,通过挖掘和展现各国家、各领域留学生的留学历程及亲身感受,展现疫情下真实的留学故事和成长之路,带给更多计划留学的青年信心及启示,也为更多的青年提供职业规划参考和借鉴。
|
內容簡介: |
2019年,新东方前途出国首次发起优秀留学生人才招募及系列访谈(第一部),关注留学生群体的个人职业发展,在业内引发广泛关注。
2020年,在复杂的国际形势下,新东方前途出国聚焦于那些仍然坚持留学申请、拿到录取正在准备出国,以及疫情下还在国外就读的学生身上选择留学、筹备留学、正在留学的青年(第二部),通过他们揭示疫情期间的真实留学境况。
2021年,《对话青年》系列的第三部如约而至,新东方前途出国邀请了25位留学生与5位曾有过留学经历的高校老师参与访谈,涵盖各个主要留学目的国以及多维度的专业方向。新东方前途出国将目光聚焦在那些来自普通院校的学生身上,期望能提供更加普世、更具借鉴性的留学规划信息,本书是这一系列访谈的合集。通过挖掘和展现各国家、各领域留学生的心路历程及亲身感受,展现真实的留学和成长之路,带给更多计划留学的青年信心及启示。
|
關於作者: |
周成刚,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首席执行官,1984年毕业于苏州大学外语系,1996年赴澳大利亚攻读传播学硕士学位,1998年考入英国广播公司担任中文部记者,2000年回国加盟新东方。当过大学教师,做过新闻记者,倡导国际教育,传播多元文化。著有畅销书《不一样的成长》、《穿越世界的教育寻访》、《镜头里的世界名校》和《由东向西看教育》,并有《时间机器》《如何阅读一本书》等经典译作出版。在回国20年的教育创业实践中,屡获殊荣。2015年被授予ACAA“澳中杰出企业家校友奖”,2017年获得人民日报社“海归中国梦年度人物”的荣誉称号。
孙涛,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助理副总裁、新东方前途出国总裁,国内知名语言教学、留学咨询专家,北京外国语大学、英国华威大学英语教学双硕士,中欧国际工商学院EMBA。
|
目錄:
|
一、追梦美加
莫天池 脑瘫少年在美读博,要亲眼看见更大的世界
董梓庭 留学美国是一场自我蜕变的旅程
黄李飞 从专科到哈佛,深耕教育领域只为建立更完善的教育模式 019
何丹婷 “双非”逆袭“985”,挑战自我再闯留美读研路
黄子橙 两次转专业,在留美道路上不断自我修正
秦骞芊 适合自己最重要,在美文理学院开出更灿烂的花
冯峰 两次留学,在计算机与金融之间探索平衡点
赵小雪 15 岁独自赴美,在北野山中学寻找到更适合自己的教育 058
刘姝含 “沉默”女孩求学加拿大,以勇气与坚持成就梦想
二、逐梦英伦
雷蕾 工作十年后留学英国, 主持人光鲜亮丽的背后是自我的不断超越
张健葳 “双非”学生逆袭奔赴爱丁堡大学,主动求变寻找适合的方向 088
王成钰 从二本院校到英伦硕士,坚定信念成就崭新的自己
董鸿越 不安于现状,在英国精准寻找未来方向
王雪 疫情之下坚持赴英,亲身体验才是留学的意义所在
三、筑梦澳新
石永超 从中国乡村到新西兰,留学让人生拥有更多样的选择
谢万小婕 放弃医学保研,赴澳探索新的实验领域
郭大江 听损男孩逐梦澳大利亚,命运不会忽视每一个努力的人 136
汪洋 保持一颗好奇心,在澳大利亚探寻人生的更多可能
李龙悦 历尽曲折终赴澳求学,乐观的人生永远不会差
四、寻梦欧亚
金赫 留学之路道阻且长,坚持下去就能发现一片天
崔欣然 勇于挑战自我,用精准的专业匹配叩开名校大门
边智芸 赴日留学,投身于材料学领域只为创造更多可能
瞿佳妮 职场人重回校园,从“双非”二本逆袭亚洲第一传媒硕士 186
张羽 工作后再出发,用努力换得幸运的工科女孩
肖文静 从专科生到港理工,努力与坚持迎来最好的逆袭
附 圆梦高校
蒋国武 留学澳洲的语言名师,十年如一日坚守逐梦之路
谭用 两段留学经历造就科研初心,耕耘教育一线精育未来人才
陈昌盛 留法 9 年后回母校任职,将国际教育的理念注入大学课堂
马运声 大学老师再出国,探索课堂教学多种模式
刘鑫 从留学生到大学教授,热爱科研的初心不变
|
內容試閱:
|
莫天池:脑瘫少年在美读博,要亲眼看见更大的世界
时光飞逝,转眼间,莫天池在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就读计算机科学博士已经三年有余了。这三年来,莫天池没有回过国,有自己身体的原因,也有疫情的因素。父亲的陪伴缓解了他对故土的思念之情,教授和同学们的友善也让他的留学生活不那么孤单。在美读博比自己想象的更具多变性,也更有挑战性。
攻读博士,不断钻研未知的过程
2018年8月,莫天池前往美国纽约入学。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位于纽约市郊风景秀丽的海滨城市——长岛,乘车一个半小时即可到达纽约市中心曼哈顿区。
学校的残疾服务中心早早得到消息,贴心地为莫天池准备了一辆带轮椅升降机的厢式车来接他去学校,并告诉他学校有5辆这样的车,每天16个小时随叫随到,可以接送他去学校的任何一个地方。
学校浓郁的学术氛围让初到美国的他心生雀跃,但很快,他就体会到了莫大的学业压力。
依据学校的规定,要想在读博期间参与科研工作,进而顺利地毕业,需要在前四个学期(二年级结束以前)在至少五门核心课程中获得A或者A-的成绩,而在博士课程中拿到A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美国的研究生教育对学生自学能力的要求非常高。如果学生习惯了在作业、实验、课程项目中单纯地重复老师讲过的东西,那么他在美国的学习就会变得困难重重。
“比如我第一学期修的The Foundation of Data Science(数据科学基础)这门课”,莫天池举例道,“教授的讲座旁征博引,从基础的线性代数到热门的深度学习,数据科学的各个领域都有涉及,目的是拓宽我们的理论知识面。而这门课的两次核心作业和课程项目,则要求我们掌握足够的编程实践能力,以解决诸如纽约市出租车费用分析、流行音乐生命周期分析之类的实际问题。而实际上用于解决这些问题的实践技术细节并不是这门课的核心内容,需要我们自己在课外主动学习。”
于是,一边抱着教材学理论以应对随堂测验,一边投入大量的精力进行课程实践,成为了莫天池生活的常态。在那段时间里,晚上熬夜编程到两三点之后更是家常便饭。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经过三个学期的努力,莫天池以全A满GPA的成绩修完了数据科学基础、算法分析、计算几何、数据库理论以及机器学习五门课程,顺利完成项目所需的课程学分要求,迈进了课题研究的阶段。
相对于课程学习,课题研究又是另一番景象。莫天池主要的研究领域是计算机理论,包括算法和数据结构优化,概率论和计算几何。这个领域的主要目标就是让计算机用尽可能少的资源,尽可能快地完成计算任务,其中许多设计精妙的算法和数学的严谨之美让人拍案叫绝。
但科研从来不是一帆风顺的。读博至今,莫天池最大的感触就是过程的不确定性。与之前的学习阶段不同,读博除了学习已有的知识,还需要去努力拓宽现有领域的边界,不断探索未知,所以很多时候无法确定自己正在进行的科研工作是否会有一个理想的结果。
“比如我目前正在研究的一个课题,经常出现实验结果和理论不一致的情况。由于所研究的内容是全新的,并没有现成的资料能够指导研究者渡过难关,你所能做的只有尝试所有的可能性,和研究团队一起分析并解决遇到的问题。”
但疫情的到来打乱了莫天池的研究步调。在美国疫情爆发以来,学校要求美国籍的学生尽量回家,减少宿舍的居住密度。所有课程、研讨会(seminar)、读书小组(readinggroup)都改为线上。最严重的时候,学生每天都要用APP向学校登记健康情况,住校的学生每周要检测两次核酸。
对莫天池而言,与团队成员的在线沟通充满了挑战。由于生理上的语言障碍,他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准备每一次会议的幻灯片,以确保能够准确表达自己所要表达的内容,这非常消耗时间精力,也让他的个人状态有些不佳。不过他一直在努力适应和调整,希望能尽快突破这个瓶颈,在接下来的学习中取得新的成果。
即使艰难,他依然庆幸自己当年没有选择放弃出国留学,没有放弃这一片更为广阔的天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