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甲骨文丛书·古代中国的军事文化
》
售價:NT$
454.0
《
中国王朝内争实录(套装全4册):从未见过的王朝内争编著史
》
售價:NT$
1112.0
《
半导体纳米器件:物理、技术和应用
》
售價:NT$
806.0
《
创客精选项目设计与制作 第2版 刘笑笑 颜志勇 严国陶
》
售價:NT$
281.0
《
佛山华家班粤菜传承 华家班59位大厨 102道粤菜 图文并茂 菜式制作视频 粤菜故事技法 佛山传统文化 广东科技
》
售價:NT$
1010.0
《
武人琴音(十周年纪念版 逝去的武林系列收官之作 形意拳一门三代:尚云祥、韩伯言、韩瑜的人生故事 凸显百年武人命运)
》
售價:NT$
199.0
《
剑桥斯堪的纳维亚戏剧史(剑桥世界戏剧史译丛)
》
售價:NT$
704.0
《
禅心与箭术:过松弛而有力的生活(乔布斯精神导师、世界禅者——铃木大拙荐)
》
售價:NT$
301.0
|
編輯推薦: |
中医药学是由中华民族原创,富有中国传统文化特色,具有独特的理论体系与诊疗手段的医学。千百年来,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学习中医药学,不仅仅是民族中医文化传承的内在要求,更是提高个人医疗卫生保健水平的重要途径。中医基础理论是整个中医药学术体系的奠基石,是整个中医药学理论与临床实践经验知识体系的灵魂。它所包含的概念、原理、理论、思维方法与内在逻辑贯穿于中医药学术体系的各个学科。学习了它,你就具备了学习任何一门中医药学科理论及技能的知识基础,并且掌握了判断一些理论与技术是否是“真中医”?是否适合自己及家人的“金标准”。也许有人会说,我学中医药知识,直接从《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等经典学起就可以了,这样的认识没有错误。但经典中的核心内容都是散在的、不系统的,表述往往也是晦涩的,一般人很难在有限的篇章学习中,迅速掌握其思想精髓。而中医基础理论将经典所蕴含的世界观、方法论、思维方法、诊疗逻辑等进行了提炼、整理、总结,并做了系统地、完整地现代语言描述,更有利于我们迅速掌握中医药学的概念、原理、理论与思维方式,让我们得到了一把学习经典的“金钥匙”,先基础理论再经典的学习顺序,更能提高
|
內容簡介: |
《一学就会的中医学基础》共分为九章。其中:第一章“绪论”和第二章“中医学的哲学基础”介绍了中医药的经典著作,中医学的基本特点与思维方法,中医学的哲学基础——气一元论、阴阳学说、五行学说;第三章“气血精津液”阐述了气、血、精、津液的概念及其生理功能;第四章“脏腑经络”阐述了心、肝、脾、肺、肾的生理功能及其与体液志窍六腑的关系,以及奇恒之腑与经络学说;第五章“病因”、第六章“发病与病机”讲述了六淫、疫疠、七情等致病因素,发病原理及邪正盛衰、阴阳失调、气血津液失常等基本病机;第七章“诊法”、第八章“辨证”,论述了四诊所得到的症状、体征的诊断意义,以及八纲辨证、气血津液辨证、脏腑辨证等辨证方法;第九章为“预防与治则”。全书以现代语言系统、完整地介绍了中医药学的概念、原理、理论与思维方式,配图多样化,以期满足“零基础”自学者的需求。《一学就会的中医学基础》适用于中医学基础的初学者,可作为中医药类相关专业的教材,也可供中医药学相关专业人士参考使用。
|
目錄:
|
第一章绪论 001
一、奠基之作 001
二、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基本特点 003
三、中医学的主要思维方法 005
第二章中医学的哲学基础 008
第一节气一元论 008
第二节阴阳学说 009
一、阴阳的基本概念 009
二、阴阳的特性 010
三、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 011
四、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013
第三节五行学说 016
一、五行的特性 016
二、五行的生克乘侮 018
三、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020
第三章气血精津液 025
第一节气 025
一、气的含义 025
二、气的运行 026
三、气的生理功能 027
四、气的分类 028
第二节血 032
一、血的生成 032
二、血的运行 032
三、血的生理功能 032
第三节精 033
一、精的含义 033
二、精的生成 033
三、精的生理功能 034
第四节津液 035
一、津液的含义 035
二、津液的生成、输布与排泄 035
三、津液的生理功能 036
第五节气血精津液间的关系 037
一、气与血的关系 037
二、气与津液的关系 038
三、血与津液的关系 038
四、精与气、血、津液的关系 039
第四章脏腑经络 040
第一节藏象学说 040
一、概述 040
二、五脏 044
三、六腑 060
四、奇恒之腑 067
五、脏腑之间的关系 069
第二节经络学说 077
一、概述 077
二、十二经脉 079
三、奇经八脉 083
四、经别、经筋、皮部、别络 087
五、经络的生理功能和临床应用 089
第五章病因 093
第一节外感病因 095
一、六淫 095
二、疫疠 104
第二节内伤病因 105
一、七情 105
二、饮食失宜 107
三、劳逸失度 110
第三节病理产物性病因 112
一、痰饮 112
二、瘀血 115
第四节其他病因 117
第六章发病与病机 118
第一节发病 118
一、正气 118
二、邪气 119
三、环境与发病 119
第二节病机 120
一、邪正盛衰 121
二、阴阳失调 124
三、气血津液失常 133
第七章诊法 139
第一节望诊 140
一、望神 140
二、望面色 143
三、望形态 145
四、望头颈肢体皮肤 146
五、望排出物 147
六、望舌 148
第二节闻诊 155
一、听声音 155
二、闻气味 159
第三节问诊 159
一、问寒热 159
二、问汗 163
三、问疼痛 166
四、问饮食 169
五、问睡眠 171
六、问二便 172
七、问经带 177
第四节切诊 179
一、脉诊 179
二、按诊 188
第八章辨证 191
第一节八纲辨证 193
一、表里辨证 193
二、寒热辨证 196
三、虚实辨证 199
四、阴阳辨证 201
第二节气血津液辨证 204
一、气病辨证 204
二、血病辨证 208
三、气血同病辨证 211
四、津液病辨证 212
第三节脏腑辨证 214
一、心与小肠病辨证 215
二、肺与大肠病辨证 219
三、脾与胃病辨证 222
四、肝与胆病辨证 225
五、肾与膀胱病辨证 229
六、脏腑兼病辨证 231
第四节其他辨证 233
一、六经辨证 233
二、卫气营血辨证 235
第九章预防与治则 238
第一节预防 238
一、未病先防 238
二、既病防变 239
第二节治则 240
一、治病求本 240
二、扶正祛邪 240
三、三因制宜 241
主要参考书籍 242
|
內容試閱:
|
中医药学是由中华民族原创、富有中国传统文化特色、具有独特的理论体系与诊疗手段的医学。千百年来,它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学习中医药学,不仅仅是民族中医文化传承的内在要求,更是提高个人医疗卫生保健水平的重要途径。我们几乎每一个人都有提高自己医疗卫生知识水平、掌握医疗保健技能的需要,特别是中老年人,因其所处生命阶段的特殊性,这种需求尤其旺盛。此外,中医文化早已与我们的衣食住行、语言文字等融为一体,不可分割,所以中医药学除简、便、效、廉外,更具备“接地气”的特点。因为“接地气”,所以它备受想自学医疗保健知识的人所青睐。为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学习需要,我们特地编写了这本“零基础”学习中医学基础的图书。
中医基础理论是整个中医药学术体系的奠基石,是整个中医药学理论与临床实践经验知识体系的灵魂。它所包含的概念、原理、理论、思维方法与内在逻辑贯穿于中医药学术体系的各个学科。学习了它,你就可以了解任何一门中医药学科理论及技能的知识基础,并且能够判断一些理论与技术是不是“真中医”?是否适合自己及家人。也许有人会说,我学中医药知识,直接从《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等经典学起就可以了,这样的认识没有错误。但经典中的核心内容都是散在的、不系统的,表述往往也是晦涩的。而中医基础理论将经典所蕴含的世界观、方法论、思维方法、诊疗逻辑等进行了提炼、整理、总结,并做了系统地、完整地现代语言描述,更有利于我们迅速掌握中医药学的概念、原理、理论与思维方式,让我们得到一把学习经典的“金钥匙”,即先基础理论再经典的学习顺序,更能提高学习效率。
当我们学习新知识的时候,如果这些“新知识”不能与我们的生活经验或者已有的知识相结合,它就容易成为个人知识领域的“空中楼阁”与“海外飞地”,难以成为活学活用的“真知识”。为达到好读易懂又不失知识正宗的目的,本书写作过程中,参考了多种版本的《中医基础理论》和《中医学基础》教材,立足于专业知识,立足于日常生活经验,立足于“零基础”,语言浅显平实,配备了较多的知识说理图,以达到图文对应、承前启后,巩固知识的目的;对于一些专业术语采取脚注的方式给以通俗解释,读者无需再假借其他工具,即可顺利读懂领会。当然,每个人都有适合自己的“知识版本”及易接受的讲述方式,如果此书能帮助一些读者就此进入中医药知识的殿堂,也不枉编者的一番工夫。
结合多年授课经验写一本普及中医学基础的书,让更多的人受益于中医药学是本人多年夙愿,然毕竟才疏学浅能力局限,故疏漏不足甚至谬误恐在所难免,在此敬请各位专家学者、各位同仁、各位朋友指评指正,提出您的宝贵意见为盼。
编者
于2021年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