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血色帝国:近代英国社会与美洲移民
》
售價:NT$
265.0
《
海外中国研究·王羲之:六朝贵族的世界(艺术系列)
》
售價:NT$
811.0
《
唐宋绘画史 全彩插图版
》
售價:NT$
449.0
《
“御容”与真相:近代中国视觉文化转型(1840-1920)
》
售價:NT$
505.0
《
鸣沙丛书·大风起兮:地方视野和政治变迁中的“五四”(1911~1927)
》
售價:NT$
454.0
《
海洋、岛屿和革命:当南方遭遇帝国(文明的另一种声音)
》
售價:NT$
485.0
《
铝合金先进成型技术
》
售價:NT$
1214.0
《
英雄之旅:把人生活成一个好故事
》
售價:NT$
398.0
|
內容簡介: |
这本《法科生职业生涯规划》, 旨在针对法科生在学习、 就业与职业方面的特点与问题, 帮助法科生做好自己的大学生涯及就业与职业发展规划, 思考和践行如何把自己打造成“金子”。本书的编写思路是以当前法科生较为普遍存在的 “生涯迷茫与就业挑战” 为问题导向, 以我国深入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大环境和新时代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对法治人才培养的新需求为政策指导, 以法科生在职业发展上所需的坚定理想信念、 扎实专业功底、 良好表达能力、 必要创新能力和较强协作能力等要素为内容统揽, 以能切实帮助法科生作出有启发、 能指导、 可操作的有效生涯规划与职业选择及职业发展为编写目标, 从而帮助法科生在生涯规划与职业发展中查找问题、 端正理念、 明确目标、 顺利成长。
|
關於作者: |
主编石经海, 现为西南政法大学法学院教授、 博士研究生导师、 刑法学科带头人, 曾任中国法学教育研究会理事、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专家、 重庆市高等教育教学管理专家、 重庆市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骨干专家, 长期坚守教学一线为本科生讲授多门课程、 领衔本科课程改革、 指导本科生创新项目研究, 并曾于2010-2018 年担任西南政法大学法学院副院长、校教务处长、 本科招生办公室主任、 创新创业学院院长等职, 有着丰富的主管与探索本科和研究生培养管理等工作经历; 副主编张伟莉, 现为西南政法大学民商法学院党委书记、 教授、 硕士研究生导师, 曾先后担任西南政法大学校团委书记、 研究生工作部部长,长期从事思想政治教育、 学生管理、 学生就业等工作; 副主编张亚, 现为西南政法大学法学院党委书记, GCDF 全球职业规划师、 BCC 全球生涯教练, 历任西南政法大学学生就业指导中心副主任、 学生工作部副部长、 学生就业指导服务办公室执行主任等;编写组成员罗丽琳, 现为西南政法大学思政政治教育专业教授、 硕士研究生导师, 长期担任本科生和研究生辅导员, 有着丰富的人才培养和就业指导经验; 编写组成员申晓敏, 现为西南政法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 硕士研究生导师, 主要从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职业规划与发展的教学和研究, 长期担任本科生和研究生辅导员, 有着丰富的职业发展规划教学经验和就业指导经验; 编写组成员夏璇, 现为西南政法大学法学院副教授、 硕士研究生导师, 既是民事诉讼法和司法文书专业的一线教师, 也潜心于学生的创新项目研究指导和就业指导。
|
目錄:
|
第一章 法科生的大学生涯迷茫与就业状况 … … … … … … … … … … … … … … … … … … 1
第一节 法科生的大学生涯迷茫 … … … … … … … … … … … … … … … … … … … … … 1
第二节 法科生大学生涯迷茫的缘由 … … … … … … … … … … … … … … … … … … … 19
第三节 法科大学生的就业状况 … … … … … … … … … … … … … … … … … … … … … 30
第二章 法治人才培养的新时代需求 … … … … … … … … … … … … … … … … … … … … … 38
第一节 我国已步入法治新时代 … … … … … … … … … … … … … … … … … … … … … 38
第二节 法治人才培养的新时代举措 … … … … … … … … … … … … … … … … … … … 41
第三节 法治人才培养的新时代要求 … … … … … … … … … … … … … … … … … … … 48
第三章 法治人才培养的核心要素 … … … … … … … … … … … … … … … … … … … … … … 65
第一节 坚定的理想信念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65
第二节 扎实的专业功底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77
第三节 良好的表达能力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89
第四节 必要的创新能力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04
第五节 较强的协作能力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16
第四章 法科生的职业自我认知与生涯规划方法 … … … … … … … … … … … … … … … 121
第一节 法科生职业自我认知的内容 … … … … … … … … … … … … … … … … … … 121
第二节 法科生职业自我认知的方法 … … … … … … … … … … … … … … … … … … 134
第三节 法科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方法 … … … … … … … … … … … … … … … … … … 137
第五章 法科生的就业政策与就业选择 … … … … … … … … … … … … … … … … … … … 147
第一节 国家的相关就业政策 … … … … … … … … … … … … … … … … … … … … … 147
第二节 法科生的就业渠道 … … … … … … … … … … … … … … … … … … … … … … 155
第三节 法科生的就业选择 … … … … … … … … … … … … … … … … … … … … … … 159
第六章 法科生的求职、 简历与面试实务 … … … … … … … … … … … … … … … … … … 169
第一节 法科生的求职实务 … … … … … … … … … … … … … … … … … … … … … … 169
第二节 法科生的简历制作 … … … … … … … … … … … … … … … … … … … … … … 177
第三节 法科生的面试实务 … … … … … … … … … … … … … … … … … … … … … … 189
第七章 法科生的职业适应与职业发展 … … … … … … … … … … … … … … … … … … … 206
第一节 职场角色转换和适应 … … … … … … … … … … … … … … … … … … … … … 206
第二节 实现职业发展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16
第三节 职业发展路径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34
参考文献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40
|
內容試閱:
|
开启规划的大学生涯, 启程掌控的职业人生
“是金子在哪都发光”, 大学生的使命就是把自己打造成 “金子”。 这是大学生获得良好就业与职业发展的真理所在。 为此, 2007 年12 月*颁发了 《 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要求》, 以指导大学生的就业与职业发展。 各相关出版社因此组织编写了不下20 本相应的教学用书, 不过, 尚没有针对法科生的。 为填补这个方面的空白和助推法科生的生涯成长与职业发展,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于2021 年组织我们编写了这本 《 法科生职业生涯规划》, 旨在针对法科生在学习、 就业与职业方面的特点与问题, 帮助法科生做好自己的大学生涯及就业与职业发展规划, 思考和践行如何把自己打造成 “金子”。
因此, 本书的编写, 既注重法科生在大学生培养、 就业与职业发展上的共性, 又注重其个别性。 注重个别性, 不仅是因为法科生要肩负国家法治使命, 而且是因为我国当前法学专业的学生体量大 (全国1/3 以上高校设置了法学专业, 与汉语语言文学一起成为学生数最多的专业之一) 、 就业门槛高 (公检法机关招录的人员不仅要通过公务员考试和法律职业资格考试, 而且原则上要有基层工作经历) 、 素质要求高 (代表国家履行法治职责和解决复杂的矛盾纠纷等问题, 需要有很高的政治素养、 扎实的专业功底, 较强的表达能力、 创新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 、 职业成就感强 (有些法律职业代表国家履行公平公正职责, 解决复杂的矛盾纠纷, 属于社会公众心目中的 “高大上” 工作) 和就业观念偏 (部分法科生认为就业和职业须与专业对口, 若不是从事法律工作, 特别是法检的司法工作, 就是专业不对口, 所学专业就 “白学了” ) 。 正因为如此, 法学专业学生的在学要求高、 就业竞争大。 那些达不到以上要求和就业观念不合时宜的学生, 必定要么找不到理想的工作, 要么因不适应职业而反复地换工作, 从而不仅让法学专业成为 “红牌”专业, 而且很难让这些学生成长为 “职业精英”。
本书的编写思路是以当前法科生较为普遍存在的 “生涯迷茫与就业挑战” 为问题导向, 以我国深入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大环境和新时代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对法治人才培养的新需求为政策指导, 以法科生在职业发展上所需的坚定理想信念、 扎实专业功底、 良好表达能力、必要创新能力和较强协作能力等要素 (以下简称 “法科生职业精英要素” )为内容统揽,以能切实帮助法科生作出有启发、 能指导、 可操作的有效生涯规划与职业选择及职业发展为编写目标, 从而帮助法科生在生涯规划与职业发展中查找问题、 端正理念、 明确目标、顺利成长。
关于本书的使用, 需要首先明确, 我们不能用老眼光来看待法学专业、 法科生就业和法律职业。 在我国尚处于 “劳务大国” 和高等教育还只是满足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 “技术需要” 和 “人数要求” 的年代, 专业确实在很大程度上需要与职业对接即专业对口,学什么专业最好就从事什么职业, 所谓的高等教育, 在很大程度上承担着职业部门尚难以实现的 “职业技术培训” 任务。 然而, 随着我国社会治理和国家治理从 “管理” 向“治理” 以及从我国 “劳务” “制造” 大国向 “技术” “创新” 大国的转型, 我国的高等教育也需从基础性高等教育 “大国” 向技术型、 创新型高等教育 “强国” 转型, 从传统的注重 “升学率” “覆盖面” “专业对口” 的规模发展, 向当今基于经济社会发展重大战略需求的新文科、 新工科等复合型学科建设和 “立德树人” “专业功底” “学习能力”“创新能力” 等素养型内涵建设转变。 如此 “转变” 后的专业人才培养, 并非就一定要求就业与职业对口。 就法学专业而言, 新时代培养的法科毕业生, 不仅要能胜任在国家机关(立法机关、 监察机关、 行政机关、 检察机关、 审判机关等) 、 企事业单位、 社会团体、国际组织等中的法律工作, 也要能胜任具有同样职业精英要素要求的相关非法律工作。
本书在编写中, 编者总结提炼了西南政法大学的一些可供本校学生弘扬和其他高校学生借鉴的精髓与经验。 西南政法大学是改革开放后国务院确定的88 所全国重点大学之一的唯一一所政法类全国首批重点大学 (1978 年) , 长期恪守 “博学、 笃行、 厚德、 重法” 的校训, 坚持 “教学立校、 人才兴校、 科研强校、 依法治校” 的办学理念, 逐步凝练出“心系天下、 自强不息、 和衷共济、 严谨求实” 的西政精神, 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 突出 “务实教育、 论辩文化” 的人才培养特色, 故被誉为法科人才培养的“黄埔军校”。 其中, 在以本为本的人才培养上, 西南政法大学坚持将育人理念、 育人目标、育人方法和育人资源融为一体, 将 “品格教育优位” “培养目标定位” “教学方法对位”“平台建设升位” 合为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 通过整合与优化校内外、 境内外、 课内外和线上线下资源构建协同育人共同体, 拓展实践教育基地, 统筹运行多层次实训项目,建立多元竞赛训赛体系, 着力参与式论辩文化建设, 为新时期法治人才培养提供全方位、多元化的保障, 以适应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对法治人才的新需求。 此一模式,于2018年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应当说, 以上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发展, 是可供全国法律院校共同弘扬的法治人才培养与职业发展的共享资源。
本书编写人员具有满足以上编写需求的多元性。 其中, 主编石经海, 现为西南政法大学法学院教授、 博士研究生导师、 刑法学科带头人, 曾任中国法学教育研究会理事、*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专家、 重庆市高等教育教学管理专家、 重庆市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骨干专家, 长期坚守教学一线为本科生讲授多门课程、 领衔本科课程改革、 指导本科生创新项目研究, 并曾于2010-2018 年担任西南政法大学法学院副院长、校教务处长、 本科招生办公室主任、 创新创业学院院长等职, 有着丰富的主管与探索本科和研究生培养管理等工作经历; 副主编张伟莉, 现为西南政法大学民商法学院党委书记、 教授、 硕士研究生导师, 曾先后担任西南政法大学校团委书记、 研究生工作部部长,
长期从事思想政治教育、 学生管理、 学生就业等工作; 副主编张亚, 现为西南政法大学法学院党委书记, GCDF 全球职业规划师、 BCC 全球生涯教练, 历任西南政法大学学生就业指导中心副主任、 学生工作部副部长、 学生就业指导服务办公室执行主任等; 编写组成员罗丽琳, 现为西南政法大学思政政治教育专业教授、 硕士研究生导师, 长期担任本科生和研究生辅导员, 有着丰富的人才培养和就业指导经验; 编写组成员申晓敏, 现为西南政法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 硕士研究生导师, 主要从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职业规划与发展的教学和研究, 长期担任本科生和研究生辅导员, 有着丰富的职业发展规划教学经验和就业指导经验; 编写组成员夏璇, 现为西南政法大学法学院副教授、 硕士研究生导师, 既是民事诉讼法和司法文书专业的一线教师, 也潜心于学生的创新项目研究指导和就业指导。
本书由主编石经海提出编写思路, 经全体编写人员多次会商, 并与相关司法机关、企业人事招聘资深人员座谈交流后, 由各编写人员执笔完成相应章节的编写, 最终由主编石经海统稿及与副主编张伟莉、 张亚共同审定。 具体编写分工为: 张伟莉合作执笔编写第一章, 夏璇合作执笔编写第一章和第二章部分内容, 石经海合作执笔编写第二章和执笔编写第三章, 申晓敏执笔编写第四章和第六章, 罗丽琳执笔编写第五章, 张亚执笔编写第七章。
在编写过程中, 我们参阅了诸多相关文献资料, 也借鉴了诸多著述的精华和全国各政法院校在法科生培养、 就业等方面的经验做法。 在此, 我们一并向相关专家、 相应高校深表谢忱。 同时, 由于我们的编写视野所限, 书中存在的疏漏与不当之处, 谨请广大同学和同仁批评指正。
编 者
2022 年1 月于重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