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0)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聯絡我們  | 運費計算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註冊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閱讀雜誌 香港/國際用戶
最新/最熱/最齊全的簡體書網 品種:超過100萬種書,正品正价,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送貨:速遞 / 物流,時效:出貨後2-4日

2024年10月出版新書

2024年09月出版新書

2024年08月出版新書

2024年07月出版新書

2024年06月出版新書

2024年05月出版新書

2024年04月出版新書

2024年03月出版新書

2024年02月出版新書

2024年0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2月出版新書

2023年1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0月出版新書

2023年09月出版新書

『簡體書』全球化时代的新帝国主义批判

書城自編碼: 3758099
分類: 簡體書→大陸圖書→政治/軍事政治
作者: 覃诗雅
國際書號(ISBN): 9787515411729
出版社: 当代中国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2-03-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平装

售價:NT$ 398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非言语沟通经典入门:影响人际交往的重要力量(第7版)
《 非言语沟通经典入门:影响人际交往的重要力量(第7版) 》

售價:NT$ 560.0
山西寺观艺术壁画精编卷
《 山西寺观艺术壁画精编卷 》

售價:NT$ 7650.0
中国摄影 中式摄影的独特魅力
《 中国摄影 中式摄影的独特魅力 》

售價:NT$ 4998.0
山西寺观艺术彩塑精编卷
《 山西寺观艺术彩塑精编卷 》

售價:NT$ 7650.0
积极心理学
《 积极心理学 》

售價:NT$ 254.0
自由,不是放纵
《 自由,不是放纵 》

售價:NT$ 250.0
甲骨文丛书·消逝的光明:欧洲国际史,1919—1933年(套装全2册)
《 甲骨文丛书·消逝的光明:欧洲国际史,1919—1933年(套装全2册) 》

售價:NT$ 1265.0
剑桥日本戏剧史(剑桥世界戏剧史译丛)
《 剑桥日本戏剧史(剑桥世界戏剧史译丛) 》

售價:NT$ 918.0

建議一齊購買:

+

NT$ 274
《 长征 1934—1936 》
+

NT$ 452
《 勋章:党和人民不会忘记 》
+

NT$ 239
《 外交风云亲历记丛书-外交官是这样炼成的 》
+

NT$ 252
《 习近平在厦门 》
+

NT$ 182
《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 》
+

NT$ 150
《 女性的星空——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如是读 》
內容簡介:
二战后,新帝国主义逐渐形成,并在各方面呈现出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新特征、新趋势。新帝国主义之“新”,首先体现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资本积累方式的革新,同时也体现为新的政治霸权和文化霸权,以及新的全球资本与民族国家的关系,而资本主义固有矛盾也在新阶段激发了新的反抗斗争。
本书在借鉴马克思的资本主义批判理论、第二国际到列宁的帝国主义批判理论、国外马克思主义的新帝国主义批判理论的基础上,从经济、政治、军事、文化和社会等方面对新帝国主义展开批判性研究,力图揭示当代资本主义的运行机制、内在矛盾和发展趋势,并深入反思应对新帝国主义的策略问题和资本主义的替代性方案。运用马克思主义对新帝国主义加以研究,一方面可以不断深化对当代资本主义的认识,另一方面也有助于推动马克思主义批判理论的当代发展,对“我们将往何处去”和“马克思主义将往何处去”的时代之问作出探索性解答。
關於作者:
覃诗雅
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助理研究员。华中科技大学哲学系哲学学士、英语系文学学士(双学位),北京大学哲学系哲学硕士、博士,博士期间赴英国布里斯托大学社会学、政治学与国际研究学院访学。主要研究领域为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国外马克思主义、资本主义批判理论。近年来,在《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国外理论动态》《光明日报》等刊物发表论文和译文多篇,主持2020年度中国社会科学院青年科研启动项目“马克思主义的帝国主义批判理论”,参与国家、省部级课题多项。
目錄
导 论
一、新帝国主义批判的现实语境与理论价值 2
二、新帝国主义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7
三、本书的基本思路 19
章 从马克思的资本主义批判到帝国主义论
节 马克思:资本主义的秩序及其危机 23
一、《资本论》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24
二、《资本论》的写作计划与遗留问题 28
第二节 希法亭:金融资本及其意识形态 30
一、垄断的联合企业与金融资本的形成 30
二、金融资本的经济政策与强权政治的趋势 32
第三节 卢森堡:资本积累及其内在矛盾 35
一、资本主义与非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辩证结构 36
二、纯经济过程与政治强制手段的内在矛盾 40
第四节 考茨基:超帝国主义的幽灵及其效应 42
一、帝国主义的定义 43
二、“超帝国主义”的提出及其影响 45
第五节 布哈林与列宁:帝国主义论的形成及其基本内涵 48
一、布哈林:作为世界经济问题的帝国主义 48
二、列宁:帝国主义论的阐释 52
第六节 帝国主义论的历史语境与问题意识 56
第二章 新帝国主义的经济基础与阶级关系
节 弹性劳动制:从福特主义到后福特主义 62
一、福特主义的全球扩散与危机 63
二、丰田主义的资本积累途径 65
三、后福特主义“资本—劳动”关系的重塑 68
第二节 新国际劳动分工:全球性的社会分工与剥削体系 72
一、国际劳动分工的新体系 72
二、国际劳动分工新格局与全球产业价值链 75
三、劳动方式的变革与跨国无产阶级的形成 79
第三节 跨国公司:国际垄断的现代载体 83
一、国际直接投资与跨国公司 84
二、跨国公司与跨国资产阶级 88
第四节 经济金融化:金融资本与资本积累新机制 91
一、以金融资本为主体的资本积累方式 91
二、金融资本的投机逻辑对生产逻辑的压制 95
三、全球金融市场与跨国金融资产阶级的形成 99
四、金融危机与资本主义的内爆 103
第五节 以美国为主导的世界经济秩序的形成 107
一、美国的金融市场与金融帝国的形成 108
二、美元霸权:从的债权国到的债务国 110
三、美帝国的金融创新与全球金融布局 113
四、美帝国的新科技革命与全球产业格局 117
第六节 新帝国主义的经济基础与本质特征 120
一、生产与资本积累的新机制 120
二、阶级关系的全球重构 122
第三章 新帝国主义的政治与文化
节 新自由主义的全球扩张 126
一、自由贸易的意识形态 127
二、新自由主义的发展过程 131
三、新自由主义的内在悖论 135
第二节 文化帝国主义的再生产机制 141
一、文化霸权与制造同意 141
二、知识分子与思想同化 145
三、现代媒体与舆论营造 148
四、大众文化与消费诱导 152
第三节 监控资本主义的权力布展 157
一、规训权力的普遍化 157
二、全景监控的技术基础 161
三、“新安全国家”及其意识形态 167
第四节 军事主义的强者逻辑 170
一、军工复合体、资本积累与美元霸权 171
二、非对称性:全球军事力量的结构与战略 175
三、军事剧场及其威慑效应 181
四、战争与和平的未来 185
第五节 新帝国主义的总体认识 188
第四章 新帝国主义时期的反抗斗争
节 新社会运动的兴起、特征与趋势 192
一、全球秩序及其意识形态的重构 193
二、阶级政治的衰退和合法化危机 196
三、后现代主义和文化多元主义的影响 198
四、身份政治的崛起及其后革命属性 201
第二节 环境运动与社会正义 205
一、资本逻辑与生态危机 206
二、绿色运动与绿色政党 208
三、生态社会主义反对生态资本主义 213
第三节 女性主义运动与社会正义 216
一、资本逻辑与女性压迫 216
二、反抗的浪潮:女性赋权和身份认同 220
三、女性主义的趋势与问题 223
第四节 反全球化运动与社会正义 226
一、资本逻辑与社会不平等 226
二、从“西雅图运动”到“占领运动” 228
三、草根政治的效应与局限 230
第五节 新社会运动的当代反思 233
结 语
一、新帝国主义的本质特征 235
二、对新帝国主义的批判与超越 237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当代价值 240
参考文献 244
后 记 261
內容試閱
新帝国主义是二战后资本主义全球化的历史阶段,这一阶段,在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等方面呈现新的特征。基于变化的社会现实,当代学者在继承马克思主义的资本主义批判理论和帝国主义批判理论的基础上,形成了新帝国主义批判理论。21世纪以来,哈维、伍德、奈格里、哈特、罗宾逊等分别提出各自的理论范式,对新帝国主义进行系统阐释,从不同方面分析了资本主义新阶段的历史特征。西方学者的新帝国主义批判理论及其内部争论掀起了关于资本主义新阶段的研究热潮,国内学者也开始着手相关译介和研究工作。新帝国主义的批判性研究立足于当代世界,揭示了资本主义新阶段的基本特征和内部矛盾,并在当代语境中激活和深化了马克思主义。新帝国主义研究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
一、新帝国主义批判的现实语境与理论价值
新帝国主义批判理论的产生有其特殊的时代背景。在历史上,资本主义历经了自由资本主义、帝国主义和新帝国主义三个阶段。二战后,资本主义进入新帝国主义,在各方面呈现不同于自由资本主义和帝国主义的新变化、新特征。兴起于21世纪初期的新帝国主义批判理论是对二战后资本主义的新阶段及其矛盾的系统分析。新帝国主义批判理论继承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和方法,又在时代境遇中拓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内涵。
1.新帝国主义的凸显
资本主义萌芽于14世纪和15世纪的地中海贸易,至今已有500多年的发展历史。正如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所说:“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资本主义社会产生之前,社会的发展是平缓的,当资本主义降临世界,一切事物都纳入瞬息万变之中,一切坚固的东西都烟消云散了。资本主义也由于自身的高速发展,在每个阶段呈现不同的特征。一部分当代学者把二战后尤其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的资本主义称为“新帝国主义”。
新帝国主义的产生具有特定的历史语境:,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向非资本主义国家拓展,全球形成不均衡的发展结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对外扩张将更多的国家和地区纳入全球产业链。各个国家和地区生产力水平和交往程度的差异导致了全球不均衡的发展状况。这种不均衡发展体现在全球收入分配、自然资源的使用、世界市场的支配、先进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国际地位和话语权等诸多方面;新的国际秩序是不对称的等级秩序。第二,新的国际性劳动分工的形成推动了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去工业化”进程。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将制造业转移到落后国家,利用落后国家的廉价劳动力和自然资源进行资本积累,服务业和金融业等成为发达国家新的支柱产业,同时发达国家积极研发新科技,通过知识产权等确立新形式的垄断,全球生产体系取代以国家为单位的生产体系。第三,跨国公司的建立推动了跨国资本的流动和国际寡头的形成。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通过在世界各地设立分支机构,以对外投资的形式从事国际化的生产和贸易活动。这一方面推动了资源、技术、管理和市场的全球化配置,另一方面也把一国内部的垄断拓展到国际范围,形成国际寡头集团。第四,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与早期的殖民体系脱钩,以新的隐蔽形式建立全球霸权。早期的殖民主义以暴力手段使落后国家殖民地化或半殖民地化,当代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主要以资本输出的形式对落后国家进行经济渗透,直接的、赤裸裸的侵略形式转变为间接的、隐蔽的经济、政治、文化等控制形式,必要的时候会辅以军事手段。第五,世界组织尤其是世界经济组织的建立,成为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对外渗透的工具。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经济合作和发展组织等在布雷顿森林体系下成为发达资本主义行扩张政策和谋求利益的隐蔽形式,例如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通过国际贷款的形式对落后国家进行资本主义机制的渗透,而落后国家迫于债务危机,被动接受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干预。第六,互联网技术和通信媒介快速发展,塑造了新型网络社会和网络霸权。20世纪60年代,局域网发展到全球性广域网,在之后几十年的迅猛发展中,计算机网络已经渗透到日常生活。新的技术基础引起了新的经济形式、交往形式、生活方式等,同时也导致了新的监控形式,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主要是美国利用信息技术在世界范围内实施全面监视,折射出信息时代的网络霸权问题。
上文只是简要罗列了新帝国主义的六个特征。从总体上看,资本主义发展到今天,其剥削的本质并没有改变,而是采用新的霸权形式和剥削方式对全球进行统治,把剥削的触角延伸到世界的各个角落。新帝国主义是特定的资本主义阶段,运用马克思主义对新帝国主义展开批判性研究,可以揭示出资本主义的本质特征,并加深对资本主义晚期形态的认识。
2.新帝国主义批判的兴起
面对新帝国主义的凸显,当代学者在继承以往资本主义批判理论的基础上作出了新的理论阐释,由此形成了新帝国主义批判理论。新帝国主义批判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当代历史语境中的激活和重构。
新帝国主义批判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发展。新帝国主义批判理论是对当今时代问题的问诊,也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延展和扩充。正如恩格斯所说的:“我们的理论是发展着的理论,而不是必须背得烂熟并机械地加以重复的教条。”马克思主义不是封闭的、教条的体系,而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得到验证和充实的开放体系。在50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资本主义社会出现了很多新情况。随着全球化浪潮的推进,资本主义作为一种生产方式、生活样式和社会形态在世界范围内布展,国际性劳动分工呈现新样态,福特制生产走向后福特制生产,新自由主义成为主流话语,互联网渗透进日常生活。这些新的现实问题要求我们重新审视当今的社会结构、经济基础、阶级关系、意识形态、社会运动及发展趋势。马克思主义建立在对资本主义社会进行深刻剖析的基础上。这一理论框架对于我们审视由于资本主义在世界范围的推进而形成的全球化浪潮和新帝国主义具有重要启示。美国学者道格拉斯·凯尔纳精辟地指出,马克思主义根植于资本主义社会制度的政治经济学,如果这种经济制度仍旧在社会生活中起决定作用,那么“一种开放的、非教条的和更加质朴的批判性马克思主义依然存在,它将继续为现时代的批判理论和激进政治学提供理论的和政治的源泉”。“但是,为了对当代资本主义的重组和危机进行概括,马克思主义理论中须发展新的范畴和分析。”历史性是马克思主义的内在属性,这要求马克思主义在历史进程中不断发展自身、丰富自身、重构自身。马克思主义是在时代中把握的理论,新帝国主义批判理论展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形态。
新帝国主义批判理论是资本主义批判理论的当代延续。马克思主义是批判的和革命的,马克思主义批判和革命的首要对象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及其交往关系,新帝国主义批判理论作为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形态,同样也是批判的和革命的。由于资本主义私有制仍旧占有支配地位,所以新帝国主义论的批判对象也是私有制。但是时代的发展使得私有制的表现形态发生了转变,马克思主义的批判策略也要转变。如果说马克思在19世纪40年代到70年代末期批判的是早期资本主义,那么当代学者对新帝国主义的批判,则把矛头对准了晚期资本主义。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被推向世界,资本主义本身固有的矛盾也扩大化,导致了世界体系两极化,贫富差距急剧扩大,生产过剩、经济危机、债务危机、房地产和股市的疯狂投机、高失业率、信息鸿沟、环境破坏、生态危机、道德衰败、局部战争等。这些新现象成为重构现时代马克思主义批判理论的现实源泉。世界体系理论的代表人物沃勒斯坦说:“已经死亡的是作为现代性理论的马克思主义,这一理论是与自由主义的现代性理论一起被精心制造出来的,而且它确实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自由主义的激励。而没有死亡的是作为对现代性及其历史表现、即资本主义的世界经济进行批判的马克思主义。”尽管资本主义没有在马克思的时代崩溃于危机与革命,而是依据自身的机制进行了自我修复,但是危机的根源没有消除,资本主义的固有矛盾在不断扩大,这实际上给全球埋下了更大的隐患和危机。新帝国主义批判理论的出场语境,就是资本主义固有矛盾在世界范围的扩大再生产,这一理论的价值在于对资本主义社会结构性矛盾的新表现形式进行了揭露和批判。
新帝国主义批判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多元发展的具体体现。新帝国主义批判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批判当代资本主义的一种理论形态,但不是的形态。随着时代的发展,马克思主义也衍生出诸多新的发展形态。在马克思主义发展谱系中,肇始于20世纪20年代以卢卡奇和葛兰西为创始人的西方马克思主义开启了反教条化的马克思主义的知识建构历程。西方学者卡弗把这一具有高度试验性的历程称为引入“另一个马克思”,“这一马克思与其说是一个回答问题的人,毋宁说是一个提问题的人”,“引入了‘另一个马克思’,一个作为对话者而非指导者的马克思”。新帝国主义批判理论是当代学者在全球化时代塑造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形态的一种。与此同时,也有学者提出“后帝国主义”“后殖民主义”“晚期资本主义”“跨国资本主义”“赌场资本主义”“全球资本主义”“金融资本主义”“认知资本主义”等理论来分析当代资本主义。这些理论之间有共通之处,但又各有侧重,它们从不同角度展现出马克思主义诠释当代社会的多重可能性。此外,还有很多学者从跨学科或微观的层面挖掘马克思主义这座“思想富矿”,例如分析的马克思主义、生态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女权主义、历史地理唯物主义等,或者讨论马克思主义的政治哲学、文化哲学、价值哲学、发展哲学等分支哲学。从总体来看,经典马克思主义以阶级关系——主要是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二元对立——作为批判资本主义社会的核心视角,而当代的马克思主义把批判视角从经济领域、阶级关系拓展到更广泛的社会领域,融入了生态、种族、性别、民族、知识生产等视角,呈现多元的理论姿态。这一理论发展的趋势既被视为马克思主义从单一形式走向复数形式,也被解读为马克思主义从宏观形式转向微观形式。从经典马克思主义的权威性到今日马克思主义的复数性,马克思主义以极大的开放性和包容性来诠释当代社会,而马克思主义也在诠释社会的新面貌中重构自身。时代发展对经典马克思主义提出了挑战,马克思主义以新的理论形态进行了回应。马克思主义并未过时,“共产主义的幽灵”一直飘荡在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领空中,新帝国主义批判理论是复数马克思主义的一种形态。
新帝国主义批判理论是全球化语境中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形态、批判形态和复数形态。这一理论发展是在新的时代对马克思主义的激活,也是对马克思主义作为时代精神的升华的表征。马克思主义的新帝国主义批判理论构成了我们认识和审视当今时代的一面镜子。可以说,新帝国主义批判理论从一种可能性的角度回答了“我们将往何处去”和“马克思主义将往何处去”的双重问题。
二、新帝国主义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新帝国主义研究兴起于20世纪末21世纪初期。西方学者率先对新帝国主义进行了系统的理论研究。哈特、哈维和罗宾逊等知名学者分别提出不同的范式,对新帝国主义展开分析,积极回应国际形势的变化,掀起了新帝国主义研究的学术热潮。国内学者在追踪国外理论成果的同时,也对马克思主义的帝国主义理论展开了相关研究。
1.新帝国主义的国外研究现状
21世纪伊始,西方学界复兴了帝国和帝国主义的研究,很多左翼学者纷纷发表著述,介入这场讨论,例如,哈特和奈格里的《帝国——全球化的政治秩序》(2000年)、帕尼奇的《资本主义国家》(2001年)、阿明的《帝国主义和全球化》(2001年)、哈维的《新帝国主义》(2003年)、伍德的《资本的帝国》(2003年)、福斯特的《帝国主义的新时代》(2003年)等。2003年3月,美国以反恐的名义,绕开联合国安理会入侵伊拉克,使更多目光聚集在新帝国主义的讨论上。受伊拉克战争的影响,2004年9月29日至10月2日在巴黎召开的第四届国际马克思大会将主题定为“帝国主义战争,社会战争”,来自世界各地近千名学者参与了讨论。
国际著名左翼期刊(包括《新左派评论》《每月评论》《国际社会主义》《过去与现在》《历史唯物主义》《重思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年鉴》等)也纷纷发表有关新帝国主义研究的文章,反映出新帝国讨论的国际热潮。以《社会主义年鉴》(Socialist Register)为例,其2004年和2005年的年鉴都以“帝国主义”作为主题,发表了系列文章,考察美国占支配地位的新帝国主义如何改变了全球的权力关系。2004年的年鉴《新帝国主义的挑战》刊载了帕尼奇和金丁的《全球资本主义和美帝国》、阿罕默德的《我们时代的帝国主义》、哈维的《“新”帝国主义:掠夺性积累》、阿尔博的《帝国主义的旧经济与新经济》、福斯特和克拉克的《生态帝国主义:资本主义的灾难》等13篇文章。这些文章从多个角度切入对帝国主义的分析,揭示了当代帝国主义的本质与效应。2005年的年鉴《重新理解帝国主义》则收录了吉尔的《美国霸权的矛盾》、帕尼奇和金丁的《金融和美帝国》、鲁德的《帝国策略中金融规则的角色》、福赛斯的《重新理解好莱坞:论电影作为帝国商品》等17篇文章。这些文章探讨了新帝国主义的金融、性别、媒介、文化等结构及特征。
在关于新帝国主义理论发展的过程中,学者之间也产生了诸多分歧与争议。例如一些学者对哈特和奈格里提出的取消民族国家边界的“帝国”模式提出了质疑,一些学者对罗宾逊提出的跨国国家的概念持有不同看法,哈维和伍德分别就两人关于新帝国主义理论的异同进行了辨析,而卡利尼克斯、帕尼奇和金丁则围绕新帝国主义的研究范式及与帝国主义论的关系展开了论战。理论的争鸣促进体系化理论的建构,例如之后卡利尼克斯写作的《帝国主义和全球政治经济学》(2009年)一书梳理了从霍布森、卢森堡、布哈林、列宁的帝国主义论到奈格里、哈维、阿瑞吉、伍德等的当代帝国主义理论,展现了两种帝国主义理论之间的联系,而帕尼奇和金丁在其集大成的著作《制造全球资本主义:美帝国的政治经济学》(2012年)中将民族国家统摄资本运行的理念贯彻到底。关于新帝国主义的讨论一直持续到今天,更多的左翼学者加入了讨论,从不同角度发展了纷繁多样的观点。限于篇幅,下面只介绍部分代表性的观点。
帝国(empire)。奈格里和哈特的《帝国——全球化的政治秩序》在2000年发表后,在西方学界掀起了帝国研究的热潮。奈格里和哈特试图建立一种研究全球秩序的新范式——帝国。他们认为,我们所处的时代已经不再是美国占统治地位的帝国主义时代,有边界限制的民族国家已经失去了中心地位,民族国家的边界日益模糊,形成了帝国的权威模式。帝国作为一种新的全球主权形式,“由一系列国家的和超国家的机体构成,这些机体在统治的单一逻辑下整合”。在新全球体制金字塔中,是拥有在全球使用武力的霸权,能够控制全球基本货币工具的机构如七国集团等,以及一批参差不齐的联合体;第二层次由跨国资本主义公司在世界市场上扩展的网络所构建,包括资本流通网络、技术流通网络和人口流通网络等;第三层次是广泛的金字塔层次,由代表全球权力安排的普遍利益的团体构成。帝国主权形式完全不同于基于民族国家的帝国主义。在帝国主权形式中,系统总体性占据了支配性地位,也就是说,帝国可以与民族国家共存,民族国家仍然是有效的,但帝国的权威已然超乎民族国家之上,构造了一个新的统治网络。帝国摆脱了民族国家的主权限制,同时又把民族国家以新的形式在全球层面重新统合在一起。帝国的主要特征是“去中心”和“去边界”,它没有权力中心和固定的疆界,而是破坏和摧毁封闭的疆域,以开放和不断扩张的空间将全球融合起来。在帝国网络之中,内部与外部、公共与私人、生产与生命之间的区分被取消了,民主国家朝向世界市场发展。与此同时,劳动的范式也发生了转变,非物质劳动取代工业劳动成为主导的劳动范式。非物质劳动的兴起促成生命政治的生产,塑造了新的主体性,孕育了反帝国斗争的新力量。总体而言,帝国意味着从现代主权到后现代、从民主国家到世界市场、从福特主义到后福特主义的转变。
资本主义的帝国主义(capitalist imperialism)。伍德在《资本的帝国》中把当代资本主义称为“资本主义的帝国主义”。“资本主义的帝国主义”首先是资本主义的,把利润置于首位,服从于市场规律,同时它又是帝国主义的,例如美帝国在全球范围建立了经济霸权以及随之而来的政治和军事霸权。简而言之,“资本主义的帝国主义”就是美国通过资本和民族国家体系实现全球霸主地位的新帝国主义。她认为,美帝国是一种新的帝国形式,它区别于以殖民统治来聚敛财富的传统帝国主义(宗主国/附属国),依靠成本更低、风险更小、获利性更强的经济霸主地位来控制全球财富。“美国是个也是迄今为止的资本主义帝国。这并不是因为它是个拥有帝国的资本主义力量,而在于它主要是通过操控资本主义的经济机制来统治世界。”这种帝国主义的第二个特征,是它的霸权依赖于美国占据支配地位的全球国家体系。不同于哈特和奈格里所说的民族国家已经消亡,伍德认为“国家之间的关系”仍旧在经济运行中发挥着中心作用,目前任何跨国机构或者所谓的“全球治理”模式都还不能取代民族国家的地位。全球资本需要一个稳定有序的多元国家体系来保证它的运行。这个体系是一个不均衡的系统,美国在其中具有压倒性的军事优势和政治优势,以确保美帝国的利益。因此在伍德看来,布什主义之下的伊拉克战争不仅是美国资本渗透当地经济尤其是石油工业的直接手段,而且具有所谓的“示威效应”,它是美国展现其军事力量和全球霸主地位的“军事剧场”,所以,在新帝国主义政策下,“不一定是持续不断的战争,但一定是在目的和时间上永无止境的战争”。无尽的战争及其非直接的目的性是“资本主义的帝国主义”的第三个特征。总体来看,伍德要从澄清资本主义制度下经济力量和“非经济”力量(如政治的、军事的或法律的力量)的关系来认识“新帝国主义”的本质,一方面,新帝国主义中经济力量与非经济力量是分离的,而且这种分离在不断扩大,这种分离使得资本能够辐射到其政治控制之外的领土;另一方面,经济力量又需要非经济力量尤其是民族国家的支持,民族国家是资本积累的可靠保证。“资本主义的帝国主义”就建立在经济力量和非经济力量的这种动态关系中。伍德就此提出了“新帝国主义的悖论”,即全球化经济与多元地方国家之间日益扩大的对立问题。
新帝国主义(new imperialism)。哈维在《新帝国主义》中使用“新帝国主义”来界定当代资本主义,即英国实力衰落后美国逐步确立其全球主导地位的时期。新帝国主义之“新”,在于美帝国推行霸权政策的新方式。哈维采用了阿瑞吉对权力的领土逻辑和权力的资本逻辑的区分,以这两种相互区别又相互缠绕的权力逻辑的互动作为分析新帝国主义的基本框架。因此,哈维从政治方案和政治经济进程两个方面来讨论新帝国主义确立和维护全球霸权的新途径。新帝国主义一方面要求国家在世界范围内为维护自身的利益采用各种政治、外交和军事手段,比如,越来越多地采用军事方式直接干预中东事务以便控制中东石油资源和全球经济,通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他国实行严厉的经济制裁,通过支持伊朗、伊拉克、危地马拉、智利、印度尼西亚、越南等国家发动政变插手这些国家的事务,在世界各个地区部署军事基地等。另一方面要求经济权力在连续空间中流动,表现为美国通过生产、贸易、商业、资本流动、资金转移、劳动力迁移、技术转让、货币投机、信息流通和文化冲突等方式使经济权力在不同领土之间流动,在全球谋求更大的资本积累和支配权力。具体来说,美帝国在经济上的新手段包括通过财权、规模经济和市场地位来谋取主导地位,通过专利权、许可法和知识产权保护等手段保护技术优势、建立垄断特权等。哈维认为,权力的领土逻辑诉诸权力和集体利益,权力的资本逻辑追求利润和个人利益,新帝国主义正是在这两种相互矛盾的因素的融合中发展起来的。除此之外,哈维还提出“非对称关系”“时间—空间修复”“掠夺性积累”等来解剖新帝国主义的扩张方式。总体来看,尽管美帝国和已经衰落的英帝国都采用了政治、外交、军事和经济的手段来建立它们的统治地位,但在具体手段及其直接目的上有着很大差别,这就是新帝国主义之“新”。
美帝国主义(US imperialism)。美帝国主义论和新帝国主义论持有相同观点,认为当代是英帝国时代的终结和美国霸权地位开启的时代,现存的国际秩序是美国的单极全球霸权主义。但与新帝国主义论侧重强调美国霸权政策的新方式不同,美帝国主义论主要突出美国取代英国占据全球支配地位的历史事实。福斯特在他的一系列文章中讨论了美帝国主义,认为资本主义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进入帝国主义时代,这一阶段的显著特征是英国霸权的衰落和垄断资本的发展,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即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随着非殖民化运动的推进,美国取代英国掌控全球霸权。在90年代,布什政府推行反恐战争,颁布《国家安全战略》,提出使用军事力量保护国家利益可以不受任何限制和约束的论调。在此背景下,美国打着对抗恐怖主义和维护人权的旗号,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军事进攻并建立军事基地,海湾战争、伊拉克战争、阿富汗战争、两伊战争等背后都有美帝国的身影。出于辩护的目的,美国知识精英和政治精英开始倡导新帝国主义使命,过去贬义的“帝国主义”被赋予了温情的玫瑰色,“反恐战争”被渲染成一种建立全球正义的仁慈行为。但是在本质上,新帝国主义是具有剥削性质的资本主义发展阶段,美国对中东地区的军事干预是为了控制石油这一重要资源以维持全球统治。福斯特认同梅萨罗什在《社会主义还是野蛮主义》中的观点,赞同新帝国主义是“一个霸权帝国主义国家永久地对全世界实行暴力的统治”,是一种“野蛮主义”的说法。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台灣用户 | 香港/海外用户
megBook.com.tw
Copyright (C)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