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周易
》
售價:NT$
203.0
《
东南亚的传统与发展
》
售價:NT$
306.0
《
乾隆制造
》
售價:NT$
398.0
《
资治通鉴臣光曰辑存 资治通鉴目录(司马光全集)(全二册)
》
售價:NT$
1316.0
《
明代社会变迁时期生活质量研究
》
售價:NT$
1367.0
《
律令国家与隋唐文明
》
售價:NT$
332.0
《
紫云村(史杰鹏笔下大唐小吏的生死逃亡,新历史主义小说见微之作,附赠5张与小说内容高度契合的宣纸彩插)
》
售價:NT$
449.0
《
现代吴语的研究(中华现代学术名著3)
》
售價:NT$
296.0
|
編輯推薦: |
·职业记者翻阅尘封档案,多年采访调查,讲述数百年来被迫沉默的孩子们的故事;英国教育体系的亲历者,为我们揭开高端贵族中学在璀璨光环后不为人知的灰暗面。
·英国有无数首相、政要、高级将领都出身自军事化管理的精英公学,世界各地的家长也花费巨资、费尽心思要把孩子送进这些高级学府;但父母们或许没想到,他们大费周章,却是把孩子推进了痛苦的渊薮。
·打破沉默,让我们直面寄宿学校中孩子们的孤单与悲伤,看看他们眼中的欺凌、势利、精神虐待和体罚,切身理解未成年人在面对成人控制时的恐惧与无助。
·“一本提出了所有父母不可忽视问题的重要图书”“极具阅读价值”“令人震惊且深省” .
你是否知道孩子在学校中是怎么生活的?吃得苦中苦,真能培养出人上人吗?严酷的精英教育,在给孩子许以远大前程的同时,或许也给他们带来了一生难以磨灭的伤痛。《观察家报》《星期日电讯报》《每日快报》《每日邮报》《金融时报》等高度评价。
|
內容簡介: |
英国的大部分首相都曾有在寄宿制公学求学的经历,数不清的上流社会与中产阶级的父母也费尽心机想把孩子送进公学。这些学校,如伊顿、哈罗,是英国公认的高端中学,素以“绅士文化”“精英摇篮”而闻名世界。校内采用军事化管理,毕业生大多是体格强健、成绩优异的男孩,他们之后会进入牛津、剑桥等世界知名大学,在未来成为政界领袖、军中将领、律所精英与金融家。
然而寄宿公学中的生活真像校园小说或招生短片中呈现的那么缤纷精彩吗?迎接孩子的究竟是令人心动的魔法学院,还是无助压抑的残酷牢笼?本书作者,作为记者,也是自八岁起就入读寄宿制学校的亲历者,在整理翻阅诸多尘封档案,并对大量前寄宿生进行采访后,来为我们揭开英国精英校园的神秘面纱,讲述真实的公学生活。
|
關於作者: |
英国的大部分首相都曾有在寄宿制公学求学的经历,数不清的上流社会与中产阶级的父母也费尽心机想把孩子送进公学。这些学校,如伊顿、哈罗,是英国公认的高端中学,素以“绅士文化”“精英摇篮”而闻名世界。校内采用军事化管理,毕业生大多是体格强健、成绩优异的男孩,他们之后会进入牛津、剑桥等世界知名大学,在未来成为政界领袖、军中将领、律所精英与金融家。
然而寄宿公学中的生活真像校园小说或招生短片中呈现的那么缤纷精彩吗?迎接孩子的究竟是令人心动的魔法学院,还是无助压抑的残酷牢笼?本书作者,作为记者,也是自八岁起就入读寄宿制学校的亲历者,在整理翻阅诸多尘封档案,并对大量前寄宿生进行采访后,来为我们揭开英国精英校园的神秘面纱,讲述真实的公学生活。
|
目錄:
|
目录:
作者的话
引言:失去生气的人
第一章 离家
1. 八岁离家
2. 预备学校的兴起
3.“妈妈们当时是怎么想的?”
4. 砖块父母
5. 理想的抚育
第二章 安顿下来
6“童年的终结”
7. 不可靠的记忆
8. 小狗
9. 不许打小报告
10. 求救的呼号
11. 让他们坚强起来
12. 父母知道吗?
13. 保护壳
14. 遵从与反抗
第三章 在公学长大
15. 公学称王
16. 现代化
17. 体育与上帝
18.“参加体育比赛”
19. 仇恨与叛逆
20. 阶级、种族、融合
21. 花钱买地位
22.“不必小题大做”
第四章 学校中的暴力惩罚
23. 接受鞭刑
24. 性和鞭笞
25. 走向终结
26. 女校中的惩戒
27. 抗拒改革
第五章 爱与性
28.“禁欲之战”
29. 生而有罪
30.“邪恶的兽性”
31. 生活的真相
32. 解放
第六章 格兰姆斯船长和胡克船长
33.”倒霉嗜好”
34. 吐露心迹
35. 不同的时代
36. 宽容的传统
37. 恋童癖现身
38.”男孩之爱”
39. 伤害
40. 地狱学校
第七章 直面恶魔
41. 走近恋童癖
42. 弗雷德和柯林
43. 莫瑞斯
第八章 公学出品
44. 余波
45. 理解
46. 今天
致谢
参考文献
|
內容試閱:
|
预备学校和公学
在英国,当我们说“公学”的时候指的是私立的中学。这是英国文化中又一个自相矛盾的例子,可以用来说明英国传统里那些死不改口的规则。这个术语可追溯至古老学术机构诞生的时代,比如依照法规而建立的温切斯特公学(Winchester College)、威斯敏斯特公学(Westminster School)
和伊顿公学(Eton College)。而到了十九世纪和二十世纪,和其他许多事物一样,为了在理念和独特性方面向老牌学校看齐,新建立的收费学校也纷纷冠以“公学”之名。到2017年,共有282 所学校自称是英国意义上的“公学”。
为了避免引起混淆,本书使用“公学”一词时,指称十九世纪末以来的私立学校,这些学校都是收费的,沿用传统体制,招收十二岁到十九岁之间的孩子。“预备学校”也是一样的,只不过它针对的是年龄更小的学生。我用“国立学校”来指称真正面向所有公众、不设阶级限制或收入门槛的学校。
噩梦来袭
这本书并不是关于我自己的, 但它发端于我的经历。1974 年,十三岁的我离开了我所憎恶的预备学校,我从八岁起就在那里寄宿读书。它已经完成了任务:让我顺利进入了一所著名的公学,从而踏上了一辆自十九世纪以来英国的特权阶层就规划好的通往成功的“直通车”;但这种人生是有代价的,并且还有副作用。其中之一就是我没有成为牧师帕皮伦口中的公民。
和一百多万曾上过寄宿学校且仍在世的英国人一样,我在离开学校多年后依旧试图忘记发生在那里的事。在自己孩子八岁或十三岁时,我没把他们送到寄宿学校去;但是在2013 年圣诞节,我的学校连同它代表的一切又回到了我的生活中,被埋藏的记忆重新涌现。《每日邮报》发表了一篇题为《鲍里斯就读的学校正在接受性虐待案件调查》的文章,我读到它时,哭了。这篇文章说,一些人(不是鲍里斯·约翰逊)正在对学校两位前任教师的“可怕侵害行为”提起民事诉讼,警方已经着手调查。二十名前阿斯顿预备学校(Ashdown House Prep School)的学生发表声明说:“这种虐待已经伤害了很多学生,在他们长大成人后仍然影响着他们的生活。我们认为我们必须回击,并采取行动阻止这种可怕的伤害,这是治愈创伤的一部分。”
他们比我小几岁,但我听说过他们,也知道他们说的老师。我跟母亲聊了聊,她告诉了我一些我已经忘记的事情。我和妻子露丝·伯内特重访了位于萨塞克斯的学校,那是我毕业离校后第一次回去。它变了,所有学校都变了,不过一些本质的东西没变。七岁的孩子仍然被送去寄宿。我们遇到了一个怯生生、泪涟涟的孩子,他看起来可怜兮兮的:他“还没适应这里”。校长向我们保证说他很快会挺过去的。寄宿学校曾经是并且一直是一件工具:简单、实用,有时则很残酷,像外科医生的锯子或牙医的钳子。
几个月后我在《观察家》杂志上发表了一篇文章,讲述我在阿斯顿预备学校遭受到的身体、心理上的虐待。我不是第一个这样做的人,许多曾就读于预备学校的作家都披露过类似经历。对于我们当中的很多人来说,这是一种明显不过的寻求治疗之举。不过,也许因为我的文章也探讨了近期保育机构里出现的虐待问题,又或许是因为《观察家》杂志那位精明的编辑——他也曾是寄宿学校的学生——邀请读者分享他们的故事,总之,我的文章获得了极大的关注。它在社交媒体上收获了成千上万的转发和评论。在我从事新闻调查和竞选新闻采编的二十五年职业生涯中,从未得到过如此多的反馈。
大部分评论都表达了同情。有些读者很快指出这篇讲述“上等人的虐待”的文章所包含的讽刺意味——人们付钱去让孩子遭受侵害。(一条评论说:“有时候,我们并没意识到其实我们出身平凡有多么幸运。”)其他评论则质问:那又怎么样?有谁会觉得意外吗?“上层和中上层阶级”习惯于把子女送去寄宿学校,把他们托付给恋童癖们照顾,这一做法由来已久。人们谈论这一问题时引用了曾在公学就读的讽刺作家奥伯龙·沃(Auberon Waugh)的话:“当然,英国人对孩子的仇视在整个文明世界都非常有名。”
另外一些人的抱怨不无道理:根据儿童委员会的说法,英国每年有近二十五万儿童遭受性侵,所以为什么要用这些陈年旧事占用我们和警察的时间?但对此予以反驳的观点也很有价值:因为如果这是统治阶级照顾他们子女的方式,那他们长久以来,在经营BBC 和NHS*这些公共机构时总是如此粗暴傲慢、遮遮掩掩,也就不足为奇了。我们需要找出精英学校的问题所在,就像我们在斯托克·曼德维尔医院(Stoke Mandeville Hospital)事件中干的那样。
很多人写来信件,分享他们的经历,讲述他们持续一生的悲伤故事。该杂志的负责人赶紧删了那些指名道姓的帖子,但即使这样,评论区和我的收件箱中也保留了数百个可信的故事,讲述了很多成年人在私立和国立寄宿学校中的犯罪行为。
我在几周内阅读了所有邮件,这并不容易。有的人给我发了长达数十页的信件,有的把打磨好的准备出版的书稿章节发给我,也有的倾诉了自己的悲伤。许多邮件的第一句话都是:“我从没对任何人说起过……”在读完这些信件的几天后,我做起了噩梦。我睡着了,但意识到有什么不对劲儿:很多残肢断臂散落在房间里,从床底爬到床上。
许多来信都收到了我预设的自动回复:承诺我会在几周内阅读并回信。通常自动回复会再次收到读者的答复说:讲述这个故事本身已经为他们打开了一扇大门。还有:“别担心,我想那些寄宿生的悲惨故事就够你忙乎的了。你不需要回复我。在我发送邮件给你之后,我也给(某位同伴)看了,我们开始讨论这件事。迟到总比缺席好……”
也有一些邮件不容易处理。有人要求我干预,这种干预超出了我的能力范围。尽管我们确实调查过高登斯顿学校(Gordonstoun School),然而对一些争议颇大但财力雄厚的学校,报社没有足够的资金进行旷日持久的调查。有些人显然需要帮助,但我无法帮上忙。有些人有自杀的倾向,这些受害者知道当年侵犯他们的人仍然在这个系统中工作。大多数人得到的是统一答复。我建议他们采取如下方法:参加谈话治疗,继续战斗,诉诸法律手段。不过寻求法律援助并不一定是个好主意,它能帮你报复加害于你的人,但法律程序往往漫长烦琐,有时只会徒增你的愤怒和痛苦。有些电子邮件讲述了自己将性侵者告上法庭的经过,这些故事大多以失败和受挫告终,问题仍然得不到解决。到2017 年初,此书付梓时,那些从2013 年开始试图让阿斯顿以及虐待孩子的老师们付出代价的人仍然没有得到任何结果。
不过英国民法在不断变化。民法原本规定只能在事件发生后的三年内提出人身伤害的赔偿要求,这对受虐儿童意义不大,因为他们往往在事件发生多年后都不会揭发罪行,而吉米·萨维尔事件的受害者改变了这一原则:在严重的性侵案件中,法官可以延长追诉时效。因此,联合学校的受害者们一起开展民事诉讼就变得可行了。这些受害者当中的许多人在银行或金融业的其他领域工作,他们是来自公学的成功人士,相信起诉能让学校付出不菲的代价。如果学校的保险公司发现责任风险升高,他们就会施压,要求学校建设更强有力的儿童保护机制。一位著名的金融家告诉我,他将把得到的所有赔偿金直接存入慈善机构,用于为国立学校的儿童与青少年提供创伤咨询,“并不是说私立学校就不需要这个”。
最后,由于我信心不足,怕自己没能力当好电子邮件咨询师,也担心自己可能加剧别人的痛苦(我知道我会过于感性),我做回了记者。我给收到的指控建立了一个数据库,并开始寻找其中的模式。我把我的数据与其他记者收集的数据进行比较,发现至少有四分之一的特权阶级学校发生过成年人性侵事件,而实际的数量还可能更多。我意识到我们需要回到现代公学系统发端的十九世纪中叶,看看这一切究竟是如何发生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