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治盗之道:清代盗律的古今之辨
》
售價:NT$
556.0
《
甲骨文丛书·剑桥世界暴力史(第一卷):史前和古代世界(套装全2册)
》
售價:NT$
959.0
《
甲骨文丛书·中华早期帝国:秦汉史的重估
》
售價:NT$
1367.0
《
欲望与家庭小说
》
售價:NT$
449.0
《
惜华年(全两册)
》
售價:NT$
320.0
《
甲骨文丛书·古代中国的军事文化
》
售價:NT$
454.0
《
中国王朝内争实录(套装全4册):从未见过的王朝内争编著史
》
售價:NT$
1112.0
《
半导体纳米器件:物理、技术和应用
》
售價:NT$
806.0
|
編輯推薦: |
《海东游艺:中日文化交流纵横谈》
旅日学者、教授张明杰纵谈清末以降中日艺文的曲折交汇。
展中华文化百年东游之画卷,话日本墨客文人游华之逸事。
观中华书画技艺之精湛,溯国宝流失之殇。
“观日文丛”(另有《思想构筑未来》《地之缘》《万壑有声》)
值中日邦交正常化五十周年,四位国内一流学者综观百年曲折历史,娓娓而谈两国思想文艺的诸般因缘际会。
鲁迅、梅兰芳、冰心、加藤周一、大江健三郎、柄谷行人……随名家发见中日思想文化人物往来越境之际的飞鸿踏雪。
大家小书,见微知著,照见时间长河之幽微。
名家手札,率性而谈,跨越中日间人文壁垒。
|
內容簡介: |
作者以近代文人墨客的交往为轴,运用通俗而雅致的语言,将中日文艺交往的名人轶事娓娓道来:既谈及罗振玉流寓京都的沉浮,又再现了梅兰芳促进中日戏曲交流的慷慨,还讲述了鲁迅收藏浮世绘佳作的往事……见微知著的叙述荟萃了书画、古籍、文物、京剧、影像、考古,勾勒出近代中日文艺界友好交流的来龙去脉。
|
關於作者: |
张明杰,北京外国语大学日本学研究中心研究生毕业。曾任教于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兼《日语学习与研究》编辑部主任。20世纪90年代后期旅居东京,现为浙江工商大学东方语言与哲学学院特聘教授。研究领域为近代中日文化交流史。主编“近代日本人中国游记”(中华书局)、“近代以来海外涉华艺文图志系列丛书”(中国画报出版社)、“日本近代对中国边疆调查及其文献研究”(暨南大学出版社)等系列丛书。另有《考史游记》《栈云峡雨日记 苇杭游记》等译著、整理出版物多种。
|
目錄:
|
清末中日书画交流
中日合璧文人画论
从聚拢到星散
京都流寓,书学传古
近现代日本作家与京剧
旧北京的日本戏迷
坂东玉三郎与梅兰芳的因缘
观《梅兰芳》,话“梅”中不足
传播京剧知识的海外先驱
浮世绘西渐,世博会搭桥
鲁迅旧藏第一书房版 《浮世绘版画名作集》
鲁迅藏书目录一则
今关天彭与鲁迅关系考略
《树下美人图》考
传世名画李公麟《五马图》流失日本考
东京上野周边再现“吴昌硕及其时代”
日本庋藏的道教文物及文献
苏轼《宸奎阁碑》宋拓孤本在日本的流传
日本所藏苏轼尺牍《董侯官帖》
越境的学术
蔡元培日记中的日本汉学家
震灾·书劫
震灾与文物
再现甲午战争的百年影像
|
內容試閱:
|
小 引
中日文化交流,自古以来不绝如缕。下笔作此小引之际,笔者念及一事,即早于“二玄社”、创办于民国初期的“又玄画社”。
一时代自有一时代的思想潮流与文化浪潮。然而在同一时代里,一些原本颇有价值的事物又不免遭到无情的冲击,甚至粗暴的摧残。在近代西化浪潮中,“传统”一直承受着无差别的攻击和破坏。中国乃至日本的传统文人画(亦称南画),便是其中一例。
中日两国历史背景不同,文人思想更是颇异。但在近代西化浪潮的冲击下,无论中国的传统画“衰退论”“美术革命”,抑或日本自费诺罗萨以来的“文人画不是绘画”的论调,皆使两国的文人画备受贬斥。在此背景下,陈师曾与大村西崖不约而同地“逆风”而起,一方面身体力行地积极创作,另一方面勉力撰写文人画论,旗帜鲜明地肯定文人画,倡导文人画之复兴。
社之旨:笔墨之道,堕在魔界,士人墨戏,不可复睹,谋其救拔,最可勖之事也。乃纠约同志,设又玄画社。社之人:话诗论文,兴发则伸纸素,写山水花卉,位无伦次,龄无长幼,陶公所谓素心之人。其员限十五。会之期:卜春秋佳日,假馆于清爽胜逸之地,各展陈所业,俟大方识者评骘。或月次一回,同人相集,出其藏弆,启观赏之会。
以上节引自大村西崖手订之《又玄画社清规》。1919年9月,大村西崖发起组织“又玄画社”,编《又玄画存》,旨在通过创作实践,提高文人画的画作水平,复兴文人画。1921年秋冬之际,大村西崖访问北京,诚邀陈师曾入社。遗憾的是,二人在此后数年内相继辞世使得交流未竟。尽管如此,融汇二人心血的文人画论《中国文人画之研究》(中华书局1922年版),却在现代美术史上影响深远,堪称现代中国文人画论的开山之作。同时,这也是在西方文化大潮冲击下中日文化互相交流的一大成果。
数年前赵京华兄召集这套中日文化交流丛书(彼时尚未定名),诚邀笔者加入。于是笔者遂从有关艺术的大小闲文中择取部分,辑为这本《海东游艺——中日文化交流纵横谈》,内中文章大多曾在国内外报刊发表,涉及书画、古籍、文物、京剧、影像、古迹考察以及人物交流等,所叙纷杂,形式各异。此次成册之际,内文有所修缮,加之丛书体例所限,笔者将旧有注释酌情缀入正文,因此行文之经纬、论述之详略稍不同以往。倘有疏漏错讹,俯恳读者不吝赐教!
就中日文化交流研究而言,学界已有大量成果。笔者从事相关考察与研究虽已有年,但谈不上什么成果。几篇小文,只是在前人基础上聊做推阐或补充而已。本书编成之际,脑海中浮现多年来一直给予关心和帮助的海内外诸友,心中充满感激。限于篇幅,恕不能一一列举大名。最后仅以具名方式,对本丛书主编赵京华兄和高度敬业的李硕编辑表示衷心感谢!
2021年11月18日
于东京日暮里寒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