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粤港澳大湾区舆论引导与舆情应对精品案例:基于媒介化治理的思考
》
售價:NT$
445.0
《
大地的勇士
》
售價:NT$
340.0
《
中华老学·第十一辑
》
售價:NT$
380.0
《
债务之网:瑞士民商法的发展历史(1800-1900)
》
售價:NT$
345.0
《
ARM嵌入式Linux系统开发详解(第3版)
》
售價:NT$
595.0
《
长寿时代:做自己人生的CFO
》
售價:NT$
310.0
《
早点知道会幸福的那些事
》
售價:NT$
295.0
《
知宋·宋代之货币
》
售價:NT$
340.0
|
編輯推薦: |
1.重磅大奖、头部媒体一致赞誉的红色经典,写题材罕见的内容,讲孩子爱看的英雄故事:荣获安徽省“五个一工程”奖、冰心儿童图书奖;入选百道网“中国好书榜”,《人民日报》推荐适合孩子阅读的100本精品图书;国家出版基金项目;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出版重点选题。
2.实地采风,一手素材,以文学之笔书写国家重器的诞生故事,用书籍的重量传承跨越时代的不朽力量。
3.弘扬主旋律的匠心之作,一部展现大漠激情与诗意的沉淀之书,颂赞一代英雄儿女壮志凌云、追求理想的奉献人生,彰显爱国强国中国梦。
|
內容簡介: |
遥远的罗布泊沙漠深处,隐藏着新中国第一代科学家从事核试验的秘密基地。当年,在核试验研究所所在地红山及在马兰基地小学和中学里长大的孩子,被称为“罗布泊的孩子”。他们的父辈正是为祖国核武器的研制而艰苦奋斗的科技工作者和解放军指战员们。
这些无名英雄在罗布泊那片沙漠和荒原上,为了新中国的国防事业,心甘情愿地隐姓埋名,无私奉献,铸就了新中国第一颗原子弹惊天动地、横空出世的伟大业绩。这部红色经典向青少年读者再现了一代英雄儿女壮志凌云的精神风采和博大的爱国情怀和强国梦想。
伴随着大漠上呼啸的风声,罗布泊的孩子们就像孔雀河边的马兰花,像沙漠上的小胡杨树一样,在风雨中茁壮成长……
|
關於作者: |
徐鲁,1962年生于山东省胶东半岛,1982年开始文学创作,1992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湖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北京“冰心奖”评委会副主席,《读者》杂志首批签约作家。有多篇作品入选中小学语文教材。
已出版诗集《我们这个年纪的梦》《祝福青青的小树林》,散文集《小鹿吃过的萩花》《大雁飞到哪里去了》,童话集《爷爷的打火匣》,长篇小说《男孩女孩含羞时》《为了天长地久》《罗布泊的孩子》,短篇小说集《少年识尽愁滋味》,以及《24堂经典文学阅读课》《金蔷薇?徐鲁美文系列》等作品集、选集九十余册。
作品荣获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冰心儿童图书奖、陈伯吹儿童文学奖、中国图书奖、国家图书奖、台湾地区“好书大家读”年度好书奖、湖北省文艺明星奖、湖北文学奖等多种奖项。作品选集译有英文版、德文版等。
|
目錄:
|
上部
一 大皮靴伯伯
二 在西去的列车上
三 神秘的罗布泊
四 胡杨树下
五 郑叔叔的故事
六 帐篷里的马兰花
七 啊,碱水泉
八 高高的门槛
九 榆树沟
十 郑叔叔归队
十一 暴风雨中
十二 站在村口的阿婆
十三 小山村的欢笑
十四 铁的队伍
十五 淡淡的白雾
十六 在高高的雪山上
十七 压不垮的胡杨树
十八 雪山做证
十九 痛失战友
二十 蘑菇云升起
下部
二十一 沙枣树上的小姑娘
二十二 去库尔班爷爷家
二十三 罗布泊小学
二十四 金黄色的小鸡娃
二十五 跑路鸟
二十六 沙窝里的小狼
二十七 不平静的山谷
二十八 严酷的季节
二十九 坚强的人
三十 宝剑匣中鸣
三十一 爸爸的眼泪
三十二 高山上的花环
三十三 永远的马兰花
《罗布泊的孩子》创作谈
|
內容試閱:
|
《罗布泊的孩子》创作谈
徐 鲁
1
天狼星下
天狼星,茫茫夜空中最亮的一颗恒星。在中国古老的星象学里,天狼星属于二十八星宿的“井宿”,是一颗“主侵略之兆”的“恶星”。我们的祖先曾经把船尾星座、大犬星座连在一起,想象成一张横跨于天际的大弓,而搭在弓上的箭正对着那颗仿佛蠢蠢欲动的天狼星。宋代文学家、诗人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里的名句“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即源于此。
正是在这颗“主侵略之兆”的“恶星”的照耀之下,中华民族数千年来居安思危,枕戈待旦,虽饱受挫折,却一次次浴火重生、自强不息。中华民族是一个与人为善、热爱和平的民族,但是,来之不易的和平与幸福,需要一代代人付出智慧、力量,甚至用生命来守护。天狼星没有消失,战争也并非离我们远去。
那么,身处天狼星下,遥望茫茫天际,你可曾听见那些力挽强弓的将士们的呐喊与响彻大地的奔腾的马蹄声?你可曾看见狼烟滚滚之中,那些饮马瀚海、封狼居胥的猎猎战旗?
2
走进罗布泊
20世纪50年代末早春时节,被誉为新中国第一任“核司令”的张蕴钰将军,带领着几名战士来到茫茫罗布泊沙漠深处的孔雀河边,打下了一根木桩作为标识。一年之后,将军率领新组建的五万科技与建设大军,浩浩荡荡地开进了罗布泊,悄悄拉开了铸造共和国坚强“核盾”的序幕。紧接着,从国外归来的科学家们,从全国各地挑选出来的大批青年科技人员和大学生们,牢记着“上不告父母,下不告妻儿”的铁的纪律,与世隔绝,开始了在罗布泊的奋战岁月。
遥远的罗布泊沙漠深处,有个名叫“马兰”的地方,是当时这些科学家从事核试验的秘密基地。还有一个叫“红山”的地方,是他们昔日的营房和生活区。这些科学家中的“第二代”, 有的就在这里读书和成长。
在《罗布泊的孩子》这部小说里,我试图以孩子的视角,讲述他们眼中的爸爸、妈妈那一代科学家,如何在罗布泊那片沙漠和荒原上,为了新中国的国防事业,心甘情愿地隐姓埋名一辈子,终于让中国的第一颗原子弹惊天动地、横空出世的鲜为人知的故事与英雄业绩。
而在叙事风格上,我也希望能呈现出一种大漠雄风般的豪放之风,尽力让故事充盈着一种边关冷月、大漠飞雪和铁马冰河般的激情与诗意。也许只有这样的叙事文笔,才能再现一代英雄儿女壮志凌云的精神风采,才能与贯穿整个故事的那些英雄主义、理想主义的激情,与主人公们博大的爱国情怀与强国梦想相匹配,才能饱满地传递出那种蓬勃、沸腾的正能量。
故事里的英雄们,有的生命已经逝去,但他们的牺牲将使后来者懂得,正是这种苍凉与悲壮,才让“和平”二字显得更加珍贵。我们并非生活在一个没有战争的星球,新中国来之不易的和平与幸福生活,是需要一代代人付出智慧、力量,甚至生命来守护的。
五年前,我有幸得到一个机会,参与一部反映奋斗在罗布泊的科学家生活题材的电视剧创作。经解放军总政有关部门获准和介绍,我和著名作家熊召政,著名歌剧演员、制片人刘燕燕等朋友一起,来到罗布泊腹地和孔雀河边,深入马兰基地和当年核试验研究所所在地红山,以及第一颗原子弹的爆心现场,实地察看和体验生活。
小说主人公之一“方俊德”的人物原型,就是参与了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1967 年中国第一颗氢弹爆炸,以及从1964 年到1996 年中国进行的全部45 次核试验的“献身国防科技事业杰出科学家”、全军挂像英模林俊德院士。林俊德院士也曾荣获“2012 年度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荣誉称号,荣获2019年“最美奋斗者”称号。
在罗布泊马兰核试验基地实地采访的日子,我们几乎走遍了林俊德和他的战友们奋斗过的每个地方。除了他和战友当年放飞试验气球的天山雪峰,我们没有攀登过,其他林俊德的足迹所至之处,我们几乎都寻访了一遍,包括爆破试验的靶场、第一颗原子弹的爆心、核试验研究所曾经驻扎的红山营房、林俊德一家住过的房子、林俊德做试验的工作间等。在某部工兵团的院子里,还保留着几个他们初到罗布泊时睡过的地窝子,我也特意“睡”进去亲身体验了一下;孔雀河和肖尔布拉克苦涩的碱水,还有博斯腾湖清清的甜水,我们也亲口尝过。如果不亲身去体验,完全想象不出这些奋斗者当年的艰苦。实地采访后创作完成的作品,才是非常质朴、鲜活和真实的读本。我在西安采访林俊德院士的战友和爱人,也是著名的“核大姐”黄建琴时,她回忆说:当时她与林俊德恋爱两年,虽然都在同一个研究所,却只见过两次面,加起来的时间还不到一整天。平日里不是他进场,就是她进场,互相之间也从不过问去哪里,去干什么,这在试验场区是大家心照不宣、再平常不过的。罗布泊榆树沟里的那棵“夫妻树”,见证了他们那代人的爱情,更见证了这些英雄儿女对党的忠贞、对祖国的热爱和对事业的执着。“再会编故事的小说家,也虚构不出像‘夫妻树’这样真实的故事。”我曾问黄老师:“你们这些‘核大姐’, 没有一位想写小说的吗?多好的故事素材啊!”黄老师笑着说:“不能写!那时候每个人都明白,既然我们选择了这项事业,就要一辈子隐姓埋名。像汝芝大姐这样的夫妻故事,也只有我们马兰人自己来分享了。”
在当年的原子弹爆心地区,以及最早的一批科学家和部队官兵驻扎的红山基地生活区,我目睹、观察和采访到许多生动的故事细节,获得了第一手创作素材和现场感。同时也与当年从事过核试验的科学家、基地工作人员和后来的年轻科技人员座谈过多次,对他们进行了深度采访,特别是采访了一些在马兰基地小学、中学里长大的孩子。他们被称为“罗布泊的孩子”。这些素材和细节,有的被我写进了小说故事里。我在小说里讲述了小春、小勇、小锁柱、小罗布等童年在罗布泊度过的一代孩子的成长经历,也塑造了方俊德、黄雅琴、郑楷、雷雨晴等一生都在罗布泊隐姓埋名的科学家,以及“大皮靴伯伯”、库尔班爷爷、“老虎叔叔”、多名小战士等人物形象。
3
追慕崇高,礼赞英雄
我曾坐在北京的人民大会堂里,亲耳聆听过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开幕式上的重要讲话。总书记说:“清泉永远比淤泥更值得拥有,光明永远比黑暗更值得歌颂。”作家应该“善于在幽微处发现美善,在阴影中看取光明”,“用理性之光、正义之光、善良之光照亮生活”,让文学成为引导国民精神前途的灯火。“英雄是民族最闪亮的坐标。歌唱祖国,礼赞英雄从来都是文艺创作的永恒主题,也是最动人的篇章。
《罗布泊的孩子》所写的这个题材,过去好像从来没有儿童文学作家涉足过。因此可以说,这是一部题材独特、追慕崇高的小说。
小说的上部,主要写一群年轻的科学家在罗布泊的奋斗故事。故事是从自朝鲜战场上撤回国内的一支英勇善战的部队写起的。这支部队在进入中国本土后不久就秘密地消失了,再也没有在任何地方露面。几年之后,在中国西北地区荒无人烟的大戈壁上,这支铁流般的军队,正在向着被西方冒险家称为“死亡之海”的罗布泊挺进。他们肩负着绝密而神圣的使命:在罗布泊地区,组建中国的核试验秘密基地。而担任这个试验基地的司令员,就是孩子们眼中的“大皮靴伯伯”。
大皮靴伯伯带领先头部队,选定了孔雀河边的马兰作为试验基地的总部和生活区。不久,一辆西去的密闭专列,又把另一支队伍秘密地运到了罗布泊。他们是一群刚从各个大学毕业、从国外归来、从全国各研究机构秘密挑选出来的青年科学家和科技人员。他们穿起军装,满怀着为国家献身的雄心壮志,进入了罗布泊马兰,开始了新中国核试验事业艰难而伟大的征程……这批年轻的大学生里,就有“我”的爸爸方俊德、妈妈黄雅琴,还有从国外回来的科学家郑楷叔叔、雷雨晴阿姨,以及“我”爸爸的同事唐韵阿姨、王汝芝阿姨、李光叔叔等。
风雪荒漠,黄沙漫漫……中国的科学家们每一步探索都付出了艰难和沉重的代价。官兵和科学家都严格遵守着基地的保密纪律:不准问去哪里,不准问干什么,上不告父母,下不告妻儿。特殊战线的保密纪律,也使得从普林斯顿大学归国的青年科学家郑楷,因为外国媒体上的一条信息,而受到怀疑。好在很快就真相大白了。科学家们都做好了一辈子隐姓埋名甚至被家人误解,被恋人怨恨,也在所不惜的心理准备。和郑楷一道回国的他的恋人雷雨晴,就因为郑楷的不辞而别、突然失踪而大感困惑,难以接受……不久,基地战士、方俊德的小老乡周四喜,在一次高山试验中英勇牺牲。
每个科研小组都在秘密地从事着他们各自的攻关项目。“我”爸爸率领的一个小组,着力在攻克一个被称为“罐头盒子”的冲击波测量仪器研制项目。他们白手起家,几经波折,终于,“我”爸爸从长安街电报大楼的大钟上获得了启示……
经过几个寒暑的苦战,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终于在罗布泊爆响。在巨大的蘑菇云升起之后的第一时间里,“我”爸爸和他的小队,用他们自制的“罐头盒子”回收了可靠的数据,向北京,也向全世界证实了中国第一颗原子弹成功发射的真实性,并及时保存下了准确数据。
罗布泊严寒的冬天,锻炼着这些年轻人钢铁般的意志。没有淡水,没有足够的粮食,喝的是孔雀河里又苦又涩的盐碱水,暴风雨、暴风雪,一场接着一场……死亡也在威胁着他们……
在胡杨树和红柳顽强生长的沙漠里,他们的爱情之花,也像春天的马兰花一样悄悄萌芽了……郑楷叔叔在一次雪山试验中,与昔日的恋人雷雨晴意外重逢。原来,从事高山气象研究的雷雨晴阿姨,也被选拔到了罗布泊基地,承担着气象观测和预报工作……
在小说里,我想谱写的,是一曲大漠深处的英雄赞歌;我想讲述的,是诞生在遥远的孔雀河边的一个壮丽的中国梦,一个鲜为人知的、崇高的中国故事。
4
胡杨树与马兰花
没有到过罗布泊的人,怎么也不会想到,在这荒凉贫瘠、风沙肆虐的沙漠戈壁上,竟然生长着一种生命力特别顽强又异常美丽的花朵——马兰花。
马兰花是罗布泊沙漠和孔雀河边的吉祥花。当严酷的冬季还没走远,人们苦苦盼望的沙漠之春尚未抵达冰封的孔雀河两岸之时,马兰花坚强的根须会率先在寒冬中苏醒和萌发,它们在泥土下面默默地存活,忍耐、感知和谛听着沙漠之春迟缓的脚步。虽然春天的脚步经常会被暴风雪暂时阻隔在荒原深处,但它终究会到来。随着残冬的步步退却,辽阔的博斯腾湖边,蜿蜒的孔雀河畔,坚冰开裂,残雪融化,马兰花在所有植物中最先焕发出新的生机和绿意,向人们预报着春天的临近。
果然,不用多久,天气渐渐温暖了,一簇簇蓝色的马兰花也含笑绽放。还有一些无惧无畏的小鸟,会飞到孔雀河畔那些蒙上了绿意的芦苇林里跳跃,歌唱;红柳丛又变得柔软、蓬勃而茂盛了;云雀欢唱着飞入云霄,沙鸡和跑路鸟也开始在戈壁上奔跑追逐,“咕咕”地呼唤着同伴……
在罗布泊沙漠上,还有一个令人惊叹的自然奇观:一株株高大、苍劲的胡杨树,就像一个个勇士挺立在千年的风沙之中。这些已经生长了数百年的胡杨树,有的已经死去,但它们的铜枝铁干,仍然倔强地挺立着,伸向空旷的天空,仿佛还在倾听那千年的风沙呼啸。
胡杨树真是大戈壁、大沙漠上罕见的生命奇迹!只要它们活着,就千年不死;即使死了,也千年不倒;哪怕它们倒下,仍将千年不朽!
除了顽强的胡杨树,在苍茫的荒原上,还有红柳丛、骆驼刺、芨芨草……它们同样是一些坚忍不拔的绿色生命。有的红柳丛几乎被掩埋在大风沙中了,露在外面的枝条,还在大风中顽强地摇晃着,向世界昭示着生命的尊严与力量,也向世人诉说着此处环境之恶劣与残酷。
胡杨树和马兰花,是罗布泊沙漠戈壁上壮丽的生命象征。
在这本书中,它们也是一代英雄儿女坚忍不拔的追梦精神、美丽的青春芳华和博大的家国情怀最忠实的见证者。
5
罗布泊的孩子们
与科学家们研制和爆响第一颗原子弹这条叙事线索并行的另一条线索,是这些科学家的孩子们。小说的下部,主要写“我”和童年小伙伴们在罗布泊的风沙里成长的故事。锻炼着这群孩子们的,除了沙漠上艰辛的自然条件,还有父辈们所经历的种种严峻和痛苦的考验。父辈们在“严峻的季节”里面临的艰难抉择,对于罗布泊的孩子们来说,也是成长中的严峻课题。“严酷的季节”不仅使父辈们一个个都成为了坚强的人,也使孩子们在父辈的感召下,变得坚强起来。
这些罗布泊的孩子,就像孔雀河边的马兰花、沙漠上的小胡杨树一样,在风雨中成长。广阔的沙漠戈壁,留下了他们野孩子一样的身影和足迹。父辈们经历的艰辛和种种严峻的考验,也使得这些孩子早早成熟起来。“我”(小春)、弟弟冬冬、“大皮靴伯伯”的儿子小勇哥哥、王汝芝阿姨的儿子小锁柱、当地维吾尔族老人库尔班爷爷的外孙小罗布……都在充满了风雪、狼嗥、饥饿、野性的罗布泊的沙漠上,度过了各自的童年。伴随着大漠上呼啸的风声,罗布泊小学校里也留下了他们朗朗的读书声。但是,每天要进场试验的科学家们,几乎都没有时间陪伴和关注自己孩子的成长。因此,作为父母,他们的内心也承受着无限的愧疚和隐痛……
我在故事里写到了这样的情节:方俊德、郑楷等科学家,一度面临着离开基地的痛苦抉择。但是,一种强大的事业心和爱国信念,再加上基地司令“大皮靴伯伯”、老科学家“程爷爷”等重压下的保护,他们终于像坚强的胡杨树一样,屹立不倒,渡过了人生的逆境。父辈的这些经历,也同样激励着孩子们。故事最后,大皮靴伯伯和方俊德等人相继去世。他们把自己的生命和灵魂都永远地留在了罗布泊。“我”爸爸的马兰花谢了,“我”和这群童年的小伙伴也都长大了,成为罗布泊新一代的主人。
我自己觉得,像《沙枣树上的小姑娘》《沙窝里的小狼》《爸爸的眼泪》等章节,因为写的是孩子的观察与发现,是罗布泊里的童年生活,所以写得比较生动活泼,富有童趣。其中鲜活的细节,来自我深入生活、体验生活时的感受与体会。
6
盖达尔对我的影响
我在写这部小说的时候,心里一直闪耀着一个名字——苏联时期的一位卫国英雄、儿童文学作家盖达尔。盖达尔十五六岁就当了苏联红军的团长,参加过多次战斗,是一位经历过枪林弹雨的战地作家。他也是女英雄卓娅从小就崇拜的英雄人物。
盖达尔的一生,就像一部伟大的童话和小说。“伟大的盖达尔叔叔”的形象,一直清晰地屹立在一代代孩子心中。
盖达尔在文学上的“继承人”之一——列夫?卡西里,在为《盖达尔文集》第四卷所作的序言中写道:“盖达尔帮助过孩子们成长,帮助过孩子们成为真正的人。不,不只是帮助过,现在还在帮助着—不是吗?今天的孩子们想必都会这样觉得,似乎盖达尔的作品并不是写成于许多年前,而是就在今天刚刚流泻自作家笔端……”
我在少年时代就读过盖达尔的《丘克和盖克》《蓝碗》和《鼓手的命运》,后来又读到了《军事秘密》《铁木儿和他的队伍》《学校》等小说。盖达尔有一句名言:“在世界上有这样一些人,‘狡猾’地把自己称为‘儿童文学作家’,表面上看他们是在给孩子们写东西,其实呢,他们是在悄悄地训练一支坚不可摧的‘红星近卫军’哪!”多年来,这段话一直在影响着我的儿童文学创作。我曾写过一本盖达尔的文学传记《雪地上的红星》,向这位作家致敬。这可能也是中国作家写的唯一一本盖达尔的传记故事。
我在写《罗布泊的孩子》时,也在追随盖达尔为孩子写书时的那种英雄情怀、爱国情怀和理想情怀。当然,也只是一种追随和追慕而已,所谓“高山仰止,景行行止”。真要到达盖达尔所指引的那种境界,那只能是我的一个美好的梦想。
2019 年早春,写于东湖梨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