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500万次倾听:陪伤心的人聊聊
》
售價:NT$
245.0
《
英国商业500年(见证大国崛起与企业兴衰,启迪未来商业智慧。)
》
售價:NT$
367.0
《
万千心理·儿童心理治疗中的心智化:临床实践指导
》
售價:NT$
398.0
《
自我囚禁的人:完美主义的心理成因与自我松绑(破除你对完美主义的迷思,尝试打破自我评价过低与焦虑的恶性循环)
》
售價:NT$
301.0
《
周易
》
售價:NT$
203.0
《
东南亚的传统与发展
》
售價:NT$
306.0
《
乾隆制造
》
售價:NT$
398.0
《
资治通鉴臣光曰辑存 资治通鉴目录(司马光全集)(全二册)
》
售價:NT$
1316.0
|
內容簡介: |
《有机化学》共分十五章,包括绪论,立体化学基础,烷烃和环烷烃,烯烃和炔烃,芳香烃,卤代烃,醇、硫醇、酚和醚,醛和酮,羧酸和取代羧酸,羧酸衍生物,有机含氮化合物,杂环化合物,糖类,脂类和甾族化合物,氨基酸、多肽和核酸。按官能团从易到难展开,采用脂肪族和芳香族化合物混合编排的方式,在讲述立体化学后,将结构理论、电子效应、反应机制等融合于各章节。本书根据《中国化学会有机化合物命名原则》(2017版),全面更新了有机化合物命名。本书突出医学与有机化学的联系,强调有机化学对医学的基础作用。为更好地服务医学教学,培养高素质医学人才,根据医学专业的教学要求,本书编写力求做到:充实与本课程相关的化学和生命科学领域的重要进展,强调内容的系统性,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升教材内容、文字的表达水平,提高教材的可读性。本书可供高等院校临床医学、口腔医学、医学影像学、预防医学、眼视光医学、儿科学、精神医学、检验及麻醉等医学类专业使用,也可供生命科学其他各专业使用和参考。
|
關於作者: |
吴诗,湖北科技学院药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参与项目如下所示:高校与企业合作培养人才培养模式、机制及实践的研究(XB-053),参与湖北科技学院省级资源共享课程“药物化学”建设。参与湖北科技学院校级资源共享课程“有机化学”建设。主持省自然科学基金1项(2011CDC120),省教育厅项目1项(Q2015280),省博士下企业项目1项(XD2012356)。
|
目錄:
|
第一章绪论 1
第一节有机化合物和有机化学 1
一、有机化合物和有机化学的由来及意义 1
二、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式 2
第二节有机化合物中的化学键 4
一、价键理论 4
二、杂化轨道理论 5
三、共价键的属性 6
四、分子间作用力 7
第三节有机化合物的分类和有机反应类型 8
一、有机化合物的分类 8
二、有机反应类型 9
第四节有机酸碱理论 10
一、酸碱质子理论 10
二、酸碱电子理论 10
第五节分子轨道和共振理论 11
一、分子轨道 11
二、共振理论 12
第六节研究有机化合物结构的一般方法 12
一、分离纯化 12
二、元素分析 13
三、测定分子量和确定分子式 13
四、确定结构式 13
本章小结 13
习题 14
第二章立体化学基础 15
第一节手性、手性分子和对映体 15
一、手性 15
二、手性分子和对映体 16
三、平面偏振光和旋光性 17
四、分子的对称性和手性 18
第二节费歇尔投影式 19
第三节对映异构体的构型标记法 20
一、D/L构型标记法 20
二、R/S 构型标记法 21
第四节外消旋体、非对映体和内消旋体 23
一、外消旋体 23
二、非对映体 23
三、内消旋体 24
四、外消旋体的拆分 24
第五节不含手性碳原子的手性分子 25
第六节手性分子的来源及生理活性 26
一、手性分子的来源 26
二、手性分子的生理活性 27
本章小结 28
习题 28
第三章烷烃和环烷烃 31
第一节烷烃 31
一、烷烃的结构 31
二、烷烃的异构和命名 32
三、物理性质 37
四、化学性质 37
第二节环烷烃 40
一、环烷烃的命名 40
二、环烷烃的结构和稳定性 41
三、环烷烃的性质 43
四、环己烷的构象 44
本章小结 48
习题 48
第四章烯烃和炔烃 50
第一节烯烃 50
一、烯烃的结构 50
二、烯烃的异构现象和命名 51
三、烯烃的物理性质 53
四、烯烃的化学性质 54
五、共轭烯烃 61
第二节炔烃 65
一、炔烃的结构 65
二、炔烃的同分异构和命名 66
三、炔烃的物理性质 66
四、炔烃的化学性质 67
本章小结 69
习题 70
第五章芳香烃 73
第一节苯及其同系物 74
一、苯的结构 74
二、苯同系物的命名 76
三、苯及其同系物的物理性质 77
四、苯及其同系物的化学性质 78
五、苯亲电取代反应的定位效应 82
第二节稠环芳香烃 86
一、萘 86
二、蒽和菲 89
三、致癌稠环芳烃 91
第三节Hückel 规则与非苯芳香烃 91
一、Hückel 规则 92
二、非苯芳香烃 92
本章小结 95
习题 96
第六章卤代烃 99
第一节卤代烃的分类、结构和命名 99
一、卤代烃的分类 99
二、卤代烃的结构 100
三、卤代烃的命名 100
第二节卤代烃的性质 101
一、卤代烃的物理性质 101
二、卤代烃的化学性质 102
三、不饱和卤代烃的取代反应 110
四、与金属的反应 111
本章小结 113
习题 113
第七章醇、硫醇、酚和醚 115
第一节醇 115
一、醇的分类、命名和结构 115
二、醇的物理性质 117
三、醇的化学性质 118
第二节硫醇 121
一、硫醇的结构、分类和命名 121
二、硫醇的物理性质 122
三、硫醇的化学性质 122
第三节酚 123
一、酚的分类和命名 123
二、苯酚的结构 124
三、酚的物理性质 124
四、酚的化学性质 125
第四节醚 127
一、醚的分类、结构和命名 127
二、醚的物理性质 128
三、醚的化学性质 128
四、环醚 129
本章小结 133
习题 133
第八章醛和酮 135
第一节醛、酮的分类和命名 135
一、醛、酮的分类 135
二、醛、酮的命名 136
第二节醛、酮的结构与性质 137
一、醛、酮的结构 137
二、醛、酮的物理性质 137
三、醛、酮的化学性质 138
本章小结 146
习题 147
第九章羧酸和取代羧酸 149
第一节羧酸 149
一、羧酸的结构、分类和命名 149
二、羧酸的物理性质 151
三、羧酸的化学性质 152
第二节取代羧酸 158
一、羟基酸 158
二、酮酸 162
三、重要的取代羧酸 163
本章小结 165
习题 165
第十章羧酸衍生物 167
第一节羧酸衍生物的结构和命名 167
一、羧酸衍生物的结构 167
二、羧酸衍生物的命名 168
第二节羧酸衍生物的性质 170
一、羧酸衍生物的物理性质 170
二、羧酸衍生物的化学性质 171
第三节碳酸衍生物 175
一、氨基甲酸酯 176
二、尿素 176
三、胍 176
四、丙二酰脲 177
本章小结 178
习题 178
第十一章有机含氮化合物 180
第一节胺 180
一、胺的分类和命名 180
二、胺的结构 182
三、胺的物理性质 183
四、胺的化学性质 183
五、胺的代表化合物 188
第二节重氮盐和偶氮化合物 190
一、重氮盐的结构及制备 190
二、重氮盐的化学性质 191
第三节生物碱 194
一、生物碱概述 194
二、生物碱的一般性质和提取方法 194
三、常见生物碱 195
本章小结 196
习题 197
第十二章杂环化合物 199
第一节杂环化合物的分类和命名 199
第二节五元杂环化合物 201
一、吡咯、呋喃、噻吩的结构 201
二、吡咯、呋喃、噻吩的化学性质 201
三、重要的五元杂环化合物 203
第三节六元杂环化合物 204
一、吡啶的结构 205
二、吡啶的化学性质 205
三、重要的六元杂环化合物 207
第四节稠杂环化合物 208
一、吲哚和吲哚衍生物 208
二、喹啉和异喹啉 209
三、嘌呤和嘌呤衍生物 210
本章小结 214
习题 215
第十三章糖类 216
第一节单糖 216
一、单糖的开链结构 217
二、单糖的环状结构及Haworth 结构式 218
三、单糖的性质 220
第二节寡糖和多糖 223
一、寡糖 223
二、多糖 227
本章小结 229
习题 229
第十四章脂类和甾族化合物 231
第一节油脂 231
一、油脂的组成与命名 231
二、油脂的物理性质 234
三、油脂的化学性质 234
第二节磷脂 236
一、甘油磷脂 236
二、神经磷脂 237
三、磷脂与细胞膜 237
第三节甾族化合物 239
一、甾族化合物的结构特征 239
二、重要的甾族化合物 240
本章小结 244
习题 244
第十五章氨基酸、多肽和核酸 246
第一节氨基酸 246
一、氨基酸的结构、分类和命名 246
二、氨基酸的性质 249
第二节多肽 251
一、多肽的结构和命名 251
二、肽键平面 251
三、多肽结构测定和端基分析 252
四、生物活性肽 253
第三节核酸 255
一、核酸的分类 255
二、核酸、核苷和核苷酸 255
三、核酸的结构和理化性质 258
本章小结 260
习题 261
附录 262
附录一习题参考答案 262
附录二一些常见简单基团的中英文名称 280
附录三部分鉴别反应 282
附录四部分元素的共价半径和电负性 283
附录五有机化学文献和手册中常见的英文缩写 284
参考文献 286
|
內容試閱:
|
前言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有机化学学科取得了长足发展,特别是中国化学会颁布了新版有机化合物命名原则。近几年,新的命名原则已广泛推广,为此,我们对本书进行了修订。
首先,根据《中国化学会有机化合物命名原则》(2017版),全面更新了各章节的有机化合物命名。为了更好地理解命名原则,本书在命名部分增加了化合物和基团的英文名称。
再者,在师生的使用过程中,一些老师、学生和读者提出了好的意见和建议,发现了以前版本中需要修订的地方。为此,新版一并做了修改。
本书由吴诗、金小红担任主编,张海清、章佳安、熊俊担任副主编,编写人员有湖北科技学院姚刚(第一章、第十三章)、武汉科技大学张海清(第二章)、湖北科技学院吴诗(第三章、第四章)、湖北中医药大学沈琤(第五章)、湖北科技学院金小红(第六章、第十五章)、武汉科技大学石从云(第七章)、湖北医药学院马俊凯(第八章)、湖北科技学院章佳安(第九章、第十章)、湖北科技学院熊俊(第十一章)、湖北医药学院曾小华(第十二章)、湖北医药学院王红梅(第十四章)。
本书的再版得到了湖北科技学院、湖北医药学院、武汉科技大学、湖北中医药大学的大力支持,在此一并表示衷心的感谢。
修订过程中,虽进行了反复诵读修改,但疏漏和不妥之处仍恐难免,敬请读者不吝指正。
编者
2022年4月
第一版前言
《有机化学》是为贯彻落实“5 3”(五年医学教育加三年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为主体的医学教育综合改革方案,按照五年制医学类专业教学大纲、培养目标编写而成的。本书内容突出“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以达到医学教育基本要求。
有机化学是医学专业的基础课,同时又是一门科学素质教育课程,它的中心任务是为后续医学课程打好基础。因此本书力求根据教学时数,精选教材内容,使学生易于理解并掌握有机化学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编写时注重内容的科学性和先进性,强调启发性与适应性,力求文字精练,易教易学。
本书在编写时注意突出以下特点:
1.在内容上加强生命科学与有机化学的关系,为学生学习有机化学和后续的与有机化学有关的课程奠定必要的基础。
2.强化有机化学的基础知识,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自我学习能力,着重培养医学学生的化学思维能力。
3.教材内容的深度和广度严格控制在医学专业五年制教学要求的范围内,使其更适合于“5 3”的培养体系。
中国化学会《有机化学命名原则》(2017)作为《有机化学命名原则》(1980)的增补修订版已经出版,可在中国化学会网站在线阅读。新版《有机化学命名原则》修订了部分有机化合物的中文系统命名原则,考虑到新的命名原则尚待推广,本书暂未调整相关有机化合物的命名。相关内容的教学可参阅《有机化学命名原则》(2017)。
本书由姚刚、曾小华担任主编,张海清、沈琤、王红梅担任副主编。编写人员有湖北科技学院姚刚(第一章、第十三章)、武汉科技大学张海清(第二章、第六章)、湖北中医药大学沈琤(第三章、第五章)、武汉科技大学石从云(第四章)、湖北医药学院马俊凯(第七章)、湖北医药学院王红梅(第八章、第十四章)、湖北科技学院章佳安(第九章)、湖北医药学院曾小华(第十章、第十一章)、湖北科技学院金小红(第十二章、第十五章)。
本书的出版得到了湖北医药学院、武汉科技大学、湖北中医药大学、湖北科技学院的大力支持,在此一并表示衷心的感谢。
限于编者的学识水平,书中难免有疏漏和不妥之处,敬请读者不吝指正。
编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