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文本的密码:社会语境中的宋代文学
》
售價:NT$
306.0
《
启微·狂骉年代:西洋赛马在中国
》
售價:NT$
357.0
《
有趣的中国古建筑
》
售價:NT$
305.0
《
十一年夏至
》
售價:NT$
347.0
《
如何打造成功的商业赛事
》
售價:NT$
407.0
《
万千教育学前·透视学前儿童的发展:解析幼儿教师常问的那些问题
》
售價:NT$
265.0
《
慈悲与玫瑰
》
售價:NT$
398.0
《
启蒙的辩证:哲学的片简(法兰克福学派哲学经典,批判理论重要文本)
》
售價:NT$
347.0
|
編輯推薦: |
每个职场人都该尽早知道的职场真话,帮你建立职场客观认知。
人才发展专家薛毅然、独立内容顾问陈舒扬诚意之作,浓缩超20年人力资源经验!
【如果你是职场新人或即将进入职场】本书将为你展现客观真实职场,帮你了解个体优势、潜在发展路径及职场底层逻辑,快速实现自我定位。
【如果你是管理者】本书将助你识人识己,发现管理盲区,减少管理摩擦,提升团队效率。
√ 【贴切案例】13次深度对话,46个职场案例,访谈体形式,阅读有启发,轻松不枯燥,解决你的职场困惑!
√ 【直击痛点】 职业理想与现实的冲突、要不要选择自由职业、留在大城市还是回家乡、职场“站队”怎么站、如何看人选人、职业选择有哪些偏见、职场发展和个人幸福感有没有平衡……
√【干货满满】 46幅原创手绘插图,“划重点设计”关键金句,补充职场生存工具包,干货满满!
√【犀利金句】越成熟的公司,工作越像“搬砖”。
身在职场,早点学会“站队”。
“工作狂”,不一定真正爱工作。
停下来,也不一定能找到方向。
主流跑道太拥挤,另辟蹊径也不容易。
√【名人推荐】 畅销书作家赵昂作序推荐!百年基业创始合伙人唐长军、北京嘉观律师事务所主
|
內容簡介: |
本书是一本为存在职业困惑、面临个人职业发展困境的职场人提供客观思考的访谈集。
通过对话的形式,陈舒扬与人才发展专家专家薛毅然针对当代年轻人面临的种种职业发展困境、选择与应对方式进行了梳理。内容涉及职业理想与现实、职业兴趣与驱动力、职业选择的偏见、职场中的“站队”问题与沟通方式、留在大城市还是回家乡、职场PUA与职场情绪管理、自由职业的选择、职场与个人幸福感的关系等等。
在访谈过程中,薛毅然结合自己近20年人力资源领域的工作经验,浓缩曾进行过的2000多位职场人的独立咨询,针对具代表性的46个真实职场案例进行了分析解读。
此外,书后附赠的“职场生存工具包”,也将为你解决个人职业发展困惑提供阅读及学习工具。
|
關於作者: |
【薛毅然】
人才发展专家,独立咨询顾问。
在人力资源领域拥有超过20年的工作经历,长期为企业与个人提供人力资源咨询服务,面试过12000人,深度访谈过2000位中高层管理人员,曾为超过2000位职场人做过一对一咨询。
得到平台课程《怎样成为快速识人的高手》《怎样找准你的职业路线》,共计有超17万人学习。
【陈舒扬】
独立内容顾问。前媒体人,前知识服务从业者。
|
目錄:
|
■ 推荐序 这是一个谨慎的职场“老江湖”大胆讲出的真话 赵昂
■ 序一 去跟真实的世界,碰撞出真实的可能 薛毅然
■ 序二 人在发现自己的误解后成长 陈舒扬
【职场真话1 大多数人对工作有认知误区】
有些咨询诉求,咨询师也无能为力
人和职业的关系,不像拼图那样严丝合缝
行动力强的人,咨询效果更好
有些职业咨询,似乎做成了心理咨询
对现实有客观认知,“心理摩擦”就会更小
做职业咨询,也拓宽了我对现实世界的认知
【职场真话2 理想主义者,别跟职场较劲儿】
困在“比较”和“排名”里的人,是无法做到自我实现的
自我实现,是“自我”的实现
越成熟的公司,工作越像“搬砖”
百分之七八十的人进入新公司,都会有些失望
出厂设置:知其所能、所不能
逃离父母掌控,需要策略
【职场真话3 工作有很多种,说到底分两大类】
爱好当职业,有人行,有人不行
有一定社会阅历后,才知道自己真的想要什么
职业成长中,内驱力很重要,责任感也重要
假设工作就分两种,你适合哪一种?
【职场真话4 太乖的人,不容易开心】
享受工作的人,要么积极,要么自我
“工作狂”,不一定真正爱工作
工作、生活界限模糊是事实,关键看你能接受的程度
关于“好工作”的认知差,鸿沟有多大
主流跑道太拥挤,另辟蹊径也不容易
对工作不满意,也可以活得自在一点儿
【职场真话5 你不需要很聪明,怕的是太封闭】
有人适合“宽跑道”,有人适合“窄跑道”
视野开阔,会遇到更多好机会
多见人,多阅读,快速打开眼界
初入职场“被安排”,风险很大
【职场真话6 身在职场,早点学会“站队”】
职业发展,要看有没有人给你机会
立场背后是利益,但除了利益,还有感受
职场江湖的每个阶段,你都需要“队友”
【职场真话7 自由和安逸,只能二选一】
安逸的代价,可能是没完没了的心烦
三、四线城市,可腾挪的职场空间非常有限
不想被“熟人社会”裹挟,那就自己去打拼吧
【职场真话8 可能没有人想PUA你】
工作节奏越来越快,大家越来越没耐心
在人情味浓的慢时代,管理者更懂“批评”的艺术
管理者的情绪管理能力需要刻意训练
职场中被伤害,可能是被别人的情绪“溅了一身泥水”
真正动机层面的职场PUA,要特别警惕
【职场真话9 自由职业,更不容易】
自由职业者,有三种典型
做自由职业约等于创业
停下来,也不一定能找到方向
工作是我们跟外部世界互动的接口
【职场真话10 职业发展不是生活的全部】
幸福五要素:积极情绪、投入、人际关系、意义、成就
越早了解自己的擅长与不擅长,越早跟自己和解
不要盯着短板,但也别有限制性短板
擅长表扬自己的人更开心
幸福需要更多元的社会支持系统
【职场真话11 会看人,才能办成事】
识人的本领,来自“强情境训练”
测评工具可作参考,但人比测评数据复杂
识人这项技能,越早激活越自在
识人识己,要到真实的世界里去碰撞
选人、用人,有这些基本探测点
做一个开放的观察者,而非评判者
【职场真话12 打工人,也要懂公司、懂管理】
选公司,不能只看大小
加入快速发展的公司,更容易获得“拉伸式”成长
公司文化和管理风格,也要提前考量
职场新人也要懂一些“组织行为学”
【职场真话13 如果不想“躺平”,你该了解的“职场通用能力”】
优秀的职场人,需要拥有四类能力
自我管理的核心是情绪管理
人人都需要自我赋能
训练思维决策能力,先从“照猫画虎”开始
人际交往能力需要“体感”,只能在实战中训练
管理者需要走出去
■ 附录:职场生存工具包
■ 后记
|
內容試閱:
|
序一
去跟真实的世界,碰撞出真实的可能
薛毅然
这两年,不少朋友建议我写书,说我有那么多“经验”,应该让更多人知道,能帮助大家少走很多弯路。
我说:“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弯路也是必经之路。我也一样。”
1
我天生对人特别感兴趣。
上大学的时候,我们班有46个人,看一眼其他人的作业本, 我就知道是谁的,根本不用看名字。这一方面跟我记性好有关, 另一方面是我当时的确对字迹和人的个性之间的关系很敏感,并且感到好奇。
大学毕业后,我在高校做过辅导员,一直跟学生打交道,也感受到学生是分不同类型的。比如说有一些学生,我可以直截了当地批评他们,甚至是不讲情面地说他们,但他们跟我的关系还会特别好;有一些学生就需要多夸一夸,即使我不得不批评他们, 也要苦口婆心一些。
硕士毕业后,如果按专业对口找工作,我应该去做审计或者财务之类的工作。当时有个特别偶然的机会,我的一个朋友对我说:“毅然,你可以试着做人力资源的工作。”在2000 年,“人力资源”还是一个比较新潮的词,大家以前都称其为“人事”。那就试试吧。后来我真找到一份人力资源的工作。
那我不是学这个专业的怎么办呢?自己看书,也去参加一些培训课程。令我印象很深的是在一次培训课上,老师讲招聘工作其实就是营销,既要给企业做宣传,让更多人投简历,又要想办法吸引企业满意的应聘者。也就是说,我在很多时候要主动思考: 这个岗位需要什么样的人?遇到适合的候选人时,我要怎么说服他来我们公司工作?
人在不同阶段会有不同的执念。我在这家公司做了快7年的人力资源工作,但总觉得自己不够专业,想去咨询公司看看专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是怎么做的。2007年,我跳槽去了一家咨询公司,成为一名咨询顾问。在咨询公司里,我的最大收获是, 我开始与大量中高层管理人员进行访谈,以及参与客户的校招和社招工作,就是当面试官。这些都使我在短时间内见了非常多的人。粗略统计一下,在过去的20多年里,我面试过12000多人, 深度访谈过2000多名中高层管理人员。
咨询顾问的工作经历,使我有机会在短时间内接触到各行各业、形形色色的职场人,也让我有机会了解到不同行业、不同类型的公司中有哪些岗位,以及这些岗位的工作职责和任职要求, 还有就是不同类型的组织文化之间有什么差异,不同类型的人适合什么样的团队氛围……所以,我总说自己对真实世界的了解要比大多数人多,可以算得上“见多识广”了。
2015 年,果壳孵化了一个创新项目——在行,就是大家可以通过在行App约见各领域的行家。我属于比较早期入驻此平台的行家,话题主要是转型、跳槽和职业发展。从2015年到2018年,我给800多人做了一对一的职业发展咨询辅导。
以往,无论是在甲方公司做人力资源工作,还是在咨询公司做面试官,我的关注点都是帮企业选到合适的人。但是做个人职业发展咨询时,我的关注点通常会聚焦于咨询者身上,会结合他的个人特质、所学专业和工作经验去思考他适合什么类型的组织、适合从事什么类型的工作,以及怎样才能得到更好的发展。我会更深度地了解每个人——天赋、优势、内在的动力机制,以及他在不同阶段可能会遇到的挑战。
我觉得这个过程特别有价值。如果仅仅是了解人,但不了解真实的世界,那我也不知道他在什么样的职场“游戏场”上更能展现天赋、优势;如果仅仅是基于岗位需求进行招聘工作,更像把人放在社会化分工的体系里头去匹配,有点把人当工具了。
积累了这么多案例之后,才有了2018年8月我在得到App上开课。
2
我跟舒扬第一次见面的时候,她正在得到做课程主编,我当时坦诚地讲:“做个案咨询,我行;做课程,我真不知道怎么做。” 后来在舒扬的支持下,我在得到的第一门课——《怎样找准你的职业路线》推出了。
此课程于2018年在得到App 上线之后,我陆陆续续做了不少有关职业发展的个案咨询,现在已经积累了2000多个案例。对一般人来说,这个数据不算少了,如果把它放在中国这么丰富的职业市场上,其实这个数据还是很少。
我常说自己更熟悉一、二线城市的职场环境,对于其他地方的职场环境是没那么熟悉的,所以当其他城市的小伙伴来找我做咨询时,我当初大概率会婉拒。
自从我的课程在得到App 上线之后,其他城市想要找我做职业发展咨询的人是越来越多,我也想去尝试找到一些支持大家打破职业困境的“破局点”。客观地讲,有一些案例让我产生了很大的挫败感。即使我对咨询者的个性、特点和优势有所了解, 但是我发现他所在的城市根本没有可腾挪的空间,或者咨询者上有老、下有小,不可能一跺脚就离开原来的工作单位。想改变,但现实条件不允许,我也没什么好办法。
我觉得做职业咨询工作的核心价值是支持对方发起改变,走上一条适合自己的成长之路。但职业发展毕竟需要“实战场景”, 不管什么原因,不能光靠“纸上谈兵”实现真切的成长和获得真切的变化,还是要在现实世界中找到那份具体的工作。
除了地域,我对咨询者的年龄也会有筛选。一般来说,如果咨询者的年龄在40岁以上,我会特别慎重。除非他在企业里做到了中高层管理者的职位,或者自己创业,或者跟朋友合伙创业, 或者想转换跑道。并且通过前期的信息收集,我认为这个人原有的经验或资源积累具备重新组合的可能性,我才会接这个咨询。如果一个人快到40岁了,工作轨迹很单一,我也很难找到“破局点”,那我就不会接。
曾经有一个朋友问我:“如果你不接,会不会让他们觉得自己一点希望都没有了?”这个问题,因为我没有办法回答,所以有了想写这样一本书的初衷。我想通过别人的故事,让更多人看到真实的世界。很多人可能并不需要来找我做咨询,看看这本书就可以了。
有一些人看到了真实的世界,自己就会掉转船头,或者去想现有的空间里有哪些腾挪的可能性。
我希望通过本书,让更多人对这个世界有更多、更真实的了解,而不是在自己想象的世界里摸爬滚打,再去与真实世界碰撞出真实的可能性。
3
我知道这一本书只是从我们的视角呈现了“一部分”真实的世界,现实世界一定比书里的内容更丰富多彩、更变幻莫测。我的经历、经验也是极其片面的,我的观察、思考也有很大的局限性,因此书中很多观点仅仅代表我个人。不一定对,或者说一定不对,因为很多观点都只适用于某个特定场景。
这本书是我跟舒扬在2020 年下半年一起通过访谈的形式写的。从书稿里的谈话到临近出版,过了一年多的时间,我仿佛又推翻了自己之前的一些想法,或者说想法有一些变化。这些变化也是咨询者带给我的。他们不断地带给我新的冲击。
比如说一个女生从安徽来到北京工作。我看了她的履历,跨度很大,既是跨城市,又是跨行业和岗位,我心想:她是怎么找到这份工作的?一定是找到人进行了内推。这是我的判断。事实上,这个女生告诉我,她就是通过投简历找到了这份工作。我以前认为这种大跨度的职业转型只能找内推或者熟人推荐,但她用真实的案例告诉我:“就靠投简历就成了!”
感谢她让我看到了自己的“自以为是”,也让我再次提醒自己要有敬畏之心。
真实的世界,永远比我的经验丰富。所以这两年我也在真实的世界里不停地升级自己,不断地否定过往的经验,不断地收获新的东西。
我最近在辅导一个60多岁的姐姐做“超级个体”。在过往的经验中,我基本上会觉得面对40岁以上的咨询者,自己就没啥办法了。而这个60多岁的姐姐,她之前的职业生涯基本上告一段落,她想开启退休后职业生涯的后半程,而我也在她身上看到了很多可能性。
我在想,自己过去可能太关注一般概念上的“职场”,所以会觉得40岁以后可以改变的空间很有限,其实还是有很多可能性的。
所以,在这本书的最开头,我想跟大家讲——在这本书里, 你可以看到职场中客观存在的一些情况,但是职场可能也没这么简单,大家都可以在这个鲜活的世界里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去体验、去感受,勇敢地走出属于自己的职业成长之路,而且一定要找到职业幸福感!
4
我跟舒扬快认识4年了,有时候我觉得舒扬比我自己还了解我“有”什么,所以这本书采用了访谈体。我当时跟舒扬说自己有很多想说的,但也不知道怎么“提取”出来,舒扬说那我们就通过提问吧,确定几个大的主题,然后向我提问。在这个过程中, 我的一些观察,我的一些分析,我的一些经验,我的一些总结, 被激发出来了。
我们在2021年底开始做的播客《识人识己》,也是这样一种围绕主题进行谈话的形式。
最近我们还在做一个新的事情。我们征集了将近20位职场人做一对一的职业咨询,打算用文字的方式把整个咨询过程呈现出来。我们想用这种方式,把丰富的世界一点点地向大家打开。毕竟我们每个人只能生活在自己有限的时间和空间里头。一本书也好,一个播客也好,一次聊天也好,都像我们用一个摄像头抓取完信息然后分享给大家。面对这些信息,请大家不要简单地说它们是对是错,它们是信息,是我们抓取的、加工过的信息,包含了别人的讲述、别人的故事,也包含了我们这些“抓取者”的视角,甚至是偏见。
但它们是客观存在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