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汗青堂丛书144·决战地中海
》
售價:NT$
765.0
《
逝去的武林(十周年纪念版 武学宗师 口述亲历 李仲轩亲历一九三零年代武人言行录)
》
售價:NT$
250.0
《
唐代冠服图志(百余幅手绘插画 图解唐代各类冠服 涵盖帝后 群臣 女官 士庶 军卫等 展现唐代社会风貌)
》
售價:NT$
398.0
《
知宋·宋代之科举
》
售價:NT$
454.0
《
那本书是(吉竹伸介与又吉直树 天才联动!)
》
售價:NT$
454.0
《
传播的跃迁:人工智能如何革新人类的交流
》
售價:NT$
505.0
《
纯粹·古代中国的历史与制度
》
售價:NT$
286.0
《
生活来来往往 别等来日方长 新版(伍佰:“讲好了这一辈子,再度重相逢。”别等,别遗憾!珍惜当下才是最好的解药)
》
售價:NT$
265.0
|
內容簡介: |
《中药炮制学》由卫生部组织中医教材编委会炮制学教材编写组在一版教材基础上编写的二版教材,供全国高等医药院校中药专业用。
本教材分总论、各论。总论论述了中药炮制有关的基本理论、知识与技能等内容。各论采用了炮制方法与辅料相结合的分类方法,列举有代表性的200余种中药炮制的历史沿革、炮制方法、成品性状、炮制作用等内容。药物来源和炮制方法均以一版教材为基础。炮制研究一项的内容,则在一版教材基础上,有所增减,以供整理提高时参考。
《中药炮制学》编委撰写分工:徐楚江,“绪言”、“炮制与临床疗效的关系”、“中药炮制的目的及对药物的影响”、“中药炮制的分类及辅料”、“煅法”;王爱芳,“炮制品的质量要求及贮存保管”、“炙法(酒炙法、醋炙法)”、“发酵、发芽法”;傅宝庆,“净选与加工”、“炒法(清炒法)”、“其他制法”;许志明,“饮片切制”、“炒法(加辅料炒法)”、“复制法”;叶定江,“炙法(盐炙法、姜炙法、蜜炙法、油炙法)”、“蒸煮婵法”
本书在审定稿过程中,特邀卫生部中医研究院中药研究所炮制研究室副研究员王孝涛主任参加了讨论和审稿,特此致谢。
由于我们水平所限,本书缺点、错误在所难免,请各院校在使用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收集反映,提出宝贵意见,以便进一步修改提高。
|
目錄:
|
绪言
1.1 中药炮制的起源
1.2 中药炮制的发展概况
1.3 中药炮制的研究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2 炮制与临床疗效的关系
2.1 炮制是中医临床用药特点
2.1.1 对药物形体炮制与疗效的关系
2.1.2 对药物性能炮制与疗效的关系
2.1.3 对药物昧的炮制与疗效的关系
2.1.4 对药物质的炮制与疗效的关系
2.2 炮制对药物性味及制剂的影响
2.2.1 炮制对四气五味的影响
2.2.2 炮制对升降浮沉的影响
2.2.3 炮制对归经的影响
2.2.4 炮制对制剂的影响
3 中药炮制的目的及对药物的影响
3.1 炮制的目的
3.1.1 降低或消除药物的毒性或副作用
3.1.2 改变或缓和药性
3.1.3 提高疗效
3.1.4 改变或增强药物作用的部位和趋向
3.1.5 便于调剂和制剂
3.1.6 保证药物净度,利于贮藏
3.1.7 有利于服用
3.2 炮制对药物理化性质的影响
3.2.1 对含生物碱类药物的影响
3.2.2 对含甙类药物的影响
3.2.3 对含挥发油类药物的影响
3.2.4 对含鞣质类药物的影响
3.2.5 对含有机酸类药物的影响
3.2.6 对含油脂类药物的影响
3.2.7 对含树脂类药物的影响
3.2.8 对含蛋白质、氨基酸类药物的影响
3.2.9 对含无机成分药物的影响
4 中药炮制的分类及辅料
4.1 中药炮制的分类
4.1.1 分类法概述
4.1.2 工艺与辅料相结合的分类法
4.2 中药炮制常用辅料
4.2.1 液体辅料
4.2.2 固体辅料
5 炮制品的质量要求及贮存保管
5.1 炮制品的质量要求
5.2 炮制品的贮存保管
各论
6 净选与加工
6.1 清除杂质
6.2 分离和去除非药用部位
6.3 其他加工
7 饮片切制
7.1 切制前的水处理
7.2 饮片类型及其切制方法
7.3 饮片的干燥方法
7.4 影响饮片质量的因素
8 炒法
8.1 清炒法
8.1.1 炒黄(包括炒爆)
牛蒡子
牵牛子
芥子
莱菔子
葶苈子
紫苏子
瓜蒌子(栝楼子)
冬瓜子
决明子
苍耳子
蔓荆子
茺蔚子
莲子
水红花子
王不留行
火麻仁
郁李仁
酸枣仁
薏苡仁
白果(银杏)
胡芦巴
芡实
蒺藜(刺蒺藜)
花椒
槐花(附:槐米)
九香虫
8.1.2 炒焦
山楂
川楝子
栀子
槟榔
8.1.3 炒炭
大蓟
小蓟
干姜
乌梅
白茅根
牡丹皮
地榆
侧柏叶
卷柏
茜草
贯众
蒲黄
槐角
荆芥(附:荆芥稳
藕节
鸡冠花
8.2 加辅料炒法
8.2.1 麸炒
|
內容試閱:
|
由国家组织编写并审定的高等中医院校教材从初版迄今已历二十余年。其间曾进行r几次修改再版,对系统整理中医药理论、稳定教学秩序和提高中医教学质量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但随着中医药学的不断发展,原有教材已不能满足并适应当前教学、临床、科研工作的需要。
为了提高教材质量,促进高等中医药教育事业的发展,卫生部于一九八二年十月在南尿召开了全国高等中医院校中医药教材编审会议。首次成立了全国高等中医药教材编审委员会,组成32门学科教材编审小组。根据新修订的中医、中药、针灸各专业的教学计划修订了各科教学大纲。各学科编审小组根据新的教学大纲要求,认真地进行了新教材的编写。在各门教材的编写过程中,贯彻了一九八二年四月卫生部在衡阳召开的“全国中医医院和高等中医教育工作会议‘?的精神,汲取了前几版教材的长处,综合了各地中医院校教学人员的意见;力求使这套新教材保持中医理论的科学性、系统性和完整性;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正确处理继承和发扬的关系;在教材内容的深、广度方面,都从本课程的性质、任务出发,注意符合教学的实际需要和具有与本门学科发展相适应的科学水平;对本学科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进行了较全面的阐述;同时又尽量减少了各学科间教材内容不必要的重复和某些脱节。通过全体编写人员的努力和全国中医院校的支持,新教材已陆续编写完毕。
本套教材计有医古文、中国医学史、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内经讲义、伤寒论讲义、金匮要略讲义、温病学、中医各家学说、中医内科学、中医外科学、中医儿科学、中医妇科学、中医眼科学、中医耳鼻喉科学、中医伤科学、针灸学、经络学、俞穴学、刺灸学、针灸治疗学、针灸医籍选、各家针灸学说、推拿学、药用植物学、中药鉴定学、中药炮制学、中药药剂学、中药化学、中药药理学等三十二门。其中除少数教材是初次编写者外,多数是在原教材,特别是在二版教材的基础上充实、修改而编写成的。所以这套新教材也包含着前几版教材编写者的劳动成果在内。
教材是培养社会主义专门人才和传授知识的重要工具,教材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人才的培养。要提高教材的质量,必须不断地予以锤炼和修改。本套教材不可避免地还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因而殷切地希望各地中医药教学人员和广大读者在使用中进行检验并提出宝贵意见,为进一步修订作准备,使之成为科学性更强、教学效果更好的高等中医药教学用书,以期更好地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四化建设和中医事业发展的需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