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剑桥日本戏剧史(剑桥世界戏剧史译丛)
》
售價:NT$
918.0
《
中国高等艺术院校精品教材大系:材料的时尚表达??服装创意设计
》
售價:NT$
347.0
《
美丽与哀愁:第一次世界大战个人史
》
售價:NT$
653.0
《
国家豁免法的域外借鉴与实践建议
》
售價:NT$
857.0
《
大单元教学设计20讲
》
售價:NT$
347.0
《
儿童自我关怀练习册:做自己最好的朋友
》
售價:NT$
316.0
《
高敏感女性的力量(意大利心理学家FSP博士重磅力作。高敏感是优势,更是力量)
》
售價:NT$
286.0
《
元好问与他的时代(中华学术译丛)
》
售價:NT$
398.0
|
內容簡介: |
本书是一部科学史著作,讨论近代英国科学体系的构建问题。正如作者在结语中所说,科学的建制化是科学这样一种特殊的认知方法通过组织化、政治化、社会化、技术化和职业化的途径,逐步展开和实现其公共性的过程。基于这一认识,作者对从近代早期至19世纪中叶的英国科学体系的构建过程做了追溯和分析。作者通过对“新旧医学之争”、培根的实验科学方法论、大学(剑桥、牛津、伦敦大学)教育的发展演变、皇家学会的发展演变、科学走向大众等问题的溯源和分析,为读者展现了16世纪至19世纪中叶的英国科学体系的组织化、政治化、社会化、职业化过程。
|
關於作者: |
李文靖,南京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应用化学专业理学学士,北京大学哲学系科学技术哲学专业哲学硕士和哲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博士后。2009—2011年美国威斯康辛大学科学史系客座研究员,2017—2018年英国剑桥大学科学史系访问学者。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助理研究员,主要研究西方科学思想史、化学史、科学的建制化以及全球史背景下的科学史。译著有《剑桥科学史》第三卷(大象出版社,2020年)。目前从事研究有“化学对20世纪世界的战争、发展与环境等方面的影响研究”(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达朗贝尔文集》编译(商务印书馆约稿)等。
|
目錄:
|
导言
章经验事实作为新的真理标准——近代早期的科学革命与宗教改革
节现代科学的兴起:方法、路径与知识等级金字塔
一新旧医学之争在英格兰的回响
二科学革命的进路
三16世纪下半叶至17世纪初英国的解剖学、自然志、数学和物理学
第二节自然之书与上帝之书
一新教思想与新科学
二16世纪英格兰的宗教改革
三清教伦理与科学兴趣
第二章培根的实验科学方法论与实用主义精神
节为动手的学问正名
第二节经验—归纳法
第三节所罗门宫畅想
第三章传统大学的古典教育框架与科学教职的增加
节传统大学与近代早期教育法令
一古典教育
二《伊丽莎白法令》与《劳德法令》
第二节大学里的数学与实验科学
一数学与科学教职
二格雷歇姆学院
三对大学的批评
第四章科学人的结盟与组织
节17世纪中叶以前的兴趣小组
第二节内战时期的新哲学聚会
第三节伦敦皇家学会
第四节实验方法、评价体系与新知识权威
第五章新兴科学组织的双重性
节科学机构还是上层人士俱乐部
第二节谁来资助科学——科学机构的资源与困境
第三节早期科学家的几种类型
一“尊敬的波义耳”
二胡克的专职实验员生涯
三以知识为业者
第六章知识、权力与帝国事业
节理性、王权与国家利益
一国王作为资助人
二科学与海外扩张
第二节有祖国的科学人
一皇家学会的金星轨道考察活动
二“尖与钝”之争
三班克斯的科学启蒙
第七章科学和技术的联姻与科学的社会总动员
节新产业、新城市与新阶层
第二节明月社与工业启蒙运动
第三节科学传播与科学文化
第四节英国科学促进会
第八章学问元话语的解体与科学组织的专门化
节第二次科学革命与科学分科
一18世纪末至19世纪上半叶的科学进展
二知识分类与划界
第二节地方性与专业性科学机构的兴起
第三节科学期刊
第九章英国科学衰落论与19世纪上半叶的改革
节英国科学衰落论
第二节皇家学会的专业化改革
第三节科学教育
第十章公职科学家与公共科学体制的出现
节维多利亚中期的科学官员
第二节公众资助科学
结语
附录一大事记
附录二人名译名对照表
参考文献
|
內容試閱:
|
序
李文靖的新著《近代英国科学体制的构建》追溯了近代早期直到19世纪中叶英国科学体制的建立过程。第1章和第2章讨论以培根为代表的实验方法论在英格兰的诞生,第3~5章讨论以皇家学会为代表的英国科学机构在现代英国科学事业的发展中扮演的特殊角色,第6~10章讨论科学的分科化、科学家的职业化以及科学教育体制的形成。本书从三个角度,对英国科学体制从民间业余传统向公共科学体制的转变,做了比较系统的追述。本书的特色是将内史与外史综合起来,把方法、人物和社会建制综合起来,体现了较新的编史眼光,有明显的学术高度和宽阔的学术视野,是国内英国科技史研究的重要突破。
李文靖跟随我在北大读博期间,主攻的是18世纪法国化学史,现在她又开辟了近代英国科学史的新园地,值得祝贺。她有较好的英语和法语阅读能力,与国际科学史界始终保持密切的联系,使得本书资料丰富、立意新颖。当然,英国是现代科学的重要策源地,近代英国科技史是一个富矿,国际科学史界为此产生了大量的经典文献,消化吸收这些文献仍然是一个艰巨的任务。本书在谋篇布局方面、在庞大史料的整合方面还有很大的改进余地,读者诸君自有明鉴。
中国的科学史家不仅要研究自己的科技史,也要研究世界科技史。对于创建当代中国的科学文化而言,研究世界科技史更为重要,因为归根结底,现代科学是一种来自西方的文化。过去一百多年中国人对西方科学的学习,较多着眼于如何“做科学”“用科学”,而有意无意忽略了“理解科学”。现代中国人要对世界科技发展做出较大的贡献,“理解科学”这个短板是一定要弥补的。研究西方科技史就是弥补这种短板的重要方式。只有越来越多像李文靖这样的青年科学史家投身于西方科技史的深入研究之中,中国的科技史学科才会有均衡的发展,现代中国的科学文化才会有健康而丰厚的基础。是所望焉,谨序。
吴国盛
2022年4月15日
于清华荷清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