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編輯推薦: |
本书以建立“互联网 ”思维的教材编写理念,构建学习手段灵活、学习方式多元的新形态一体化教材。出版社将为老师和学生提供网络增值服务提供数字化教学资源平台,老师可以在平台上布置习题、测试,上传PPT课件、习题讲解、慕课教学视频等。同时在书中加入“二维码”或链接形式,做到“扫码看课,码上开课”,扫一扫即可获得相关知识点的详尽视频解析,可以更为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兴趣。本套部分教材选用“活页式”装帧,以活页式为载体,汇集行业专家、一线优秀教师、高水平技术人员指导开发课程,将数字资源与教材内容有机融合,构建出一种新形态、多维、立体、可视化的教材。
|
內容簡介: |
本教材分为理论知识和学生实训两部分内容。理论内容共分为十八章,第一章至第七章为无机化学部分,包括溶液浓度及稀溶液的依数性、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物质结构基础、电解质溶液、胶体分散系与粗分散系、氧化还原反应与电极电势及配位化合物知识;第八章至第十八章为有机化学部分,包括有机化合物概述、烃、卤代烃、醇、酚、醚、醛、酮、醌、羧酸、取代羧酸、羧酸衍生物、立体异构、含氮有机化合物、杂环化合物和生物碱、萜类和甾族化合物、糖类和脂类、氨基酸、蛋白质和核酸知识。实训部分包含学生实训基础知识、溶液的配制与稀释、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缓冲溶液的配制和性质、胶体溶液的配制和性质、熔点的测定、醇、酚、醛、酮、羧酸和取代羧酸的性质、乙酰水杨酸的制备和性质、葡萄糖溶液比旋光度的测定、胺和酰胺、糖类、氨基酸和蛋白质的性质,共十四个实训内容。实训编写力求锻炼学生基本的化学实验操作能力,为后续专业课程实验打基础。
|
關於作者: |
女,教授,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药学院院长。1992年8月-1999年11月 在郑州铁路卫校从事护理专业《医用化学》课程教学工作;1999年12至今 在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从事护理专业《医用化学》课程教学工作,2005年2月-2007年2月郑铁学院医学分院公共教学部主任;2007年至今药学院院长。
|
目錄:
|
绪言/1
第一章溶液的浓度及稀溶液的依数性/3
第一节溶液的浓度/3
第二节溶液的配制和稀释/5
第三节稀溶液的依数性/6
第二章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15
第一节化学反应速率/15
第二节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17
第三节化学平衡/19
第四节化学平衡的移动/22
第三章电解质溶液/26
第一节弱电解质在溶液中的解离/26
第二节水的解离和溶液的pH/29
第三节酸碱质子理论/32
第四节缓冲溶液/34
第五节盐类的水解/40
第六节沉淀溶解平衡/42
第四章胶体分散系与粗分散系/49
第一节分散系/49
第二节界面现象/50
第三节胶体溶液/53
第四节高分子化合物溶液/58
第五节凝胶/59
第五章电极电位/62
第一节电极电位/62
第二节电极电位的应用/66
第六章物质结构基础/69
第一节原子结构/69
第二节分子结构/76
第七章配位化合物/84
第一节配位化合物的基本概念/84
第二节配位平衡/88
第三节配位化合物在医药中的应用/91
基础化学目录第八章有机化合物概述/95
第一节有机化合物/95
第二节有机化合物的结构/96
第三节有机化合物的分类/100
第四节有机反应的类型/102
第九章烃和卤代烃/105
第一节烷烃/105
第二节烯烃/111
第三节炔烃/117
第四节二烯烃/120
第五节环烃/123
第六节卤代烃/133
第十章醇、酚、醚/139
第一节醇/139
第二节酚/147
第三节醚/151
第十一章醛、酮、醌/157
第一节醛和酮/157
第二节醌/165
第十二章羧酸、取代羧酸及羧酸衍生物/169
第一节羧酸/169
第二节取代羧酸/175
第三节羧酸衍生物/181
第十三章立体异构/190
第一节顺反异构/191
第二节旋光异构/194
第三节构象异构/201
第十四章含氮有机化合物/205
第一节硝基化合物/205
第二节胺/209
第三节重氮化合物和偶氮化合物/216
第四节酰胺/218
第十五章杂环化合物和生物碱/226
第一节杂环化合物/226
第二节生物碱/235
第十六章萜类和甾族化合物/241
第一节萜类化合物/241
第二节甾族化合物/247
第十七章糖类和脂类/255
第一节糖类/255
第二节脂类/266
第十八章氨基酸、蛋白质和核酸/272
第一节氨基酸/272
第二节蛋白质/276
第三节核酸/280
实训一学生实训基础知识/285
实训二溶液的配制与稀释/291
实训三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293
实训四缓冲溶液的配制与性质/295
实训五胶体溶液的制备和性质/298
实训六熔点的测定/300
实训七醇和酚的化学性质/303
实训八醛和酮的化学性质/305
实训九羧酸和取代羧酸的化学性质/307
实训十乙酰水杨酸的制备/309
实训十一葡萄糖溶液比旋光度的测定/311
实训十二胺和酰胺的化学性质/313
实训十三糖类的化学性质/315
实训十四氨基酸和蛋白质的化学性质/317
附录标准电极电位表(298.15K,水溶液/319
|
內容試閱:
|
本教材根据*有关高职教育精神及医药行业用人要求,以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为目标编写而成。在编写过程中始终遵循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理念,突出内容的针对性、适用性和实用性,强调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注重教材内容的整体优化,突出基本技能的培养。本教材分为理论知识和实训两部分内容。理论知识除绪言外,共分为十八章,第一章至第七章为无机化学部分,内容包括溶液的浓度及稀溶液的依数性、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电解质溶液、胶体分散系与粗分散系、电极电位、物质结构基础、配位化合物。第八章至第十八章为有机化学部分,包括有机化合物概述,烃和卤代烃,醇、酚、醚,醛、酮、醌,羧酸、取代羧酸及羧酸衍生物,立体异构,含氮有机化合物,杂环化合物和生物碱,萜类和甾族化合物,糖类和脂类,氨基酸、蛋白质和核酸。实训部分共有十四个实训项目,包括学生实训基础知识、溶液的配制与稀释、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缓冲溶液的配制与性质、胶体溶液的制备和性质、熔点的测定、醇和酚的化学性质、醛和酮的化学性质、羧酸和取代羧酸的化学性质、乙酰水杨酸的制备、葡萄糖溶液比旋光度的测定、胺和酰胺的化学性质、糖类的化学性质、氨基酸和蛋白质的化学性质。实训内容编写力求锻炼学生基本的操作能力,为后续专业课程实验打下坚实的基础。本教材在内容编排上,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紧密联系医药中常见化合物及药物,突出专业特点。为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本教材每章前设置有学习目标,每章后附有本章小结,尽可能侧重应用知识总结。此外,每章后附有能力检测以巩固理论知识,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考的能力,同时,为加强课程思政融合,拓展知识学习领域,根据药学、医学等专业特点,本教材有针对性地引入“思政案例”“知识链接”模块,以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拓展学生的知识应用层面,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本教材在编写过程中得到了编者所在院校的大力支持,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并对本书所引用的文献资料的原作者表示谢意。本教材在编写过程中,由于编写时间仓促,编者学术水平有限,不当和疏漏之处在所难免,敬请广大读者提出宝贵意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