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别纠结啦:不被情绪牵着走的通透生活指南(“当代一休”小池龙之介治愈新作!附赠精美书签!)
》
售價:NT$
295.0
《
第二人生:找到重新定义人生的智慧
》
售價:NT$
440.0
《
唐朝三百年
》
售價:NT$
490.0
《
反操纵心理学:夺回人生主导权 拒绝被操纵
》
售價:NT$
249.0
《
同工异曲:跨文化阅读的启示(修订版)(师承钱锺书先生,比较文学入门,体量小但内容丰,案例文笔皆精彩)
》
售價:NT$
199.0
《
牛津立法研究手册
》
售價:NT$
1630.0
《
制度为什么重要:政治科学中的新制度主义(人文社科悦读坊)
》
售價:NT$
290.0
《
梦醒子:一位华北乡居者的人生(1857—1942))(第2版)
》
售價:NT$
340.0
|
編輯推薦: |
1. 本书具备优秀的可读性,可解决读者切身相关问题,提升读者健康素养。读者能够达到沉浸式阅读,可获得较强乐趣。
2. 具备原创性和创新性。本书形式为短篇小说体,形式新颖同时知识内容也新颖,作品辨识度高,其他作者难以复制同类内容。
3. 故事的奇难险峻,如同穿越山峰层峦叠嶂,读者如入宝山,情节毫不逊色于福尔摩斯探案,而内涵又比福尔摩斯探案更胜出的是科普价值,能学到健康知识。书中再现一个个柳暗花明又一村,例如父母帮儿女整理发霉的屋子导致吸入霉菌的感染,喝了大酒不小心吃进去鸡骨头戳穿食管形成瘘道的老大爷,从万丈深渊被拉回人间诊断肺结节是良性的领舞大妈,这些故事听来咂舌,实则就在我们每个人身边,与读者的现实生活息息相关,具备优秀的传播性。
|
內容簡介: |
随着我国人口平均寿命的延长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感染性疾病的患病率呈显著上升趋势。本书将40个疑难复杂的临床病例写作曲折悬疑的“案件”,不仅在言而有据的前提下还原抽丝剥茧、严谨诊断,胆大心细、积极治疗的真实医疗场景,而且通过每个“案件”后所附的“相关病例”和“医生提示”,为读者总结和科普防治该类疾病的重点知识。让医生对感染性疾病中的疑难杂症有更多的了解,在实际工作中更好地为患者提供帮助,也让没有医学背景的人获得感染防控与就医的知识,在日常生活中能尽量避免相关危险因素,在疑似患病后能尽快寻求到合适的治疗。
本书将40个疑难复杂的临床病例写作曲折悬疑的“案件”,不仅在言而有据的前提下还原抽丝剥茧、严谨诊断,胆大心细、积极治疗的真实医疗场景,而且通过每个“案件”后所附的“相关病例”和“医生提示”,为读者总结和科普防治该类疾病的重点知识。让医生对感染性疾病中的疑难杂症有更多的了解,在实际工作中更好地为患者提供帮助,也让没有医学背景的人获得感染防控与就医的知识,在日常生活中能尽量避免相关危险因素,在疑似患病后能尽快寻求到合适的治疗。
|
關於作者: |
黄英男:上海市医学会感染与化疗专科分会第八届委员会青年委员 胡必杰:医学博士,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 、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感染病科主任/医院感染管理科主任
|
目錄:
|
Part 1
一只脚踩进鬼门关的“关系户”/ 02
壮小伙拔牙后发烧半年,只因多了个“心眼”/ 10
肝脏、肺部一起发炎,原来问题出在“菊部地区”/ 19
四起四伏,发烧半年只因一盘菜 /26
自家产的放心鲜奶,却把他喝出病来 /34
困在发烧漩涡里的中年健美先生/ 42
夜市烧烤摊旁,一段“炽热”的医院之旅由此展开/ 49
绿水青山之间的“多面杀手”/ 56
她脑子里“炸开了花”,医生却盯上了她的手指尖/ 64
Part 2
“铁手何”阅鱼无数,一根刺让他遭遇“滑铁卢”/ 72
一位医生被狗咬伤后的一百个日夜/ 79
两件婚服,藏着她不说出口的爱和伤痛/ 88
掩盖于红裙之下的三十处伤口/ 95
秋天最大一杯奶茶,藏在她的大腿里/ 102
这一年他千疮百孔,却又迎来了重生 /109
只是打了场球,漂亮小姐姐变身怪物史莱克/ 118
缅甸小木屋里,她的周围杀机四伏 /125
Part 3
前年的一只三黄鸡,今年险些要了他的命/ 136
夜半的“血”案,谜底藏在荒废已久的阁楼里 /143
一次游泳开启的“潘多拉魔盒”/ 150
血溅木雕,他能否逃出“山神的诅咒”/ 157
一顿饭后,她的胸腔里“短路”了 /163
十年咯血,终于有人对她说:你的肺结节是良性的/ 171
一场中年人的崩溃,由鸽子引发/ 178
美国加州“杀人”事件 /187
要去开刀的“肺癌”病人,其实是“霉雨”过敏 /196
一次肺炎,破解了一桩“投毒案”/ 205
人类高质量男性减肥血泪史/ 212
当一个农民遭遇重症肺炎/ 220
她嗓子哑了,原来是在买菜路上中了“阴毒”/ 226
一个蹊跷的脓肿,和一对父子在生死面前的默契/ 234
肠子里长“蘑菇”,肚子里长“珍珠”,要个孩子怎么这么难 /242
不是肿瘤,胜似肿瘤,三月命悬一线,十天生死时速/ 248
“催生”儿女无果,他脖子上鼓起了个包 /256
“铁扇公主”肚子里的“孙悟空”,竟然是从脚底板进去的 /264
从“淋漓不尽”到“淋漓尽致”,排尿不畅的小毛病竟然“上头”了/ 272
大嗓门儿壮汉一觉醒来,怎么就肾衰竭了/ 278
不同寻常的喉咙痛之后,“虎妈”终于不再“鸡娃”/ 285
隐藏在“下水道”中的“养蛊密室”/ 292
学会这十招,感染远离你 /300
参考文献 /304
后记 /305
|
內容試閱:
|
感染病科?是看什么病的?
当患者有咳嗽咳痰,或是有尿频尿急,他/ 她大概会直接对号入座,挂一个呼吸科或是泌尿外科的号。到感染病科就诊的患者,十有八九是有其他“业内人士”指路,或是患者自己花力气做了功课的。但是要是问到感染病科具体都看哪些病、什么情况下要看感染病科,不要说患者,就连医生也十有八九说不太清楚。
“大概,是看肝炎的吧?”
“是不是应该是传染病科?”
随着新冠肺炎疫情的肆虐,传染病科的形象已经深入人心。但其实,霍乱、肝炎等经典传染性疾病的发病率已经比数十年前有了显著的下降。
而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抗肿瘤治疗患者的累积,抗菌药物和免疫抑制药物的广泛使用以及医学美容、饲养宠物等新生活方式逐渐飞入寻常百姓家,相关的非传染的感染性疾病都在逐渐增多,尤其是疑难复杂感染病的比例显著增加。
与经典的传染病相比,非传染的感染性疾病发病率更高、病原体种类更多,人体几乎所有器官组织都可能受累,所对应的抗感染药物和药物敏感性更是纷繁复杂。2019 年全球十大死亡原因中,感染性疾病占3 项,其他7项中如脑血管病、慢性阻塞性肺病、糖尿病、阿尔茨海默病,感染性疾病依然是导致疾病加重或促成死亡的重要原因。
针对不明原因的发热、淋巴结肿大、肺结节……这些疾病的感染和非感染性病因的鉴别一直困扰着内外科众多医生,尤不明原因的发热,被称为“内科医生的噩梦”。
在这些千头万绪之下,不光是感染病/ 可疑感染病的患者自己对看哪个科室感到迷茫,各个科室的医生也经常会对“这个病人该归哪个科室管”而头痛。在病人刚刚来到我们科室的时候,我最常听到的话就是“终于找对地方了”。每次听到这些,我都忍不住感叹,病人在疾病的蹂躏之下,奔波于求医问药却常常找不到正确的方向,不光靡费钱财,徒增焦虑,还会耽搁病情,身心俱疲。
感染性疾病常常病情复杂、头绪繁多,诊治需要多方面的尝试和努力:
首先需要判断感染的来源:有的有明确的来源,比如手指被鱼戳破后红肿,病原体应该来自鱼和相应的咸水/ 淡水;有的有可疑的来源,比如颌面部受肘击后肿胀,病原体可能来自口腔;有的没有明确来源,比如不明原因的发热,需要医生通过严谨的临床思维、有技巧的甚至是“八卦记者”式的问诊、全面而细致的体格检查,再结合发病季节、患者的生活环境和日常习惯,以及既往治疗的反应等来综合判断。
其次需要对病原体的经验性判断:急性还是慢性,高毒力还是低毒力,单一病原体还是多种病原体混合感染,这涉及对疾病的经验性治疗是单药还是联合用药,内科治疗的同时是否需要联合外科治疗,病人有没有生命危险或者重症化风险的初步估计。
还需要对病原体的精确检测:只需要抽血送检还是需要做病灶的活检,传统的微生物涂片 培养能否检出,是否需要特殊检测比如厌氧条件下的培养、延长时间培养、PCR 检测、病原基因检测……送检哪些项目不光是医疗问题,也涉及非医疗的问题:费用大小、患者是否可承受,所需时间长短、病人的病情是否等得起,灵敏度和特异度高低、对诊断的参考意义如何……
更需要对病情的把握和及时修正:诊治过程中的病情反复,是正常的波动还是疾病的加重,是诊断的误判还是治疗反应的延迟,是一元疾病的多重影响还是二元疾病的合并体现?果断还是武断,执着还是固执,去芜存菁还是本末倒置,优柔寡断还是三思而后行,常常是一念之差,结果天差地别。每一个临床决策都像一根杠杆,压上的是医生的能力,撬起的是沉甸甸的责任和生命的重量。
最需要的是医患双方的互相信任和配合。医生确实见过许多生死,但是对每一个生命的敬畏和珍惜从不曾减弱半分。在疾病面前,医患双方是同一个战壕的战友,战斗期间常有诸多无奈、权衡、焦虑、甚至绝望。过程有喜有泪也许并不完美,结局有哭有笑囊括世间参差。每一次这样的战斗,都是对我们双方的考验:考验医生的知识,考验患者的耐力,考验双方彼此依靠的信任,考验我们并肩作战的配合。
掀开面纱,找到源头,去伪存真,精确判断,瞄准靶心,一击命中——这是感染病科医生这个职业的要求,更是千千万万个生命和被病痛折磨的灵魂的真实需求。
中山医院感染病科自开科以来,已经接诊了数以十万计来自全国各地乃至世界各地的疑难复杂感染病例。经验性判断、曲折求证和精准出击的日常工作常常堪比探案。我们将临床工作当中一些诊治过程曲折而有趣的真实病例、经临床一线医生改编、以故事形式整理编辑成书,让大家对我们的工作内容和诊治的疾病有一个感性的认识。
本书编写过程中,中山医院感染病科金文婷、姚雨濛、张尧、苏逸、缪青、马玉燕、李冰、王青青、王萌冉、蔡思诗、骆煜、李娜、钱奕亦、刘海霞、武渊主治医师/ 医学博士,袁征和林蕾蕾护士长,医院感染管理科陈翔、史庆丰、林佳冰医师,药剂科陈璋璋副主任药师,微生物实验室周春妹、鲍容、黄声雷、周昭彦、马艳老师等为本书的编写做了大量工作;本书的封面和正文插图全部由微生物实验室的单玉璋老师绘制而成;感染病科潘珏教授和医院感染管理科高晓东副研究员在本书策划、编写、审核过程中给予很多特别有价值的指导和帮助,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
黄英男 胡必杰
2022 年6 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