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妈妈的情绪,决定孩子的未来
》
售價:NT$
194.0
《
推拿纲目
》
售價:NT$
1836.0
《
精致考古--山东大学实验室考古项目论文集(一)
》
售價:NT$
1112.0
《
从天下到世界——国际法与晚清中国的主权意识
》
售價:NT$
347.0
《
血色帝国:近代英国社会与美洲移民
》
售價:NT$
265.0
《
海外中国研究·王羲之:六朝贵族的世界(艺术系列)
》
售價:NT$
811.0
《
唐宋绘画史 全彩插图版
》
售價:NT$
449.0
《
“御容”与真相:近代中国视觉文化转型(1840-1920)
》
售價:NT$
505.0
|
編輯推薦: |
如何开展《红楼梦》整本书阅读教学?教师如何“教”?学生如何“学”? 一线教学名师周伟、冯银江组建团队,倾情奉献,八大专题、二十五个视角,助力《红楼梦》整本书阅读教学。高中语文教师、高中生、《红楼梦》爱好者必入。
1.完美契合教材对《红楼梦》整本书阅读的要求。在了解社会关系与生活习俗方面,本书专门设置了“乡土的中国”这一专题,用费孝通先生《乡土中国》 的相关术语解释、解读置身于华夏民族根深帯固的红楼世界。
2.直接立足《红楼梦》文本,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
3.随书配套的教学指导视频更直观地辅助语文教师进行整本书阅读教学。
|
內容簡介: |
本书力图提供一种《红楼梦》整本书阅读的打开方式和推进路径,试图从“青春的世界”“至情的海洋”“不同的烟火”“人性的看台”“文化的红楼”“乡土的中国”“立体的阅读”“不朽的红楼”等八个不同的视角走进红楼世界。
读者先走进“阅读情境”,近距离触摸那一个个鲜活的灵魂;再结合“文本视点”,参考批注,与文本进行一场源自心灵的对话;接着就“思考探究”所设置的开放性问题,进行一个质疑、论证和构建的过程;最后参考“资料链接”处的老师习作或专业论文,拓展出一个更加广阔、更加深刻的语文世界。
|
關於作者: |
周伟,语文正高级教师,江苏师范大学硕士生导师,江苏省高考命题专家库成员,获得江苏省优秀课一等奖(并执教示范课)、第四届全国高中语文教师基本功大赛(中语会主办)一等奖,独创的“三维五步、思辨阅读”教学法获得江苏省教学成果一等奖。
冯银江,东北师大附中高中语文正高级教师,现兼任东北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国家考试中心阅卷核心专家、吉林省教育督学,曾获省市级骨干教师、省级学科带头人、省优秀教师、省科研型名教师、陶然人师、元晖学者等荣誉。
|
目錄:
|
专题一 青春的世界
1.少年宝玉之烦恼——顽劣的“混世魔王”还是有才的“翩翩公子”
2.任是无情也动人——“冷美人”也有一副“暖心肠”
3.是真名士自风流——大家族中的“开心果”
专题二 至情的海洋
4.究竟有几个好妹妹——多情却被无情恼
5.谁的眼泪在飞——但见泪痕湿,不知心很谁
6.问世间情为何物——千年何曾说清楚
专题三 不同的烟火
7.—体两面——“脂粉英雄”还是“玉面罗刹”
8.“二木头”与“玫瑰花”——性格决定命运
9.身在红尘心向佛——灯谜、绘画看惜春
专题四 人性的看台
10.刘姥姥的智慧——大智若愚的“社交牛人”
11.“向上”的小红——红楼职场里的“内卷王”
12.赵姨娘的尴尬——半奴半主的“愚美人”
专题五 文化的红楼
13.美食乾坤——循珍馐以探幽
14.戏曲玄机——听戏观色品红韵
15.神秘“诗谶”——古体诗中看命运
专题六 乡土的中国
16.差序格局——谁还没个圈子
17.丧葬礼俗——“得其所”还是“越其位”
18.乡土家族——各司其职不徇私
19.男女有别——怎能允许爱情发生
专题七 立体的阅读
20.品红楼游戏——悟传统文化
21.百变黄金手——装扮大观园
22.寻找红楼梦中人——“金陵十二钗”服饰设计研讨会
专题八 不朽的红楼
23.悲凉的华雾——哲思与审美的融合
24.人性的救赎——一代人的精神长相
25.悲悯的情怀——一个时代的生存状态
|
內容試閱:
|
我们老师能做的就是为他们提供一个阅读整本书的“脚手架”,为学生指引阅读与思考经典作品的方向。为此,笔者尝试将“一字立骨”作为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的“气口”。
所谓“一字立骨”,原指写作方面的构思立意,用一个字(词)、一句话或者一段简短的语段架构起全文的立意。这里指老师在读完整本书后有所感悟的基础上,创设一个阅读情境,探寻出能“牵一发而动全身”的路径,并将其作为“支架”,进而抓点,连线,织网,抓纲带目,纲举目张,让《红楼梦》这本书以立体的样态真正打开,让《红楼梦》整本书阅读在我们的教学中真正“落地”。为此,笔者尝试如下。
一、聚焦一个点:定点求圆,让整本书丰富可感
笔者认为,高中的整本书阅读教学应该以调动学生的兴趣为旨归,最起码要让学生读得下去,使其有所触动,有想读的冲动和愿意读下去的动力,进而在阅读中不断产生猜测性的阅读期待,自觉地去寻章摘句,在小说的情节关联中展开思考,甚至能就自己感兴趣的话题或自己熟悉的领域做一点点探究。
学生读名著是感性的,往往有着强烈的人物意识。《红楼梦》中的人物有四五百个,有鲜明个性的形象也不下于四十个,与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王熙凤等有关的情节几乎众所周知。而次要人物甚至小人物在曹氏笔下,虽不言语,或者言语很少,同样都是活生生的“这一个”,每一个人物也都具备鲜明而又独特的个性。打开“红楼”,走进“大观园”中,你会发现这里有一个“青春的世界”,有一个“至情的海洋”和一园“不同的烟火”。
写小说,其实就是讲故事。细细读来,你会发现《红楼梦》有很多好玩的人和有趣的事。我们不妨创设具体的情境进行任务驱动,引导学生读一读,聊一聊他们喜欢的故事。
为此,引导学生去探究自己喜欢或者关注过的某一个人,无疑是一个很好的教学支点。应该引导学生在阅读整本书的时候自觉激发出阅读冲动和心理期待,把人物最核心的性格特质用自己的言语表述出来…………
二、连成一条线:草蛇灰线,伏脉千里
诚然,《红楼梦》中的人物在情感诉求上都是孤岛,但是这里的孤岛又都处在时代和家庭的汪洋大海中。人物之间串联起来的文脉就自动形成了一条“草蛇灰线”,在小说情节发展中相互关联、若隐若现。
所谓“草蛇灰线”,指的是由于草中之蛇游走灵动,你不可能看到蛇的全体,只能偶尔见到一鳞半爪、一段躯干,其余的你只能根据草动的痕迹去揣摩想象;绳索燃烧后留下的灰迹同样是隐隐约约,似有似无。
“草蛇灰线,伏脉千里”属于文学创作中埋伏笔的方法。埋伏笔使小说环环相扣,前后呼应。在《红楼梦》中,曹公简直把伏笔运用得如行云流水。文章经其“增删五次,批阅十载“,真是处处点情,字字珠巩,一字不可减,一字不需加,留下的全部是精华。
为此,我们可以进行一个“线性“的教学设计——评选贾府大事件。
评选标准:不仅涉及面要广,影响要大,篇幅要长,描写要细,而且一定是关乎贾府兴亡的标志性事件。这样我们可以跳出《红楼梦》读《红楼梦》,识得红楼“真面目”,从而既见森林,又见树木。
在评选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巧设伏笔、见微知著。比如,像甄士隐梦幻识通灵、贾雨村风尘怀闺秀、冷子兴演说荣国府、甄士隐评说太虚境、贾雨村归结红楼梦等这些细节,都起到了首尾呼应、构建结构的作用。老师要千方百计地引领学生梳理出小说的“文脉”,并使相关的情节相互映衬,进而读通整本书。
一言以蔽之,“兴亡谁人定,盛衰岂无凭”?!学生只要阅读,就会有发现,就会有顿悟,因为事件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层层铺垫、看上去相关的事件似有似无,却是一条条文脉,照应绵延……
如果评选大事件是着眼于整本书阅读的课程设计,那么就某一件事进行“连线”阅读则是微课程设计。
……教学案例均按照线性结构推动了整本书的阅读,或理出了整本书的“文脉”,或明确了人物活动的节点,自动形成了一条“有曲折,有顺逆,有映带,有隐有见,有正有闰”的线索。
不仅情节结构如此映衬,小说中人物形象的创造也是彼此照应的。“杂取种种人,汇成其中一个。”小说家的高明之处就在于这些人物形象能让我们在历史抑或现实中找寻到他们的影子。其实,“林黛玉”也好,“薛宝钗”也罢,这些人物常常就生活在我们中间,只不过小说家把这些生活的原型夸大了、缩小了、提纯了,甚至可以说现实中的一个人可能是很多角色性格的融合、变形或者是融通。而作者对时代、家庭、伦理和人性的深入探索,全部倾注在这些美丽的红楼女子之中……
三、编成一张网:纵横相连,沿波溯源
人是社会的产物。只有把一个人放入具体的情境,让人物走进一张由人物关系编织起来的大网中,人物的特征才会自然地呈现出来。学生可以在这个人与他人的交往中找到其活动的轨迹,走进其丰富的内心世界,在语言的品赏中领悟其精神内核。人物也常常在同类比对中相互映衬,情感互牵。有了结合点,读起来才会感觉有趣好玩……
(节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