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尼泊尔史:王权与变革
》
售價:NT$
430.0
《
战争事典085:德国人眼中的欧战胜利日:纳粹德国的最终失败
》
售價:NT$
499.0
《
步履匆匆:陈思和讲当代人文(杰出学者陈思和的人文之思、情怀之笔!)
》
售價:NT$
299.0
《
宋朝三百年
》
售價:NT$
790.0
《
礼制考古经典选读
》
售價:NT$
1340.0
《
MATLAB实用教程(第六版)
》
售價:NT$
695.0
《
中国思想的再发现(壹卷:近观系列,沟口雄三教授以其精湛的学术洞察力,旨在呈现一个全面而立体的中国思想图景)
》
售價:NT$
325.0
《
骨科康复学(第2版)
》
售價:NT$
1140.0
|
編輯推薦: |
骆宾基作为东北作家群的代表作家,始终扎根生他养他的黑土地,创作取材丰富,文笔细腻,取譬深刻,文风朴质、厚实,充满生活气息和浓郁的地方色彩。他借自己敏锐的生活触角直面现实的残酷,在辛酸的场面中坚持对人生的肯定;用一种抒情的、含蓄的回忆性语调传达对东北家乡的执拗而深沉的思恋。他是忠厚而又执着的,也正因如此,他对于动乱背景下平凡人的刻画和关注,对于社会痼疾的批判和反思,饱含着呐喊呼啸的民族激情,也深藏着苦涩而忧郁的民族反省。
《骆宾基全集》由骆宾基之子张书泰先生授权,依据骆宾基著作手稿、最初发表的报刊、初版本、通行本汇校而成,收录了骆宾基在报告文学、散文、小说、剧本、杂文、古籍考释、民间故事、传记文学等方面的作品,文体全面,内容完整,力求达到精华不漏的目的,是骆宾基作品一次全方位的展示。本套丛书共14卷,1卷为报告文学集,2至6卷为小说集,7卷为传记文学集,8卷为纪实报告集,9卷为民间故事集,10卷为剧作集,11卷为杂文集,12至14卷为金文研究论著,是研究骆宾基著作的十分完备的参考资料。
|
內容簡介: |
《萧红小传》为《骆宾基全集》中唯一的传记文学。萧红,20世纪优秀的作家,与张爱玲、吕碧城、石评梅一起被称为“民国四大才女”。她曾被鲁迅赞为“当今中国最有前途的女作家”,被柳亚子誉为有“掀天之意气,盖世之才华”,在她仅有的短短31年的生命里,不到10年的创作生涯中,留下了《生死场》《呼兰河传》以及未完成的《马伯乐》等近百万用血书写的灼热文字。
|
關於作者: |
骆宾基,曾任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桂林分会理事、 东北文化协会常务理事兼秘书长、《战旗》《文学报》《东北文化》主编、中国作协北京分会副主席、中国作协第三四届理事等。本册为《骆宾基全集》中的杂文集,共收录作者发表过的杂文《新诗与诗人》《以往和未来》《富饶迷人的黑河》等70余篇,作者为抗日战争所鼓舞,以自己手中的笔为救亡图存的急迫任务服务,作品笔触细腻,有着独特的艺术风格,从中可以感怀前辈文人干预生活的勇气。
|
目錄:
|
001 / 《萧红小传》前言
002 / 萧红逝世四月感
005 / 萧红逝世一周年祭
008 / 萧红小论
——纪念萧红逝世四周年
012 / 《萧红小传》序
015 / 《萧红小传》订正版前记
020 / 萧红小传(修订本)
093 / 萧红简传
106 / 太平洋战争爆发之后
——《萧红简传》增订篇
123 / 《萧红小传》后记
124 / 《萧红小传》修订版编后记
126 / 《呼兰河传》后记
129 / 简评萧红的《手》
137 / 《萧红评传》序
140 / 写在《萧红选集》出版之前
|
內容試閱:
|
【序言】
《萧红小传》前言
本书增订部分,是作者女儿张小新(作者原名张璞君)于一九八七年出国(现在日本东京大学研究生部为研究生)以前所存辑的。内中《萧红简传》一篇为一九八一年《十月》以“生死场·艰辛路”为正标题发表,并曾得《十月》文学奖。在此作者仍用副标题“萧
红简传”为篇名,因为它和《萧红小传》所不同的是前者为萧军生前所自叙,而后者作为萧红本人所口述,因之作为附录保留在这里,以供对萧红生平及作品有兴趣者,及中国现代文学研究者——尤其是日本的老一辈汉学家中山时子教授、伊藤敬一教授,还有庆应义塾大学
现代中国文学研究家西野广祥教授、法政大学《萧红小传》译者市川宏教授、御茶水女子大学萧红作品研究者平石淑子女士、香港中文大学小思讲师、南韩史学家金载燮教授和美国《萧红评传》作者葛浩文教授诸友——参考。
另外作者一九四九年两幅照片也是编辑人张小新保存。四九年以前三幅照片为萧耘女士所供给。按:萧耘女士是萧军的女儿,曾多次伴随萧老出国,现在北京作家协会任职。
一九九一年端午,正值萧红八十年诞辰,本书作为纪念集出版,也算是明年即萧红逝世五十周年的祭礼。
作者
一九九一年五月
【试读章节】
萧红逝世四月感
萧红于一九三四年,从遥远的中国北方,出亡。她在孤独的生活中,给中国的文学,带来了春天的一道阳光——青草发芽,树荫遮道,大地充满了生命之爱,欣欣然,中国文学仿佛向日葵得到了从满天乌云之间展开的一条晴空缝隙下的朝阳的温暖。
这一道阳光照射到哈尔滨附近的贫苦村庄,照射到羔羊、母鸡和老马,以及《生死场》中每个褴褛的农夫、农妇的身上。
这一道阳光,花开三月的阳光,也射照到呼兰河、县城、县城里的大泥坑、扎彩铺、卖麻花的、卖豆腐的……以及自尊心很强的有二伯和遇到小孩子每每喜欢说“你看天空飞个家雀”,而趁那孩子往天空一望的工夫,就伸手取下孩子的帽子,放在长衫下又说“家雀叼走
了你的帽子”,那慈祥可亲的祖父身上。这一道阳光,照射到中国民族最穷苦的阶层,有的影子萎缩,有的影子高昂。仿佛在人间巡视一遭,孤独而寂寞地,又于一九四二年一月二十二日消失了。在宇宙间,永远消失了。正像那位象征着中国北方严冷冬季的鲁迅的形态在宇宙间消失一样——萧红的出现正是继续鲁迅传统的一道春天阳光的降临——此后,形态也是消失了。
鲁迅的一生是严肃的,萧红的一生是热情的,鲁迅的严肃中埋潜着热情,而萧红的热情底下埋潜着寂寞。
若是谁在北方度过冬天,那么他就会看到无边无际的大雪。这雪,埋葬了腐草,使它变成了大地的肥料,冻僵了寄附在植物丛间的害虫。
远远近近连森林带峰岭、大地,全受这雪的洗礼。
除了树木朝阳的枝干,呈现木质本身的黑色外,宇宙间一切都是白的。
人们和马车,在雪地里奔走着,谁也看不见。这是只要在北方冬季旅行过的人们,时常碰见的事情。但又不是真看不见,因为车篷子上是雪,车夫的狗皮帽子上是雪,皮大衣的外面,也全是雪。若是两辆车在一块儿走,前一辆的人马再矫健而后一辆人马又老弱,那么跟着跟着,车夫的注意力稍一松懈,就会寻找不到前边车马的踪迹。再倘使北风还在继续掀卷着雪层,而前一辆车的轨痕给风雪掩没了。那么车夫只好两手遮声,朝半空高喊,但是风嘶雪啸的声音,往往消减了人声的效能,那时候,唯一办法,只有车夫得赶急从车篷子下抽出点干草来,喂马料也可以,用火燃着,使浓黑烟雾冲霄直拔,以便前一辆车望烟可寻,可是往往又不待浓烟冲霄,而前一辆车的车夫就会跑到适当距离喊:“伙计,你那做甚么呀!”等到顺声一望,那么就能望见前一挂车辆,并不会远,至多隔离三两丈,就在跟前。
这样风雪呼啸的天气,很容易想象到,该有多么寒冷。车夫若是个老人,胡须定规结成三五根挂冰的冰柱,越是寒冷,口涎和鼻涕越是多,随着冻结,凝成冰柱;而年轻的赶车老板子,狗皮帽子的遮耳——是放下来遮脸的——近鼻和嘴唇的狗皮毛上,也会结层薄冰,或是白霜,因为他有呼吸。坐在车篷子里的旅客,往往在这时围着羊毛毯,打盹。时间一久,就会觉得脚下透风,等到醒来,身体是温暖的,两脚却已经冻得疼痛起来。于是有经验的车夫就会告诉你:“下车跑跑吧!两脚在雪里走一会子,就会热了。”若是手冻得红肿作痛,他又会说:“抓把雪洗洗吧!洗几次就暖和了。”此外,屯子里每一口井,是蒸气腾腾的,近而感到微温,山野中每一口泉子,也是蒸气腾腾的,近而感到微暖。
这是冬季大地底下潜伏着的温暖,正像鲁迅的冷酷笔下所潜伏的热情。
而萧红本身,就又仿佛山腰当中一道泉水的溪流,清澈见底,倒映着两岸的初春绿草,也有一两片云影,蓝天田野闪着道道阳光,大部溪流又埋在树荫下,寂寞地流着,流着……却又听不到一点声音。实际上,除去水面微风吹起的波纹,又是甚么也没有。
萧红就这样任凭生命之流,寂寞地流着,而给予人们,却是温暖,像溪流给予人类的优美一般。
萧红逝世四周月了,而朋友们都是哑然无声。有人说:“死后是这样哑悄无声。”哑悄无声本身,不就是很大的哀痛吗?
一九四二年五月于桂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