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編輯推薦: |
◆葛亮的“世相”系列,于静态中写人生百态。葛亮以毛果的视角,不疾不徐地讲述着普通人的生活悲喜,描摹世间百态,在他看来,大约人生的悲喜,也不太会有大开大阖的面目。生活的强大与薄弱处,皆有了人之常情作底,悲伤的洪流以不同形式刷洗着岁月,读罢,总会感慨凄凄惨惨戚戚。
◆书中的主人公是毛果,也是葛亮,《七声》与《戏年》可看作关于作者的自传小说。故事围绕着成分良好,背景优越的男主角毛果,数则人物记事,像穿珠一般的串起边缘人、世间事,可分立也可合起观数段人生。无论市井里巷的引车卖浆之流,还是饱读诗书的知识分子之辈,葛亮笔下的世情百态,更多是普通人(小人物)面对浮沉命运时,不动声色地隐忍卑微下隐含的铮铮之气与久违的气节风骨。也许这也是日后贯穿于《北鸢》凋零残蚀却仍生生不息尚存于民间奇人与知识分子身上的民族精魂。
◆人生如戏,戏若人生。这是根基庞大的悖论。将戏当成人生来演,“戏骨”所为,是对现实的致敬,而将人生过成了戏,抽离不果,则被称为“戏疯子”。在这部小说里,一个叫毛果的少年再次登场,以影像雕刻时光,记忆岁月,让时代和人纠缠在一起,每一个时代的电影都见证了不一样的人在时代中的众像。但不论在戏里
|
內容簡介: |
有这么一些人,不经意置身于舞台之上,是树欲静而风未止。
又有一些人,活在时间的褶痕里,或因内心的强大,未改初衷。
在《戏年》这部小说里,一个叫毛果的少年再次登场,以影像雕刻时光,记忆岁月,离析重构之后,要的仍是永恒或者凝固。而文字的记录,是一种胶着,也算是对于记忆的某种信心。它们多半关乎人事,或许大开大阖,或许只是一波微澜。但总是留下烙印,或深或浅,忽明忽暗。提醒的,是你的蒙昧与成长,你曾经的得到与失去。
|
關於作者: |
葛 亮
原籍南京,现居香港,香港大学中文系博士。著有小说《北鸢》《朱雀》《七声》《谜鸦》《浣熊》《戏年》,文化随笔《绘色》《小山河》等。部分作品被译为英、法、俄、日、韩等国文字。
曾获首届香港书奖、香港艺术发展奖、台湾联合文学小说奖首奖、台湾梁实秋文学奖等奖项。作品入选“当代小说家书系”“二十一世纪中国文学大系”等。
长篇小说《朱雀》获选《亚洲周刊》“全球华文十大小说”,2016年以新作《北鸢》再获此荣誉,并斩获2016年央视“中国好书”“华文好书”评委会特别大奖、当代长篇小说五佳、中版年度十大中文好书等多项大奖。作者获颁《南方人物周刊》“2016年度中国人物。
|
目錄:
|
自序:此戏经年
于叔叔传
老陶
阿德与史蒂夫
戏年
附录:酌光入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