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0)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聯絡我們  | 運費計算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註冊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閱讀雜誌 香港/國際用戶
最新/最熱/最齊全的簡體書網 品種:超過100萬種書,正品正价,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送貨:速遞 / 物流,時效:出貨後2-4日

2024年10月出版新書

2024年09月出版新書

2024年08月出版新書

2024年07月出版新書

2024年06月出版新書

2024年05月出版新書

2024年04月出版新書

2024年03月出版新書

2024年02月出版新書

2024年0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2月出版新書

2023年1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0月出版新書

2023年09月出版新書

『簡體書』笳吹弦诵在山城

書城自編碼: 3778081
分類: 簡體書→大陸圖書→文化地域文化
作者: 杨简茹
國際書號(ISBN): 9787302606376
出版社: 清华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2-05-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平装

售價:NT$ 356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不在场证明谜案(超绝CP陷入冤案!日本文坛超新星推理作家——辻堂梦代表作首次引进!)
《 不在场证明谜案(超绝CP陷入冤案!日本文坛超新星推理作家——辻堂梦代表作首次引进!) 》

售價:NT$ 265.0
明式家具三十年经眼录
《 明式家具三十年经眼录 》

售價:NT$ 2387.0
敦煌写本文献学(增订本)
《 敦煌写本文献学(增订本) 》

售價:NT$ 1010.0
耕读史
《 耕读史 》

售價:NT$ 500.0
地理计算与R语言
《 地理计算与R语言 》

售價:NT$ 551.0
沈括的知识世界:一种闻见主义的实践(中华学术译丛)
《 沈括的知识世界:一种闻见主义的实践(中华学术译丛) 》

售價:NT$ 398.0
大思维:哥伦比亚商学院六步创新思维模型
《 大思维:哥伦比亚商学院六步创新思维模型 》

售價:NT$ 332.0
宏观经济学(第三版)【2024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奖者作品】
《 宏观经济学(第三版)【2024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奖者作品】 》

售價:NT$ 709.0

建議一齊購買:

+

NT$ 293
《 1984 》
+

NT$ 425
《 文化楚雄·姚安 》
+

NT$ 408
《 杭州有意思 》
+

NT$ 195
《 西津古渡(符号江苏·口袋本,四色全彩) 》
+

NT$ 806
《 江浙文化(第五辑) 》
+

NT$ 637
《 西藏唐卡的传承与保护 》
編輯推薦:
《笳吹弦诵在山城——昆明城市文化研究(1937—1945)》在跨学科的视野下,透过昆明城市文化的不同面向,呈现出这一历史时期的精神图景。20世纪30年代末,大批西南联大、国立艺专的文人艺术家迁入昆明,改变了昆明的城市文化生态,这其中包括闻一多、李霖灿、林徽因、沈从文等一代大家。这一历史阶段是昆明城市形像塑造的关键时期,也成为今天政府主导、改造、开发城市文化的依据。 广州美术学院副教授杨简茹通过细腻的文化地图向读者显现出昆明这座文化名城的前世今生。本书由广州美术学院学术著作出版基金资助出版。
內容簡介:
《笳吹弦诵在山城——昆明城市文化研究(1937-1945)》研究了1937年至1945年全面抗战8年间,这一历史阶段是昆明城市形象塑造的关键时期,也成为今天政府主导、改造、开发城市文化的依据。本书探讨了战争与城市的遭遇对城市文化的影响,通过抗战前夜的都市空间、抗战期间的城市文化,以及抗战结束后的思考推动研究的逻辑序列的形成,来说明今天昆明的城市形象塑造的重要面向。全书共6章内容,分别从城市空间、消费文化、校园生活、艺术取向、建筑观念、文本读解这六个面向来探讨这一历史阶段昆明城市形象的塑造,其中已经隐约可见昨日昆明对今日中国文化脉络的伏笔,文化之花的种子生根发芽的原点离不开昆明。
關於作者:
杨简茹,女,1981年出生。广州美术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博士。主要致力于视觉文化研究。出版译著《100个改变平面设计的伟大观念》、译著《中正之笔:颜真卿书法与宋代文人政治》、编著《民国摄影文论》。
目錄
导论 1
第一章抗战前夜的昆明:都市空间 7
第一节从建城的传说到消失的城墙 8第二节水平时间轴上的城市互动 16第三节追寻战时昆明的城市面向 23
第二章逸乐中的危机:消费文化 25
第一节从“大逸乐”案说起 25第二节战时传媒对城市形象的建构 32第三节消费生活的矛盾 39
第三章从“理想国”到革命:大学生活 44
第一节书生“长征” 45第二节抗战烽火中的校园规划 54第三节闻一多的革命“转向” 61
第四章自由与责任:艺术取向 90
第一节国立艺专在昆明 91第二节迁滇画家的艺术求索 99第三节李霖灿的文字“转业” 113
第五章栖居与民生:建筑观念 128
第一节群星闪耀的龙泉镇 129第二节新“太太的客厅” 138第三节林徽因住宅观的转变 145
第六章书写与记忆:文本读解 155
第一节入滇文人的城市记忆 156第二节沈从文的“视觉转向” 174
结论 190
参考文献 200
內容試閱
这些年来,随着文化产业、创意产业的兴起,“设计”越来越成为现代生活中
不可或缺的一个主题词,乃至公众的热门话题。中国的深圳、上海、北京、武汉
等城市先后成为联合国授予的“设计之都”,各地的创意产业园、设计产业园的建
设也如火如荼,设计已在不经意间提高着我们的视觉品位与生活质量。这种设计
热在理论研究方面也有所反映: 1997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颁布的学科
目录中第一次出现了“设计艺术学”的字样; 2011年,随着“艺术学”上升为学
科门类,原“设计艺术学”上升为新的艺术学学科门类中的一级学科“设计学”。
从领域的确立到学科的命名,中国的设计研究完成了重要的学术奠基工作。
然而,由于学科目录中把设计研究归于艺术学门类,其研究者多有艺术学的
背景,所以相对而言,设计史、设计文献、设计作品的解读赏析等静态研究的成
果比较突出。对于当前设计领域中的诸多话题,比如设计管理、服务设计、社会
创新、城市文化等,此前的研究范式常常无法提供有针对性的阐释,设计研究者
面对设计产业化现象常常表现出一种“失语症”。理论界的这种滞后现象,已经
不能适应日新月异的设计行业发展的需要。这种现象亟待改变。究其原因,设计
不单是一门基础学科,更是一门应用学科。研究设计现象,既需要人文学科的学
术积累,更需要社会科学的背景与训练。这无疑是一个很高的要求。
所幸的是,随着设计学科的建设和发展,一批优秀的设计理论家也与这门学
科一起成长。与此前的设计研究者多由工艺美术、文学、美学等人文学科转型而来的情况不同,这一代学者是 1997年以来由“设计”专业自己培养出来的,进入设计研究领域已有近 20年之久。他们普遍具有博士学位以及海外视野,目前也正是全国各大院校科研和教学的骨干。相对而言,他们的专业从一帀始就专注于设计本身,因而所受到的学术训练也更有针对性,更加符合“设计”的特点。他们有帀阔的国际视野、扎实的社会科学学术训练和深入的专题研究经验,在平面设计、产品设计、广告学、建筑学、景观与环境设计、城市设计、服装设计、新媒体交互设计、信息设计等领域已经发表了大量优秀的成果。
“未名设计论丛”就是集中展示这批成果的一个平台。设立本论丛的初衷是,以全球化的视野和经验来研究中国本土设计中的独特问题。在编委和作者遴选方面,力求以中国本土设计现象为出发点,尽量兼顾各重点学术机构,避免搞成同人队伍;在内容与选题方面,力求突出研究前沿和问题意识,避免写成四平八稳的教科书。我们的想法从一帀始就得到了以陈刚教授为首的学界专家和同道的鼓励,得到了清华大学出版社领导和编辑同志的鼎力支持。清华大学作为设计学唯一一个国家重点学科所在地,也热切需要更多有志于中国本土设计理论建设的同行加入其中。
北京大学为我国现代美育和设计思想之渊薮。早在 1918年,时任北大校长的蔡元培就在第一所国立美术学府—国立北京美术学校的帀学式上,发表演说提出了中国学者对于绘画与设计之关系的体系性论说。因本论丛主持者为北大设计学人,相关构思和选题多策划、设立于燕园未名湖畔,又因参与者多为学术界的中青年学者,遂以“未名”命名。唯愿此套书以筚路蓝缕的绵薄之力,躬迎并见证中国设计学大厦之隆盛。
是所望焉,谨序。
“未名设计论丛”编委会
自序

我初到昆明工作是在 2009年 6月的雨季。记得到昆明的第一日下着丝丝小雨,我办理好工作手续,路过圆通路的时候就便钻进一个小馆子里点了盘炒牛肝菌。当时已经过了吃饭的时间,店里再无其他的客人,老板娘在锅里倒了多多的油,配了多多的蒜和青椒,炒得香气四溢。我不禁想起汪曾祺的散文中令我念念不忘的一段文字:“昆明菌子极多。雨季逛菜市场,随时可以看到各种菌子。昀多,也昀便宜的是牛肝菌。牛肝菌下来的时候,家家饭馆卖炒牛肝菌,连西南联大食堂的桌子上都可以有一碗。牛肝菌色如牛肝,滑,嫩,鲜,香,很好吃。炒牛肝菌须多放蒜,否则容易使人晕倒……”一盘牛肝菌,就这样从味蕾上打帀了我对昆明的初体验。
我的住处离西南联大旧址(今云南师范大学校园内)只隔了一条街,那里是散步的好去处。校园里有“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纪念碑”、闻一多衣冠冢、复原的联大教室、“一二·一”运动四烈士墓、民主草坪 ……虽然联大的原貌已不复存在,但是这些散落的遗迹仍令人思绪万千。沿着一二一大街行走,一路能经过云南师范大学、云南民族大学、云南大学等高校,拐到北门街上,就有著名的北门
书屋。这是李公朴的旧居,一共上下两层,楼上是卧室和书房,楼下临街的铺面是书店。这个书店在 80年前是闻一多、吴晗等进步人士经常聚集的地方, 1983年成为昆明市文物保护单位。从北门街顺着丁字坡来到翠湖北路,爬上一条不起眼的隐蔽小路—西仓坡—就是闻一多的故居; 75年前,他在家门口被暗杀,如今在他的殉难处立着一块纪念碑。回到翠湖北路上,走到翠湖公园西门,正对着的是仓园巷,仓园巷和染布巷相连,穿出来之后就是凤翥街,是当年西南联大学生喝茶读书的地方。汪曾祺特意描写过这条街:“昆明大西门外有两条街,两条街的街名都起得富丽堂皇,一条叫凤翥街,一条叫龙翔街。其实是两条很小的街,与龙、凤一点关系都没有。”即使经过修整后,今天的凤翥街也是一条极小的街道,汪曾祺记忆中的五家茶馆、三家纸烟店、五家饭馆早已被新的建筑取代。顺着凤翥街往北走,便又能回到一二一大街上。基本上,这就是当年西南联大师生们的主要活动范围了。
20世纪的城市变迁改变了城市的面貌,但留下来的建筑遗产仍可让人触摸到历史的温度。在冰心的“默庐”小坐,去卢汉公馆追忆和平解放的历史瞬间,在石屏会馆尝一尝地道滇菜,驱车到昆明下面的安江村看看国立艺专旧址,坐上一趟帀往蒙自的列车,重走联大路 ……与这些 20世纪的文人墨客展帀跨时空的对话,感受他们散落在街巷、建筑和逸闻中的痕迹,追寻着在昆明工作、学习、生活过的文化精英们的足迹,可以勾勒出一幅抗战时期昆明的文化地图。

身处现代城市中,该如何观察她,继而解读她?在波德莱尔的诗中,关于现代城市的词语随处可见。他在人群里游荡,但又不属于这个人群,他带着温情、
博爱和想象力来旁观一座城市、其中的人群和街道,是一种若即若离的姿态。可正因如此,才能保证足够的想象空间。本雅明在《发达资本主义时代的抒情诗人》一书中将波德莱尔称为“游手好闲者” —“在波德莱尔那里,巴黎第一次成为抒情诗的题材。他的诗不是地方民谣;这位寓言诗人以异化了的人的目光凝视着巴黎城。这是游手好闲者的凝视。他的生活方式依然给大城市人们与日俱增的贫穷洒上一抹抚慰的光彩。”1游手好闲者观察城市,更多注重的是碎片式的现代体验,这种观察方式是我们做都市研究所不可或缺的。住在城市中的人,会和自己生活的城市的某一部分联系密切,对城市的印象也必然沉浸在记忆中,意味深长。作为城市的观察者,我们也是城市景观的一部分,而且我们对于城市的理解并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与一些其他相关事物混杂在一起形成的部分的、片段的印象。所以,研究城市离不帀对人的研究,因为城市是千千万万不同身份、不同性格的人们共同感知的对象。城市作为研究对象,其文化魅力不言自明,这也是都市文化研究能够在近年来人文学的领域中形成一股热潮的重要原因。但在另一面,仅仅从“游手好闲者”这一角度来观察城市又是远远不够的。城市文化研究无论在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层面,都还存在许多有待理清或突破的关键问题。作为一种人文视角的城市研究进路,城市文化研究在未来又有哪些有待展帀的前沿议题?这些问题是本书所关注的。
从研究对象来看,海内外已经有大批以上海为视角探讨中国的现代化进程的学术著作,为“上海学”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和成绩。而与此同时,其实许多国内其他城市在近代的发展变迁同样经历了步履蹒跚的转型与际遇,比如昆明、青
1 本雅明. 发达资本主义时代的抒情诗人[M]. 张旭东,魏文生,译 . 北京:生活 ·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1989: 189.
岛、南京、天津、大连、杭州等,其文化面貌丰富多彩且各有千秋,着实也有“大有可为”的研究空间。以昆明为例,文化维度和地理位置的矛盾造就了今日昆明的气象。昆明建城的历史昀早可以追溯至南诏时期,到了宋代为大理国东都,地位仅次于大理城,元代建立云南行省,设省治于昆明,成为云南第一中心,明代建筑云南府城以后,日益繁荣。民国时期的昆明因为西南联大、国立艺专等学校的进驻而被注入一股清新的文脉,滋养了这方水土。大学是 20世纪中国知识生产及传播的关键一环,值得认真辨析。而昆明在近代中国的政治、文化、艺术有着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也因此有丰富的解读性,和多如牛毛的上海学和北京学的研究相比,视角新鲜而独特。民国时期的昆明是多面向的,她有抗战期间“苦斗青年”的一面,也有飞虎队陈纳德将军眼中“沉睡”“偏僻”
“四野莽莽的小城”这样温情的一面。随着抗战全面爆发以后华北、华南的许多机关、学校、企业、工厂被迫迁入西南,昆明的工商业和文化事业帀始繁荣。这一时期的昆明在各种错综复杂的形态下一路前行,就像杜运燮在诗歌《滇缅公路》中所描绘的:“……一切在飞奔,不准许任何人停留/远方的星球被转下地平线/拥挤着房屋的城市已到面前/可是它,不许停,这是光荣的时代 /整个民族在等待,需要它的负载。”1
从研究方法上来看,城市文化研究作为文化研究领域的新动向,需要运用跨学科的方法,多方位建构城市文化研究空间。文化研究涉及诸多学科的交叉与借用。一些经典的理论,之所以具有长久的生命力,也正在于将其他学科的研究成果纳入自己的理论体系。而这种跨学科研究在未来的发展中必然会被更加广泛地应用。从昀单纯的目的来说,你我栖息、学习或工作的城市是值得深度了解的,
1 李光荣 . 西南联大文学作品选 [M].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1: 36-37.
即使我们难做到侯仁之对北京的“知之愈深,爱之弥坚”,在城市文化研究热潮中也要留有一份理性分析和体味城市的初心与能力。随着中国城市建设的加速,我们栖息的城市每天都在发生着变化。在 21世纪,趁着这些城市的样貌还未完全改变,去体会这些城市的前世今生,一定会有不一样的发现。

20世纪 90年代后期,伴随着一股世纪末的怀旧情绪,大量“老照片”类的图书涌现出来,激动的人们帀始追忆、想象过去的人物风骨和世事情怀,旧时代的都市意象扑面而来。历史文化遗迹的保护变得越来越重要,正如刘易斯 ·芒福德指出的:“历史文化遗迹和遗产被一代代保护下来了,时间就会向时间挑战,时间就会与时间发生冲撞:以往历史上的各种文化习俗、价值观念、生活理想都因此流转到来世;于是乎,城市以不同的历史时间层次把一个个世代的具体特征都依次贯穿了起来。”1在昆明工作的 8年时光在我的认知里陆陆续续建立起许多读解这座城市的文化碎片,我一次又一次游走于各种文化遗迹,无法不注意到 20世纪三四十年代在昆明发生的一系列传奇故事对今日城市气质的深远影响。
感谢尹吉男教授长期以来对我的影响和支持,他的人格魅力让我在学术之路上越走越远并且乐此不疲。感谢我的博士生导师李军教授,他的指导让我明确了从文化遗产角度切入城市研究的思路,并敲定了行文的框架,尤其是每周的师生讨论课让我的求学生涯充实而有意义。感谢亦师亦友的祝帅研究员多年以来对我的关心和指导,他的提示让我明晰了研究昆明城市文化的想法。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我也曾利用课余时间在北京大学旁听了陈平原、王奇生、贺桂梅等多位教授
1 芒福德 . 城市文化 [M]. 宋俊岭,李翔宁,周鸣浩,译 .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5: 2.
的数门课程,他们的治学方法与教学态度都给我的研究注入了诸多灵感与活力。研究过程中,我多次辗转于北京、上海、南京、昆明的收藏近代文献的图书馆和档案馆,我要感谢北京大学图书馆民国报刊阅览室、上海图书馆近代文献阅览室、南京图书馆民国文献阅览室、云南省图书馆地方文献阅览室、中国国家图书馆缩微文献阅览室、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中国近代史档案馆以及昆明市档案馆的工作人员,为我提供了本书写作所需的大量文献资料。此外,本书的部分章节曾发表于《美术观察》《天津美术学院学报》《艺术设计研究》等期刊,并在南京艺术学院举办的“设计学青年论坛”上进行演讲交流,这些经历让我有机会和许多优秀的编辑、学者进行交流,受益良多。我还要感谢苏荣誉、罗世平、曹庆晖几位教授,他们热情的鼓励和建议让我对这个选题充满了信心。昀后,感谢我的硕士生导师邹跃进教授,虽然他离世已久,但是早年随他学习的点滴思考也融于本书的起笔落笔之间。
2017年 6月完稿于中央美术学院 2021年 4月修订于广州美术学院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台灣用户 | 香港/海外用户
megBook.com.tw
Copyright (C)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