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 0 )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聯絡我們  | 運費計算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註冊 |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閱讀雜誌 香港/國際用戶
最新/最熱/最齊全的簡體書網 品種:超過100萬種書,正品正价,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送貨:速遞 / EMS,時效:出貨後2-3日

2024年10月出版新書

2024年09月出版新書

2024年08月出版新書

2024年07月出版新書

2024年06月出版新書

2024年05月出版新書

2024年04月出版新書

2024年03月出版新書

2024年02月出版新書

2024年0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2月出版新書

2023年1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0月出版新書

2023年09月出版新書

『簡體書』高中议论文写作10课

書城自編碼: 3782123
分類: 簡體書→大陸圖書→中小學教輔语文作文
作者: 李鸿杰 著
國際書號(ISBN): 9787512694606
出版社: 团结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2-08-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平装

售價:NT$ 275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东法西渐:19世纪前西方对中国法的记述与评价
《 东法西渐:19世纪前西方对中国法的记述与评价 》

售價:NT$ 918.0
养育男孩:官方升级版
《 养育男孩:官方升级版 》

售價:NT$ 230.0
小原流花道技法教程
《 小原流花道技法教程 》

售價:NT$ 500.0
少女映像室 唯美人像摄影从入门到实战
《 少女映像室 唯美人像摄影从入门到实战 》

售價:NT$ 505.0
詹姆斯·伍德系列:不负责任的自我:论笑与小说(“美国图书评论奖”入围作品 当代重要文学批评家詹姆斯·伍德对“文学中的笑与喜剧”的精湛研究)
《 詹姆斯·伍德系列:不负责任的自我:论笑与小说(“美国图书评论奖”入围作品 当代重要文学批评家詹姆斯·伍德对“文学中的笑与喜剧”的精湛研究) 》

售價:NT$ 398.0
武当内家散手
《 武当内家散手 》

售價:NT$ 230.0
诛吕:“诸吕之乱”的真相与吕太后时期的权力结构
《 诛吕:“诸吕之乱”的真相与吕太后时期的权力结构 》

售價:NT$ 454.0
炙野(全2册)
《 炙野(全2册) 》

售價:NT$ 356.0

建議一齊購買:

+

NT$ 753
《 一学就会写作文(彩图注音版) 》
+

NT$ 359
《 高中作文抢分素材大全 》
+

NT$ 232
《 68所名校中学生优秀作文大全 精选全国68所中学优秀分类作文 68所名校一线优秀教师点拨 三四五六年级适用作文书素材辅导 波波乌作文 》
+

NT$ 319
《 学生实用成语大词典 写作主题分类 作文演讲阅读素材宝典 10000余条必学常用常考文学典籍成语 6大基础功能 开心辞书 》
+

NT$ 145
《 小学生日记大全 优秀获奖作文精选 3456年级常见作文素材一应俱全 小学三四五六年级适用日记辅导书 书剑图书/书剑手把手作文 》
+

NT$ 354
《 一看就能写的满分作文(高中版) 》
編輯推薦:
高考作文命题倾向与新课标的要求都驱动我们的写作视野指向现实生活。写作教学与训练也要多多地取材现实生活。生活有多宽,评论就可以有多宽。本书来自一线教师的教学实践,除了到位的思维引导,还提供了大量的例文和丰富的场景,从身边的目见耳闻到媒体的新闻热点,从师生日常所用教材、学习生活的教室,到街头现象、民生琐事、国际形势、全球气候,更丰富的现实生活世界,会使语言产生真正的工具感。本书不是临阵磨枪的应试作文辅导,而是给中学生朋友们提供的一份长期有效的心智训练地图。
內容簡介:
《高中议论文写作10课》,是来自教学一线的高中语文教师,从教学实践中提炼出的10堂议论文写作课,内容囊括认知能力的提升、生活素材的积淀、价值观的稳定、观念的融合,思维逻辑的梳理,从课堂上应机逗教的实操到教师的下水作文示范,行文亲切自然,内容丰富,方法具体。根据高中生的身心发展水平和认知规律,唤醒这一阶段青少年的生活临在感,引导他们主动输入广泛的社会生活见闻觉知,输出真实的社会生活意见,力图引导这一阶段的同学们,能够在应试作文的框架下,写出言之有物、情理并胜的优秀作文。
關於作者:
李鸿杰:民盟盟员,语文高级教师。《济南时报》特约评论员、专栏作者,全国示范校园文学社社刊模范指导教师。著有《书写的困惑:汉字九讲》《解读的困惑:绝句十四讲》《卷帘看:中国诗画读记》。著作获第四届“奎虚图书奖”,入选“百班千人”全国中小学生寒假推荐书目。主持市级课题一项,参与国家级及省级课题多项。在《山东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语文建设》《语文学习》《语文教学通讯》等发表论文10余篇,在《齐鲁晚报》《济南时报》等发表文章60余篇。
目錄
第1课 “你怎么看”真的是“你”怎么看吗…………………… 1
??1.1 人类的自我中心主义 ……………………………………………… 1
??1.2 认知有多重要 ……………………………………………………… 7
??1.2.1 今觉认知浅,当时却惘然 …………………………………… 7
1.2.2 东西方大不同………………………………………………… 8
1.3 如何提高认知水平 ………………………………………………… 10
?1.3.1 谈“方法”前,先明确“观” ……………………………… 11
1.3.2 归纳、演绎与辩证 …………………………………………… 18
1.3.3 几个实用性建议……………………………………………… 19
第2课 从身边开始“看”………………………………………… 21
?2.1 从课桌上开始 ……………………………………………………… 21
?2.2 想过教室为什么朝南吗 …………………………………………… 26
?2.3 关于邻居 …………………………………………………………… 27
?2.4 小区的大事:电瓶车、宠物狗、垃圾分类 ……………………… 33
?2.4.1 你与电瓶车同乘过电梯吗 …………………………………… 33
2.4.2 小区里的垃圾分类…………………………………………… 35
?2.5 你还能买儿童票吗 ………………………………………………… 36
第3课 如果我们走上街头 ……………………………………………… 40
?3.1 街上的落花 ………………………………………………………… 40
?3.2 下雨天的洒水车 …………………………………………………… 43
?3.3 街头的人与人 ……………………………………………………… 46
?3.4 药店的促销 ………………………………………………………… 47
?3.5十字路口那些事 …………………………………………………… 48
?3.5.1 你那里还有中国式过马路吗?………………………………… 49
?3.5.2 换位思考:当你今天骑电瓶车,明天开汽车?……………… 50
?3.5.3?已经没人再聊共享单车了…………………………………… 51
?3.6?时尚其实是时代的烙印 …………………………………………… 54
?3.7?街市生活观察与思考的途径与策略 ……………………………… 55
第4课?生活可以有多宽 ………………………………………………… 57
?4.1?年轻真好 …………………………………………………………… 58
?4.2?一年一度的诺贝尔奖 ……………………………………………… 59
?4.3?电影话题 …………………………………………………………… 61
?4.4?其他热点事件 ……………………………………………………… 63
?4.5?马上就冬奥会了 …………………………………………………… 65
?4.6?不放假的纪念日 …………………………………………………… 67
?4.6.1? 国际博物馆日………………………………………………… 67
?4.6.2? 教师节?………………………………………………………… 70
?4.7最宽的是2017年的全国Ⅰ卷高考作文题 ………………………… 75
第5课 该不该管闲事 …………………………………………………… 77
?5.1 人脸识别:给不给脸的问题 ……………………………………… 78
?5.2 个人特别的生活方式该不该受指责 ……………………………… 79
?5.3 上海的烟花与铅山的红灯 ………………………………………… 82
?5.4 考上北大凭什么不让上 …………………………………………… 83
?5.5 心疼的只是金子吗 ………………………………………………… 88
?5.6 就是不入戏,怎样 ………………………………………………… 91
第6课 关于“人”“文” ……………………………………………… 96
?6.1 博物馆话题 ………………………………………………………… 96
?6.2 “有用与无用”的话题 ……………………………………………… 98
?6.3 传统文化话题 …………………………………………………… 102
?6.4 明星、偶像、英雄话题 ………………………………………… 104
?6.5 大时代中的普通人话题 ………………………………………… 107
?6.6 性别话题 ………………………………………………………… 108
第7课 我们是在技术时代 ………………………………………………111
7.1 技术哲学与技术文化 …………………………………………… 111
?7.1.1 技术时代的标志性事件 …………………………………… 113
7.1.2 算法世界 …………………………………………………… 116
7.1.3 软件bug与人性黑洞 ……………………………………… 117
?7.2 技术与时间 ……………………………………………………… 118
?7.2.1 时间都去哪儿了 …………………………………………… 119
7.2.2 生活中的时间事件………………………………………… 120
?7.3 高考作文命题已经与“技术时代”“技术文化”触碰 ……… 120
?7.4 作为信息获取的媒介的手机 …………………………………… 125
?7.5 作为“问题”的手机 …………………………………………… 127
第8课 别忘了大自然 ……………………………………………………131
?8.1 《杂草的故事》 ………………………………………………… 131
?8.2 《树的秘密生活》 ……………………………………………… 132
?8.3 《种子的信仰》 ………………………………………………… 134
?8.4 《游隼》 ………………………………………………………… 135
?8.5 《海边的房子》 ………………………………………………… 137
?8.6 从爱默生到Alex ………………………………………………… 139
?8.7 试试读后感写作 ………………………………………………… 141
?8.8 生活中的“自然沉思” ………………………………………… 143
?8.8.1 城市绿化树种的选择难题 ………………………………… 143
8.8.2 为什么要保护大熊猫……………………………………… 144
8.8.3 尊重遥远地区的遥远性 …………………………………… 145
8.8.4 怎样救助动物才算是爱 …………………………………… 145
8.8.5 沙蒿治沙,有其利也有其弊……………………………… 146
第9课 逻辑面前,没有复杂的事 ……………………………………148
9.1 概念问题 ………………………………………………………… 148
?9.2 相关与因果的问题 ……………………………………………… 151
?9.3 充要条件问题 …………………………………………………… 153
?9.4 几个常见的逻辑“谬误” ……………………………………… 157
?9.4.1 诉诸权威的谬误 …………………………………………… 157
9.4.2 诉诸传闻的谬误 …………………………………………… 159
9.4.3 诉诸传统(经验)的谬误………………………………… 160
?9.5 逻辑工具综合运用示例 ………………………………………… 164
第10课 写作,从片段开始 ……………………………………………168
?10.1 论证体现在段落中 ……………………………………………… 168
?10.1.1 举例论证 ………………………………………………… 168
10.1.2 类比论证 ………………………………………………… 170
10.1.3 道理论证 ………………………………………………… 172
10.1.4 比喻论证 ………………………………………………… 172
?10.2 事件关注与短评 ………………………………………………… 173
?10.3 语录体、微评论 ………………………………………………… 174
?10.4 适合片段训练的作文题 ………………………………………… 179
?10.4.1 尼采的话 ………………………………………………… 180
10.4.2 克尔凯廓尔的话 ………………………………………… 180
?10.5 简单的复合材料作文的片段练习 ……………………………… 181
?10.5.1 三则格言 ………………………………………………… 181
10.5.2 两则格言 ………………………………………………… 182
?10.6 传统感悟类材料作文题依然适合练手 ………………………… 183
?10.6.1 苦与乐 …………………………………………………… 183
10.6.2 康德的话 ………………………………………………… 184
10.6.3 船吸效应 ………………………………………………… 184
附录一 2017~2021年高考作文题“下水文” ……………………186
?2017年山东卷作文题…………………………………………………… 186
? 书店的灯光………………………………………………………… 186
?2018年全国Ⅰ卷作文题………………………………………………… 188
?写给未来——关于18岁的所“遇”与所“与”………………… 188
?2020年全国新高考Ⅰ卷作文题………………………………………… 190
??相“距”,是为了不“离”……………………………………… 190
?2021年全国新高考Ⅰ卷作文题………………………………………… 191
??由弱图强,强而恒强……………………………………………… 192
附录二 2020~2021年全国新高考Ⅰ卷作文题评析与范文 ……194
?2020年新高考Ⅰ卷……………………………………………………… 194
???“主题先行”背后,是“思辨”与“逻辑”的要求…………… 195
???附优秀范文两篇
?????相“距”亦相“联”,我们共向前………………………… 200
因“疫”而生的“距离”终让我们心相“联”…………… 202
?2021年全国新高考Ⅰ卷………………………………………………… 204
???由此及彼,展纵“思力”……………………………………… 204
??附优秀范文两篇
???由弱图强,避强返弱,恒强而兴…………………………… 209
行健自强,强而恒强………………………………………… 210
附录三 2022年第一季度热点专题及范文 …………………………213
?专题一 北京冬奥会相关话题………………………………………… 213
??具含蓄之情怀,创“点面”之精彩……………………………… 214
以冬奥为点,展示最美中国……………………………………… 216
“可以燎原”的浪漫……………………………………………… 217
欲善其事,器仅为辅……………………………………………… 219
交融的科技与比赛,凝聚了进步与飞跃………………………… 220
让存在的意义于世间浮现………………………………………… 222
在接纳不完美中靠近完美的彼岸………………………………… 224
于蹉跌处拥抱生活………………………………………………… 225
莫问英雄归何处,且敬奋斗以掌声……………………………… 227
??专题二 社会生活话题 ……………………………………………… 229
???选项优化,选择才更如人意……………………………………… 230
民智开自求选择,产业强自揽人才……………………………… 231
要“进厂”,先“出新”………………………………………… 233
一枚螺丝钉的选择………………………………………………… 234
立足情境看历史与现实…………………………………………… 237
情境下的营销……………………………………………………… 238
文“创”无界,现实有界………………………………………… 239
柔肩担重任,巾帼长动人………………………………………… 241
“感”人之辉,“动”我之心…………………………………… 242
牵住这世间情思…………………………………………………… 243
??专题三 文化、科技、艺术等话题…………………………………… 245
???共情文化内核,激发文化活力…………………………………… 246
评价转换,不只审美疲劳………………………………………… 247
废话文学并不“废”……………………………………………… 249
当我们在说废话时,我们听见了什么…………………………… 250
认识到“圈”在,再谈破圈……………………………………… 253
莫谓思考费时间,只恐经验双刃剑……………………………… 254
后记 …………………………………………………………………………256
內容試閱
序言
读着鸿杰的书稿,时不时会有惊喜的感觉。
鸿杰作为一位青年教师,业务成长之快,真可以说是“长势喜人”。鸿杰大学毕业来到山东省实验中学语文组工作,成了我的同事。鸿杰喜欢书法,怡然自得于古典文化的意蕴之中;他喜欢读书,而且读了很多书。可能是多年从事语文教学的职业敏感,那时我就断定,鸿杰天生适合当教师,假以时日,也一定能成为一位优秀的语文教师。尽管有这样的预期,对鸿杰的专业成长不感到意外,但读了这本从一个侧面记录了鸿杰的成长轨迹的书稿,看到鸿杰在作文教学上的探索和感悟,仍然让我感到惊喜。
鸿杰的这本书,带给我很多启发。鸿杰对议论文写作教学的研究和探索,既不高蹈云端纠缠于概念,也不溺于应试纯技巧性把玩,在很多方面不落窠臼,的确值得我们一线教师学习和借鉴。
此书紧扣课标的精神探索议论文写作教学,为我们学习、领会和运用课标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参考和范例。多少年来,在议论文写作教学中,引导学生背范文模仿范文、积累例证材料等方法,某种程度上,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路越走越窄,甚至进入了死胡同,使本该丰富多彩的议论文写作成了工匠似的“技术活儿”。鸿杰紧紧抓住并深刻理解课标强调的“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这个概念,努力破解这个难题,走出了这个死胡同,打开了议论文写作教学的新空间。
对议论文写作内在规律的研究为学生提高写作水平提供了支架。本书对议论文写作教学的探索,不仅是基于经验,更重要的是有学术支撑,有对思维规律的探讨。在这两个维度上,本书力求帮助学生打开议论文选题和写作的新空间,引导学生通过多种路径寻找思考和写作的兴奋点。某种程度上,鸿杰的探索,就是把学生的议论文写作,从闭门造车的窘境中解放出来,为学生释放自己写作兴趣和才智创造了多种可能性。想方设法为学生修路搭桥,而不是工匠式地向学生传授由来已久的写作技巧和套路。
和学生一起写作,为学生提供示范,这一点是难能可贵的,只有十分敬业的语文教师才乐于付出这份辛苦,这是我对鸿杰非常敬佩的地方。本书收录了鸿杰的很多文章,大多是他在报刊上发表过的作品,可以说,他设计的议论文写作教学的十个专题,既基于他对这种文体写作规律的研究,也基于他自己的写作经验和感悟。其中每一个问题的展开,对于指导和引导学生的写作来说,内容选择都非常精准,只有亲自“下水”,才能突显出这样强的针对性。
正因为此,这本书无论对教师教学,还是对学生提高议论文写作水平,都有很大的助益,都是很值得一读的。鸿杰持之以恒地钻研语文教学,几乎是全身心投入,多少年来不懈怠不松劲不畏难,他对业务的这种执著劲,让我看到了他内心可贵的教育初心,这是他过去不断成长的原动力,更是他未来获得更大成长的元气所在。我相信,只要保有这种“一门深入,长时熏修”的执着精神,鸿杰对语文教学尤其是写作教学的探索,就一定能取得更多的成就。
(王岱,2022.03 于北京)


前言
哲学家康德有句名言:思想无内容则空,直觉无概念则盲。(《纯粹理性批判》)有人说,这句话了不得:前半句批判理性主义,后半句批判经验主义。
我们的生活是我们“经验”的生活,而我们需要用理性去看这“经验”着的生活。停留在狭义的“经验”层面,对生活,去描绘它,记录它;但更要去认识它,评判它。在认识与评判的过程中,理性是目的,也是工具。而我们描绘、记录、认识、评判的对象,也必然首先是生活,这本无疑义。但在我们的基础教育阶段,描绘、记录生活,与认识、评判生活,因为种种原因,这原本自然而然的事情,这语文学习过程中再正常不过的事情,却在我们的写作教学中,变得稀缺。长期应试背景下,写作可以轻而易举地脱离生活,只要套路就够了。
但脱离了真实生活情景,我们的基础教育写作教学,会培养出什么样的语言文字运用者呢?我们批判的“八股文”,归根结底,不就是因为其脱离了真实的生活情景而陷入了空洞的言语观念的陷阱吗?
从近年来逐渐被重视的“非虚构写作”的角度说,非虚构是生活经验的本来表达;“非虚构写作”的目的就是要矫正文学对现实体验的缺失。而当下中学生的作文也存在“现实体验的缺失”的问题。
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里,强调了“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这个概念。在阐述课程性质时,新课标是这样说的:“语文课程应引导学生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通过自主的语言实践活动,积累言语经验,把握祖国语言文字的特点和运用规律,加深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理解与热爱,培养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同时,发展思辨能力,提升思维品质,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积累丰厚的文化底蕴,理解文化多样性。”
在阐述学科核心素养时,是这样说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在积极的语言实践活动中积累与构建起来,并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的语言能力及其品质;是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获得的语言知识与语言能力,思维方法和思维品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综合体现。”
华东师范大学语文教育研究中心王意如教授说过,“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在新课标中出现两次,都是在阐述语文教育最上位的问题时提出的,可见它的确重要。当我们在语言运用的具体情境中时,语言便表现为被每个独特的个体所使用着的“言语”。如果“言语”的确是含有个人理解体验在内的,那么它就是真实的,反之,就是不真实的。比如,有些教师为了让学生的作文能够在考试中拿高分,不去关注学生的言语实践,而是让学生背范文、模仿范文,导致有些学生学了满口的“假语言”,华而不实,虚假造作,无病呻吟,这就是脱离了“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
在语言表达上脱离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首先是使用语言前所认识的事物也脱离了真实的生活情境。可怕的不只是背范文、模仿范文,还有范文所写的也是虚空的、虚设的 “假现象”“假问题”。
可喜的是,当下的高考题已经明确反对套作,命题也在紧贴生活。从2017年高考作文题开始,作文题的关键词由“联想”与“感悟”开始转向“认识”与“思考”。题目所用的材料明显贴近现实生活。特别是近两年的作文题,如2020年全国Ⅲ卷作文题主题是“如何为自己画好像”,材料中则要考生在“人生旅程中”尝试回答“我是怎么样的人”“我想过怎样的生活”“我能做些什么”等问题,认识自己,是生活永恒的命题;全国Ⅱ卷与全国新高考Ⅰ卷都选择了2020年爆发的新冠疫情作为材料内容,每个人都经历疫情,这是最真实的生活情境;全国新高考Ⅱ卷则设计了电视台邀请你客串《中华地名》主持人,写一篇“带你走近……”为题的主持词,不了解现实情境中的某地,如何能吸引别人“走近”?
高考题的命题倾向与新课标的要求都驱动我们的写作视野指向现实生活。写作教学与训练也要多多地取材现实生活。而一旦深入生活,就会发现,生活中的一切不止可以描述,也可以评论。生活有多宽,评论就可以有多宽,从身边到各个领域,从目见耳闻到新闻热点;从我们日常所用教材,学习生活的教室,到街头现象,到民生诸事,到国际形势,到全球气候。最丰富的现实生活世界,会使我们的语言产生真正的工具感。
如果表达是一把螺丝刀,要把螺丝真实的钉在生活的墙上。本书的前8课将触及现实世界的各个角落。
同时,真实的生活情境中,掌握逻辑工具才能支撑有效的真实语言情境。生活说理,更要服人,这种服人,首要的使以理服人,而非以情动人;有时,评论生活,修辞无力。情感饱满的议论文不一定具有真正的说服力;而附庸他人观点“证他”式的议论文,也比不上“证我”的说服力量。我们还会发现,逻辑工具是说理最有效的工具。本书第9课,会详细分析逻辑工具在说理时的应用。
传统议论文写作的方法和写作技巧也依然有其价值。要注意的是,既要认识到举例论证、类比论证等论证方法有很好的说理效果,也要在使用各种论证方法时规避其逻辑缺陷。本书第10课会谈到论证方法,并提供议论文“片段”练习的样本。如果读者在议论文写作时更倾向于传统“工具”,也可以从第10课开始,倒着读这本书。
电影《芬奇》中,芬奇对他创造的机器人Jeff说,你已经可以说出,金门大桥上有多少颗铆钉,用了多长的悬索,桥有多高。但是只有当你站在上面,看到它的美,听到悬索在风中歌唱……这是一种体验,一种人类的体验,不只是一种想象,而是生活。
我们生活在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知识”的获取越来越容易,利用“知识”似乎可以构建对世界对社会的认知,但对于我们的生活而言,经由体验,利用知识,理性看待,会使我们的认知更客观,也更真实。在向学生传授“知识”时,我会想到芬奇的话。

第1课 “你怎么看”真的是“你“怎么看吗?

当学生进入初中,写作开始进入观察并描摹生活的阶段,致力于把这个世界的表象部分用语言尽可能可感地呈现出来。不知道你有没有想过,表象世界的深层,是“本质”的“地核”。而我们每天经历着的生活中,每一个现象都值得沉思。那我们的观察,是不是该脱离感官的描摹捕捉,开始用另一双眼去“看”:心灵的、认知的、有看法的“看”?我们看现在的高考作文题,常会见到这样的表述:你怎么看?但真的脱离感官去“看”生活,谈何容易,我们首先得忐忑地问问:真的是“我”怎么看吗?这个“我”是否真的具备强大的“看”清世相的能力?最终我们会发现,所谓“你怎么看”,并不是任性的“你”怎么看。我们得先确定我们自身去“看”生活的能力,去定位什么会妨碍我们透彻得看世界,看生活。
而第一个障碍,可能就是我们自己。
1.1 人类的自我中心主义
先看一个作文模拟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 分)
当年,非洲想建世界上第一个野生动物园时,管理者就如何避免动物伤人邀请不少动物专家出谋划策。讨论会上,专家们就如何把笼子建得更好、更大、更结实各抒己见,众说纷纭,可管理者还是觉得这样体现不出“野生”“天然”。这时,一个“外行”提出把动物从笼子里放出来,把人关进“笼子”的建议。管理者听后拍案叫绝,立即选用了这一方案。野生动物园的建立,使动物能在自然环境里自由自在地生活,也使人们能坐着汽车欣赏猛禽野兽。
对此,你有何看法?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感想。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字。
这个作文题,在审题时,我们会不会被材料中的“关键词”误导?比如“专家”与“外行”的对立,我们会不会认为,这个材料是在谈真理有时候掌握在“外行”手里,会不会去想“旁观者清”?又会不会想到“换一个角度看问题”或者“逆向思维”……诸如此类。
以上无论哪一个,都对,但都没有触及最根本的立意。这个材料揭示出了“人类自我中心主义”的顽固,以至于我们真的是“当局者迷”,这个“当局者”说的不是专家,是我们所有人。而那个外行的建议,其实就是让我们所有人跳出以“人”为中心的思维定势:为什么动物园必须是动物在笼子里?为什么一想到动物园,就一定是如何建笼子?只要人的主宰意识不变,而只是把动物当成自己掌控安排的对象。人就永远造不出最理想的笼子,因为自己的思维意识永远在自设牢笼里。这个牢笼正是“人类自我中心主义”。
理查德·保罗和琳达·埃尔德在《批判性思维工具》一书中这样说人类的“自我中心”思维:
自我中心思维源于我们人类天生的狭隘倾向,我们生下来就倾向于从一个狭隘的、自私的角度来认识世界。我们天生就会认为世界是为我们服务的。我们本能地以符合我们利益的方式解释情景和他人的行为。
同时,我们很自然地认为我们的思维方式是合理的。当我们从自利的角度来看待问题时,不管我们的想法是多么不合理、对他人多么有破坏性,我们总是认为我们的思考是合理的。在我们看来,我们的想法是正确的、正当的。我们自我中心的天性是批判性思维中最可怕的障碍。
从童年开始,我们就发展出自己对世界的认知。因此,如果我们的信念和思维方式是非理性的,在某种意义上,我们就是这种信念和思维方式的受害者。随着年龄的增长,当我们的推理能力发展到一定程度时,我们会对生活进行更为合理的思考,这可以通过他人的指导和自己的经验来实现。如果我们生活的环境将合理行为作为榜样,我们的行为也会变得更加合理。然而,要人们放弃自我中心思维是很困难的,除非我们对这种自我中心思维有非常清楚的认识,并且知道如何摒弃这种思维。人类的思维有太多不合理的地方,但总能伪装出合理的假象。[1]
从个体角度而言,根据《韦伯斯特新世界词典》的定义,人类的自我中心,即人类自然地倾向于自我中心的、从自己的角度去观察世界万物;还有群体角度的“人类的社会中心”,即群体的自我中心,指的是人类的自然倾向,人类自然地以所在的群体为中心、以自身群体的角度去观察世界万物。 这种“人类的社会中心”的极端表现是,勒庞在《乌合之众》中所说的:群体追求和相信的从来不是什么真相和理性,而是盲从、残忍、偏执和狂热, 只知道简单而极端的感情。
按保罗的观点便是:自我中心和群体中心造成的结果是,大多数人都是自私的、僵化的、服从群体意识的,并认定自己的信念和所属群体的思想是正确的。
社会中心思维是自我中心的直接延伸,常表现为:使群体的信念和行为合理化(不论这信念和行为是否荒谬)。人生于群体,融入群体,在这个过程中发展出群体中心。群体中心者的人很少提出异议,很少考虑自身,也很少注意到自己的盲从与非理性。[2]
我们在生活中,要努力去除“自我中心”,并警惕“群体中心”;人只有“自我中心”是假独立,只有“群体中心”则无独立。能独立思考,批判思维,是创造性的发端。
我们再看一个由具体生活事件改编成的作文题:
1971年迪士尼乐园的路径设计获奖,设计师格罗培斯却说:其实那不是我的设计。原来,在迪士尼乐园主体工程完工后,他暂停修路,并在空地上洒了草种,五个月后草地被游客走出了不少小路,他这才动工。他说:真正的设计师,其实是游客。
根据材料,你有何感悟与思考?联系生活,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格罗培斯至少摆脱了作为设计师(设计的主导者)的“自我中心”思维,能从游客需求的角度思考问题,如果我们在审题时认为这属于换位思考也可以。“换位”首先意味着不再以“自我”为中心。(而这个作文题,如果联系“实践出真知”什么的,无疑是不符合题意的。)但话说回来,“设计”不就是设计师所主导的事情吗?所以保罗说:“我们自我中心的天性是批判性思维中最可怕的障碍。”
而自我中心不只是我们的刚愎自用,还有更致命的弊端——路径依赖。

[1] 【美】理查德·保罗,琳达·埃尔德,《批判性思维工具》,机械工业出版社,2018年10月第1版。P162。
[2] 同上,P160。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tw
Copyright (C)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