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惜华年(全两册)
》
售價:NT$
320.0
《
甲骨文丛书·古代中国的军事文化
》
售價:NT$
454.0
《
中国王朝内争实录(套装全4册):从未见过的王朝内争编著史
》
售價:NT$
1112.0
《
半导体纳米器件:物理、技术和应用
》
售價:NT$
806.0
《
创客精选项目设计与制作 第2版 刘笑笑 颜志勇 严国陶
》
售價:NT$
281.0
《
佛山华家班粤菜传承 华家班59位大厨 102道粤菜 图文并茂 菜式制作视频 粤菜故事技法 佛山传统文化 广东科技
》
售價:NT$
1010.0
《
武人琴音(十周年纪念版 逝去的武林系列收官之作 形意拳一门三代:尚云祥、韩伯言、韩瑜的人生故事 凸显百年武人命运)
》
售價:NT$
199.0
《
剑桥斯堪的纳维亚戏剧史(剑桥世界戏剧史译丛)
》
售價:NT$
704.0
|
內容簡介: |
《赣江下游入湖三角洲水道演变机理与整治》以赣江下游入湖三角洲水道为研究对象,利用历年河床底质资料、卫星遥感资料、水文泥沙资料及特殊洪水资料等,通过河床演变分析、数值模拟、模型和机理实验,探讨分析赣江下游河道历史演变特性、三角洲水道成因和延伸发展特性、赣江尾闾整治工程效果等,揭示了赣江下游河道洪水演进、水道分流、滩槽冲淤、水道重整及三角洲形态演变等机理和规律,构建了基于阻力参数和活动指标的三角洲水道系统分类方法、三角洲形成的动力演变理论模型及赣江尾闾工程泥沙数学模型,提出了河岸、滩槽演变模拟方法、三角洲模拟的实验设计方法和三角洲区域水道整治方法。这些研究成果推动和完善了短流程河流下游河道演变、入湖三角洲模拟与预测的理论与技术,对冲积河流及入湖三角洲的保护与治理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指导意义。
|
目錄:
|
目录第1章 赣江下游河道特性与整治概述 11.1 赣江下游河道特性 11.1.1 概述 11.1.2 自然条件 31.1.3 水沙特性 41.1.4 地质特征 81.2 赣江下游洪水特性与防洪工程概况 91.2.1 洪水灾害特性 91.2.2 防洪工程建设 111.3 入湖三角洲的河道系统特性 121.4 赣江下游综合整治面临的问题 141.5 研究现状 151.5.1 河流演变研究现状 151.5.2 数值模拟研究现状 161.5.3 遥感研究现状 191.5.4 入湖三角洲形成过程理论与实验研究现状 201.5.5 赣江下游河段研究现状 24第2章 基于实测与遥感资料的赣江下游河道演变特征 312.1 基于实测资料的赣江下游河道演变特征 312.1.1 外洲河段演变特征 332.1.2 外洲河段冲淤特征 362.1.3 尾闾河段冲淤特征 462.2 基于遥感资料的赣江下游河道演变特征 572.2.1 遥感技术方法 582.2.2 赣江干流演变特征 592.2.3 赣江尾闾演变特征 62第3章 赣江下游尾闾河段演变机理分析 693.1 河道演变机理 693.1.1 河道演变对来水条件的响应 693.1.2 河道演变对来沙条件的响应 753.1.3 河道演变对分流比的响应 803.2 水体演变分析 843.2.1 研究方法 843.2.2 赣江尾闾及南昌城区水体演变分析 863.2.3 水体变化驱动力分析 98第4章 赣江下游尾闾地区洪水模拟与行洪安全 1014.1 历史洪水与危害 1014.1.1 历史洪水记载 1014.1.2 洪水灾害成因 1044.2 洪水特性 1054.3 控制方程 1074.3.1 水流基本方程 1074.3.2 泥沙模型控制方程 1084.3.3 数值离散方法 1084.3.4 模型中泥沙模块相关物理量的确定 1144.3.5 模型边界条件 1174.4 洪水过程模拟 1194.4.1 模型计算区域 1194.4.2 模型的验证 1194.4.3 模型的边界条件 1214.4.4 模拟工况 1214.5 洪水模拟结果分析 1254.5.1 水位变化分析 1254.5.2 分流比变化分析 1294.5.3 流速变化分析 1304.5.4 洪水过程总结 130第5章 基于阻力参数与活动指标的三角洲水道系统分类 1325.1 基于阻力参数与活动指标的河流形态判别法 1325.1.1 河流阻力及河流活动指标 1325.1.2 植被因素影响及量化方法 1385.1.3 基于阻力参数与活动指标的河型分类方法 1395.1.4 河型分类阈值验证 1445.2 河控三角洲水道系统形态分类 1465.2.1 浑水极限切应力影响因素分析及计算 1465.2.2 浑水极限切应力影响因素相关程度判定 1475.2.3 三角洲平原水道活动指标计算 1485.2.4 三角洲平原水道分形维度 1495.2.5 三角洲平原水道分类判别 1515.2.6 三角洲水道分类阈值验证 151第6章 入湖三角洲初始段动力演进理论模式及其验证 1566.1 入湖三角洲初始段平面射流理论模型 1566.2 模型相似解法 1586.3 床面冲淤变形计算 1606.4 模型验证 1616.5 对比研究 1656.6 理论解影响因素分析 167第7章 不同因素对入湖三角洲形成演变过程影响的实验研究 1747.1 实验装置 1747.2 实验方法 1757.3 实验现象 1777.4 水道系统动力演进过程及水流流态转变周期分析 1797.4.1 水道系统动力演进过程分析 1797.4.2 水流流态的周期性转变及周期预测 1857.5 三角洲沉积过程和形态分析 1887.5.1 三角洲前缘特性分析 1887.5.2 三角洲岸线弯曲度分析 1897.5.3 三角洲沉积形态分析 1907.6 对照组和重复组对比实验分析 193第8章 入湖三角洲阶段性演变过程实验研究 1968.1 研究背景 1968.2 实验装置及方法 1968.3 实验现象 1988.4 水道系统动力演进过程分析 2038.5 三角洲沉积过程分析 2048.5.1 纵向生长 2048.5.2 横向生长 2068.5.3 垂向生长 2078.5.4 岸线弯曲度 2098.6 赣江三角洲年内发展变化特征 2118.7 实验三角洲与赣江三角洲演变过程对比分析 212第9章 区域水道整治 2149.1 水道整治现状 2149.1.1 水系现状 2149.1.2 水质现状 2149.1.3 防洪现状 2149.1.4 存在的问题 2149.1.5 整治的必要性 2159.2 尾闾四支整治结果分析 2159.2.1 冲淤变化分析 2159.2.2 枯水水位分析 2179.3 尾闾主支整治效果分析 2209.3.1 主支模型计算区域 2209.3.2 模型的验证 2209.3.3 工程应用 2229.3.4 结果分析 2229.3.5 小结 2259.4 尾闾分汊河段整治效果分析 2269.4.1 流线变化分析 2269.4.2 河床岸线变化 2279.4.3 洲头冲淤变化分析 2289.4.4 分流比变化分析 2299.5 典型河段效果分析 2309.5.1 江心洲地形变化分析 2309.5.2 河漫滩地形变化分析 2329.5.3 枢纽下游弯道地形变化分析 234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