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編輯推薦: |
老龄化社会和全球疫情焦灼的现实,都使得死亡与临终关怀的社会学话题更受关注。这本书出版六十年了,但它的现实意义依然强烈。书中大量真实的第一手的案例,指导我们学会怎样面对临终病人,怎样对待自己生命的终结,怎样应对亲人的离世。
|
內容簡介: |
伊丽莎白·库伯勒-罗斯长期研究病人临死前的状况和心理活动,首次提出病人面对死亡要经历五个阶段:否认与自我封闭、愤怒、讨价还价、抑郁、接受。这一观点在当时是革命性的,改变了人们对待死亡和临终的态度,促进了人们对弥留之际的病人的关怀。
本书出版六十年来,被翻译成数十种语言,成为现代生死学教育经典,影响并教诲无数人正确对待临终与死亡。罗斯通过真实生动的案例,引导人们更加感性地体味步步紧逼的死亡会对患者造成的影响,帮助人们学习如何给临终的病人以希望、安慰与内心的安宁,学习如何面对自己生命的终结,如何应对亲人的去世,从而改善生命的质量。
|
關於作者: |
伊丽莎白·库伯勒-罗斯博士(1926—2004),生于瑞士,美国精神科医生,生死学研究的先驱,国际知名生死学大师,探讨“死亡与临终”相关领域的权威人士,深受同行爱戴与尊敬。2007年入选美国国家妇女名人堂,《时代》杂志称她是“20世纪最伟大的思想家之一”。其著作被译为四十多种文字,著有:《生命之轮》《死亡与临终问答》《活至最后一刻》《记住这些秘密》《死亡:生命的最后阶段》《关于儿童与死亡》《坚持到底》《艾滋:最终的挑战》等。
|
目錄:
|
第一章?对死亡之恐惧
第二章?面对死亡与临终,心态各异
社会习俗和防御心理
“死亡与临终”跨学科研讨课的由来
以临终者为师
第三章?第一阶段 :否认与自我封闭——“不,不可能是我!”
第四章?第二阶段 :愤怒——“为什么是我?”
第五章?第三阶段 :讨价还价——她唯一的愿望是“再登台表演一次”
第六章?第四阶段 :抑郁——但病人要经历的失落还远不止这些
第七章?第五阶段 :接受——“漫长旅途前最后的休息时间” 1
第八章?希望
第九章?病人的家属
家庭的变故对家人的影响
交流中的问题
家属应对危重病情病人
去世后的家庭状况
消除悲伤与愤怒
第十章?晚期病人访谈录
第十一章?对“死亡与临终” 研讨课的反应
医护人员的反应
学生的反应
病人的反应
第十二章 绝症病患的治疗
无声胜有声
致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