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孤独传:一种现代情感的历史
》
售價:NT$
390.0
《
家、金钱和孩子
》
售價:NT$
295.0
《
形而上学与测量
》
售價:NT$
340.0
《
世界航母、舰载机图鉴 【日】坂本明
》
售價:NT$
340.0
《
量价关系——透视股票涨跌脉络
》
售價:NT$
340.0
《
创伤与记忆:身体体验疗法如何重塑创伤记忆 [美]彼得·莱文
》
售價:NT$
295.0
《
复原力
》
售價:NT$
345.0
《
近代中国思维方式的演变(王中江著作系列)
》
售價:NT$
950.0
|
內容簡介: |
本书基于自然时空尺度与人居发展历史,遵循自然规律与生命节律,以地球系统科学与管理学原理等进行智慧生态城市发展研究,分析32座世界文明古城空间格局及存亡原因、78座国内外城市发展因素,提出智慧生态城市空间结构演化的可能。建议上海未来城市发展方向——智慧生态城市,形成优良的城市森林、湿地、海岸、河网等陆地与水域生态系统,创造多元仿生分形建筑空间结构,充分保留自然区域,保护生物与环境多样性,亦保护传统民居与当地乡村生活方式,形成十生有间综合人地系统。推动产业升级、提升公共认知,完善法律与社会保障体系,实现人的身心灵智健康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
關於作者: |
颜静 独立研究员、艺术家。工商管理博士,研究方向为智慧生态人居、艺术史。撰写《基于生态伦理上海智慧生态城市发展研究》《国外公共安全应急管理体系对中国的启示》《论知识产权各国经验与中国借鉴》《艺术全球化运营管理新趋势与启示《文艺复兴时期绘画作品鉴赏》等文章。出版《时空》《肖像》艺术集。创作生态艺术《光》《天空》《大地》《湖面》《晨曦》《透明》《宇宙海洋》《穿越虫洞》《小鱼与面包圈》《小鸟回家》等。认知世界,保护自然,温暖生命。
|
目錄:
|
上篇理论篇
第1章绪论
1.1引言
1.2研究目标与主要内容
1.3研究技术路线
1.4研究区域概况与研究方法
第2章文献综述
2.1自然环境与生态承载力
2.2综合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研究
2.3国内外研究现状
第3章智慧生态城市发展时空尺度——宇宙、地球、人口与文明
3.1不同时空尺度人居空间结构形态探讨
3.2地球生态系统整体循环时空尺度
3.3人口变化趋势与生态承载力格局
3.4生态文明
第4章古今城市智慧生态发展借鉴
4.1智慧生态城市发展历史与地理尺度
4.2全球城市智慧生态发展借鉴
下篇实践篇
第5章上海人居地学环境现状
5.1气象现状与变化趋势
5.2地质结构
5.3地貌
5.4水文构成
5.5生物构成
5.6海岸带
5.7潮汐
第6章上海人地系统现状
6.1城市发展历史
6.2城市空间结构与土地利用结构演化
6.3上海社会结构
第7章上海城市发展面临的问题
7.1上海城市发展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7.2上海城市发展面临的主要社会问题
7.3上海城市发展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与主要困难
第8章上海发展方向与对策——智慧生态城市
8.1上海智慧生态城市发展方向
8.2上海智慧生态城市发展原则
8.3上海智慧生态城市发展机制
8.4上海智慧生态城市发展策略
8.5上海智慧生态城市发展框架
8.6上海智慧生态城市建设内容
8.7上海智慧生态城市空间结构——与自然有间融合
8.8上海智慧生态城市社会管理
第9章总结与展望
9.1结论
9.2贡献
9.3不足
9.4讨论
9.5展望
附录一自然与人居原野调查影像资料(1998—2021)
附录二地质年代表
参考文献
索引
感谢
后记
智慧生态城市——自然、生命、人居与未来
|
內容試閱:
|
在大自然中诗意栖居是人居的理想状态,希望每一个人无论前行多远,都能找到回家的路。重新审视社会行进路径,回到原点,点燃希望,以人居空间结构的改变与完善,恢复人与自然的关联。或许地球是人类到目前为止唯一宜居之地,或许地球只是人类文明的摇篮。如果我们足够勇敢,去创造新的空间结构,就有可能到达新的域地。每一点都通往天空,了解真实世界的丰富与浩瀚,在自然创造的秩序中,在开放的时空中,生命与之产生共鸣,共同架起连接自然与生命、艺术与科学、文明与未来的桥梁。
让我们回到地球看一看。城市在地球表面铺开,城市建筑空间呈现同质性与单一化,地域特征逐渐消除,文化趋同。这种全球化人居体系的变化,随着人口增长、人工开发带来的自然环境改变是巨大的。但气候与海平面变化是非常复杂的问题,不是单一因素造成的,自然之力要远大于人类。重新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怎样才是适度的自然—生命—人地体系尺度?未来需要怎样的人居与环境?怎样的社会循环才能减少消耗与浪费?未来城市空间与生命体验又是怎样?需要每一个人去思考,探讨本原与可能。
了解城市发展的基本因子与时空规律,须面对以下问题:一是城市的发展逻辑与发展基础。二是为什么以往城市发展忽略了自然与人的生态属性。三是城市发展方向与可能。四是人居空间基础结构的改变可产生怎样的变化。理论部分提出人居发展须以自然规律、地球整体构造与运动为基础。实践部分参照古今城市发展案例分析上海现状与问题,提出需要保护并发展森林、湿地与河流复合生态系统,让城市成为真正宜居之地。遵循自然规律在环境承载力基础上构筑更有生机的城市结构,改进社会与经济运作逻辑,完善城市机制,推动自然—生命—人居—社会协同发展。向自然学习,融入自然,无害消解于自然,探讨从地球到深空智慧生态人居发展可能。
案例部分通过对32座文明古城、78座国内外城市研究分析,以上海为例提出智慧生态城市发展方向,建立城市发展空间尺度。分析上海自然生态构成、土地利用面积变化、对上海森林发展进行预测(1994—2118)。指出上海地理空间结构、地质特点、土地涵养、气候特点是构成宜居城市的重要因素。建设人文、公正、法制的社会,尊重生命节律,实现居民认知平等、健康生活,推动民主协商自治,发展有韧性的“十生有间”城市空间形态,建设森林湿地生态城市,构建智慧生态城市发展机制,实现生态平衡的社会发展。
本书的研究创新。一是探讨智慧生态城市发展的时空尺度,提出遵循自然规律、地球生态系统构成与整体循环规律来发展城市,兼顾自然整体性、系统性与脆弱性。二是重新界定人类、人居与人地系统从属于自然。三是扩大参考范围,选择古今中外城市案例进行要素与规律分析。四是,提出未来智慧城市空间结构演化的可能,发展节能、自足、自组织的生态仿生分形建筑与城市。提出构筑“十生有间”智慧生态城市:“十生”是指所有生命与生物能在健康的自然生态环境中生存、生长,居民能在生活、生产中尊重自然,创造富有生机、生趣的人居形态与共生的社会构成;“有间”是在城市人工系统与自然系统中实现一定的连接、流动与转换,建立可自生长、自调节、有余地的中间状态,实现功能的多层次转换。在生命、自然和城市之间建立可塑、流动、柔韧、协调的关系,留白、转换、联接与融合并存,形成有益且与自然共生的居住形态,给城市再生与纠错留下足够空间,同时也设立严格的边界与法则,以明确、不可逾越的法律来保护陆地上的森林、湿地、滩涂与海洋自然环境生物多样性。实现多元化智慧生态城市形态,促进自然与生命健康发展。
探讨影响城市发展的因子与结构,本质比形式更重要。本书最大的收获是回到原点,从生命的角度,从物质、能量、时空的同一属性去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人居空间基础结构的可能、人类到达空间的可能。这真是一场神奇之旅,在漫长的基础工作中,格式化很可能早已将一切不符合范式的火花给屏蔽掉了,当然也包括最需要生命力的部分,这是我不希望看到的。但也在严苛的规范与艰苦的条件中,让人去尝试创造可能。不可思议的是,恰恰是在基础研究进行到最后,回归原点对于生命核心与世界的思考,回到物理与生命基础状态,磅礴的灵感才灿然现身。物理与数学共同的关联,让形式呈现出简洁的本质,但绝不是唯一方法。不要迟疑,走过的路会告之你真正的方向。这是一个倒着行进的研究,是自然生发的过程,希望如此也更具包容力,包括不确定性与荒诞性。希望未来人类与城市都能自然生长,理解并尊重自然,保护生命,兼容所有生态系统。
当这本书出现在你手中时,希望依然是简洁、温暖、真实的。有想象力的你能感受到其中的诚恳、趣味和跳跃,以及不可避免的混沌与无知。面对真相,未来蕴含无限可能。让我们一起拥抱自然与未知,一起创造真善与美好的世界。欢迎回家!目录智慧生态城市——自然、生命、人居与未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