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內容簡介: |
政党研究领域一直存在着两套理论范式,西方政党理论和马克思主义政党学说。它们是从不同政党实践中得出的系统性认识,也在继续得到政党实践的检验。观察世界范围的政党实践,可以发现西方政党理论存在无法自洽的漏洞。西方政党理论的世界性影响,使其理论
缺陷产生了现实危害,这亟待马克思主义政党学说提供守正创新的理论供给。
本书认为:政党的根本属性是政治属性。政治属性对于政党的兴衰成败具有决定性。政党研究,应当以政党的主要属性——政治属性作为主线,建立政党研究的理论框架,沿此路径观察总结政党生成、发展、衰落的规律,形成政党理论体系。
|
關於作者: |
郭静,女,博士,1971年生,中国社会科学院政治学研究所比较政治研究室主任。主要研究领域:政党政治、政治发展比较研究、政治社会运动、社会保障制度比较研究。
曾出版专著《争取权力和扩大权利:政治发展进程中的社会运动》《政党轮替的政策价值:英国社会保障政策的政治分析》;合著《民主与发展:亚洲工业化时代的民主政治研究》《 东亚五国政治发展的权力集团研究》。参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课题“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国际比较”研究工作,参与主编出版研究成果丛书四册。
曾在《政治学研究》《 国外社会科学》《欧洲研究》《探索》《科学社会主义》《红旗文稿》《东方学刊》《中国社会保障》《中国社会科学报》等报刊发表学术论文二十多篇,其中多篇被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全文转载。获得省部级科研成果奖十余次。
|
目錄:
|
部分 政党当观其政
章 政党类型学的非特性观察
节 政党类型学的主要发现
第二节 西方政党类型学理论成果的缺陷
第二章 政治性决定政党兴衰
节 政党由政治特质定义
第二节 政治属性是政党的根本属性
第三章 矛盾共生的政党政治性
节 政党的政治性四态
第二节 政党的政治性三维
第二部分 政党政治性的历史逻辑
第四章 政党缘起:派性政党的初生
节 政治权力开放的因果之辩
第二节 派性政党的形成
第五章 政治中性:竞选或执政的产物
节 主流政党的中性化
第二节 政治中性的成因和影响
第六章 强族性底色:前现代因素的约束
节 族性的羁绊
第二节 旗性的对冲
第七章 旗性稀缺的代偿
节 边缘也有领导力的利基政党
第二节 民粹主义暴露主流政党代表性“萎缩”
第八章 政党政治性的色变
节 议员中心政党的派性和中性消长
第二节 理念中心政党的派性和旗性
第三部分 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政治特性
第九章 旗性基因
节 以马克思主义为理论指导的政党组织
第二节 以旗性组织原则提高党的行动能力
第十章 旗性的钝化和韧性
节 旗性面临的执政钝化因素
第二节 政党旗性在竞选制中的劣势
第四部分 政党旗性的黄金分割线
第十一章 政党理念和政策的旗性
节 共同理想和远大理想
第二节 政策旗性:硬方向、活策略和稳步走
第十二章 旗性政策执行:科层官僚须旗性化
节 旗性政策在执行中的色变
第二节 干部制:科层官僚的旗性化
参考书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