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拍电影的热知识:126部影片里的创作技巧(全彩插图版)
》
售價:NT$
500.0
《
大唐名城:长安风华冠天下
》
售價:NT$
398.0
《
情绪传染(当代西方社会心理学名著译丛)
》
售價:NT$
403.0
《
中国年画 1950-1990 THE NEW CHINA: NEW YEAR PICTURE 英文版
》
售價:NT$
1100.0
《
革命与反革命:社会文化视野下的民国政治(近世中国丛书)
》
售價:NT$
435.0
《
画楼:《北洋画报》忆旧(年轮丛书)
》
售價:NT$
1573.0
《
大国脊梁:漫画版
》
售價:NT$
374.0
《
跟着渤海小吏读历史:大唐气象(全三册)
》
售價:NT$
989.0
|
內容簡介: |
本书着重介绍水处理微生物的快速好氧颗粒化方法及好氧颗粒污泥处理实际废水的稳定性,包括三种好氧颗粒污泥的快速培养策略及其处理四种实际废水的应用效果,涉及选择压法、晶核理论及胞外聚合物假说,以及同步硝化反硝化、同步脱氮除磷等生化反应原理。该专著注重于介绍好氧颗粒污泥反应器的启动及应用中的研究方法及解决问题的思路,使读者深入了解好氧颗粒污泥这种高效废水生物处理技术的优势,为我国水环境治理及污水节能减排工作的推进提供一种新选择。 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市政工程及环境工程专业的师生教学及科学研究使用,也可供从事污水处理行业的工程技术及研发人员借鉴与参考。
|
目錄:
|
1 绪论
1.1 AGS的定义及理化特性
1.1.1 定义
1.1.2 理化特性
1.2 好氧颗粒化的影响因素
1.2.1 接种污泥
1.2.2 底物组成
1.2.3 反应器结构
1.2.4 运行方式
1.3 AGS的形成机理
1.3.1 选择压假说
1.3.2 晶核假说
1.3.3 丝状菌假说
1.3.4 胞外聚合物假说
1.3.5 自凝聚假说
1.3.6 细胞疏水性假说
1.3.7 四阶段假说
1.3.8 信号分子假说
1.4 AGS的培养
1.4.1 AGS的培养方法
1.4.2 AGS的快速培养
1.5 AGS的应用研究概况
1.5.1 污染物去除
1.5.2 AGS的中试研究进展
1.5.3 AGS的工程化进展
1.6 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2 SBR中生物膜促进AGS形成
2.1 装置及运行方式
2.1.1 实验装置
2.1.2 运行方式
2.2 模拟污水
2.3 样品采集及分析测试方法
2.3.1 取样及保存
2.3.2 分析方法
2.4 污泥形态变化
2.5 污泥理化特性变化
2.5.1 污泥沉降性能
2.5.2 MLSS及MLVSS/MLSS
2.5.3 EPS及PN/PS
2.5.4 颗粒化率及粒径分布
2.6 反应器对污染物去除效果
2.6.1 COD及TP去除效果
2.6.2 TIN去除效果
2.6.3 典型周期内污染物降解规律
2.7 AGS的形成机理探讨
参考文献
3 培养过程中接种部分厌氧颗粒污泥促进AGS形成
3.1 装置及运行方式
3.1.1 实验装置
3.1.2 运行方式
3.2 接种污泥及模拟污水
3.2.1 接种污泥
3.2.2 模拟污水
3.3 污泥形态变化
3.4 污泥理化特性变化
3.4.1 污泥沉降性能
3.4.2 污泥浓度
3.4.3 EPS及PN/PS
3.4.4 颗粒化率及粒径分布
3.5 反应器对污染物去除效果
3.5.1 COD去除效果
3.5.2 TIN去除效果
3.5.3 污染物周期变化规律
3.6 AGS的形成机理
参考文献
4 培养过程中接种部分AGS促进AGS快速形成
4.1 装置及运行方式
4.1.1 实验装置
4.1.2 运行方式
4.2 接种污泥
4.3 污水水质
4.4 AGS投加时间点对好氧颗粒化的影响
4.4.1 污泥形态变化
4.4.2 污泥理化特性
4.5 AGS的投加量对颗粒化进程的影响
4.5.1 污泥形态变化
4.5.2 污泥理化特性
4.6 反应器的去污效果
4.6.1 不同投加时间点下AGS的去污效果
4.6.2 不同投加量下AGS的去污效果
4.7 AGS快速颗粒化的机理探讨
参考文献
5 中试SBR中AGS的快速培养
5.1 装置及运行方式
5.1.1 实验装置
5.1.2 运行方式
5.2 分析测试方法
5.3 接种污泥及污水水质
5.3.1 接种污泥
5.3.2 污水水质
5.4 快速培养过程中污泥形态变化
5.5 快速培养过程中污泥的理化特性变化
5.5.1 污泥沉降性能
5.5.2 污泥浓度
5.5.3 胞外聚合物(EPS)及PN/PS
5.5.4 粒径分布及平均粒径
5.5.5 污泥含水率
5.6 反应器对污染物的去除效果
5.6.1 COD及TP去除效果
5.6.2 脱氮效果
5.6.3 典型周期内污染物降解规律
5.7 AGS快速颗粒化的机理探讨
参考文献
6 SBR中AGS处理污泥深度脱水液效果及稳定性
6.1 实验装置
6.2 污水水质
6.3 AGS形态变化
6.4 AGS的理化特性
6.4.1 污泥浓度及沉降性能变化
6.4.2 AGS胞外聚合物EPS
6.4.3 AGS粒径变化
6.5 SBR中AGS去污效果
6.5.1 COD及TP去除效果
6.5.2 反应器脱氮效果
参考文献
7 连续流反应器中AGS对MSDDF的处理效果及稳定性
7.1 试验装置
7.1.1 CAGSR
7.1.2 批次试验装置
7.1.3 保留效率
7.2 接种污泥
7.3 污水水质
7.4 分析测试方法
7.5 AGS形成及驯化过程中的形态变化
7.6 培养及驯化过程中AGS的理化特性
7.6.1 污泥沉降性能
7.6.2 MLSS及MLVSS
7.6.3 EPS及PN/PS
7.6.4 粒径分布及平均粒径
7.6.5 SOUR
7.6.6 污泥含水率
7.7 污染物的去除效果
7.7.1 COD及TP去除效果
7.7.2 TN和氨氮去除效果
7.8 典型周期试验结果
7.9 CAGSR的污泥截留效果
7.9.1 截留效果评价
7.9.2 挡板插入深度对污泥截留效果的影响
7.9.3 HRT对污泥截留效果的影响
参考文献
8 AGS处理溶剂回收残液的效果及稳定性
8.1 实验装置
8.2 接种污泥
8.3 污水水质
8.4 分析测试方法
8.5 污泥形态变化
8.6 污泥的理化特性
8.6.1 污泥沉降性能
8.6.2 MLSS及MLVSS
8.6.3 胞外聚合物(EPS)及PN/PS
8.6.4 污泥含水率
8.6.5 粒径分布及平均粒径
8.6.6 SOUR
8.7 反应器对污染物的去除效果
8.7.1 COD及TP去除效果
8.7.2 脱氮效果
8.7.3 出水SS
8.7.4 典型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