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DK月季玫瑰百科
》
售價:NT$
959.0
《
为你想要的生活
》
售價:NT$
301.0
《
关键改变:如何实现自我蜕变
》
售價:NT$
352.0
《
超加工人群:为什么有些食物让人一吃就停不下来
》
售價:NT$
454.0
《
历史的教训(浓缩《文明的故事》精华,总结历史教训的独特见解)
》
售價:NT$
286.0
《
不在场证明谜案(超绝CP陷入冤案!日本文坛超新星推理作家——辻堂梦代表作首次引进!)
》
售價:NT$
265.0
《
明式家具三十年经眼录
》
售價:NT$
2387.0
《
敦煌写本文献学(增订本)
》
售價:NT$
1010.0
|
編輯推薦: |
大脑是设计精良的机器?实则它漏洞百出。
真相就在我们眼中?实则所谓真相,不过是人类的错觉。
人生艰难,是因为我们不够优秀?实则大脑的复杂性正是人类痛苦的根源。
承认吧,生而为人,你对自己一无所知!
一个人创造财富的能力最终也只与元认知有关
超越了元认知
才能拥有掌控思维的能力
微小改变,终能开启幸福之门!
|
內容簡介: |
尼采曾言:“在所有动物中,人类是最笨拙也是最奇葩的存在。”这是因为人类大脑的初始设计特征具有五大认知缺陷:奢求简而化之、沉迷定数执念、情绪不由自主、内心冲突不断、人生本末倒置。
面对不完美的进化,人类是否束手无策呢?答案就是激活认知的底层逻辑——元认知。元认知,就是认知的认知,是人类对自身的“思考过程”进行认知和理解。通俗表达,即你的每一次“恍然大悟”,其本质上都是一次元认知被激活的过程。
元认知能力的强弱,决定一个人每个方面的强弱。元认知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不光能帮你了解自己,同时还会让你更加了解别人。提高元认知、超越元认知,便能主动改变我们大脑的顽固思维,突破认知局限,客观、理性地看待我们所处的世界,从而做出更优决策,获得终身成长的能力。
元认知能力不仅可以习得,而且还可以通过联系长期、持续发展。本书结合五大应对策略:控制简化心理、克服定数迷恋、摆脱情绪挟持、力求一心同体、追求真实意义和20多个有趣的冥想和思维练习,帮你迅速获得元认知的能力。跟随本书的脚步,你会发现,你离看清自己和这个纷繁复杂的世界,又近了一步!
|
關於作者: |
泰德·卡兹比(Ted Cadsby),毕业于皇后大学,加拿大哲学奖章获得者,后于艾维商学院获得工商管理硕士学位。目前,泰德身兼数职,包括特许加拿大金融分析师协会特许金融分析师及公司高管协会会员。他涉猎广泛,并就如何在复杂环境下做出正确决策、如何提高个人领导力、如何加强小组讨论的效果等课题发表多次公开演讲。著作有《指数基金的力量》《如何避免加拿大人常犯的10个投资错误》《填补思维缺口:如何在超级极其的世界做出更加明智的决定》等。
|
目錄:
|
导言:羡慕动物,百思莫解
第一篇:生而为人,困境重重
第1章 与生俱来的认知缺陷/ 第2章 无所不能的元认知策略
第二篇:排忧解难,柳暗花明
第3章 认知缺陷一:奢求简而化之/ 第4章 补救措施一:控制简化心理
第5章 认知缺陷二:沉迷定数执念/ 第6章 补救措施二:克服定数迷恋
第7章 认知缺陷三:情绪不由自主/ 第8章 补救措施三:摆脱情绪挟持
第9章 认知缺陷四:内心冲突不断/ 第10章 补救措施四:力求一心同体
第11章 认知缺陷五:人生本末倒置/ 第12章 补救措施五:追求真实意义
结语:初来乍到,精进不休
|
內容試閱:
|
羡慕动物,百思莫解
人类绝对是这个世界上的怪胎,我们是现存灵长类哺乳动物中最复杂的物种。智人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七百万年前,但其实早在四十亿年前,自从第一个生命细胞诞生以来,物种的演变就一直在朝着人类的方向发展。其间,不管是尼安德特人还是很多其它人类物种,都经历了无数次失败与碰壁。不止如此,就连现代人类一路走来也是磕磕绊绊,经历了千辛万苦,跨越了其它人类物种未曾跨越的障碍,才终于成就了今天的模样。人类的身体机能并不高于其它动物,但大脑的进化却开足了马力,思维进化到了异常复杂的程度,远远超越了其它灵长类动物。不过,话说回来,进化中,我们的脑灰质却没有“开足马力”,没能跟得上思维的进化速度。
跟人类相比,大象的脑容量是人类的三倍,神经元的数量也有三倍之多(大象的神经元数量为2570亿,人类仅为860亿),但大象的神经元大多集中在小脑,主要用来控制庞大的身躯和能者多劳的象鼻子,只有一小部分神经元分散在大脑皮层——而大脑皮层才是高级思维的基础所在。人类与大象不同,分布在大脑中神经元的数量是大象的三倍(其中一些集中在前额皮质,也正因如此前额皮质的超高级思维功能才异常强大)。人类大脑的神经元分布十分密集,任何其它动物都无法与我们相提并论,这也正是我们复杂认知能力及独特意识功能的基础。
如此复杂的大脑的确令其它动物望尘莫及,但也正是这个原因导致了人类的艰难困境。我们始终无法摆脱自己思维的折磨,而其它动物根本不存在这样的困惑,仔细想想,我们是不是把很大一部分精力都花在了后悔当初、忧虑未来、郁郁寡欢、杞人忧天上?
如果其它动物也能像人类研究它们一样研究我们,它们肯定会对我们产生很多困惑,最无法理解的就是人类为什么要自讨苦吃。对于它们来说,人类简直就是奇葩的存在,怎么会有如此自相矛盾的生物:一边努力追求幸福,一边又不断折磨自己,焦虑、愤怒、沮丧、自怨自艾、自暴自弃,人类自我折磨的方式可谓多种多样、千奇百怪。的确如此,人类总是会对自己无能为力的事情忧心忡忡;渴望成功,却又力不从心;抱怨不被理解,却又对别人吹毛求疵;我们一味地捍卫自己骨子里的想法,哪怕名不正、言不顺,却依然我行我素、固执己见;最最可笑的是,我们每天都纠结于该如何适应这个繁杂的世界,但这个繁杂的世界不正出自我们人类之手吗?人类绝对是自相矛盾的物种,具体表现远不止我们上面提到的这些。
所以我们人类才会羡慕其它动物,羡慕它们活得比我们轻松,很多事情动物根本就不在乎,就连我们的羡慕之情,它们都毫无察觉。
哲学家亚瑟·叔本华(Arthur Schopenhauer)在对比人类和动物的区别时曾经提出过一个非常值得思考的问题,即人类和动物,究竟哪个活得更痛苦。1851年,他发表文章《世界的苦难》,表示二者根本没有可比性:
“在其它动物的认知中根本没有无聊的概念……但对于人类来说,无聊却是一种切切实实灾难般的感受。”人类的需求“总是难以得到满足,而其它动物则不然”,因为“它们只要能活着便不再有其它奢望”。“与人类相比,其它动物拥有的才是真正的智慧……它们不急功近利,懂得享受当下……这一点让人类自惭形秽,因为太多时候我们都在浮躁的郁郁寡欢中自我消耗。”“如若发生不幸,其它动物的痛苦感觉只出现在当下,可人类则不同,只要想到不幸可能发生,就已经诚惶诚恐,这种折磨简直比不幸本身更令人痛苦。”
叔本华曾经说过,在所有动物中,只有人类会有贪生怕死的念头,而因此“一辈子活下来,总是在需求和无聊两个极端间来回游走,人类所要承受的痛苦远远大过我们所获得的快乐。”他最后总结道,人类的确应该羡慕其它动物,人类的一生是痛苦的一生,“每个人活在世上都不容易,都在以自己独特的方式为活着付出代价,人生下来就是遭罪的,很少有人能逃脱这样的宿命。”他甚至认为,鉴于人类专属的痛苦境遇,我们称呼彼此为“同病相怜可怜虫”一点都不为过。
当然,你完全可以对叔本华的观点一笑置之,但他的话的确会让我们联想到很多古印度和古希腊的传说,那些故事的核心内容都是在阐述人类的不幸,就连基督教的教义都认为“人类背负着原罪来到了这个世界……所以要用一生赎罪偿还。”我们还可以研究一下貌似平和的佛教,它诞生的宗旨就是要帮人类脱离苦海。此外,另外一个现象也非常值得我们思考,那就是为什么只有人类会做出自杀的行为:其它动物或许也会自我伤害,甚至会在受伤后选择自暴自弃,但截至目前,我们还从未看到其它动物呈现出自杀的倾向。科学作家杰西·白令(Jesse Bering)在自己的作品《关于自杀》中写到,“观察猿猴的族群你会发现,不管它们怎样心烦意乱,如何遭受排挤……也不会见到有猿猴爬到最高枝头后纵身跃下放弃自己的生命。只有人类才会做出这样的选择,可以说,人类是唯一会自杀的猴子。”早有研究表明,人类群体中,至少有40%的人曾在人生的某个时刻萌生过自杀的念头,其中一半还曾经认真思考过自杀的方式。1这样看来,似乎只有人类复杂的大脑才具备完成结束生命这样复杂指令的功能。当然,要想全面总结出人性复杂的一面并不容易,但拉斯?哈里斯(Russ Harris)医生的观点着实有些道理,他说:“正常人类大脑的心理过程大都具有极强的伤害性,其结果就是每个人都会或早或晚遭受心理的折磨。”
人类痛苦的症结?
作家纳西姆·尼古拉斯·塔勒布(Nassim Nicholas Taleb)对人类困境的总结非常精妙,他说:“人类的思维很像狱中的囚徒,一直被我们的生理机能禁锢,只有发挥才智,才能脱离苦海。”(请记住这最后这句话,我们后续还将深入讨论。)我们必须清楚地意识到,人类的思想也有其自己的意志,人身上有很多自相矛盾的地方,但“无法左右自己的思想”这件事绝对算得上所有纠结的根源:禁锢我们的不是别人,而正是我们自己。人类幸不幸福完全取决于我们的大脑,这是一台可以传输电波、重约三磅的肉质机器,经历了漫长的进化,虽然其间也走过不少弯路,但最终发展出了强大的功能特征,但同时也出现了一些小毛病——并算不上严格意义上的“漏洞”,只是一些自身特征导致的瑕疵。
如果用更高的标准来衡量,我们的大脑设计并不完美,存在颇为严重的缺陷,而人类痛苦的症结就在于此,只是此前我们从未注意过这些问题。
人类大脑就像一台装满类似果冻一样神奇物质的精密仪器,经历了漫长的进化和发展,然后在原有操作平台上不断增加新的组件,并获得新的功能。发展到如今,人类大脑已经可以处理各种庞杂的信息。换句话说就是,经年累月,人类(仍在进化的)大脑实现了两个思维系统的融合,将“古老原始”的(下意识)思维体系和“现代独特”的(有意识)思维体系合二为一,这一融合是人类所特有的功能,只可惜二者的融合还存在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认知科学家通常把这两个思维体系分别称为第一系统和第二系统,粗略地看,两个系统分属大脑的不同区域,但从解剖学的角度分析,二者也存在重叠部分。总而言之,人类认知体系的总体设计还存在重大缺陷——有些功能特征变成了设计缺陷,需要我们修复补救。
人类认知体系的总体设计还存在重大缺陷
——有些功能特征变成了设计缺陷,需要我们修复补救。
人类之所以能活在世上,首先依靠的就是大脑第一系统的功能。但是,第一系统的功能特征在设计上主要是为了满足远古人类的生存需求,而如今人类生活的世界与远古相比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造成人类对现实产生严重误判的正是第一系统的设计缺陷。佛陀认为,人类之所以痛苦,就其根源在于我们无法对现实做出正确判断,总是抱持着一种虚幻的认识;若想消除我们的痛苦,就必须对“存在的事实”做出深刻的反思,就必须做到实事求是。当然,我们对所谓的事实也可能抱有不同的理解,但佛陀的总体想法非常值得我们深入思考,即人类的痛苦主要源于我们对这个世界(包括对其他人类)的误解。
另外,大脑第一系统的运转大多下意识中进行,即便它在设计上存在缺陷,即便这些缺陷给人类造成了严重的痛苦,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还是很难意识到它们的存在。(早在西格蒙德·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提出无意识的理论几十年前,我们的老朋友叔本华就已经在书中写过人类对自己大部分的思维和动机并不了解,因为它们大都是下意识的选择。)事实上,如果我们能够对第一系统有足够的认识,并能够运用第二系统的分析能力克服第一系统的设计缺陷,那很多问题都可以迎刃而解,可问题就在于大脑的第一系统和第二系统做不到珠联璧合:古老的系统和现代的系统做不到各司其责、和平共处。我们古老的认知系统——主导着我们大部分的思维、感受和行为——根本不愿让渡权限给新的认知系统,而后者虽然有能力帮助我们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却完全找不到发挥的空间。第一系统之所以一直占据主导地位也有着合理的历史原因——它的运行速度十分惊人,所以在保护人类方面一直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远古如此,当下也是如此。但是到了现代社会,两个思维系统不平等的地位则显得越发不合时宜:第二系统的次要地位非常不利于人类适应当今社会。
生而为人,我们活在世上真的很不容易,原因就是我们很难控制自己超级复杂的大脑。人类的痛苦远远大于其它物种,而且还有愈演愈烈的趋势,其根源就在于(1)第一系统的功能特征变成了设计缺陷,让我们无法对现实情况做出正确判断,(2)第二系统无法有效甄别并修复相关缺陷,只能忍气吞声地承受第一系统的颐指气使。
那么,究竟是哪些设计特征沦落成了设计缺陷,从而导致了人类内心的痛苦呢?其中至少有五大缺陷绝对不容忽视,我们将一一阐述。那有没有补救措施呢?答案是肯定的——当然,与其说是补救措施,不如称其为“变通手段”更为准确。但无论如何称呼,总之办法还是有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