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精致考古--山东大学实验室考古项目论文集(一)
》
售價:NT$
1112.0
《
从天下到世界——国际法与晚清中国的主权意识
》
售價:NT$
347.0
《
血色帝国:近代英国社会与美洲移民
》
售價:NT$
265.0
《
海外中国研究·王羲之:六朝贵族的世界(艺术系列)
》
售價:NT$
811.0
《
唐宋绘画史 全彩插图版
》
售價:NT$
449.0
《
“御容”与真相:近代中国视觉文化转型(1840-1920)
》
售價:NT$
505.0
《
鸣沙丛书·大风起兮:地方视野和政治变迁中的“五四”(1911~1927)
》
售價:NT$
454.0
《
海洋、岛屿和革命:当南方遭遇帝国(文明的另一种声音)
》
售價:NT$
485.0
|
編輯推薦: |
当下的少年阅读,需要可口的“水果”,更需要硬核的“坚果”,否则少年们的阅读营养就不均衡,甚至有所欠缺。日常阅读时,我们不仅要培养少年们的“相信童话”的“童话精神”,更要培养少年们敢于怀疑和质疑童话的“现实精神”。要知道,世界并不全是玫瑰色的,童话也解决不了一切问题,有时候还必须依靠理性、智慧和健全的心智和真实的事理辨析能力来解决现实问题。这个能力,换一个说法,就是我们所强调的“铸根培魂”。基于以上宗旨,我们约请著名诗人、散文家、儿童文学作家徐鲁,从他数百万字的美文作品中,按照不同主题分类,编选了这套“少年人文美文系列”,为少年们提供阅读中的精神坚果,
|
內容簡介: |
家国情怀是中华民族最宝贵的美德,歌唱祖国、礼赞英雄,也是文学创作永恒的主题和最灿烂的篇章。本集是徐鲁创作的以家国情怀为主题的系列美文,文章里的主人公有不同时代伟大的英雄人物,也有平凡事业中的最美奋斗者。作者善于选取最感人的细节,从很小的入口,去呈现热爱祖国、振兴中华的大主题,每篇美文的字里行间,闪耀着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坚韧不拔、团结奋进的精神光芒,是一本能在少年读者的心田播下爱国的种子、打下坚实的“精神底子”的书。
|
關於作者: |
徐鲁,诗人、散文家、儿童文学作家。中国作家协会第九、第十届儿童文学委员会委员,第五、第六届湖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湖北省中华文化促进会副主席。
有二十多篇作品入选中小学语文教材。出版各类文学图书多部,作品曾获全国“五个一工程”图书奖、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屈原文艺奖、冰心儿童图书奖、陈伯吹国际儿童文学奖等。
作品被译为英、法、意、韩、日、瑞典、西班牙、阿拉伯等语种。
|
目錄:
|
祖国是我们最坚实的依靠(代序)
——致少年的你
觉醒
飞驰在广袤的大地上
双栖楼前的芭蕉树
“邹容吾小弟”
长夜求索
真理的味道是甜的
春夜的惊雷
延乔路上的鲜花
穿越时空的家书
初心
贺页朵的宣誓书
永远燃烧的火炬
金色的鱼钩
温暖的炭火
闪亮的初心
孔雀河边
马兰芳华
捡果核的老人
马兰村的歌声
功勋
旧皮箱里的秘密
响彻太空的中国乐曲
金色的稻浪
用什么缝制坚固的铠甲
“肝胆相照”
无悔的选择
比钢铁还坚强的人
一路芬芳满山崖
祖国
祖国,请听我热情的呼唤
祖国之恋
祖国母亲
敬爱母语
国庆节的回忆
早安!祖国
|
內容試閱:
|
祖国是我们最坚实的依靠(代序)
——致少年的你
家国情怀,是我应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邀请,为少年朋友们的“开学第一课”选定的主题。我也愿意用这篇讲稿,作为《红日照耀东方》(家国情怀卷)这本美文集的“代序”。祖国,是一个圣洁、崇高的字眼,但祖国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我曾在《我的祖国》这本绘本里写道,祖国,是你出生后舒适的摇篮,是你听到的第一支摇篮曲;在柔软的草地上,当你第一次学走路的时候,托起你小小脚丫和脚步的,就是我们的祖国母亲;祖国,也是你每天上学放学时,走过的那条铺满绿荫的小路;是你在课堂上举手回答问题时,老师给你的微笑和赞许;当你写出第一个方块字的时候,当你用美丽的母语大声朗读的时候,当你戴上红领巾,或者戴上团徽的时候,当你在帮助一个比你弱小的人或老年人的时候,祖国,就站你的在背后看着你,分享着你的快乐和幸福。
我的恩师、著名文学家徐迟先生,老年时出国访问,在一个不眠之夜,写下了一篇抒情散文诗《间奏曲:祖国》,抒发了他对“祖国”这个神圣字眼的深切感受:“两个神奇的字:祖国!……两个光辉的字,庄严的字,贴心的字,最可贵、最可爱的字呵,祖国,我的祖国!为什么当初我身在祖国,身在福中,在她的怀抱中,我竟然没有像今夜,身在她的怀抱之外的外国,远在美利坚合众国反而更加地激动了呢?原先我真是身在福中不知福,那时她紧紧地抱着我在她怀中,她的芬芳的气息扑在我的身上。她无处不在,我时刻接触到她,亲近着她。我足踏在祖国的土地上,头顶祖国的天空,我呼吸着祖国的空气,沐着祖国的阳光雨露。”
离第一次读到这篇散文诗已有 30 多年了,至今我还能一字不差地把它背诵下来,而且每次念诵起来,仍然会心潮澎湃、激动不已。这样的文字与情怀,如同电光火石,炽热而耀眼;又似苍老的江海,深沉而广阔。这也让我想到一代代忠诚和优秀的中华儿女,他们热爱祖国母亲,把毕生的才能、智慧和心血,乃至生命,全部献给了祖国,他们的赤子情怀一直就是这样,爱得深沉,爱得真挚,爱得无怨无悔。
2020 年秋天,我在云南乌蒙山区采风时,勤劳的果农周帮治爷爷,给我说到了几句乌蒙山乡谚:“一棵果树三分田,百棵果树十亩园;有山才有水,有国才有家”“家大业大,不如国家强大”。还有一位彝族养蜂人,在和我交谈时也说到了几句彝族谚语:“鸟离不开窝,人离不开国”“锅里有,碗里才有”。这些朴素的谚语,表达的是普通百姓对国家的热爱,是强大的祖国给每个人带来了安全感和坚实的依靠感。
少年时代,我在阅读时记住了两个闪光的句子,迄今也没有忘记。一句是:“谁不属于自己的祖国,他也不会属于人类。”另一句是:“一个人越是伟大,他就越不能没有祖国。”是的,一个不热爱自己美丽家乡的人,又怎能指望他会去爱祖国、去爱全世界呢!
家国情怀是中华民族最宝贵的美德之一。歌唱祖国、礼赞英雄,也是每个时代的文艺创作最闪亮的主题和最动人、最灿烂的篇章。这些题材的作品,总会带着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坚韧不拔、团结奋进的精神基因,也能在一代代读者的心田里播下爱国的种子。我希望自己写的书,也能具有种子一样神奇的力量。
热爱科学的少年们,如果你去了解一下中国的科学和科技发展史,就会发现,那既是一部伟大的中国科学家精神史,也是一部动人的科学赤子报国史。我曾写过不少中国科学家的传记故事。写地质学家李四光先生时,我写到了李四光和女儿李林、女婿邹承鲁“一门三院士”科学报国的故事。李四光先生曾说:“一个科学技术工作者,如果他抱定了为社会主义祖国的富强,为人类幸福前途服务的崇高目的,在工作过程中,不断攻破自然秘密……他的生活就会丰满、愉快、生动和活泼。”李四光从少年时代立志学造船,到改学地质学,回到新中国的怀抱后,更是祖国建设需要什么,他就研究什么、关心和寻找什么。这种赤诚的爱国热情和科学报国的精神,深深影响着女儿李林的成长。正是在父母言传身教的影响下,李林参加工作后,也从国家的现实需要出发,三次“改行”,不断转变自己的科研专业。先是参加了中国第一个“原子反应堆”材料实验;后来参与了第一颗原子弹引爆材料研究工作试验;最后又参与了第一艘核潜艇材料试验。继李四光之后,李林和邹承鲁先后成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实现了一家两代人科学报国的共同理想。
写数学家华罗庚的故事时,我也写到了一个细节:1979年,华罗庚访问英国时,有位女学者问他:“华教授,1950年您回国后,后悔过吗?”华罗庚不假思索,立刻豪爽而坚定地回答她说:“为什么会后悔?一点儿也不后悔!我回国,就是要用自己的力量为祖国做些事情,并不是为了图舒服。一个人活着,不应是为了个人,而应是为了祖国母亲!”
我国第一代核潜艇总设计师、“共和国勋章”获得者黄旭华院士,他选择的报国之路是“以身许国”,为了国家利益而隐姓埋名、远离亲人和朋友 30 余载。他就像一位骑鲸蹈海的老船长,经历过一次次的惊涛骇浪;他全程参与了新中国核潜艇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曲折征程,恪守着“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的铮铮誓言,把一生的奋斗故事,写在万顷碧波深处。他袒露过自己的人生选择:“我非常爱我的夫人,爱我的女儿,爱我的父母。但是,我更爱国家,更爱事业,更爱核潜艇。在核潜艇这个事业上,我可以牺牲一切!……此生属于祖国,此生属于事业,此生属于核潜艇,此生无怨无悔!”我创作的《此生属于祖国:功勋科学家黄旭华的故事》这本传记的书名和全书的情感基调,即源于此。
亲爱的少年朋友,有什么能比拥有这样一位伟大的祖国母亲更幸福、更值得骄傲和自豪的呢?在这片辽阔的国土上,在这个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的大家庭里,哪怕是从事着最平凡工作的劳动者,只要一想到我们是在自己祖国的土地上生活、劳动和奉献着,都会立刻拥有一种踏实、光荣、幸福和安全的感觉,任何困难也不能把我们吓倒和压倒。祖国,永远是我们每一位中国人的最坚实的依靠。
飞驰在广袤的大地上
1872 年(同治十一年),一艘邮轮冒着滚滚浓烟,缓缓驶入茫茫太平洋。这艘大船上,载着包括詹天佑(1861—1919)在内的 30 名 10 来岁的中国幼童。这些小小少年带着清政府的救国美梦,将到美国学习先进的文明与科学技术。那一年詹天佑只有 11 岁。
原来,当时的爱国革新思想家容闳,上书清政府,建议选派一批聪慧好学且有志向的幼童出洋留学,以期把西方先进的文明与科学技术引进中国,从而革新和改变古老落后的中国社会现状。
长期以来受到西方列强欺压和要挟的清政府,批准了容闳的建议,就让容闳在南方招考符合条件的幼童。所有考取出洋资格的幼童,随容闳先抵达上海,在预备学校进行英文强化训练。首批获准赴美的幼童中就有詹天佑、蔡绍基、梁敦彦等 30 人。1872 年 8 月里的一天,这批中国幼童“乘桴浮于海”的时刻来到了,容闳既像家长又像保姆一样,带着这群满怀好奇心的娃娃登上了出洋的邮轮……
今天看来,清政府当时的救国美梦未免有点天真,结果自然是“一枕黄粱”。但对那些心地单纯、正处在渴望读书和求知年龄的中国幼童来说,一个崭新的、充满各种可能的未来,正在等待着他们。
被后人称为“中国铁路之父”“中国近代工程之父”“铁路大王”的近代铁路工程师詹天佑,就是这批幼童中走出来的佼佼者之一。
到了美国之后,詹天佑从著名的西海文小学、纽海文中学,一路读到了耶鲁大学土木工程系,主修铁路工程专科。刚满 20岁,他就出色地完成了大学本科课程,成为当年归国的 105 名留美学生中,仅有的两位学士学位获得者之一。
在美国读书期间,詹天佑尽情领略了西方先进文明的气象,也以自己聪慧、勤奋的学习能力和敢于接受新事物的能力,让他的同学感到惊讶,甚至自愧不如。
读小说、看电影、游泳、滑冰、钓鱼、打球……詹天佑兴趣广泛,几乎没有他不爱好的东西。他最喜欢的是打棒球,是中国留学生代表队“中华棒球队”的一名杰出队员。这支球队曾同旧金山附近的一支半职业球队进行过一场表演赛,詹天佑的表现赢得了队友和观众的称赞,很多美国人都感到惊讶:这些梳着长辫子的中国人,不是被称为“东亚病夫”吗?但看起来,他们一点也不比美国人弱呀!
1881 年(光绪七年),20 岁的詹天佑以出色的成绩从耶鲁大学毕业,当年就返回了祖国。这一年从耶鲁大学毕业的中国留学生只有两人,除了詹天佑,还有一位留学生是唐代大书法家欧阳询的第 43 代孙,后来成为外交家的欧阳赓。
詹天佑归国后,立刻就投入到中国早期铁路工程事业之中,成为中国首位铁路总工程师,负责修建了京(北京)张(张家口)、汉(汉口)粤(广东)川(四川)以及沪嘉、洛潼、津芦、锦州、萍醴、新易、潮汕等多条铁路。他被人们称为“中国铁路之父”和“铁路大王”。
京张铁路是詹天佑在 1905 年至 1909 年间主持修建的中国自建的第一条铁路。在修建这条铁路时,詹天佑发挥出超凡的才智,史无前例地创立了“竖井施工法”和“之”字形线路,震惊了中外铁路工程界。
这条铁路全长约 200 公里,沿途要穿越军都山脉,地形险峻,工程十分复杂和艰巨。当时,为了争夺这条铁路的修建权,英、俄两国相持不下。清政府虽然有心自力更生、自主修筑,但还是缺乏信心,有点犹豫不定。外国铁路专家也纷纷放出言论说,中国目前根本无力完成这么复杂的铁路工程,还是尽早让出来算了。
有一些外国铁路专家甚至带着轻蔑的口吻说:“中国人,还是算了吧,他们根本无力完成复杂的铁路工程!”詹天佑心里却非常不服气,他向政府请缨说:“我巍巍中华,地大物博,而于区区一路之工,尚须借重外人,我辈实引以为耻!”
在以后的许多年里,詹天佑怀着报国雪耻之志和强烈的民族自尊心,面对外国专家不怀好意的讥讽和蔑视,以一种顶天立地的担当和勇气,硬是让中国第一条自主设计和建造的京张铁路,铺设在了祖国北方大地上!
1912 年 5 月,詹天佑开始担任汉粤川铁路总会督办兼总工程师,主持修建汉粤川铁路。粤汉铁路北起武昌,南至广州,全长 1059.6 公里。自 1900 年开始筹建,其间因经费等问题建建停停。1936 年 9 月 1 日首次通车,从广州黄沙出发,到第三天抵达武昌徐家棚,历时 44 个小时。
1919 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詹天佑不顾自己身患腹疾,代表中华工程师学会出席了远东铁路国际会议。他之所以要拖着病体、冒着严寒去赴会,就是为了和企图霸占我国东北地区中东铁路的日本代表较量一番,保卫中国拥有的中东铁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