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无法从容的人生:路遥传
》
售價:NT$
340.0
《
亚述:世界历史上第一个帝国的兴衰
》
售價:NT$
490.0
《
大处着眼:持久战与《论持久战》
》
售價:NT$
390.0
《
人工智能与大数据:采煤机智能制造
》
售價:NT$
440.0
《
未来漫游指南:昨日科技与人类未来
》
售價:NT$
445.0
《
新民说·逝去的盛景:宋朝商业文明的兴盛与落幕(上下册)
》
售價:NT$
790.0
《
我从何来:自我的心理学探问
》
售價:NT$
545.0
《
失败:1891—1900 清王朝的变革、战争与排外
》
售價:NT$
390.0
|
編輯推薦: |
※ 备受期待的“特别会讲故事的科普作家”河森堡暌违3年全新科普故事集,百万粉丝持续追更中!
这一次,他将“硬核科普”藏在教授与年轻人的故事里——跟着教授“荒白”与年轻人“秦子”的脚步,重新认识我们生存的世界!
※ 一个对世界充满好奇的年轻人,一个对人类发展充满关怀的青年教授,读他们的一篇故事,就像旁观了一场聊天,不经意间获取知识,沉淀思考。就像读了一本双男主版《苏菲的世界》!
※ 若你曾思考一些旁人很少想到的问题:比如“人类花大价钱探索太空有什么意义”;比如“诗和远方”与“读书”有什么价值……从他们的故事里,你会收获意想不到的答案。
※ 多学科硬核知识深度融合:用既巧妙又深刻的逻辑,把涉及自然科学、历史人文、社会生活与哲学思辨等不同领域的知识串成了“星座”。探寻现象背后的事物之间的本质联系,让知识成为打开视野、理解万物、增长智慧的工具。
|
內容簡介: |
“特别会讲故事的科普作家”河森堡原创科普故事集。
“冷山大学”里的高冷教授“荒白”与痞子少年“秦子”,一对“被命运绑在一起”的师徒,30场关于宇宙、历史、人生、自我等宏大命题的认知思辨之旅。
若你曾思考一些旁人很少想到的问题:比如“人类花大价钱探索太空有什么意义?”;比如“我们读书、我们追寻诗和远方,有什么价值?;再比如“研究甲骨文到底有什么用?”“我们为什么一定要学数学?”……
从教授和年轻人的故事里,你可能不会得到一个显而易见的答案,却能从中看到现象背后的本质联系,重新思考前行的方向。
他们用30场与日常生活紧密相连的对话,把自然科学、历史人文、社会生活与哲学思辨等多个领域的知识串成“星座”,将答案落脚在“此刻的我们”之上,带领读者重新思考知识对人类当下和未来的价值。
比起知识本身,或许这本书更能让你获得一种将多学科交叉的信息融会贯通的意识,学会如何对我们生存的环境中的问题进行“有意义的追问”,以及如何探寻现象背后的事物之间的本质联系,让知识成为帮助我们打开视野、理解万物、增长智慧的工具。
|
關於作者: |
“特别会讲故事的讲解员” 微博官方十大影响力科普大V
河森堡,科普作家,博物馆讲解员,擅长用故事表达科学与人文之趣。
因在知乎开辟专栏“我在国博讲故事”而被人熟知,之后曾在多个媒体平台开设个人专栏,用独特而生动的方式讲述科普知识,其极富感染力的演讲深受读者欢迎,微博粉丝近650万,一席演讲视频《进击的智人》播放量超1亿。曾被中国科学协会和人民日报社评为十大科普自媒体,并蝉联多年微博官方十大影响力科普大V。
曾出版科普畅销书《进击的智人》《了不起的博物馆》。
|
目錄:
|
楔子
壹 · 我们足下的土地:历史文化篇
研究甲骨文有什么用?
“崇洋媚外”是种什么心态?
世俗的华夏
你的“历史立场”是什么?
学习历史的意义
一块石头上的修为
当我们说到“红色”,是在说什么?
《诗经》与天命
“前进,手挽手地前进”
贰 · 我们头顶的星空:自然科学篇
外星母舰来的那一天
“似曾相识”
人类为什么花大钱探索太空?
死神的寿命
为什么一定要学数学?
月亮代表我的心
叁 · 我们沿途的烟火:社会生活篇
有利于团结的事
值得尊敬的医生
上瘾的根源
老人的价值
焦虑的幻觉
成年人的爱好,只能止于爱好?
所谓“文笔”
“社恐”未必是坏事
肆 · 我们追寻的彼岸:认知思辨篇
我们为什么一定要读书?
逻辑的力量
无聊的本质
关于“进步”的迷信
幽默的内核是悲剧
“远方”在此刻的意义
脑内繁星
尾声:验收日
参考文献
|
內容試閱:
|
人类为什么花大钱探索太空?
秦子正盘腿坐在电视机前,聚精会神地按着游戏手柄,脸涨得通红。突然,荒白教授走过来,拿起遥控器一按,换了频道。
秦子脖子上霎时冒出青筋来。“教授,你干吗呀?我好不容易打到关底 boss(头目)!我还没存档呢!”
教授没回头,把遥控器捏在手里,看着电视屏幕。“你这个星期,天天跑我这儿来蹭吃蹭喝,现在电视也想霸占?看看这个,这可是全人类的大事。”
秦子龇牙咧嘴地看过去,只见电视屏幕上,一枚火箭正在点火,在轰然升腾的浓雾中,其尾部爆射出光芒耀眼的火焰,气势磅礴地冲入苍穹。
教授看得入神,不住地微微点头,秦子看了看屏幕,又转头看了看教授,“哼”的一声把手柄一扔,双手枕在头后,闭眼撇嘴。
教授没回头,依然盯着屏幕,问:“干吗?”
“净整这些没用的。”
“你说什么没用?”
秦子闭着眼,伸手指向屏幕。“我说这电视里的东西没用,眼下社会上还有那么多人生病受灾,饭都吃不上呢,把大笔的预算扔进虚无缥缈的太空而不解决切实的社会问题,纯粹是浪费纳税人的钱。”
教授冷哼一声。秦子听出了教授的嘲讽,睁开一只眼睛,问:“您笑什么?我说错了?”
教授依然看着屏幕上的发射直播,道:“何止错,简直错到离谱。探索太空是意义的人类实践之一,我甚至都在想是不是应该加上‘之一’两个字。”
秦子又盘腿坐了起来。“那您倒是说说,探索太空有什么实际意义?事先声明,我说的可是实际意义,至于什么满足好奇心和激发民族自豪感之类的话,您还是别说了,没劲!”
“探索太空重要的意义在于……”说到这儿,教授慢慢转过身来,看着秦子,“人类有个不可克服的弱点,即他们的思维总是受限于实践经验。”
秦子盘着腿,翻了个白眼。
教授坐到沙发上,跷起腿,继续说:“秦子同学不妨想想看,世界各地古代的神怪都是什么样的:中国的女娲,上半身是人,下半身是蛇;古希腊的弥诺陶洛斯,上面是牛头,下面是人身;古埃及的阿努比斯,是胡狼头配人身;玛雅人的雨神库库尔坎,是身上长了羽毛的蛇。虽然这些神怪的形象奇特,但是塑造他们的古人们究竟想象出什么实践观察之外的新东西了吗?”
秦子的眼珠转了转,他捏着下巴答道:“好像没有……?”
教授点头道:“是的,没有。这些所谓神怪的形象,无一例外都是各种已知自然元素的重新组合,说白了,还是古人实践观察之内的东西。”
秦子点了点头,但旋即又问:“所以呢?这和探索太空有什么关系?”
“其实,不仅古人有这个局限,近现代人的思维一样受限于实践经验。如果你回到 17 世纪,问一个欧洲贵族想要什么更好的交通工具,他们会回答想要更快、更舒适的马车,而不是汽车。再比如,中国有一位了不起的科幻作家,名叫叶永烈。叶先生出版过一个科幻故事,叫《小灵通漫游未来》,书中对未来世界的衣食住行等方方面面做了畅想,有悬浮的汽车、人造食物等。但很有趣的一点是,叶先生笔下的未来世界竟然没有互联网,秦子同学知道为什么吗?”
“……因为作者没见过?”
教授点头道:“对,这个故事出版于 1978 年,当时的中国还没有互联网。”
秦子听完,挠着头陷入思考。
“所以,秦子同学,你现在明白了吧?人们过去总是误以为思维是领先于实践的,但其实恰恰相反,人的思维常常会被实践经验局限,在见到乃至做到很多事之前根本就想象不出它们,而且……”
秦子问:“而且什么?”
“而且,更加让思维难以追上实践经验的一点在于,人类往往习惯于直线性地思考问题,却难以预料间接影响。社会上普遍存在着一种误会,即觉得人类的科技在发展历程上仿佛是一条项链,一个个科技成果就好像被穿在细线上的珍珠,上一个紧挨着下一个,下一个紧挨着下下个,就这样排列得整整齐齐,仿佛一切都会按照人们预料的轨迹发展。其实根本不是这样的……”
“不是这样?那是什么样?”
教授答道:“人类的科技成果在结构上更像是网状的,有些看似不着边际的技术,其实彼此间接存在着意想不到的牵引和启发。”
秦子伸长了脖子。“您能举几个例子吗?”
“当然。秦子同学,次工业革命的关键是什么?”
“当然是蒸汽机的发明和推广。”
教授追问:“那蒸汽机的关键又是什么?”
秦子想了想,摇摇头。
教授冲着秦子微微俯身,道:“是活塞,活塞结构把煤炭的化学能转换成了机械的力量。但是,秦子同学,你知道吗?活塞技术得以实现,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在于英国社会的其他行业在无意间做了技术积累。”
秦子摊手道:“教授,您说得靠谱吗?哪些行业会在工业革命之前积累活塞技术?”
“英国有一位历史学家,名叫西蒙·谢弗,他就指出蒸汽机的活塞技术其实来自另外三个行业。” 说到这儿,教授伸出三根手指,“分别是火炮、钟表和啤酒。”
秦子往后梗着脖子,问:“这些行业都挨着吗?”
教授说:“当然不挨着,但技术的转移和继承就那么发生了。比如说,英国的火炮工程师掌握了一种精密的金属加工技术,可以把活塞严丝合缝地安装在气缸中,而钟表工匠则非常善于将杠杆的往复运动转换成圆周运动,酿酒师则在酿制啤酒时有着稳定蒸汽压力的手段,这三个行业的技术在历史中融会交织在了一起,终促成了蒸汽机活塞的发明。在工业革命之前,这三个领域的工匠自然不可能知道蒸汽机是何物,但他们从自己的实践经验出发,后愣是做出了一个他们想都没想到过的东西,这便是在科技的网状结构中,实践领先思维的一个典型例子。”
秦子低头想了想,又抬头看向教授,摊手道:“所以呢?您说了这么多,和探索太空的关系是?”
“探索太空就是人类前沿的实践之一。”教授说着插了兜,转头看向屏幕中升空的火箭,“在这个过程中,人们将设定一个宏大而艰巨的目标,并以此为导向,将其细化成一个个具体切实的问题去解决。科学家和工程师们不断地想出新方案、新点子,以突破过去实践经验的局限,并使得这些创新终推广到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做到过去人们思维所不及的事。”
“请您说具体点儿。”
“比如说,你刚才提到的受灾吃饭问题。今天某个地方出现灾情后,救援物资里会有大量的速食食品,而其中包含的冻干脱水食物在技术上的源头就是阿波罗登月计划,这是当时科学家们为了给食物保鲜减重,同时保障宇航员的营养供给而开发的技术。”
秦子笑了。“啥?灾民们吃碗方便面什么的还能和阿波罗计划扯上关系呢?”
教授点头道:“当然,但不止于此。再比如说,你刚才还提到了看病问题,现在医院重症监护室里的诸多技术,开始也是为了追踪宇航员的生理指标而研发的。还有,当年哈勃望远镜的镜片出了点儿问题,拍出的照片模糊不清,为了解决这个麻烦,工程师们研发出一套新的图像算法,以调试出更加清晰的宇宙照片。但是你猜,这个技术后来用在哪儿了?”
“用在哪儿?”
“恰恰用在了你提到的医疗领域,这套图像算法可以高效准确地筛查早期乳腺癌,即使是专业精深的医生也未必能做到的事被一个来自航天领域的创新解决了,这就属于做到之前没人能想到的事,实践再次领先于思维。”
秦子听完之后,抬头环顾了一下房间,问:“……这样的例子还有吗?”
“这样的例子千千万万, 三天三夜都说不完。如果我们把所有来自航天领域的创新都去除,那我们的生活其实剩不下什么东西,不仅你的运动鞋会消失,你小时候只怕连尿不湿都用不上了。人的思维受限于实践经验,而探索太空就是人类前沿、突破性的实践,它带来了无与伦比的牵引和溢出效应,现代社会的各行各业都受益于此。”说到这儿,教授按了一下遥控器,把电视调回游戏画面,然后朝门口走去。当他拉开门探身出去的时候,他突然又后撤了一步,仰身回头对秦子说:“哦,对了,你拿的是无线手柄,这种内置电源技术也来自阿波罗计划。感谢太空探索吧,秦子同学。”
说罢,门砰的一声关上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