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巨人传(插图珍藏本)
》
售價:NT$
3289.0
《
地下(村上春树沙林毒气事件的长篇纪实)
》
售價:NT$
332.0
《
偿还:债务与财富的阴暗面
》
售價:NT$
347.0
《
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校释(壹):《命训》诸篇
》
售價:NT$
408.0
《
封建社会农民战争问题导论(光启文库)
》
售價:NT$
296.0
《
虚弱的反攻:开禧北伐
》
售價:NT$
429.0
《
泰山:一种中国信仰专论(法国汉学经典译丛)
》
售價:NT$
380.0
《
花外集斠箋
》
售價:NT$
704.0
|
編輯推薦: |
日本的侵华战争,以“东亚联盟”“东亚协同体”“大东亚共同圈”等“兴亚”理论为文化侵略中国的急先锋,尽管披着“理论”的文明外衣,但仍然改编不了其为野蛮侵略战争张目的本质。
|
內容簡介: |
明治维新日本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后,在如何看待东西方文明,如何定位日本与亚洲邻国、与西方关系上,产生了“兴亚”与“脱亚”两种思潮。这两种思潮的内容不尽一致,但其根本目标是相同的。近代日本明确提出了“脱亚入欧”政策,要学习和追赶西方,成为与西方列强瓜分亚洲的“食者”;而当日本在对外侵略中接连获利、国力不断增强时,其“独霸”亚洲的野心膨胀,更强调“兴亚”。20世纪30年代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兴亚”演变为“东亚联盟”“东亚协同体”“大东亚共荣圈”等侵略理论,从思想上呼应日本政府的“建设东亚新秩序”政策。尽管披着“文明”的外衣,但仍然改变不了“兴亚”论为野蛮侵略战争张目的理论本质。
|
關於作者: |
史桂芳,博士,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首都师范大学东亚历史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抗日战争史学会副秘书长、中国日本史学会常务理事兼现代史分会会长。主要从事中国近现代史、中日关系史等研究。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3项,出版《东亚联盟论研究》《中国的对日战略与中日关系》等著作,翻译《卢沟桥事件》《张学良》等著作,在《历史研究》《世界历史》《当代中国史研究》等刊物发表论文数十篇。
|
目錄:
|
目 录
导论 .........001
一、 “亚洲”的由来与“兴亚”论 .........001
二、 “兴亚”论的主要特征 .........008
三、 “兴亚”论的演进 .........012
四、 “兴亚”论与各种侵略理论之关系 .........016
第一章 “兴亚”思想之源起 .........019
第一节 古代日本与亚洲的交流 .........019
一、 日本与中国交流的起始 .........019
二、 隋唐时期日本的对外交流 .........025
三、 元明时期中日往来与征战 .........028
第二节 古代日本吸收中国文化的基本特征 .........031
一、 努力汲取中国物质文化,推进列岛经济进步 .........032
二、 选择性吸收中国制度文化 .........035
三、 努力争取与中国对等的政治地位 .........038
第三节 从“锁国”到“开国”日本人亚洲观的转变 .........043
一、 日本“锁国”体制的建立 .........043
002 日本“兴亚”论研究
二、 “黑船”叩开日本国门 .........046
三、 学习“实用”的西方文明 .........051
第二章 亚洲主义——“兴亚”论的发展 .........056
第一节 亚洲主义的萌芽与“兴亚”团体的建立 .........056
一、 “兴亚”团体的出现 .........056
二、 《大东合邦论》 .........062
三、 非主流的“兴亚”论 .........064
四、 日本早期“兴亚”论的特点 .........070
第二节 甲午战争与亚洲主义的形成 .........073
一、 效仿西方向亚洲邻国扩张 .........073
二、 中日两国东亚地位的逆转 .........079
三、 甲午战争期间的“兴亚”论 .........088
四、 以“兴亚”为目标的东亚同文会 .........092
第三节 日俄战争时期的“兴亚”论 .........099
一、 渲染东西方对立,制造对俄开战舆论 .........099
二、 扩张军备挑起对俄战争 .........101
三、 日俄战争时期的“兴亚”论 .........105
第四节 “兴亚”论的演进与20世纪初日本的对外扩张 .........110
一、 “亚洲一体论” .........110
二、《大亚细亚主义论》 .........118
三、 一战期间的“兴亚”论 .........126
四、 亚洲门罗主义之顿挫 .........134
五、 “协调”名义下推进大陆政策 .........139
目 录 003
第三章 “兴亚”论和着侵略的节拍前行 .........146
第一节 九一八事变前后的“兴亚”论 .........146
一、 以“兴亚”之名转移社会矛盾 .........146
二、 “满蒙生命线论”的提出与传播 .........149
三、 “兴亚”论配合日本的舆论宣传 .........155
四、 以“兴亚”构建殖民统治秩序 .........167
第二节 “兴亚”团体协和会的建立及活动 .........174
一、 “协和”幌子下的侵略 .........174
二、 助力文化侵略政策 .........180
三、 配合日军向关内的扩张 .........187
第三节 “兴亚”论助力日本向关内扩张 .........192
一、 日本向长城一线及华北扩张 .........192
二、 卢沟桥事变日本扩大侵华战争 .........198
三、 日本的战争动员与战争狂热 .........205
第四节 “兴亚”论与日本侵华政策的调整 .........211
一、 日本战争狂热再度兴起 .........211
二、 日本建设“东亚新秩序”政策的提出 .........214
三、 “兴亚”论为“大东亚共荣圈”造势 .........217
第四章 “东亚联盟”之“兴亚”主张与活动 .........224
第一节 “东亚联盟”之“兴亚”主张 .........224
一、 东西方文明对立下的世界最终战争论 .........224
二、 “东亚联盟”论之“指导理念” .........230
三、 “国防共同”之剖析 .........236
四、 “经济一体化”的内容与实质 .........243
五、 “政治独立”与“文化沟通”的欺骗性 .........253
004 日本“兴亚”论研究
第二节 日本的“东亚联盟”运动 .........261
一、 “东亚联盟”运动的兴起 .........261
二、 “东亚联盟”协会的主要活动 .........264
三、 “东亚联盟”运动配合日本侵华政策 .........279
四、 近卫新体制下的“东亚联盟”运动 .........288
五、 “东亚联盟”与“大东亚共荣圈” .........302
第三节 汪伪政权的“东亚联盟”运动 .........308
一、 汪精卫伪国民政府的建立 .........308
二、 汪精卫以“东亚联盟”作为投敌依据 .........313
三、 汪伪统治区“东亚联盟”运动的兴起 .........320
四、 “东亚联盟”中国总会的活动 .........330
五、 日、伪“东亚联盟”运动之异同 .........351
第五章 “东亚协同体”之“兴亚”分析 .........356
第一节 “东亚协同体”论的产生与基本内容 .........356
一、 昭和研究会的成立 .........356
二、 “东亚协同体”论的提出 .........364
三、 “东亚协同体”论之“兴亚”观 .........368
第二节 “东亚协同体”论的解决战争之道 .........383
一、 以协同主义解决卢沟桥事变 .........383
二、 用“东亚协同体”瓦解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390
三、 在“东亚协同体”论下建设“共荣圈” .........397
第六章 “大东亚共荣圈”的“兴亚”主张与实施 .........403
第一节 “大东亚共荣圈”论的提出 .........403
一、 “大东亚共荣圈”论的提出与内容 .........403
目 录 005
二、 所谓的“大东亚共荣圈”建设 .........409
三、 “兴亚”旗号下的战争动员 .........415
第二节 “大东亚共荣圈”的覆灭 .........426
一、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形势的发展 .........426
二、 日军在战场上接连失利 .........430
三、 “大东亚共荣圈”覆灭 .........432
终章 对“兴亚”论的反思与批判 .........435
第一节 战后处理日本发动战争的责任 .........435
一、 清算日本发动战争的罪行 .........435
二、 美国转换对日政策 .........442
第二节 战后“兴亚”论的存续与影响 .........447
一、 为侵略战争助力的“兴亚”论未被彻底批判 .........447
二、 日本否定侵略战争的思潮及表现 .........452
三、 日本为“兴亚”论“正名”的表现 .........457
四、 对日本“兴亚”理论的几点思考 .........463
主要参考文献 .........467
索引 .........476
后记 .........480
|
內容試閱:
|
三、“兴亚”论的演进
日本的“兴亚”思想萌芽于幕末,形成于甲午战争时期,在日俄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发展成为亚洲主义。20世纪30—40年代侵华战争时期,日本又出现了“东亚联盟”论、“东亚协同体”论、“大东亚共荣圈”论等各种“兴亚”理论,其中“大东亚共荣圈”还成为日本对外扩张的国策。
如上所述,“兴亚”思想最早可追溯到日本幕末时期,在西方频频叩关的形势下,日本产生了亚洲“连带”思想。“兴亚”思想的“亚洲”,在地理上还是比较笼统、模糊、广大的概念,既包括东亚,也涵盖南亚地区。印度18世纪沦为英国的殖民地,印度人开始了反对英国殖民统治的斗争。由于印度与中国、日本有反对西方压迫的要求,印度在反抗英国殖民统治的斗争中,与日本主张亚洲“连带”的人有过交流,认为亚洲“连带”是复兴亚洲的途径,印度包括在日本亚洲“连带”的范围之内。随着历史的发展,日本越来越感到东亚文化、地理相近更便于“连带”,也便于日本借“连带”之名统治东亚,“兴亚”论所言地域概念逐渐明朗。
至甲午战争,日本仍然把“亚洲”与“东亚”“东洋”“东方”等概念并用。而“东亚”“东方”是相对于“欧洲”“西方”而言的,主要包括中国、日本和朝鲜半岛。这时候的“东洋”不仅包括地理位置,还涵盖了种族、文化、历史等诸多内容,尤其强调东西方文明、种族等方面的差异,认为东洋文明是精神的,西洋文明是物质的;东洋是和平的、友善的,西洋是暴力的、压迫的。亚洲应该维护和发扬自己的优良传统,防止西方文化的侵蚀。19世纪,美国总统门罗提出“美洲是美洲人的美洲”,日本人借用“门罗主义”,提出亚洲是亚洲
人的亚洲,“兴亚”就是要把西方列强赶出亚洲,表现了其独霸亚洲的野心。
为了表示东方文明、人种的优越,日本大肆宣扬日俄战争是亚洲人战胜欧洲人,黄种人战胜白种人的战争,日本的胜利表明了“亚洲的勇气”和力量,开创了新的历史时代。日本作为亚洲小国,打破了世界上拥有最多陆军的白人国家俄罗斯,一跃而成为世界的“一等国”,为亚洲各国树立了榜样。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乘列强无暇东顾,大肆扩张在中国的利益,引起了西方列强的警惕和担忧。华盛顿会议确立“门户开放”政策,打破了日本独霸西太平洋地区的美梦。日本在没有能力与欧美列强直接对峙的时候,打出了“协调”外交的口号,在与欧美“协调”中向中国渗透。日本表面上“协调”,其实一直没有放弃向中国扩张的企图,终于在20世纪30年代发动了侵华战争,不仅要维护在中国的“特殊权益”,而且要完全控制中国。抗日战争时期,也是日本“兴亚”论从民间走向官方的时期。“东亚联盟”“东亚协同体”“大东亚共荣圈”等各种“兴亚”主张,都打着中日共同防卫、经济协同、文化沟通的幌子,企图把中国的抗日转向与日本“协调”,实现武力侵略达不到的目的,“不战而屈人之兵”。当然,日本的“合作”“防共”“协同”并没有瓦解中国的民族认同、民族意识,中国建立并坚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最终赢得了抗战胜利,各种“兴亚”理论因协助侵略战争,被扫进了历史的垃圾堆。
近代以来日本“兴亚”论不断演进,内容、重点各不相同,但是“兴亚”思想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宣扬日本为东亚文化的代表,最有资格做亚洲的“盟主”,“领导”亚洲各国驱逐西方列强,实现亚洲复兴。明治初年,樽井藤吉曾经鼓吹大东合邦,认为日本在亚洲率先实行了改革,走上了近代化道路,是亚洲的强国,有责任“帮助”其他亚洲国家实现民主、走上近代化道路,抵抗西方列强的侵略。随着日本在甲午战争、日俄战争中取胜,日本对曾经学习的中国和中国文明失去了敬畏之心,自认为是东亚的“中心”,可以做亚洲的“盟主”,开始构筑以日本为核心的华夷秩序,“兴亚”论恰为日本对外扩张提供了理论依据。
近代日本有许多“兴亚”团体,与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党人有过比较密切的关系,有一些团体和个人还从物质上支持过孙中山,有资本主义之父美誉的涩泽荣一就从物质上给予过孙中山许多支持,现在神户孙文纪念馆收藏大量涩泽荣一支持孙中山的信函、照片等,反映了历史的复杂性。日本带有黑社会性质的黑龙会也从经济上、精神上给孙中山及其革命党人很多支持。1905年,中国各革命团体在东京召开中国同盟会筹备会议,会议就是在黑龙会本部内田良平的家里召开的。中国同盟会中有许多日本会员。黑龙会是典型的“兴亚”团体,帮助孙中山的目的很明确,就是要先向中国东北扩张,以为与俄罗斯对抗的基地。日本与俄罗斯都觊觎中国东北,而日本认为其实力很难与俄罗斯抗衡。清朝政府已是明日黄花,腐朽无能。日本未来要取得在中国的利益,需要寻找能够与日本合作,又具有一定影响的新势力。无论是日本政府、财阀,还是“兴亚”组织,他们支持孙中山是希望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派取得成功后,能够给予支持过他们的日本一些利益,因此现在就要积累与之讨价还价的资本。
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党人,以推翻腐朽的清王朝,建立民主共和为理想,但是,他们自身力量十分微弱,不得不寻求外部支持。同盟会成立后领导的武装起义,都曾经得到日本政府、民间等方面的支持,日本的“兴亚”论者甚至直接参加反抗清政府的武装起义,山田良政就是在惠州起义中牺牲的,孙中山称之为“外国义士为中国共和牺牲者之第一人”。1912年1月15日,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孙中山给黑龙会的内田良平发去了委任状,“今委任内田良平为外交顾问。此状”。
日本“兴亚”的团体支持孙中山及其领导的资产阶级革命,是出于占据中国有利地位的目标,因此,随着形势的变化,他们对孙中山的态度发生了变化。当孙中山领导“二次革命”失败再度亡命日本时,日本政府看到孙中山的实力远不如袁世凯,因此拒绝支持孙中山,转而支持北洋军阀。由此可见,日本支持孙中山是出于利益驱使。孙中山及其革命党人很清楚日本对中国的野心,但是,由于自身力量微弱,不得不寻求外部支持。孙中山虽然为取得日本的支持而放低身段,但是,一直强调中日的“合作”应该在平等的基础上。1924年11月,孙中山抱病北上,路过日本,在神户作了著名的《大亚洲主义》演讲。孙中山希望通过演说,能唤起与中国同文同种的日本政府、国民的良知,放弃对中国的侵略政策,与中国一道抵御西方列强的侵略,做王道的干城。这个演讲只是孙中山希望中日平等合作、共同抵抗西方的善良愿望而已,不可能改变日本政府向中国扩张的政策。
四、“兴亚”论与各种侵略理论之关系
日本走上近代化发展道路,并成为亚洲唯一资本主义强国后,独享亚洲利益的思想抬头,“兴亚”思想发展成亚洲主义。近代日本的亚洲主义与民权主义、极端民族主义、法西斯主义在内容上有许多交集,亚洲主义组织也与民权团体、法西斯团体有密切关联。19世纪70年代,日本兴起了自由民权运动。自由民权运动的倡导者提出国民应有参与政治等民权,国民有了基本权利,才能形成爱国精神,应该将国民权利与维护国家利益联系起来,“小到一身一家,大到维护国家权力,最终增进天皇陛下的尊荣福祉,使我帝国与欧美诸国对峙”①,这里维护国民权利,主要是提高日本人对国家的认知程度,加强国家对国民的控制力,增强与欧美列强抗衡的力量。自由民权运动与亚洲主义的终极目标是一致的,即以国家利益为最高准绳,他们在处理“民权”与“国权”的关系上,都首先强调国权,认为“民权即国权”,国权在任何情况下都高于民权。民权主义者多数也是亚洲主义者,自由民权运动家们在甲午战争前曾经反对日本向中国开战,认为日本当时不是中国的对手,如果战败,会导致国运衰败。而当日军在朝鲜、辽东半岛的作战取胜后,这些自由民权运动家、亚洲主义者无不欢呼日军的胜利,认为日军张扬了国威,转而以各种形式支持战争,迅速从维护民权走向扩张国权,滑向极端民族主义。
亚洲主义者与日本的右翼团体、法西斯主义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在维护日本权益、向亚洲大陆扩张等方面目标一致。著名的法西斯理论家北一辉撰写了《国家改造法大纲》,他提出通过“东亚经纶”,扩张日本的生存之地,认为国土狭小的日本对外扩张是合理的,鼓吹战争万能,日本有为被不义强力压迫的国家和民族开战的权利,鼓吹通过战争在亚洲建立以日本为核心的帝国。他还提出了加强天皇权力,否认西方民主,改造国家的观点。北一辉自称是社会主义者,与日本早期社会主义研究者有联系。北一辉所谓的社会主义,其实是用社会主义的一些手段,如加强国家权,让日本的太阳旗占领世界,是十足的法西斯主义。北一辉本人与孙中山、宋教仁等资产阶级革命家有比较密切的联系。辛亥革命时期,北一辉来到中国,对中国革命表示过支持与称赞。但是,他支持辛亥革命的目的,是为了使日本成为亚洲的“领导”,中日联合起来共同对抗西方。北一辉是日本第一个法西斯团体犹存社的精神领袖,其改造国家的法西斯理论对不满现状的青年军官影响很大。1936年发动“二二六事件”的青年军官,就信奉北一辉的“国家改造”理论。“二二六事件”虽然最终被镇压下去,但是,却加快了日本法西斯化的进程。
日本著名法西斯分子大川周明也是亚洲主义的鼓吹者,他在《复兴亚细亚诸问题》《日本精神研究》等著述中,鼓吹对内实行法西斯统治,对外实行亚洲主义。九一八事变后,大川周明支持日本在中国东北扶植建立伪满洲国,认为伪满洲国对东亚和平有极大的贡献。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后,他竭力鼓吹“中日提携”,瓦解中国抗战。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东京远东国际军事法庭上,大川周明被定为甲级战犯,因其在狱中装疯而免于法律制裁。
日本侵华战争时期的“东亚联盟”“东亚协同体”“大东亚共荣圈”等各种侵略理论,均打着“协同”“共存共荣”的旗号,虽然以西方政治学观念论述“兴亚”论,避免用“连带”等带有家族色彩的词语,但是,从出发点和根本目标上看,其与日本最早的亚洲“联合”思想是一致的。它们都是从文化、人种、历史等方面强调东西方文明的差异,鼓吹中日战争是日本“领导”亚洲复兴的新起点,具有划时代的历史意义。为了早日从长期战争的泥潭中拔出脚来,他们主张对内实行专制独裁,以昭和维新来强化天皇的权力,以集中一切力量实行举国一致的战争体制。这些“兴亚”理论不同程度地影响着日本政府的内外政策。卢沟桥事变后,日本开始国民精神总动员运动,第二次近卫内阁时期的大政翼赞运动,效仿德国建立“一国一党”的法西斯体制,伴随着政治上的高度强权,日本加强了对经济的控制,行业界成立了名目繁多的“报国”组织,这些都被“兴亚”团体视为昭和维新,其积极参与、支持这些加强法西斯统治的活动。
总之,日本“兴亚”论萌发于幕末,是在西力东渐形势下为应对西方冲击而提出的,并随着日本国力的增强而逐渐演变为对外扩张的理论。“兴亚”论并不完全排斥西方的政治、经济、科技等有利于增强日本国力的东西,而是要借助西方列强所没有的,与东亚各国文化、地理、历史等方面的便利,向东亚扩张,使东亚各国放松对日本的警惕,增加对日本的亲近感,进而为日本取代西方、独霸亚洲创造条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