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传播的跃迁:人工智能如何革新人类的交流
》
售價:NT$
505.0
《
纯粹·古代中国的历史与制度
》
售價:NT$
286.0
《
生活来来往往 别等来日方长 新版(伍佰:“讲好了这一辈子,再度重相逢。”别等,别遗憾!珍惜当下才是最好的解药)
》
售價:NT$
265.0
《
一个英国军事顾问眼中的二战
》
售價:NT$
1265.0
《
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徐毓枬译本)(经济学名著译丛)
》
售價:NT$
306.0
《
瘦肝
》
售價:NT$
454.0
《
股票大作手回忆录
》
售價:NT$
254.0
《
秩序四千年:人类如何运用法律缔造文明(世界重归混乱,文明岌岌可危,法律与秩序是我们仅有的武器。穿越时间,鸟瞰全球,一部波澜壮阔的人类文明史)
》
售價:NT$
704.0
|
編輯推薦: |
一、《南京古旧地图集》(以下简称《图集》)以汇编和研究历史时期(截至1949年)南京城市范围内的古旧地图为学术目标。《图集》分一函两册,上册为《图录》,下册为《文论》。
二、《图集·图录》所收地图,以“学术价值珍贵典型、版本稀缺、品相完美”为基本收录原则,一般选用高清扫描格式的数字地图图像(≥300dpi),采取全幅显示方式,部分地图并做局部放大展示。
三、《图集,图录》共分四卷。卷一《大视域地图中的南京》,精选海内外传世地图56种,展示全球、区域及高层政区视野下的南京。卷二《近世以来志书与绘画中的南京地图》,从22种历代志书与2种绘画中,检得各类地图117幅,展现不同时代人们对南京城市形态的空间认知。卷三《晚清民国时期测绘南京地图》,收录晚清至民国时期以近代测绘技术与印刷工艺所测制的南京地图,包括地形图、城市图、地籍图、其他类型图四组,收入地图131幅。卷四《明清时期南京胜景图》,从相关胜景图绘中精选8种共212幅,聚焦明清时期审美层面下的南京城市之自然风貌与人文景观。
四、《图集·图录》各卷地图的着录文字,尽量采用统一格式,并根据地图类型的不同,略作增益或调整。
|
內容簡介: |
本书收录全球各大图书馆收藏的有关南京城市的古旧地图。共计三百余幅,均以高清彩色方式呈现,并附有未收录相关地图400余幅的详细信息,全面展示了南京作为中国四大古都之一的丰富历史内涵,此外本书还附有文论一册,共收录了日本、中国台湾和中国大陆学者相关研究,是了解和推进南京城市地图研究的标志性成果。具有重要学术价值。
|
關於作者: |
胡阿祥,南京大学历史学院副院长、教授,南京大学六朝研究所所长,六朝博物馆馆长,南京六朝文化研究中心主任。
范毅军,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中心合聘研究员,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中心地理信息科学研究专题中心执行长。
陈刚,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副教授,南京大学历史学院数字人文研究中心副主任。
|
內容試閱:
|
我过去受的史学训练,一直忽略了地理的部分。此后读到年鉴学派的着作和理论,才首次了解到地理、空间的因素,在历史进程中所扮演的角色。
大约十年前,我开始修改我的博士论文,在助理的协助下,我们将上海茶馆、戏园从1860年代以后的分布,分为三个时期,制成三张GIS分布图。这个牛J1小试之作,现在看起来,既是愉悦的游戏之作,也为我自己的城市研究,平添了一些颜色。
与此同时,我在福建、广东和中国各地,主持了十多次名目不同的历史文化研习营,目的在将文献研读和实际的田野考察结合在一起。在这些田野考察的经验中,我不但对中国的乡村社会有了较深入的实地了解,也对山川地理的分布及其“结构性”的影响,有了深刻的体验。我还清楚记得第一届的“两岸历史文化研习营”在成都举行,在参观武侯祠时,我一个人默默地看着墙上诸葛亮六出祁山的地图,失街亭、斩马谖的京剧故事,也就有了具体的时空张本。也就在仔细阅读这幅地图时,我了解到褒斜古道和我读过的文学作品间的关系。这一次“无知”的邂逅,对我产生了很大的冲击,也让我此后更用心地去解读地图之后所蕴含的丰富意涵。
这套《南京古旧地图集》,既搜集了宋元以来南京的方志地图、明清时期胜景图、晚清民国时期测绘地图,也重视大视域地图中的南京,而且“图录”与“文论”相得益彰,颇得传统图经之旨,可称是一套皇皇巨着,在中国的城市古旧地图集中,实属少见。我由于过去几年来,一直以明清南京为研究课题,2015年8月还参与主持了“第五屈两岸历史文化研习营——南京:历史记忆与都市空间”,所以特别能体认到这套地图集在南京城市史研究上的价值,很愿意利用这个机会,向辛苦编纂这套地图集的学者及参与者致敬,也希望看到更多的学者以此为根据,投入南京史的研究。
就我自己而言,在过去十几年间,断断续续地做着明清南京研究。写板于《桃花扇》一文时,我原本完全被剧本的文字之美和以文学作品作史书书写的挑战性所吸引,但随着剧作的开展,也情不自禁地按图索骥,从三山门、夫子庙,一路寻觅进入旧院的门径。这是我第一次使用这套古旧地图集中所收录的方志图、胜景图,乃至日本学者和十四世纪日人制作的地图。
此后,从顾起元到甘熙,在解读文本的同时,我对南京的地理、形胜和地图,有了越来越浓厚的兴趣。在反复细读资料和实地考察的过程中,我知道晚明士大夫的艺文活动,多集中在城东南和西南区。将来有机会,我很愿意藉着这套地图集,重建晚明士大夫、文人的活动场景。从晚明到晚清,在深受考证学影响的甘熙身上,我们反而看到他对宗教世界的虔诚信仰,这也让我对南京士大夫的宗教生活,有了强烈的好奇心。
2015年,我得到香港研究资助局的资助,以“明清南京的宗教生活”为题,进行三年的专题研究。在计划开始之初,我特别邀请了南京大学胡阿祥、范金民教授等人,于2015年4月,在香港城市大学召开了一次“明清南京的社会与文化及其现代转型”的工作坊。这次工作坊可谓“群贤毕至、少长咸集”,对明清南京的历史记忆、艺术、文化、商业、建筑与宗教,作了全景式的回顾。由于我的兴趣在南京的宗教生活和寺庙分布,我特别从与会学者关于空间分布等相关研究中,获得许多帮助。此后,我又特别邀请了陈刚教授对南京的地理信息系统作了专题报告。
十多年来,我的南京研究,除了《桃花扇底送南朝:断裂的逸乐》一文得以如我所愿,全幅开展之外,大报恩寺一文,随着大报恩寺的遗址开掘和文献出土,已经知难而退。其他的研究,则多还来不及充分开展、论述,就匆促面世。“南京的宗教生活”是一个相对复杂的研究,已有年轻学者对近代的南京佛教,作了全面、深入的探讨。而我因为诸事烦杂,对南京宗教生活的研究,看来又是一个不易修成正果的长期抗战。但这套《南京古旧地图集》的问世,对我制作详备的明清南京寺庙的GIS分布图,无疑是一大鼓舞。我的南京志业,或竟因此重获生机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