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編輯推薦: |
1、台湾科举学子的时代心态,首次以诗作汇编的形式展现出来;
2、30余万字的汇编,几乎囊括了台湾科举相关的大部分诗作,而且分门别类编成13类,是研究台湾科举及文学发展的第一手资料;
百余名台湾科举学子诗作之外,每一位学子都有详备的个人生平介绍,同时书中补充有大量历史性、文学性的注释,普通读者即可获得丰富的学识提升;作者研究科举制20多年,诗作的选择和整理具备较强的权威性和准确性。此书是研究科举制的一部重要参考资料。
|
內容簡介: |
本书从文学的视角,用诗的语言记录了台湾学子的科举之路。作者从台湾史料选摘出与台湾科举诗作相关的内容,进行分类整理,汇编出30余万字的科举诗作、近百余位诗人介绍。内容丰富,是研究台湾科举的第一手资料。
|
關於作者: |
王鸿鹏,1954年出生。北京市东城区第一图书馆研究馆 5的员。1998年开始从事科举人物史料的发掘整理工作,先后出 这版了十几种人物传记及诗选。
|
目錄:
|
一、讀書詩二、課子詩三、入泮詩四、書院詩五、送別詩六、紀事詩七、科考詩八、落第詩九、雜採詩十、試帖詩十一、唱酬詩十二、祝壽詩十三、哀輓詩附:王鴻鵬五首.跋
|
內容試閱:
|
序
詩,肇始於四言,詩經乃宗;騷體繼發,離騷翹楚;五言古風,漢魏扛鼎;律絕橫空,李唐折桂;詞曲濫觴,宋元冠冕;明清因循,諸體兼備,此乃言詩之形式也。
或言志;或詠物;或懷古;或抒情;或記事;或寫景;此乃言詩之內容也;故有詠物言志詩、山水田園詩、邊塞戰爭詩、詠史懷古詩、贈友迎送詩、宮怨閨愁詩之別。
古人云:詩者,盖志之所之也,情動於中,而形於言。詩人孟郊,屢試不第,一朝登科,心中狂喜,躍馬歌呼:“昔日齷齪不足夸,今朝放蕩思無涯。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盡吐胸中之塊壘,遂成千古絕唱。
才子祖詠,落拓不羈,面對試題《終南望餘雪》,援筆而就:“終南陰嶺秀,積雪浮雲端。林表明霽色,城中增暮”。雖不合試律六韻之規,卻膾炙人口,為歷代詠雪之佳作。
隋唐以降,科舉日盛,綿延千載,仕宦一途;孔孟遺經,奉為聖典,獨尊儒術,澤被士林;白衣秀士,皓首窮經,終不墜青雲之志;天子門生,錦繡文章,領博學鴻詞之風;儒學道統,詩國興榮,科舉之制,功莫大焉。
今有學者考訂,儘大唐一朝,科考試律之詩,計存五百;及第落第之作,幾近千篇;故將此類吟詠,冠之以科舉詩名。縱觀歷朝歷代,凡有科舉之制,必有科舉之詩存。或謂科舉詩何?曰:為科舉而寫詩,寫科舉之詩矣!
清廷收復臺灣,設學堂、延師儒、興科舉。文人、學子莫不醉心應試。書院授道,绛帳宗風;烹經煮史之餘,載筆吟哦,唱和不絕;由此詩社林立,杏壇成蔭;擊鉢掄元,月旦甲乙。
臺灣一隅,詩詞專集、選本百餘種;騷人、墨客三千家;盡顯詩?文風之強勁,吟壇百花之爭放,個中豈乏科舉之詩哉!
譬如送人應試詩:瀛海無波桂殿秋,送君去作廣遊。嫦娥正織登科記,看取題名最上頭。(丘逢甲《送黃翼臣(桂榮)秋試》)譬如賀人及第詩:月桂今秋一鑒開,笙簧譜宴鹿鳴杯。君門擬是天荒破,定接南宮衣錦回。(陳宗賦《賀高孝廉墀英秋捷》)譬如科考紀事詩:天子門生世所尊,保和殿試沐天恩。臨軒進卷傳臚唱,獨占鰲頭中狀元。(黃純青《中狀元》)
譬如落第詩:不盡劉蕡感,徒欽七子雄。祥乖徵狗夢,技墜貫鵰工。奪錦標無望,泥金報已空。六街羞走馬,佳句冷秋楓。(盧本源《落第詩》)諸如此類,足以展示臺灣士子之社會心態與心路歷程,亦能發見臺灣科舉詩之表徵:
以題目觀之:詩異於其他文體,詩之題目即為主題。兼之有試士、及第、入泮、落第、春闈等專業術語。
以內容觀之:大凡吟詠科舉之作,詩中多有折桂、掄元、功名、臚唱等科舉語境、詞彙。以詩體觀之:首推五言六韻、八韻試帖詩。此體雖多受詬病,卻乃科舉詩之重要支脈;其押韻、詮題、裁對、琢句、字法、詩品、起結、煉格之八法,於作詩技巧而言,實有裨益。以上孤陋之言,錯訛之處,懇請指正。
王鴻鵬
壬寅春月
寫於安華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