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周易
》
售價:NT$
203.0
《
东南亚的传统与发展
》
售價:NT$
306.0
《
乾隆制造
》
售價:NT$
398.0
《
资治通鉴臣光曰辑存 资治通鉴目录(司马光全集)(全二册)
》
售價:NT$
1316.0
《
明代社会变迁时期生活质量研究
》
售價:NT$
1367.0
《
律令国家与隋唐文明
》
售價:NT$
332.0
《
紫云村(史杰鹏笔下大唐小吏的生死逃亡,新历史主义小说见微之作,附赠5张与小说内容高度契合的宣纸彩插)
》
售價:NT$
449.0
《
现代吴语的研究(中华现代学术名著3)
》
售價:NT$
296.0
|
內容簡介: |
本书由总报告、社区建设篇、社区治理篇、社区养老篇、社区物业和服务篇、社区卫生篇六部分构成,主要运用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基于官方统计资料及实地调研数据,从社区新型社会组织参与公共空间营造以及社会治理实践、数字化社区和低碳社区建设、居家社区养老、老旧小区物业管理和服务、社区公共卫生及疫情防控等方面梳理中国城乡社区发展新特征、新问题并提出对策建议,以期进一步推进社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
關於作者: |
谭日辉 博士,研究员,北京市社会科学院科研处处长、北京城市管理研究基地主任。主要研究领域:社区、城市治理、社会治理等。主要代表作:《一个南方城市的空间社会学研究》(专著)、《北京社区治理机制研究》(专著)、《管理创新与政策选择——政府培育扶持社区社会组织的研究》(合著)、《社会心态与民生建设研究》(合著)、《2020北京城市空间格局优化研究》(合著)、《社会组织发展的深层困境及其对策探讨》(论文)、《留下、离开还是等待——流动人口城市化的群体分异及其治理》(论文)、《数字平台优化韧性城市建设研究》(论文)。
李金娟 博士,北京市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助理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社区治理、社区养老。
张 娜 博士,北京科技大学科学技术研究院副院长、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教育社会学、基础教育管理等。
|
目錄:
|
Ⅰ 主报告
1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扎实推进韧性社区建设
——2021~2022年中国社区建设与社区治理形势分析 谭日辉 李金娟 郝佳洁 王涛/001
2中国社区治理的结构演变与发展趋势
——基于2000~2020年全国乡镇街道、城乡社区演变分析 焦若水 陈禹舟 李有为/020
Ⅱ 社区建设篇
3共同愿景视角下的社区治理实践
——以海淀区闵航南里社区“和美闵航”建设为例 黄锂 黄悌/049
4“践行”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
——以辽宁省老旧小区“完整社区”建设为例 靳娟 鲁捷/066
5空间运营类社会组织参与城市基层治理创新研究
——以益陶然社区发展研究中心运营陶然书苑为例 王雪梅 吴军/083
6“双碳”目标视域下中国低碳社区建设路径研究 陆小成/105
7北京数字化社区建设重点和发展方向研究 李茂/119
8城市更新与乡村振兴背景下北京社会建设空间布局研究 穆松林/130
9北京市老旧社区改造中的公共空间建设研究 袁蕾/139
Ⅲ 社区治理篇
10社区精细化治理的现状、问题及对策建议 包路林/147
11昆明城市社区治理现状调查研究
——基于呈贡5个城市社区的分析 张慧 李芳娟 石雷/159
12杭州数字化改革推动社区治理转型的研究 梁娟/176
13从“热闹型”参与到“价值型”参与
——北京市“公益二代人”培养与政府支持体系2.0版 刘阳/192
14公共空间营造与社区治理创新
——基于上海市东明路街道社区花园建设实践的分析 金桥/206
15城市基层社区柔性治理路径探索
——以苏州工业园区金鸡湖街道“浸润式工作法”为例 郝佳洁 刘家熠 王靖 邹广荣/218
Ⅳ 社区养老篇
16北京市社区老年餐桌运营现状及对策建议 李金娟/236
17北京市老年友好型社区评价指标研究 曲嘉瑶/247
18杭州智慧社区养老进展、问题和对策研究 朱海龙 徐心一 徐文姣 丁小洋 方泽南 郑思雨/264
19智慧社区养老服务模式的探索与研究 刘姝 李墨洋/279
V 社区物业及服务篇
20社区业主委员会运行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 张菊枝 李砚忠/291
21城市社区物业管理现实困境及解决路径 马晓燕/307
22居民住宅偏好变化的多要素分析 宋梅/318
23社会资源配置模式变迁与社区服务社会化的体制机制创新
——以社区服务的“海淀经验”为例 黄家亮 陶雁柳/326
24北京市社区“停车难”问题探讨 柴浩放/346
Ⅵ 社区卫生篇
25中国社区卫生服务发展现状及标准化建设探析 白慧君 冯昊/356
26联动与联结:疫情防控常态化的社区动员机制研究
——基于北京X社区疫情防控的调查 李敏 罗胡伊/368
Abstract/383
Contents/385
|
內容試閱:
|
序
北京市社会科学院的《社区蓝皮书:中国社区发展报告》已经出版多年,一直根据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追踪全国尤其是北京市社区建设和发展的新形势和新课题。
翻阅、浏览历年的《中国社区发展报告》蓝皮书,可以清楚地看到北京市在社区建设和社区发展各个方面进行探索、实践的前进历程。应当讲,北京市在社区制度建设和社区发展模式上,对全国都具有重要的影响。
我国的社区属于基层政权管理组织,历史上,它源于保甲制,《北京志·政务卷·民政志》在这方面梳理得比较清楚:“清朝以前,北京的基层政权和基层社会组织,城内主要是坊、里……清朝末年采用日本的警察制度,开始实施警管制……民国十九年(1930年),国民政府颁布的市、县组织法规定,以‘5户为邻,设邻长;5邻为闾,设闾长;20闾为坊,设坊长;10坊为区,设区长……日本投降后,国民党政府取消分区,改坊里为保甲,形成区、保、甲三级制并延续到北平市和平解放”。
1949年,新中国成立,国民党政府的保甲制度被摧毁废除。1951年国庆节,北京举行国庆典礼,当北京市民组成的游行队伍走过天安门广场时,毛主席对身旁的北京市长彭真说:“还是把市民组织起来好。”毛主席指示彭真负责研究摸索城市居民的组织工作。1953年6月,彭真递交了《关于城市街道办事处、居民委员会组织和经费问题的报告》,建议建立“城市街道办事处”和“城市居民委员会”。1954年12月31日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通过了《城市街道办事处组织条例》和《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条例》。从此,与计划经济体制下“单位制”并立的“街居制”在全国各地轰轰烈烈地建立起来。
当时的居民委员会的任务包括:办理有关居民的公共福利事项;向当地人民委员会或者它的派出机关反映居民的意见和要求;动员居民响应政府号召并遵守法律;领导群众性的治安保卫工作;调解居民间的纠纷。具体工作主要包括卫生防疫、优抚救济、房屋修缮、宣传教育、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