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內容簡介: |
本书精选何其芳散文四十四篇,既收录有精致浪漫的独语《画梦录》《秋海棠》,又有描写乡村生活体验的风格转变之作《乡下》《私塾师》,以及体现革命精神和人道关怀的纪实之作《川陕路上杂记》《我歌唱延安》等,涵括了其散文创作风格蜕变三个时期的代表作,另有作品序跋等谈艺文章,力图展现何其芳完整的散文创作道路和文学观念。本书配有何其芳的照片共十一幅,能让读者直观了解何其芳各个时期的风貌。
|
關於作者: |
作者简介: 何其芳(1912年—1977年),原名何永芳,四川万县人。诗人,散文家,文学评论家。北京大学哲学系毕业,是“汉园三诗人”之一。他大学期间所写的散文集《画梦录》便获得了1936年《大公报》文艺奖金,被认为“是一种独立的艺术制作,有它超达深渊的情趣”。代表作有:诗集《预言》、散文集《画梦录》《还乡杂记》。
|
內容試閱:
|
墓
初秋的薄暮。翠岩的横屏环拥出旷大的草地,有常绿的柏树作天幕,曲曲的清溪流泻着幽冷。以外是碎瓷上的图案似的田亩,阡陌高下的毗连着,黄金的稻穗起伏着丰实的波浪,微风传送出成熟的香味。黄昏如晚汐一样淹没了草虫的鸣声,野蜂的翅。快下山的夕阳如柔和的目光,如爱抚的手指从平畴伸过来,从林叶探进来,落在溪边一个小墓碑上,摩着那白色的碑石,仿佛读出上面镌着的朱字:柳氏小女铃铃之墓。
这儿睡着的是一个美丽的灵魂。
这儿睡着的是一个农家的女孩,和她十六载静静的光阴,从那茅檐下过逝的,从那有泥蜂做窠的木窗里过逝的,从俯嚼着地草的羊儿的角尖,和那濯过她的手,回应过她寂寞的捣衣声的池塘里过逝的。
她有黑的眼睛,黑的头发,和浅油黑的肤色。但她的脸颊,她的双手有时是微红的,在走了一段急路的时候,回忆起一个羞涩的梦的时候,或者三月的阳光满满的晒着她的时候。照过她的影子的溪水会告诉你。
她是一个有好心肠的姑娘,她会说极和气的话,常常小心的把自己放在谦卑的地位。亲过她的足的山草会告诉你,被她用死了的蜻蜓宴请过的小蚁会告诉你,她一切小小的侣伴都会告诉你。
是的,她有许多小小的侣伴,她长成一个高高的女郎了,不与它们生疏。
她对一朵刚开的花说:“给我讲一个故事,一个快乐的。”对照进她的小窗的星星说:“给我讲一个故事,一个悲哀的。”
当她清早起来到柳树旁的井里去提水,准备帮助她的母亲作晨餐,径间遇着她的侣伴都向她说:“晨安。”她也说:“晨安。”“告诉我们你昨夜做的梦。”她却笑着说:“不告诉你。”
当农事忙的时候,她会给她的父亲把饭送到田间去。
当蚕子初出卵的时候,她会采摘嫩的桑叶放在篮儿里带回来,用布巾揩干那上面的露水,而且用刀切成细细的条儿去喂它们。四眠过后,她会用指头捉起一个个肥大的蚕,在光线里透视,“它腹里完全亮了!”然后放到成束的菜子杆上去。
她会同母亲一块儿去把屋后的麻茎割下,放在水里浸着,然后用刀打出白色的麻来。她会把麻分成极纤微的丝,然后用指头绩成细纱,一圈圈的放满竹筐。
她有一个小手纺车,还是她祖母留传下来的。她常常纺着棉,听那轮子唱着单调的歌,说着永远雷同的故事。她不厌烦,只在心里偷笑着:“真是一个老婆子。”
她是快乐的。她是在寂寞的快乐里长大的。
她是期待甚么的。她有一个秘密的希冀,那希冀于她自己也是秘密的。她有做梦似的眼睛,常常迷漠的望着高高的天空,或是辽远的,辽远的山以外。
十六岁的春天的风吹着她的衣衫,她的发,她想悄悄的流一会儿泪。银色的月光照着,她想伸出手臂去拥抱它,向它说:“我是太快乐,太快乐。”但又无理由的流下泪。她有一点忧愁在眉尖,有一点伤感在心里。
她用手紧握着每一个新鲜的早晨,而又放开手叹一口气让每一个黄昏过去。
她小小的侣伴们都说她病了,只有它们稍稍关心她,知道她的。“你瞧,她常默默的。”“你说,甚么能使她欢喜?”它们互相耳语着,担心她的健康,担心她郁郁的眸子。
菜圃里的江豆藤还是高高的缘上竹竿,南瓜还是肥硕的压在篱脚下,古老的桂树还是飘着金黄色的香气,这秋天完全如以前的秋天。
铃铃却瘦损了。
她期待的毕竟来了,那伟大的力,那黑暗的手遮到她眼前,冷的呼息透过她的心,那无声的灵语吩咐她睡下安息。“不是你,我期待的不是你,”她心里知道,但不说出。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