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0)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聯絡我們  | 運費計算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註冊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閱讀雜誌 香港/國際用戶
最新/最熱/最齊全的簡體書網 品種:超過100萬種書,正品正价,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送貨:速遞 / 物流,時效:出貨後2-4日

2024年10月出版新書

2024年09月出版新書

2024年08月出版新書

2024年07月出版新書

2024年06月出版新書

2024年05月出版新書

2024年04月出版新書

2024年03月出版新書

2024年02月出版新書

2024年0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2月出版新書

2023年1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0月出版新書

2023年09月出版新書

『簡體書』教育的目的

書城自編碼: 3764125
分類: 簡體書→大陸圖書→中小學教輔教育理论/教师用书
作者: 怀特海
國際書號(ISBN): 9787570322916
出版社: 山西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2-07-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30开 釘裝: 平装

售價:NT$ 184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南方谈话:邓小平在1992
《 南方谈话:邓小平在1992 》

售價:NT$ 367.0
纷纭万端 : 近代中国的思想与社会
《 纷纭万端 : 近代中国的思想与社会 》

售價:NT$ 500.0
中国古代文体形态研究(第四版)(中华当代学术著作辑要)
《 中国古代文体形态研究(第四版)(中华当代学术著作辑要) 》

售價:NT$ 765.0
朋党之争与北宋政治·大学问
《 朋党之争与北宋政治·大学问 》

售價:NT$ 454.0
甲骨文丛书·波斯的中古时代(1040-1797年)
《 甲骨文丛书·波斯的中古时代(1040-1797年) 》

售價:NT$ 403.0
以爱为名的支配
《 以爱为名的支配 》

售價:NT$ 286.0
台风天(大吴作品,每一种生活都有被看见的意义)
《 台风天(大吴作品,每一种生活都有被看见的意义) 》

售價:NT$ 245.0
打好你手里的牌(斯多葛主义+现代认知疗法,提升当代人的心理韧性!)
《 打好你手里的牌(斯多葛主义+现代认知疗法,提升当代人的心理韧性!) 》

售價:NT$ 301.0

建議一齊購買:

+

NT$ 309
《 重新设计一所好学校:简单、合理、多样化地解构和重塑现有学习空间和学校环境 》
+

NT$ 305
《 从优秀学校到卓越学校(美国《前言》杂志年度教育类优秀图书,实现从优秀到卓越的学校领导力的飞跃) 》
+

NT$ 214
《 跨学科课程的20个创意设计(义务教育阶段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建设,跨学科课程建设) 》
+

NT$ 195
《 陶行知教育名论精要(教师读本) 》
+

NT$ 234
《 学校中层修炼手册 》
+

NT$ 230
《 尊重生命的管理:园长卫生保健工作管理能力的提升 》
內容簡介:
本书是怀特海的经典教育著作,体现了他在教育方面的哲学思考。怀特海认为教育应是充满活力的,教育的目的在于促进和引导学生自我发展,这就要求老师也必须有活跃的思维。在书中他还对呆板的知识和惰性的思维进行了批判,怀特海的教育思想对今天的中国仍然具有重要的参考与指导价值。本书除了第四章外,都是怀特海做过的演讲。它们来源于实践经验,反思了教育现状,并对所涉及的那些话题的意义提出了一些批判性的见解。
關於作者:
怀特海(Whitehead,AlfredNorth,1861—1947),英国数学家、哲学家、教育家。他与罗索合著的《数学原理》标志着人类逻辑思维的空前进步,被称为永久性的伟大学术著作之一;创立了庞大的形而上学体系,《过程与实在》、《观念的历险》等是其哲学代表作;他深刻的教育思想也得到了广泛承认。
目錄
001..............................第一章 教育的目的

020..............................第二章 教育的节奏

038..............................第三章 自由和训练的节奏

054..............................第四章 技术教育及其与科学和文学的关系

076..............................第五章 古典文化在教育中的作用

097..............................第六章 数学课程

112..............................第七章 大学及其功能
內容試閱
英文版序言



这是一本专门用来讨论提升智力发展水平的书。我在本书的写作中一直贯穿着一个核心主旨,并从多个维度反复论述:学生是鲜活的生命体,教育的目的是为了激发和促进他们的自我成长与自我学习。基于这个逻辑前提,我们也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教师必须是学生成长的启蒙者、点灯人。因此,本书通篇反对生搬硬套的死记硬背和毫无温情与敬意的灌输的观点与立场。书中所选文章大部分是我在一些教育机构和学术团体的演讲,它们都是我对教育现状的实践与反思,并基于此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一些批判性的意见。
本书中所谈到的教育现象以英国教育制度为底本,这些教育现象放在英国和美国肯定有所不同,但道理是相通的。




怀特海
1929年1月于哈佛大学
第一章 教育的目的

(1916年怀特海出任英国数学家协会会长的就职演讲)




一个人的文化修养体现在他是否睿智、有审美能力和道德情操上,与他掌握多少零散、艰深的知识毫无关系。移动书柜式的人物不过是这世界上最无用的人。美国著名思想家爱默生有句名言:“我平生最憎恶的有两种人,一种是没有信仰的博学多才,另一种是只有信仰的愚昧无知。”我们应该旨在培养既有文化修养又在某个领域具有专业知识的复合型人才。专业知识将奠定他们个人发展的基础,而文化修养将引导他们如哲学般深邃、艺术般高雅。我们必须谨记:最有价值的自我发展是智力发展,这种发展大多发生在16到30岁之间。对这种自我发展的训导,最重要的部分是由母亲在孩子12岁之前给予的。大主教坦普尔坦普尔(Archbishop Temple,1821—1902),英国坎特伯雷大主教,自由主义思想家、社会改革家、教育改革家,曾任牛津大学讲师和拉格比公学校长。著有《宗教与科学的关系》。说过的一句话可以证明我的观点,在解释为什么在拉格比公学拉格比公学(Rugby School),位于英国沃里克郡的拉格比市,创立于1567年,是英国顶尖的贵族私立学校之一,培养了大批精英人士。念书时表现平平的一个普通男孩,长大后成绩斐然的案例时,他说:“人们在18岁时的表现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在此之后的个人发展。”
在训练孩子的思维活动时,我们必须提防我所说的“僵化思维”(inert ideas)——那些仅仅被灌输到头脑中而没有被利用、验证或与其他新事物产生有机融合的观点。
在教育史上有个非常有意思的现象,有的学校在某个时期人才辈出、充满活力,而其后继者却趋于迂腐,墨守成规。其原因就在于他们的大脑已经被这种僵化思维深深地捆绑和束缚起来。这种拘泥于僵化思维的教育不仅无用,反而有害。古谚有云,“最恶者乃由最善者堕落而来”“最恶者乃由最善者堕落而来”,此处怀特海引用的是拉丁文“Corruptio optimi, pessima”,也可直译为“最坏的事物是最好的事物败坏的结果”。作者用这个谚语来辨析教育中的“善”与“恶”,即促进人们思想发展的教育是善的,而束缚人们思想发展的教育是恶的。。虽然教育史上偶尔会出现短暂的思想活跃、富有创新精神的时期,但大部分时期都万马齐喑。这就能解释为什么有些聪明、睿智、经验丰富的中年女性没有接受正规教育反而成了社会中最具智慧的群体,因为她们逃过了僵化思维的荼毒。历史上每一次促进人类进步的知识革命,都是对僵化思维的批判和斗争。然而可悲的是由于人类的无知与愚昧,革命之后又继续延用旧的教育制度,重新用固有的僵化思维去蒙蔽人们。
现在让我们谈谈如何避免在教育体制中出现思维僵化和观念陈腐的问题,我们要特别注意两条戒律:(一)不要教授太多学科;(二)不教则已,要教就教得透彻。
学科过多且授之皮毛,这样只会让孩子们被动接受一些脱节的知识,不能激发任何思想的活力。因此,教授的知识要少而精,尽可能将知识贯通起来形成一个统一体,让学生内化这些知识并在生活中加以运用。这样孩子在受教育之初,就能够体验到发现的乐趣,虽然这种发现是基础的、笼统的,但是它能够帮助学生理解生命中出现的大事小事,理解什么是生活。这里所说的“理解”,不仅仅是逻辑上的分析,而是那句法国格言“理解一切即宽恕一切”“理解一切即宽恕一切”,原文是“Tout comprendre cest tout pardonner”,这里的理解和宽容带着西方宗教的意味,运用上帝赋予的智慧和能力,完成上帝所给予的使命,服务于万民。作者的意思是教育的目的是体验、发现和运用,而不是和生活脱节的纯粹书本知识。层面上的“理解”。迂腐的学究们也许会嘲笑这种实用性的教育,但是如果教育无用,那它为什么存在呢?当然,无论你生活的目标是什么,教育都应该是有用的。它对圣·奥古斯丁圣·奥古斯丁(St.Augustine,354—430),古罗马帝国时期基督教思想家,欧洲中世纪基督教神学、教父哲学的重要代表人物。有用,对拿破仑拿破仑(Napoléon Bonaparte,1769—1821),军事家、政治家和数学家,法兰西第一共和国执政、法兰西第一帝国皇帝。有用,对你我也同样有用。好的教育能让人更好地理解这个世界,所以教育即生活。
这种理解不应局限在教育的精神文化层面,也不体现在所开设的古典的或者现代的教育课程孰优孰劣之中,我只想说,我们想要的“理解”,着眼于当下,着眼于现在。过去的知识的唯一用处,就是赋予我们解决当下问题的能力。对年轻人来说,没有什么比忽视脚下土地正在发生的问题所造成的智力伤害更大的了。现在涵盖了一切。现在是神圣的,因为它既联系着过去,又面向未来。同时我们需要明白,一个存在于两百年前的时代,就和它存在于两千年前是一样的,都是过去,不要被形式上的纪年日期所欺骗。就像莎士比亚莎士比亚(William Shakespeare,1564—1616),英国剧作家、诗人,文艺复兴时期最有代表性的作家之一。他的代表作有《哈姆雷特》《奥赛罗》《仲夏夜之梦》《威尼斯商人》《罗密欧与朱丽叶》等。、莫里哀莫里哀(Molière,1622—1673),法国剧作家、戏剧活动家,法国芭蕾舞喜剧的创始人。他是世界戏剧史上与莎士比亚共同彪炳史册的伟大戏剧家。主要作品有《无病呻吟》《伪君子》《吝啬鬼》《唐璜》等。的时代和索福克勒斯索福克勒斯(Sophoclēs,约前496—前406),古希腊三大悲剧家之一。代表作有《俄狄浦斯王》等。、维吉尔维吉尔(Vergilius,前70—前19),古罗马诗人,在西方思想和艺术领域的影响堪与荷马比肩。作品对欧洲文艺复兴和古典主义时期的文学影响较大。的时代一样,都已成为过去。与先贤圣者的交流是一个伟大而鼓舞人心的集会,但是集会的殿堂只能有一个,那就是现在,至于先贤们谁先到谁后到并没有多大区别。
当我们考察科学和逻辑方面的教育时,前面说过不加以利用的知识是有害的。所谓知识的利用,是指知识要和生活实际相结合,和我们的感觉、情感、希望、欲望以及能调节思想的精神活动联系起来,毕竟这些构成了我们的生活。设想一下,如果只是被动记忆一些知识碎片来构建和巩固精神世界,那肯定不能形成真正的人,或许只有一些报纸的编辑才需要这么做。怀特海批判机械地学习,但编辑的工作是例外,需要肯定和承认,这是由编辑的工作特点所决定的。这里也是怀特海演讲中的一个玩笑,因为报纸上的新闻经常互不相干、零碎。
在科学领域,当接触到一个概念,首先要做的就是证明它,我所说的“证明”就是要证明它的价值。命题是概念的具体体现和表述,只有当体现某个概念的命题是正确的时候,这个概念才是有价值的。因此,通过实验或者逻辑分析来证明命题的真实性是检验一个概念是否有价值的关键。但这种对命题的证明,并不是引入概念的第一步,第一步应该是受人尊敬的老师所给予的权威解读。当我们刚接触一系列命题时,首先会评价其重要性,这是人之常情。我们并不会严苛地证明或批判某一事物,除非它很重要,值得我们去那样做。证明和评价这两个过程几乎可以同时进行,不用严格区分先后顺序。如果一定要有一个优先的话,那就应该是使用过程中的评价。
此外,我们不应该孤立地应用某一命题。不能为了证明命题一而进行一系列实验一,再为证明命题二进行一系列实验二,依次类推,直至一本书结束,这无疑是最无聊的操作了。相反,我们应该把相互关联的命题从总体上加以运用,把它们结合起来,不受出现顺序和使用次数的限制。进行理论研究,首先要选择一些重要的、有可操作性的主题,然后进行系统的深入研究和理论阐述。作为成果展示,理论阐述要精炼,尽可能精确和严谨,篇幅也不宜过长,过长会妨碍深度理解和准确判断。囫囵吞枣地吞下很多一知半解的知识是可悲的,要加以理解和运用。理论和实践不能混为一谈,对于什么时候证明理论,什么时候运用理论,学生们应该了如指掌。我的观点是:经过证明的理论都应该被应用,同样只要条件允许,被应用的理论也都应该被证明。不过证明和应用不是一回事,不能混淆。
讲到这里,我可以用一个题外话来进一步论证我的观点。我们现在已经认识到,教育事业既是一门艺术也是一门科学,既需要教育从业者具备一定的天赋,也需要后天的研究与领悟。这个道理上一代人已经认识到了,比如有些中小学校长没有深入研究和调查,就要求学校的老师学习打保龄球或者培养对足球的喜爱,肤浅地以为这就是文化素养。然而,文化素养不只是打保龄球,不只是踢足球,更不是以所掌握知识的多少来判断。
教育是教人们学会运用知识的艺术,当然很难掌握。但凡当一本真正具有教育价值的教科书问世时,总有评论家说它难以讲授。它当然难教了,如果好教的话,早就应该被焚毁了,因为没有被教授的价值。不仅在教育领域,在别的领域也一样,新事物的发展注定是一条荆棘之路,充满困难和艰险,而如果走了一条过分平坦而舒适的路,那么必将走向万劫不复的深渊。在学校里,这条万劫不复之路就体现在老师利用教材或讲义让学生们死记硬背,记住下一次校外机构考试校外机构考试,原文为“external examination”,是英国的一项考试制度,由校外机构提出评价标准,拟定评价方案,最后由学校组织测试。中可能出现的所有题目。我顺便说一下,学生在考试中要求作答的题目必须是由该学科老师亲自设计或修改的,否则这种教育制度就是失败的。校外机构的工作人员可以对课程或是学生的成绩进行评估鉴定,却不能向孩子们提问一个校内任课教师都没有教过的题目,这个题目最起码是学生曾在校内和老师同学讨论过、接触过的。当然也会有少数的例外,只要不违反原则,也可以接受。
现在让我们回到之前提出的观点:学生在课程学习中学到的理论知识必须有重要的应用价值。现实很难做到这点,因为它涉及的问题是教育的核心问题,就是让知识充满活力,防止知识僵化。
最理想的教育状态包含以下不可或缺的因素:教师的才能、学生的智力类型和人生理想,学校周边环境所能提供的机会,以及诸如此类的其他因素的综合影响。这就是统一的校外考试有害的原因,我们指责它,并非因为我们标新立异或是吹毛求疵,那就太幼稚了。我们不喜欢校外考试的原因是非常具体且现实的,虽然这些考试对于防止学生懒散的学习态度有一定作用,但是它抹杀了文化教育中的精髓。当你根据经验来分析教育的核心任务时就会发现,要成功完成这一任务须依赖许多刚才我提到的不同因素的精细配置。因为教育面对的是鲜活的生命体,而不是没有灵魂的物质。因此,如何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提升学生的判断力,提高学生适应复杂环境的能力以及运用所学知识对重要事件做出预判,这些能力都不是能通过一系列的考试获取的。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台灣用户 | 香港/海外用户
megBook.com.tw
Copyright (C)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