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0)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聯絡我們  | 運費計算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註冊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4年度TOP分類閱讀雜誌 香港/國際用戶
最新/最熱/最齊全的簡體書網 品種:超過100萬種書,正品正价,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送貨:速遞 / 物流,時效:出貨後2-4日

2025年01月出版新書

2024年12月出版新書

2024年11月出版新書

2024年10月出版新書

2024年09月出版新書

2024年08月出版新書

2024年07月出版新書

2024年06月出版新書

2024年05月出版新書

2024年04月出版新書

2024年03月出版新書

2024年02月出版新書

2024年0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2月出版新書

『簡體書』机器与传播 从计算机中介传播到人机传播

書城自編碼: 3758438
分類: 簡體書→大陸圖書→教材研究生/本科/专科教材
作者: 牟怡
國際書號(ISBN): 9787313265340
出版社: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2-03-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平装

售價:NT$ 347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內容簡介:
本书系新闻传播领域计算机中介传播和人机传播课程,以及智能媒体相关课程对应的教材。本书将系统介绍并讨论机器在传播中扮演的角色。本书分成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对人机关系、哲学思辨、研究发展的系统综述。第二部分为计算机中介传播,将围绕相关主题展开,包括人际交流与关系、信息素养、数字鸿沟等,覆盖计算机中介传播的学术前沿话题。第三部分为人机传播,系计算机中介传播的自然延伸和发展,这部分将完整介绍并讨论人机传播领域的起源、概念、各个主题,以及相关的研究方法等。本书的读者对象为新闻传播学研究生(含博士生)、研究者,以及对智能传播感兴趣的读者。
關於作者:
牟怡,博士,系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传播学院长聘副教授、博士生导师,未来媒体与人机传播研究中心主任,上海市浦江人才(2017),上海市社科新人(2019),同时担任中国新闻史学会健康传播专委会理事和中国科技新闻学会科技传播理论专委会理事等社会兼职。长期致力于智能媒体与人机传播研究,出版著作6部,主持国家社科重大项目子课题、国家社科一般项目等多项省部级及以上项目。现为5份国际学术期刊编委,并担任20余份国际学术期刊的论文评审。
目錄
目录
第一部分绪论
第一章人机关系的历史与哲学视角3
第一节机器发展的历史4
第二节机器与技术5
第三节人机关系的历史7
第四节关于技术的哲学视角8
第五节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历程10第二章从计算机中介传播到人机传播17
第一节传播的要素17
第二节中介化传播20
第三节计算机中介传播23
第四节人机传播25
第五节从人际传播到人机传播28
第二部分计算机中介传播
第三章互联网的特点和使用35
第一节互联网的特点35
第二节作为社交空间的互联网37
第三节Web 2.038
第四节互联网的核心能力41
第五节媒体技术的使用与满足44第四章数字时代的人际传播与关系(一)48
第一节数字时代早期的在线互动48
第二节在线独自打保龄球49
第三节临场感51
第四节三种计算机中介传播理论的视角54
第五节再议在线互动问题58第五章数字时代的人际传播与关系(二)60
第一节社交媒体60
第二节社交网络结构64
第三节社交网络规则66
第四节社会资本68
第五节网上的印象管理与自我呈现71第六章数字时代的新闻73
第一节新闻的特点73
第二节广播与窄播74
第三节公民新闻76
第四节新闻算法推荐与信息茧房79
第五节媒介效果相关理论81第七章数字时代的娱乐与学习86
第一节电视上的娱乐与学习86
第二节电子游戏里的娱乐与学习90
第三节社交媒体里的娱乐与学习92
第四节网络课程94
第五节社会认知理论98第八章信息素养与数字鸿沟100
第一节信息素养100
第二节工作场合中的信息素养103
第三节其他相关素养105
第四节数字鸿沟及消除数字鸿沟的尝试107
第五节用户生成内容时代的信息素养110第九章新媒体广告与社会营销114
第一节传统营销与广告114
第二节数字时代的广告116
第三节数字时代的整合营销传播118
第四节基于社交媒体的社会营销121
第五节说服理论124
第三部分人机传播
第十章人机传播的基本假设与相关理论131
第一节重访传播的定义131
第二节工程视角下的传播问题133
第三节计算机是社会行动者范式136
第四节人机传播——一个新兴的传播学领域138
第五节人机传播面临的挑战141第十一章机器生成内容及效应144
第一节机器生成内容145
第二节机器生成内容的公信力146
第三节机器生成内容的信源问题147
第四节机器生成内容的真实性149
第五节双重加工理论151第十二章聊天助手的使用及效应158
第一节传播的前提假设158
第二节与机器交谈159
第三节用户的行为与认知162
第四节聊天助手的使用场景166
第五节与聊天助手聊天是真实的交流吗169第十三章实体机器人的使用及效应172
第一节实体机器人的历史与社交使用172
第二节人类的反应177
第三节机器人的外形及影响180
第四节对机器人的焦虑与对机器人的负面态度183
第五节“成为”机器人185第十四章社交媒体上的社交机器人188
第一节社交媒体上的社交机器人188
第二节政治机器人189
第三节机器人水军192
第四节对社交机器人的使用与满足194
第五节网络议程设置197第十五章机器人的社交线索200
第一节社交线索200
第二节面部表情与眼神201
第三节机器人人格204
第四节机器人人格是如何被实现的208
第五节关于机器人人格的反思215第十六章人工智能相关伦理与法律法规217
第一节伦理与伦理设计218
第二节机器人伦理与电子人权219
第三节数据隐私与被遗忘权224
第四节人工智能问责相关的法律法规226
第五节算法透明度与算法素养227参考文献230后记241
內容試閱
技术从来没有缺席过人类的传播活动。从古代的造纸术、印刷术,到今天的万维网、人工智能,技术在传播过程中占据了重要的位置。从这个意义上讲,如果写一本名为“技术与传播”的教材的话,那么这本书的分量应该是一本传播百科全书。这显然是不合适的。
  正如第一章里所追溯的那样,英文中technology这个词源自古希腊时期。古希腊语中的“techne”是艺术、技能、工艺的意思;亚里士多德在《修辞学》中将techne与意为词汇、言论及文化的后缀“logos”连在一起,得到新词technelogos,成为今天技术(technology)-词的前身。1802年,德国哥廷根大学经济系教授约翰·贝克曼(Johann Beckmann)编写了一本名为《技术指南》(Guideto Technology)的教材,使用了technology这个词,于是被人类遗忘了很久的古老词汇才重新复活。
  技术往往通过技术体来呈现,机器便是常见的技术体。在本书中,当我们谈论机器的时候,往往是在谈论互联网、计算机、智能算法、机器人以及相关的技术。我选择了“机器”一词,因为这是本书中讨论的各种技术的最小公倍数,同时又有效地排除了不相关的技术。
  使用“机器”这个简单且缺乏现代感的词汇,貌似有点落后于当下技术迅猛发展的时代。然而,我与其他一些人机传播学研究者一样,认为这不是坏事,反而是好事。因为我们不必添加一些不必要的形容词,比如智能、人性化等。这样在最大限度上对机器进行了囊括。毕竟技术发展得太快,我们今天觉得惊为天人的技术特性,明天可能就已经司空见惯了。举个简单的例子,“computer”原来指的是人,是指那些专职计算的计算员。比如著名的美籍匈牙利数学家、计算机发明者冯·诺依曼的太太便是一名计算员。谁能想到冯·诺依曼的工作导致了像他太太那样的职业人的群体性失业,直至使这个工种彻底消失。
  机器并不是第一次在传播领域扮演举足轻重的角色。欧美学界过去二十年中的显学计算机中介传播,也就是国内通常所说的网络传播,将机器视为人类传播中的重要中介(渠道)。网络中的传播行为并非人类线下行为的简单复制,而是具备了很多崭新的特点和规律。然而当技术的发展使得机器不仅仅只是充当中介的角色的时候,我们需要再次革新对传播的看法。这一次人机传播登上学术舞台,我们要探讨的是当机器成为一个传播者的时候,传播所具有的特点和规律。从技术发展角度来看,我们无法找到某个时间节点,从那一节点开始,机器从渠道变成了信源或信宿。就使用者的角度而言,用户也不会刻意去区分机器到底扮演了何种角色。从这个意义上讲,人机传播与计算机中介传播不可分割。因此,笔者选择将两个领域放入同一本书中讨论。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台灣用户 | 香港/海外用户
megBook.com.tw
Copyright (C) 2013 - 2025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