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炙野(全2册)
》
售價:NT$
356.0
《
女人的胜利
》
售價:NT$
254.0
《
数据有道:数据分析+图论与网络+微课+Python编程(鸢尾花数学大系:从加减乘除到机器学习)
》
售價:NT$
1214.0
《
500万次倾听:陪伤心的人聊聊
》
售價:NT$
245.0
《
英国商业500年(见证大国崛起与企业兴衰,启迪未来商业智慧。)
》
售價:NT$
367.0
《
万千心理·儿童心理治疗中的心智化:临床实践指导
》
售價:NT$
398.0
《
自我囚禁的人:完美主义的心理成因与自我松绑(破除你对完美主义的迷思,尝试打破自我评价过低与焦虑的恶性循环)
》
售價:NT$
301.0
《
周易
》
售價:NT$
203.0
|
編輯推薦: |
本书详细介绍了pH响应纳米传递系统、温度敏感纳米传递系统、酶敏感纳米传递系统、光响应纳米传递系统、磁敏感纳米传递系统、葡萄糖敏感纳米传递系统、氧化还原刺激响应性纳米传递系统,对从事纳米药物的开发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
內容簡介: |
纳米生物医学领域已涵盖诸多方面,主要研究方向包括纳米生物效应与安全性、纳米毒理学、生物传感、组织工程、医学成像、药物输送、疾病(特别是肿瘤)的诊断与治疗等。本书详细介绍了pH响应纳米传递系统、温度敏感纳米传递系统、酶敏感纳米传递系统、光响应纳米传递系统、磁敏感纳米传递系统、葡萄糖敏感纳米传递系统、氧化还原刺激响应性纳米传递系统等,以及它们在药物开发和临床治疗疾病中的应用。本书适合生物医药、生物技术、药学等专业科研人员、高等院校相关专业师生阅读参考。
|
目錄:
|
第1章pH敏感性纳米载体系统1
1.1电荷翻转聚合物2
1.2pH响应性化学键8
1.3非共价键交联(凝胶或胶束)19
1.4pH响应性多肽和生物大分子25
1.5介孔纳米载药体系36
1.6展望41
参考文献41
第2章温度敏感性纳米载体系统45
2.1热敏性凝胶47
2.2温敏性脂质体和囊泡57
2.3热敏胶束69
2.4其他形式的热敏聚合物71
2.5热敏聚合物的杂交75
2.6温敏性多肽82
参考文献87
第3章酶敏感性纳米载体系统91
3.1脂肪酶91
3.2蛋白酶92
3.3糖苷酶114
3.4氧化还原酶116
3.5酶响应纳米颗粒118
参考文献125
第4章光响应性纳米载体系统129
4.1光化学触发系统129
4.2光异构化146
4.3光热触发154
参考文献158
第5章磁响应性纳米载体系统162
5.1温度响应磁性纳米颗粒162
5.2pH响应磁性纳米颗粒172
5.3超声响应磁性纳米颗粒186
参考文献188
第6章乏氧响应性纳米载体系统192
6.1乏氧响应性前药递送体系193
6.2乏氧响应性纳米递送体系207
6.3基于乏氧微环境的肿瘤成像功能化探针215
参考文献223
第7章氧化还原响应性纳米载体系统225
7.1具有二硫键的氧化还原性载体系统226
7.2具有缩醛/酮基团的氧化还原性载体系统247
7.3具有二硒键基团的氧化还原性载体系统249
7.4具有硫醇基团的氧化还原性载体系统252
7.5具有二茂铁的氧化还原性载体系统254
7.6其他氧化还原性载体系统258
参考文献259
|
內容試閱:
|
与传统药物载体系统相比,纳米药物载体系统因其尺寸、形状、材料等特殊性,可有效改善药物的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性能,提高药物疗效。随着现代纳米技术的深入研究和发展,纳米技术与物理化学、生物技术、制剂技术、医学和药学等领域、学科的融合,有望将基于纳米技术的药物载体系统向着更有效、更智能的精准医疗方向发展,其巨大的发展潜力与广阔的应用前景受到了广大制剂开发者与药品生产企业的广泛关注,越来越多的基于纳米载体系统的药物制剂开始步入临床试验阶段,走入市场。
刺激响应性纳米载体系统是指在外界刺激下可响应性发生构象变化或桥链断裂的聚合物纳米囊泡或脂质体或无机纳米颗粒等,这些纳米组装体在条件改变前可保持良好的结构稳定性,而在达到靶器官或其微环境中暴露功能特性基团后,成功释放药物。由于肿瘤微环境的特殊性(如酸性pH环境、氧化还原电势特异性、乏氧及酶表达异常等),以及外界环境中的刺激(如热、电磁波、光照等),可以设计刺激响应性纳米载体系统用于抗癌药物的有效递送。为进一步改善药物的释放性能,提高载体系统疗效,近年来围绕改善纳米载体系统的药物释放性能、改变药物的释放位点、调控胞内药物代谢途径等的研究持续火热。
为了使纳米制剂领域的研究者准确把握纳米载体系统的研究概况和研究趋势,笔者参阅了大量国内外文献,结合本课题组多年的科研实践经验编著了本书。本书按照目前刺激响应性纳米载体系统中常见刺激响应信号的种类分为七章,每章又分为若干个小节,条理清晰、内容丰富,具有基础性、前瞻性和系统性,适合纳米医学、生物材料、药剂学等相关学科领域的本科生、研究生、教师和科研人员参考。
在本书的撰写过程中,河南科技大学医学院吴文澜副教授,硕士研究生林阳、闫付晴、张云蕴在文献查阅和统稿方面给予了大力支持和帮助,在此一并感谢。
由于纳米医学发展迅猛,专家学者们关注的侧重点往往不同,因此本书难以面面俱到,疏漏之处在所难免,敬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梁菊
2022年3月于河南科技大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