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以爱为名的支配
》
售價:NT$
286.0
《
台风天(大吴作品,每一种生活都有被看见的意义)
》
售價:NT$
245.0
《
打好你手里的牌(斯多葛主义+现代认知疗法,提升当代人的心理韧性!)
》
售價:NT$
301.0
《
新时代硬道理 广东寻路高质量发展
》
售價:NT$
352.0
《
6S精益管理实战(精装版)
》
售價:NT$
458.0
《
异域回声——晚近海外汉学之文史互动研究
》
售價:NT$
500.0
《
世界文明中的作物迁徙:聚焦亚洲、中东和南美洲被忽视的本土农业文明
》
售價:NT$
454.0
《
无端欢喜
》
售價:NT$
347.0
|
編輯推薦: |
”本书的出版得到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中医药现代化研究”重点专项(2020YFC1712703)的大力支持。
本书共介绍了我国11个民族的89种药物,涉及药用植物生物学特征及其分布、化学成分、药理活性等多学科内容,整理的相关文献非常丰富,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
內容簡介: |
”本书系统地整理了我国傣族、纳西族、哈尼族、景颇族、壮族、白族、土家族、维吾尔族、苗族、蒙古族、藏族共11个民族的88种代表性药用植物,每种药用植物详细介绍了其生物学特征及资源分布、化学成分、药理活性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附有详尽的文献,可为进一步研究与开发利用民族药提供一定的参考和依据。
本书可供医药学、天然产物化学等领域的研究人员和相关专业师生参考。”
|
關於作者: |
杨小龙,1983年出生,博士,中南民族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2009年博士毕业于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2009.09-2016.1年在河北大学药学院任职,副教授/硕士生导师;2012-2015年先后在日本东京大学(JSPS特别研究员)和德国汉诺威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2016年2月-2019年3月在重庆大学药学院任职,入选重庆大学海外高层次人才“百人计划”学者,研究员/博士生导师;2019年3月-至今,以海外高层次人才(学术带头人)引进到中南民族大学药学院任职,教授/博士生导师。
|
目錄:
|
”第一章 傣族药物 001
第一节 灯台叶 002
第二节 倒心盾翅藤 012
第三节 人面果 019
第四节 珠子草 028
第五节 肾茶 042
第六节 龙血竭 057
第七节 九翅豆蔻 068
第八节 竹叶兰 074
第九节 铁刀木 082
第二章 纳西族药物 097
第一节 岩白菜 098
第二节 铁破锣 105
第三节 三尖杉 110
第四节 金丝马尾连 117
第五节 绿绒蒿 121
第六节 雪茶 125
第三章 哈尼族药物 131
第一节 青叶胆 132
第二节 昆明山海棠 140
第三节 臭牡丹 150
第四节 炮仗花 163
第四章 景颇族药物 169
第一节 倒扣草 170
第二节 鹅掌藤 176
第三节 蒌叶 182
第四节 毛大丁草 187
第五章 壮族药物 195
第一节 半边旗 196
第二节 苦丁茶 203
第三节 罗汉果 210
第四节 两面针 218
第五节 广西莪术 229
第六节 大驳骨 237
第七节 鸡骨草 245
第八节 番石榴 252
第九节 千斤拔 266
第十节 救必应 276
第十一节 溪黄草 282
第十二节 草珊瑚 289
第十三节 叶下珠 297
第十四节 了哥王 304
第十五节 龙眼 312
第六章 白族药物 321
第一节 青羊参 322
第二节 阴地蕨 328
第三节 银线草 332
第四节 野坝子 341
第五节 血满草 345
第六节 铁箍散 349
第七节 西南鬼灯檠 355
第八节 滇紫参 359
第七章 土家族药物 365
第一节 水黄连 366
第二节 山乌龟 372
第三节 文王一支笔 379
第四节 矮地茶 384
第五节 头顶一颗珠 391
第六节 江边一碗水 400
第七节 隔山消 406
第八节 七叶一枝花 414
第八章 维吾尔族药物 423
第一节 芜菁 424
第二节 新疆圆柏实 432
第三节 甘松 442
第四节 罗勒 451
第五节 洋甘菊 458
第六节 一枝蒿 469
第七节 唇香草 478
第八节 菊苣 480
第九节 蒺藜 490
第十节 天仙子 500
第十一节 金丝草 507
第九章 苗族药物 515
第一节 吉祥草 516
第二节 大果木姜子 524
第三节 大丁草 528
第四节 小花清风藤 532
第五节 头花蓼 538
第六节 艾纳香 547
第七节 草玉梅 557
第八节 刺梨根 563
第十章 蒙古族药物 571
第一节 多叶棘豆 572
第二节 苦豆子 579
第三节 冷蒿 586
第四节 条叶龙胆 591
第五节 肋柱花 596
第六节 香青兰 602
第十一章 藏族药物 611
第一节 诃子 612
第二节 余甘子 621
第三节 土木香 631
第四节 甘青青兰 638
第五节 波棱瓜子 644
第六节 广枣 650
第七节 大托叶云实 657
第八节 菥蓂子 661
第九节 石榴子 666”
|
內容試閱:
|
”传统医药是人类在生存、生产、生活中与自然环境斗争中逐渐积累下来的防病治病经验与方法。传统医药在历史上很长的时期内为人类的生命健康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发展,并依然在现代社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由于地域和气候条件、自然资源、生活习惯等方面的差异,世界上不同地域的人们在生产生活实践中积累了具有地域特色的医药学体系。世界现存的传统医学体系主要有中医药学、印度阿育吠陀医药学和阿拉伯医药学。此外,历史上还曾出现古埃及-希腊-罗马医药学、美洲印第安传统医药学等。
在我国,发源于少数民族地区,由少数民族在历史上创造的医药成果统称为民族医药。据统计,在我国55个少数民族中,有独立民族医药体系的约占1/3。各民族医药既具有本民族的特点,它们彼此之间却也并不是独立存在的。历史上,由于民族融合、文化交流等原因,很多民族医药之间产生了广泛而深入的交流,相互影响。比如藏医药、蒙医药的形成受到印度阿育吠陀医药学的重要影响,但同时也极大地融汇了中医药的特点。藏医药与蒙医药理论中,将构成物质的基本元素划分为土、水、火、气、空,药味分为酸、甘、苦、咸、辛、涩六味,与中医药理论中的五行和五味理论相似。在与其他民族交流的过程中,各民族医药吸取其他民族医药的精华,结合本民族医药的理论体系和经验积累,从而形成了具有鲜明的地域性和民族传统的民族医药。
我国民族医药在各民族生存和发展进程中做出了重要贡献,民族医药与中医药共同构成了祖国的传统医药学,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一部分。我国有丰富的民族药资源,12800?多种药物资源中,85%属于民族药。民族药是一座巨大的宝库,值得深入挖掘和开发利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尤其是20世纪70年代以后,民族医药得到迅速发展,在民族药古籍文献的发掘和整理、民族药教育事业、民族药科研与开发利用、民族药产业发展等方面取得很多可喜的成绩。民族药既是一门古老的学科,但同时又是一门新兴的学科。民族药的研究建立在各民族医药理论体系基础之上,结合现代科学技术与方法,从生药学研究,药用植物栽培、组织培养、新品种培育,药物质量评价,化学成分与生物活性,药物代谢动力学,药物制剂以及药物的临床研究等方面开展。
当前,我国民族药研究日益兴盛,对民族药的研究不断深入,内容日益广泛,且取得了很大的成绩。针对民族药的现代研究已成功开发一些新药,例如,从纳西族药物岩白菜开发的药物“岩白菜素片”;用哈尼族药物青叶胆开发的治疗肝炎药物“青叶胆片”;以苗药头花蓼为主药的成方制剂“热淋清颗粒”,以及著名的云南白药,等等。与此同时,从民族药中筛选、研制保健食品也有着巨大的市场前景。尽管如此,在中医药走向现代化和产业化进程中,我国民族医药发展任务仍然十分艰巨,仍要加大力度以民族药物为资源开展新药研发,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阐释民族医药理论,注重民族药的现代化和产业化研究,同时保持民族药生态资源可持续发展,促进民族药的健康发展。
民族药的化学成分及其生物活性研究是民族药物走向现代化的基础。近年来,国内外学者针对民族药化学成分以及药理活性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本书集中整理了我国傣族、纳西族、哈尼族、景颇族、壮族、白族、土家族、维吾尔族、苗族、蒙古族、藏族共11个民族的89种代表性药用植物的化学成分与药理活性的研究进展,希望通过系统归纳整理相关文献,把握民族药研究的最新动态与最新进展,为进一步研究与开发利用民族药提供一定的参考和依据。
本书编写分工如下:杨小龙负责编写前言和傣族药物部分;康利平负责编写纳西族和哈尼族药物部分;杨健负责编写景颇族和蒙古族药物部分;麻兵继和阮元负责编写壮族药物;付海燕和韩晓乐负责编写维吾尔族药物;刘淼、王丽和文春南编写白族和土家族药物;杨胜祥编写藏族药物;刘庆培、李静、姚明、王文静、陈亨业和龙婉君编写苗族药物。
本书的出版得到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中医药现代化研究”重点专项(2020YFC1712703)的大力支持。
本书涉及89种药用植物的生物学特征及其分布、化学成分、药理活性等多学科内容,整理的相关文献非常丰富,因此编写工作十分艰巨;而编者对各民族医药的认识和理解未必十分准确,在编纂过程中难免存在一定的疏漏和不完善的地方,敬请读者不吝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
编者
2021年11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