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6S精益管理实战(精装版)
》
售價:NT$
458.0
《
异域回声——晚近海外汉学之文史互动研究
》
售價:NT$
500.0
《
世界文明中的作物迁徙:聚焦亚洲、中东和南美洲被忽视的本土农业文明
》
售價:NT$
454.0
《
无端欢喜
》
售價:NT$
347.0
《
股票大作手操盘术
》
售價:NT$
245.0
《
何以中国·何谓唐代:东欧亚帝国的兴亡与转型
》
售價:NT$
398.0
《
一间只属于自己的房间 女性主义先锋伍尔夫代表作 女性精神独立与经济独立的象征,做自己,比任何事都更重要
》
售價:NT$
203.0
《
泉舆日志 幻想世界宝石生物图鉴
》
售價:NT$
611.0
|
內容簡介: |
《古典诗学的现代关照:中国诗学研究前沿国际论坛论文集》为2014年12月17日在香港大学中文系主办的“中国诗学研究前沿靠前论坛”学术会议的论文集,收集了来自中国大陆与中国香港及中国台湾地区、日本、美国等地二十多位学者关于中国诗学研究的论文13篇,主题较为多元,涉及从先秦《诗经》《楚辞》至民国各个时段的诗学问题,是对中国古典诗学的一次浓缩的巡礼。
|
目錄:
|
“云谁之思?”
——中国诗词中的无标记对话及其诠释学意义
中国诗歌中的儿童与童年
——从陶渊明到陆游、杨万里
再论诗歌内容与形式之配合
——以唐新乐府为例
小令词牌和节奏研究
——从与近体诗关系的角度展开
不同语境中的诗句内涵
——以宋代诗歌和掌故为例
江湖与庙堂之间
——晚宋诗歌的边缘化与诗人的游士化
苏天爵的《元文类》与元代中后期的大都文坛
新辑诗话摭议
——以若干晚明诗话为例
清代的回文词及其传承发展
琉球的出版文化与琉球汉诗集
海内论诗有正宗,姬传身在最高峰
——姚鼐诗学品格与渊源刍论
文法、修辞与意义
——1920至1940年代关于汉字“多义性”的讨论
抒情主义与现代《楚辞》研究
——梁启超、梁宗岱与李长之
|
內容試閱:
|
二零一四年十二月十七日,香港浸会大学中文系主办了“中国诗学研究前沿国际论坛”学术会议,来自中国大陆、中国香港、中国台湾等地区以及日本、美国的二十多位学者汇聚一堂,一起讨论中国诗学的相关问题,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果。本书便是这次会议的论文结集。
从会议论文来看,主题较为多元,既有宏观之思考,也有微观之探究,既有传统视角的拓展,也有新兴思路的尝试,所涉时代则早自先秦《诗经》、《楚辞》,晚至民国,跨越幅度甚大,是对中国诗学的一次浓缩的巡礼。
魏宁和艾朗诺不约而同地对文本中的诠释多样性产生兴趣。魏宁的《“云谁之思?”——中国诗词中的无标记对话及其诠释学意义》关注到诗词中的“主词”,以及他们之间隐藏的“对话体”。他从比较文学的角度开放思考,指出中国诗词中往往省略主词,因而读者便不容易注意到诗歌中段与段之间的主词可能已转换,彼此是前后对话的关系,而这些在翻译成英文的时候便会产生一些问题。艾朗诺《不同语境中的诗句内涵——以宋代诗歌和掌故为例》以惠洪《冷斋夜话》中对苏轼贬谪海南时的一段记载为例,谈到苏轼所写的两首诗与一对骈句,诗与骈句的风格极其不同,进而认为,如果读者了解了最后那对骈句的背景之后,回头再去看前两首诗,则所得到的阅读观感会全然不同。因此,艾朗诺得出结论:在不同语境下,诗句的意义会跟着变化。如果说魏宁的文章主要关注的是文本内部的互动,艾朗诺则无疑更为强调文本与文本之间的外部互动,在这样层层叠叠的交互影响之中,追求对文本更全面的理解。
张健的《江湖与庙堂之间——晚宋诗歌的边绿化与诗人的游士化》分析了晚宋诗歌的边缘化:科举的现实考量,使得诗歌成为“外学”;理学的兴盛,使得诗歌遭到主流价值观的排斥,成为被轻视的小道;再加上当时内忧外患,故而诗歌又被视为无用之消遣。他又进一步将焦点从文学引申至“人”,即晚宋时期的诗歌在这种边缘化的情况之下,却有一批人(江湖诗人,或曰江湖游士)反而以写诗谋生,造成为当时颇为特别的一道风景,一起构造出一个立体的晚宋诗坛。陈汉文的《苏天爵的{元文类)与元代中后期的大都文坛》,同样意在揭示某一时期的文学世界,不过他的写法则是由小处人手,透过一个选本,去展示当时的文学风尚与政治背景,及士人身不由己的隐微心态。将《元文类》与两种不同的《皇元风雅》加以比较,彰显其定位,也更全面地突出了其价值。
域外汉学与出版史是近年来学术研究的两大热点,高津孝的《琉球的出版文化与琉球汉诗集》将二者结合起来,一方面介绍了琉球的出版文化,如历书、教学用书等;另一方面介绍了近世琉球中首里、那霸和久米村这三个地域的士族文化。同时,通过《琉球汉诗集》的刊行,对首里土族中首次刊行汉诗集的杨文凤,以及久米土族程顺则等进行讨论,使读者加深了对17、18世纪的琉球文化的了解。
本次会议,有三篇文章讨论诗歌的形式问题。李立信的《再论诗歌内容与形式之配合——以唐新乐府为例》认为,作者使用某种体裁来表现某种内容,是有一定的主观考量,而非随意创作。他以新乐府为范例,指出新乐府的形式一定是一个诗组,有一个总题,其下每首诗又各分题,因此,该诗组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唯有这样的形式,才能让唐人针对各个不同的事件加以叙写,并让这些事件又统摄在自己的批评体系之中,以达到针砭时政之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