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甲骨拼合六集
》
售價:NT$
1520.0
《
视觉美食家:商业摄影实战与创意解析
》
售價:NT$
602.0
《
中国经济发展的新阶段:机会与选择
》
售價:NT$
454.0
《
DK月季玫瑰百科
》
售價:NT$
959.0
《
为你想要的生活
》
售價:NT$
301.0
《
关键改变:如何实现自我蜕变
》
售價:NT$
352.0
《
超加工人群:为什么有些食物让人一吃就停不下来
》
售價:NT$
454.0
《
历史的教训(浓缩《文明的故事》精华,总结历史教训的独特见解)
》
售價:NT$
286.0
|
編輯推薦: |
⑴ 学术思想的创新学术思想即一个学科或研究领域形成的各种相互关联的思想与方法的统称。课题整合传播学、系统学、控制学、管理学的理论体系,提出对媒介融合背景下的体育赛事解说进行全面研究的思想,将自然科学领域里的理论和方法运用于体育传播的探讨中,体现了一定的创新性。⑵ 研究方法的创新项目采用了MECE分析法作为主要的工具和途径,从媒介融合时代的传播特点、体育赛事解说的模式变化、体育赛事解说员的素质要求、体育传播的功能与改进等方面进行系统的探讨,以探寻更好的传播效果促进健康中国的建设。
|
內容簡介: |
《媒介融合背景下的体育赛事解说》针对媒介融合的时代特点,从系统的视角、运用MECE分析法,探讨体育赛事解说及其存在的问题,寻找解决方案。从传播活动的过程与内涵、人际传播的要素和模式、融媒体时代信息传播的特点与变化等方面探讨媒介融合时代的传播特点。分析我国网络体育新闻传播中的畸变现象与成因,剖析体育赛事解说风格的嬗变,以及媒介融合环境下球迷社群化对体育解说的影响、体育赛事解说的理念变迁和发展方向,以此探讨体育赛事解说的模式变化。从基本原则、“情理相融”、语言表达、信息整合、解说风格等方面分析了体育赛事解说员的素质要求。结合媒介融合时代体育传播生态系统的新的要求,寻找体育赛事解说系统的薄弱环节,提出改善与改进的建议,为促进体育传播系统的健康发展建言献策。
|
關於作者: |
王子也,武汉体育学院新闻传播学院讲师,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体育影视分会理事,湖北省体育科学学会体育新闻传播分会秘书长,湖北广播电视台特约评论员。曾任中央电视台记者,中国气象频道制片人,湖北广播电视台主持人。研究方向为:体育解说与体育赛事现场报道。参与制作的电视节目曾获2008年全国电视气象节目大赛一等奖,2017年国家体育总局全国全民健身好新闻大赛优秀奖;参与的项目“新闻传播类专业‘三双式’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施”获得第八届湖北省高等学校教育成果奖一等奖;武汉体育学院第六届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三等奖;指导学生获得第九届湖北省校园金话筒主持人大赛冠军(罗玮);CCTV《谁是球王》校园体育解说员大赛冠军(王晔烽);重庆卫视&乐视体育《大话足球》体育解说员大赛全国冠军(杨贺然);首届全国高校体育解说员主持人大赛二等奖(赵鑫鹏、张天翼)主讲课程《体育解说评论》获评国家一流线下课程;主持承担武汉体育学院青年基金项目《媒介融合背景下体育赛事解说的MECE研究》;主持承担武汉体育学院教学研究重点项目《基于OBE理念的体育传媒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参与2016年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中国电影“IP”的叙事改编》;在国内外刊物公开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其中多篇论文被EI、ISTP检索。
|
目錄:
|
第一章绪论/1
一、本书的研究思路与内容/3
二、本书的研究方法/4
第二章传播模式与传播学理论/11
一、传播模式/13
二、传播学理论/19
第三章媒体融合与新媒体时代的传播/29
一、媒介与媒体/31
二、新媒体/37
三、全媒体/39
四、融媒体/40
五、媒介融合与媒体融合/41
六、新媒体时代的传播/44
第四章体育赛事与体育传播/47
一、体育的概念及体育系统组成/49
二、体育竞赛与体育赛事/50
三、体育传播/51
第五章体育直播与体育解说/61
一、体育解说与赛事直播系统/63
二、体育解说的本质与功能/64
三、体育解说员的立体角色与基本素养/66
四、体育解说中的倾向性/71
五、受众与用户/73
第六章媒体融合背景下的体育赛事解说实践/77
一、融媒体时代体育解说的思考/79
二、融媒体时代体育解说的实践/83
三、融媒体时代体育解说的体会/89
第七章融媒体时代体育解说专业人才的培养/99
一、OBE理念下的体育解说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设计/101
二、体育解说专业人才的教学实践/105
三、体育解说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的成果/108
附录Ⅰ关于体育解说员素质的问卷调查结果分析/110
附录Ⅱ用人单位访谈结果/121
参考文献/128
|
內容試閱:
|
总序学科建设是高校建设的龙头。办大学,其实就是办学科。学科就像一个超市,超市里的主角是商品,学科里的“商品”就是课程,而课程的排列组合就是专业。重课程、轻专业,是大势所趋。从国家到地方,对学科重要性的认识,可谓从来不变。2012年,武汉体育学院新闻传播学被遴选为省级重点培育学科。当时的省级重点学科分为三类,依次为省级重点优势学科、省级重点特色学科、省级重点培育学科。为了建设好新闻传播学学科,我们组织精兵强将出版了一套新闻传播学重点学科建设丛书,万晓红、付晓静、周榕、姚洪磊等学者的相关著作都已正式出版。经过十年的建设与发展,武汉体育学院新闻传播学在2021年被遴选为湖北省高校“十四五”时期重点建设学科。过去几年,国际环境发生了复杂而深刻的变化,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上新冠肺炎疫情蔓延全球,在这一背景下本学科与国内诸多人文社会科学一样,必须重新认识自己:我们要干什么?我们能干什么?——从学科的目标定位来说,本学科要紧跟“体育强国”“健康中国”和“全媒体传播工程”的国家战略,以新文科建设为导向,立足湖北、面向全国,服务新时代体育对外交往、体育全媒体传播工程和健康传播,努力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使学生具有坚定的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和扎实的新闻传播知识与能力,成为达到新闻信息全媒体制作与传播要求的复合应用型人才。——从学科的构成与内在联系来说,本学科要瞄准国家战略,贯彻落实新文科理念,将新闻传播与体育有机交叉。本校形成了“体育外交与国际传播”“融合新媒体与体育新闻传播”和“运动与健康传播”三个方向,各方向有机交叉、相互贯通。其中,“融合新媒体与体育新闻传播”是基础,为其他两个方向提供基础理论和创新技术支撑;“体育外交与国际传播”和“运动与健康传播”是两翼,是国际面向和国内面向的前沿延伸。——从学科优势来看,本校已形成“体育学科优势突出,大体育、大健康、大传播协同发展”格局,这为本学科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平台支撑。本校在全国高校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被评为A类,是湖北省属高校中唯一进入A类的学科和学校。经过多年积淀,本学科已形成“文体交叉,实践见长”发展特色,在体育外交、融合新媒体、健康传播三个领域成果丰硕,过去十年本学科教师共主持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重点、一般、青年四个类别的项目18项,在《体育科学》《北京体育大学学报》《上海体育学院学报》《现代传播》《新闻大学》等知名学术期刊发表论文20多篇。媒介融合背景下的体育赛事解说总序——从专业建设对学科建设的支撑来看,本院现有新闻学、播音与主持艺术、广播电视编导、视觉传达设计四个本科专业,它们共同的特征是“坚守本色”与“彰显特色”。所谓坚守本色,就是严格按照*颁发的标准来办本科专业;所谓彰显特色,是依托体育高校学科资源办传媒与艺术类专业,突显体育传播特色。其中,新闻学专业获批2021年*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同年获批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专业的良性发展为新闻传播学学科建设起到支撑作用。可以说,“讲政治、下基层、懂体育、会传播”,是新闻传播学院各专业共有的特色。——从课程建设体现学科建设的成果来看,本院的特色课程“体育解说评论”为首批*线下一流本科课程。而本院另一门通识教育课程“体育与社会”,已经申报2021年度*线上一流本科课程,该课推出两年多时间里,选课人数高达50万人,现已应邀入驻B站,具有较大的社会影响力。在进行了上述的学科分析之后,我们“十四五”时期面临的学科建设任务就十分清楚了,那就是要服务国家新战略、践行新文科建设新要求。具体有四:第一,在国际战略研究层面,本学科研究要适应国情发展需要,体现中国特色,积极在世界舞台上发声,讲好中国体育故事,助力塑造良好中国形象,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第二,在国家战略研究层面,本学科研究要围绕“体育强国”“健康中国”“体育外交”“全媒体工程”等国家战略,开展纵深研究。第三,在区域战略研究层面,湖北省正努力打造“健康湖北”品牌,实施体育强省战略,大力发展“县域融媒体”工程,本学科研究不仅要为湖北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科研支持,而且要通过人才输出提供人力资本。第四,在操作应用层面,本学科研究与应用要充分体现新文科建设理念,将新闻传播学研究成果与体育学、医学等领域有机融合,进一步促进学校各专业的融合发展,逐步形成文理、文体的交叉融合。要有计划、分步骤地完成上述建设任务,在新的十年,特别是“十四五”这五年,本院必须有条不紊地产出高水平论文和高质量著作等研究成果,而王子也老师的这本《媒介融合背景下的体育赛事解说》算是一个新的开端,王子也老师既是一名一线体育解说员,也是*线下一流本科课程“体育解说评论”的主讲教师。祝贺王子也老师的大作出版。张德胜武汉体育学院新闻传播学院名誉院长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二〇二二年六月十九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