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51 年 至 1772 年 间, 狄 德 罗 和 达 朗 贝 尔 编撰 的《百科全书或科学、艺术和工艺详解词典》(Encyclopédie ou Dictionnaire raisonné des sciences, des arts et des métiers)承担了传播欧洲启蒙思想的伟大事业。《百科全书》采用了超大的出版尺寸,即对开本,共计 25000位署名者,其中大部分不是法国人。全书共 17 卷超过 70000 个词条,另外又增刊了 11 卷,内有 2500 幅细致的插图。
从 1777 年至 1780 年,又出版了 5 卷及 2 卷新附录。《百科全书》不仅仅是人类宝贵的文化遗产,还是一部获得前所未有商业效应的知识巨著。《百科全书》拥有 100 多位合作者,他们学识渊博且极具专业水准,其中不乏法国伟大的学者—哲学家伏尔泰、卢梭、孟德斯鸠、财政大臣杜尔哥(Turgot)、霍尔巴赫男爵、作家马蒙泰尔(Marmontel),以及重农论者和经济学家魁奈,这些名人的参与促进了《百科全书》的销量,仅 30 年间累计销售便超过 25000 册(这个销售量在当时已经十分惊人了)。《百科全书》是出版界的一次巨大成就,此书之后一版再版,供不应求,以致还出现了盗版。
“包罗万象”的百科全书
《百科全书》的编撰者遍布各行各业,词条数量众多,这都证明了《百科全书》的丰富性。卷帙浩繁的《百科全书》涉及了诸多领域,如农业、矿产业、建筑业、植物学、商业贸易、天文学、机械工艺、冶金业、阐释学、剑术、文艺批评、地理、语法、法律或法学……
几位堪称这个时代杰出的人士,如科学家兼探险家夏尔·玛丽·德·拉孔达明(Charles Marie de La Condamine)致力于一些稍显小众的主题,比如番荔枝(annona cherimola,一种水果名)。而其他不太为人所知的作家,如哲学家路易·德·若古(Louis de Jaucourt),他写了几十篇关于自然、科学或宗教的文章。其他诸如“灵魂”、“经济”或“动物”之类的词条篇幅相当于一篇小论文,会涉及一些相关的问题,而其他许多词条则按规定只有一两句严谨的话。有些词条就像真正的战争武器,用于传播开明思想,但大部分涉及的主题都与职业、艺术以及工艺相关。狄德罗本人也表明,这部巨著“汇集了散落在世界各地的知识 ;阐述了这些知识的通用体系,这不仅仅是为了和我们生活在同一个时代的人们,也是为了留给我们的后代 ;为了过去几个世纪的努力不会成为今后的无用之功 ;为了我们的子孙后代成为更有学识、更正直和更幸福的人,也为了我们死后无愧于人类这个种族”。
尽管大家都认为《百科全书》是科学史和思想史上伟大的集体成就之一,但是公众并未一开始就认识到这部巨著的革命性。在某些情况下,严厉的批评主要针对其僵硬的结构,以及在意想不到的词条中出现旧制度的特权,而读者完全没有料想到会在这些词条中与其相遇。此外,在注释和参考文献中隐匿着对教会和国家的不敬,嘲讽其代表及机构。《百科全书》提供了不可估量的知识来源,而且对当时撼动欧洲各国旧体制的社会紧张局势拥有独到的看法。《百科全书》涉及了一些关于抽象和复杂主题的理论知识,如几何学和动力学 ;还有一些相近的主题,如法国植物区系、巴黎,或是艺术和工艺,它们构成了城市新网络,宣告了工业革命的开始。
《百科全书》反映了这个时代的社会动荡,映射了启蒙时期法国社会思潮涌动。好奇心、理性的各种用途、理论化的知识和各类实验形成了一个密集的网络,其中也穿插着经济问题、科学主题和社会关切。一方面,理论知识和技术实践对于职业及工艺发展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另一方面,各行会和社团之间致力于统一行业标准,由此形成了一个跨行业的文化联合体,这对于当时法国社会的转型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即从一个基于等级体系的农业社会走向一个孕育中的工业社会。
虽然这部内容广博的集体著作在结构方面仍有所欠缺,但它确实以自身历史的化身为标志,就像构思它的文化模式一样。
从理论到技术
狄德罗想尽办法去了解各行各业的工艺技术,尽管大部分相关资料已经遗失,但仍留有部分线索可让人一探究竟。例如,狄德罗特意结识了精通丝织工艺的工人巴拉特(Barrat)、博纳(Bonnet)和洛朗(Laurent),他们向狄德罗解释了丝绒的制作手法。正是通过这种方式,狄德罗了解到了许多行业的工艺流程,如酒精蒸馏、针织品和印刷术 ;在雕塑艺术方面,狄德罗在凡尔赛结识了一位名叫路易· 雅克·古西尔(Louis-Jacques Goussier)的人,他给予了狄德罗很大的帮助。
虽然许多手工艺者在探寻行业竞争对手的秘密时受益良多,但是他们对于自己的工艺技术却守口如瓶,生怕透露太多细节。狄德罗认为手工艺者的这种不信任是因为害怕捐税,他说道:“艺匠,尤其是巴黎的艺匠,因为害怕捐税显得尤其谨慎……在他们眼中,任何一个怀着好奇心来询问他们的人都可能是‘包税人’的密探。”然而,这种审慎的态度并不完全是因为同行之间的竞争,《百科全书》的出版人认为,这是无法将自身置于社会、人性和历史潮流中的产物。
狄德罗在编撰词条“百科全书”时恰如其分地表达了他对于这些人的愤怒 :“思想狭隘,心灵蒙尘,对于人类的命运无动于衷,只专注于自己的小世界,眼里只有自己的利益。”
在宗教思想领域,天主教会坚决反对《百科全书》,并于 1752 年颁布条令禁止销售该书 ;尽管 1753 年《百科全书》重新出版,教会仍在 1759 年将其列入禁书目录(Index des livres interdits)。耶稣会士在《特雷乌报》上抱怨《百科全书》的出版,认为此书充斥着毫无用处的信息,读者不得不“停下来去读那些没人感兴趣的词条”。由于长期受到经院式传统的影响,这些批评坚称,没有人会对诸如法国战车的制造工艺这样奇怪的问题感兴趣,不应该在书中花费大量篇幅去关注这些车辆的历史。
狄德罗在《百科全书》第三卷开篇的“告读者书”中对这些批评做出了回应。他借用了一个似乎不太具有象征性的词条,即第四卷中的“绳缆业”,以此表明“如果说在详述制作工艺的过程中有所欠缺的话,那就是篇幅太短,其实整个过程中的每个细节都很重要但又很难描述清楚”。编撰者们非常想把哲学价值、科学内涵和社会意义都融于一部著作,尤其是和职业相关的领域,《百科全书》致力于把那些拥有工具但缺乏思想的人和拥有思想却不会使用工具的人联系起来。
值得注意的是,百科全书运动早期是由一个传统工艺美术协会推动的,该协会包括各行各业的从业者:数学家克莱罗(Clairaut)、钟表匠朱利安 · 勒罗瓦(Julien Le Roy)、音乐家让 · 菲利普 · 拉莫、旅行家夏尔 · 玛丽 · 德 · 拉孔达明和外科医生安托万 · 路易等。这个存续长达 10 年的协会,用达朗贝尔的原话说就是,想要“将机械艺术与科学融合,继而可以从中有所收获,正如钟表业之于天文学,眼镜制造之于光学”。因此,不能将百科全书运动仅视作那个时代的一个特例。
正是编撰者的韧性,尤其是狄德罗,才终铸就了这部启蒙时期杰出的巨著之一。《百科全书》初源自一个流产的翻译计划,即以法莲 · 钱伯斯(Ephra?m Chambers)所著的《百科全书,或艺术和科学通用词典》(Cyclopaedia; or, an Universal Dictionary of Arts and Sciences), 该 词 典 于 1728年在伦敦出版,它是英国早期的百科全书类书籍,而当时的法国从未有过类似的著作。当初的翻译计划终成就了一部巨著,这部著作是一本探究科学、艺术和工艺的词典,在出版之初就致力于普及手工业相关的所有知识 ;它基于这样一种想法,即面对受限于宗教秩序和皇室特权的教育制度,让哲学普惠大众显得十分紧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