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0)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聯絡我們  | 運費計算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註冊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閱讀雜誌 香港/國際用戶
最新/最熱/最齊全的簡體書網 品種:超過100萬種書,正品正价,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送貨:速遞 / 物流,時效:出貨後2-4日

2024年10月出版新書

2024年09月出版新書

2024年08月出版新書

2024年07月出版新書

2024年06月出版新書

2024年05月出版新書

2024年04月出版新書

2024年03月出版新書

2024年02月出版新書

2024年0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2月出版新書

2023年1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0月出版新書

2023年09月出版新書

『簡體書』规模思维

書城自編碼: 3756688
分類: 簡體書→大陸圖書→哲學/宗教哲學
作者: 贾默·亨特 著
國際書號(ISBN): 9787521743180
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2-08-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32开 釘裝: 平装

售價:NT$ 352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地理计算与R语言
《 地理计算与R语言 》

售價:NT$ 551.0
沈括的知识世界:一种闻见主义的实践(中华学术译丛)
《 沈括的知识世界:一种闻见主义的实践(中华学术译丛) 》

售價:NT$ 398.0
大思维:哥伦比亚商学院六步创新思维模型
《 大思维:哥伦比亚商学院六步创新思维模型 》

售價:NT$ 332.0
宏观经济学(第三版)【2024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奖者作品】
《 宏观经济学(第三版)【2024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奖者作品】 》

售價:NT$ 709.0
UE5虚幻引擎必修课(视频教学版)
《 UE5虚幻引擎必修课(视频教学版) 》

售價:NT$ 505.0
真需求
《 真需求 》

售價:NT$ 505.0
阿勒泰的春天
《 阿勒泰的春天 》

售價:NT$ 230.0
如见你
《 如见你 》

售價:NT$ 234.0

建議一齊購買:

+

NT$ 324
《 活出生命的意义 珍藏版 》
+

NT$ 239
《 沉思录 》
+

NT$ 423
《 原本大学微言 》
+

NT$ 435
《 新世界:灵性的觉醒(精装修订版) 》
+

NT$ 607
《 启示哲学(上卷)德国唯心主义哲学代表人物谢林作品集 》
+

NT$ 270
《 理想国(翻开读客版《理想国》,从源头读懂西方哲学!原创图文导读,梳理《理想国》对两千年西方哲学的影响!)(读客经典文库) 》
編輯推薦:
1.本书跨越学科和主题,立足于设计、技术与文化角度,涉及科学、政治、摄影、人类学、系统思维和商业创新等多个领域,透视数字时代的困境:我们掌握的信息越多,就越觉得不知所措。
2.颠覆传统的计量思维,打破认知局限,阐释数字时代,渺小何以成就巨大、巨大何以成就不可思议,不可思议又何以成为可能。
3.提供创新视角和策略工具,打造规模思维,重新联结人类感知与数字世界,拥抱和掌握数字时代的复杂性,探索复杂世界的新机遇。
4.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胡泳作推荐序,场景实验室创始人吴声倾情推荐。
內容簡介:
本书聚焦数字时代的复杂性,强调了一个有趣的悖论:我们处于一个信息大爆炸时代,但具有讽刺意味的是,我们接触的信息越多,却越感到不知所措。在作者看来,这是因为我们习惯于依赖温度、尺寸、时间等传统的尺度或规模概念来思考问题和做出决策。这些概念构建于我们在机械时代的日常经验之上,是我们在混乱、无序的世界中获得自我定位的工具。然而,数字时代的非物质化和高度互联特性,使得传统的尺度或规模概念与人的经验和感知脱节。原本日常生活中微不足道的决定,比如去超市购物时用纸袋还是塑料袋,可能产生一系列意想不到的后果;原本无关紧要的可能变得无所不能,比如一个青少年黑客可能造成一家大型机构的网络瘫痪;原本毫无价值的可能变得价值连城,比如谷歌、维基百科,通过提供免费的服务发展成为价值数十亿美元的大公司。大数据时代,规模变化所带来的系统复杂性,是我们陷入不安、混乱的内因,同时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开创性思考框架。在本书中,作者立足设计、技术与文化现象,将水准器与科恩地精、量子力学与Lunix操作系统,野猪与荷兰谬误、大数据和小蚂蚁置于同一框架之内,彰显系统规模的变化如何为我们提供新的信息、视野和思考角度,帮助我们驾驭数字时代的规模变化。
關於作者:
跨学科设计专业教授,纽约新学院跨学科项目的副教务长,帕森斯设计学院跨学科设计专业的创始主任,曾担任费城艺术大学工业设计专业主任。他是美国知名艺术节 DesignPhiladelphia 的联合发起人,曾多次为《赫芬顿邮报》等媒体平台撰文,被美国著名商业杂志Fast Company评为“极具创造力人物”。
目錄
推荐序 规模的变化如何重塑可能性 引 言 1GB 有多重 电子邮件让教授们变傻了吗?用纸袋还是塑料袋?第一章 科学的精确性 音箱上的刻度千克原器地精实验海岸线悖论第二章图底关系 人的异化尺度感不稳定的图底关系纳米碳管黑体第三章突破极限 信号何以成为噪声?蚂蚁能够学习阅读吗?相变量子态叠加“与事实不符”数位时代的“免费”与“价值” 何为大数据大数据带来的新价值来源第四章不易觉察的暴力 “死神”无人机持续监控系统DDoS 攻击重新赋予数据以生命第五章给无形赋予形式 令人麻木的数字奇妙的糖宝贝第六章标量框架 10 的次方10 的次方标量框架标量框架的应用标量框架的陷阱第七章搭建脚手架 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系统脚手架:处于中间的媒介框架搭建脚手架:如何开始?Linux 操作系统的启示第八章拥抱复杂性 野猪和棘手问题重构交通系统第九章存在问题 地图不等于领土致 谢 注 释
內容試閱
引 言
1GB 有多重
以前,水准器、室外温度计、指南针和闹钟之类的工具都产自工厂,被我们存放在工具箱里,或是摆在床头柜上。现如今,它们都已变成与我们的智能手机免费绑定的“应用程序”,用指纹识别或手指轻轻一按便可瞬间启用。记得小时候,我们常将软木塞、缝衣针和磁铁拼在一起制作指南针,又或用棍子和石头搭建日晷。现如今内置于智能手机的指南针和时钟都是由微电路、电子、代码行和发光像素组成的,仿佛是小精灵用精灵粉变出来的一样。就这样,有形的机械工具消失于无形的智能程序之中,这一转变不可谓不神奇。几乎没人知道该如何调试(更不用说敢去调试)手机里的指南针。我们到底从哪里能找到它……它到底是什么?
上述每一件物品(水准器、温度计、指南针和闹钟)无不在帮助我们掌握尺度,将方位、温度、方向与时间等无形之力化作可以被感知、被认知的有形之力。量度始于感知,秩序源于混沌。探测物体表面水平与垂直的水准器(也被称作酒精水平仪,见图1)让我们获得空间定位。它的工作原理非常简单:装在有色乙
醇(又称酒精)填充的玻璃管中的气泡会根据物体表面的水平度进行左右摇摆、上下浮动。当气泡不偏不倚地停留在机器刻印的标记或刻度之间时,我们便获取了物体表面或水平或垂直的具体位置。温度计的工作原理同样简单:在一个密封的小玻璃管中装入少量水银(又称作汞),由于水银对温度极其敏感,会热胀冷
缩,所以一旦将小玻璃管垂直摆放,其中的水银柱便会随着温度的升高而上升,随着温度的下降而下降。印在小玻璃管上的刻度标记使温度变化的数值变得更加精准,我们由此判断今天出门是穿一件薄毛衣还是一件厚外套。水准器、温度计、指南针和闹钟以它们明确可辨的运行原理让我们觉得放心可靠。事实上,它们
无一不在与看似不可控制的无形力量交互作用,并将这些力量转化成我们可以认知的内容。
随着工程师和设计师们将这些工具转化为内置于智能手机深处的应用程序(见图 2),原本相对笨拙的手机一下子变成了加强版的“多功能瑞士军刀”。截至 2019 年,苹果手机的应用商城里拥有超过 200 万个应用程序。也就是说,一部智能手机可以提供 200 万种不同的功能配置。在过去的半个世纪里,这种将可知的物理世界非物质化为无限小的发光像素的技术不仅改变了我们的社会经济和物质生活,还重塑了我们的感知世界。以往我们从各类旅行社、记者甚或是站在街边或社区店铺门前的朋友那里获取的信息与服务,现在都以各种复杂的算式存在于智能手机的应用程序之中。原本以地理位置为界,实体商品与人之间真实互动的经济模式日渐被一个充斥着信息、服务、软件与人工智能的全球互联网经济取代。毫不夸张地说,我们正在与已知的世界尺度或规模渐行渐远。
每一天,不论是工作、休闲,还是刷视频、玩游戏,我们的眼睛和耳朵都长时间地沉浸在各类数字媒介的环境之中。然而事实上,我们的感官根本无从有效感知这些环境的物理特征。如果说尺度化是我们在周围环境中定位自己的一种手段,那么当我们无法触摸,不能闻到和品尝,甚至看不见事物的运转时,我们究
竟在经历什么?本书就是一张扫描当下文化节点的 X 光片,立足于设计、技术与文化,涉及科学、政治、摄影、人类学、系统思维和商业创新等多个领域,以展示微妙的尺度或规模变化所产生的具有普遍性的扭曲效应。尺度不仅仅是衡量我们周遭事物尺寸的一种方法,更是一个无比强大的概念框架。我们创造出的各 种尺度反过来也在塑造着我们,尽管我们很少注意到这一点。我们透过尺度耐人寻味的复杂性进行思考与行动,这或许是我们在动态变化的世界中蓬勃发展的最佳策略。
尺度、规模,这些名称听上去简洁易懂。然而,它们恰是那些你思虑越久便越觉得难以捉摸的概念之一。通常,我们会简单地将之理解为一种评定事物大小的方式。《剑桥词典》给出的定义是:“一组用以衡量或比较事物的数字系统。”对很多人而言,尺度或规模不过是归纳信息、搜集各类事实的一种工具。譬如,
音乐家将音阶理解为顺次排列音符的一种特殊支架;城市规划者使用比例尺来区分地理亚单元;企业将规模视作评估产能或销售业绩的一种方式。由此可见,尺度、比例、规模、程度是一系列极其灵活的概念。它们既被用于精确描述物体的物理属性,诸如长短、轻重、冷热,又被用于形容一些难以准确测量的情况,比
如头疼的程度或粉碎的状况。
我们借由尺度或规模来掌握无形。通过日历与时钟所标记的月份、小时、分钟和秒,我们在一个持续不断的天文或昼夜节律中自我定位。地图与指南针帮助我们在空间中确定方位。这些在我们的感知世界中早已根深蒂固、稳如磐石的测量系统让我们误以为线性的时间、日历上的日期和基本的方位自然而然地成为物
质世界的一部分。事实上,它们不过是人类构建的知识体系。我们将之架构在日常经验之上,从而使我们的生活变得更有意义。
电子邮件让教授们变傻了吗?
最近,我扫描了一下自己的笔记本电脑硬盘,蓦然发现里面竟保存了超过 180 万份文件。我感觉自己对其中的大部分文件一无所知,也想不起来当初究竟为何保存它们。几年前我才知道什么是 GB(千兆字节),而现在我的硬盘已经朝着 TB(万亿字节)的方向飞速发展。我的笔记本电脑里存有数以万计的家庭照片、家庭录像、抵押贷款材料、护照申请材料、音乐文件、书稿、密码文件、标记过的电子书、体检报告、各类应用程序、操作系统以及连我自己都不知道是什么的其他东西。这些文件数量还在不断攀升。
如此一来的一大好处是,过去 20 年里我的身边不再堆满杂物,我也用不着把它们堆在满是灰尘的地下室里。有序嵌套的文件图标已然取代了压缩成型的纸板箱。原本伸手可及的物质世界已化作无数个 0 和 1 组成的一系列程序与反复操作的“打开—关闭”。现在,这一切与我之间不过是指尖轻触的距离。它们不再是原子与分子的排列组合,而是可以被内置于电子设备中的共享电子与代码。这种电子设备如此轻薄,以至可以毫不费力地滑入马尼拉信封 a 之中。出人意料或者说让人感觉自相矛盾的是,就在我的数字生活不受控制地无限膨胀之时,我的笔记本电脑的尺寸却在不可思议地逐渐缩小。几乎每换一台新的笔记本电脑都是内存越来越大,体积越来越小。多既是多,多也是少。尺度或规模显然已与我们的经验和感知完全脱节。
这些转变不仅事关技术革新,而且带来了一系列始料未及的关乎“存在”的问题。譬如,我所有的工作以及大部分的个人经历都以一种我摸不到、看不见的方式存在。这种方式让我倍感困扰,因为数字存储会瞬间丢失或崩溃。倘若如此,这对我来说究竟意味着什么?长久以来,我们对构成我们工作和生活的事物的尺度或规模了如指掌—看一眼,我们就知道文件柜的大小;抬起来,我们就可以估重;甚至闻一闻,就能感受到纸张历经岁月的发霉味道。然而今天,关于“我”的一切都飘浮在一个我几乎无从认知的数字以太之中。所有这些电路和电子正在以一种奇特的方式塑造着我并成为我生命历程的一部分。我不由得想:1GB究竟有多重?
一个现代的数字程序操作起来就像电子邮件一样简单。我们输入信息,点击发送键,邮件便会沿着某种管道瞬间抵达目的地—收件箱。其中的逻辑其实是违背常识的。电子邮件通过一个分组交换协议到达目的地:把要发送的电子邮件分割成多个微小的部分,分散到多个互联网服务器中,在全球范围内传输,然后在另一端重新组装。对于那些超越大多数普通人想象力的通信服务来说,这个交换协议只是相对容易理解的通信服务方式中的一个例子。这与把信息绑在鸽子腿上传输的方式大相径庭。
近期的《纪事报》(Chronicle Review)在头版头条提出了一个富有挑衅性的问题:“电子邮件让教授们变傻了吗?”1 商业电子邮件服务已经推出 30 年了,我们仍在努力应对这一数字转型带来的影响。正如讲故事和表演随着从电影视觉尺度向电视视觉尺度的转变而改变一样,我们交流的方式也随着从传统的邮票邮件向电子邮件的转变而改变。现如今,职场人士每天收到 100 多封电子邮件并不罕见,这是实体邮件时代从来不会发生的事情。媒介的转变催生出了各种新的行为(过分热情的抄送、没完没了的聊天、垃圾邮件),我们现在深陷其中,以至我们必须质问它是否真的让我们变笨了。尺度或规模的转变导致了各类社会行为的连锁转变,人们逐渐意识到,这种媒介正在扼杀我们的专注力和工作能力。
如果尺度或规模的各种古怪特点只存在于笔记本电脑和台式电脑的内部运作过程中,那么我们完全可以将它们视为技术怪癖而不予理会。然而,我对笔记本电脑带来的问题所产生的困惑,只是尺度或规模的结构性转变的表征之一—我们许多人都体验过,只是大多数人没有注意这一点。更为重要的是,在比笔记本 电脑存储问题和电子邮件困惑更为广阔的社会问题上,我们也会遇到这些干扰。
用纸袋还是塑料袋?
本书探索了我们在各类不可预测的系统中的位置、重塑这些系统的力量,以及我们在与它们互动时所产生的令人焦虑的不确定性。我们渴望知道自己微不足道的个体行为怎样才能带来更多的积极影响,但问题是,简单的因果思维经常被标量变化的冲击颠覆。通过人类的努力,我们推动尺度或规模的发展:我们制造出更大、更快、更结实、更细微甚或更复杂的东西。但我们也必须认识到,尺度或规模会反过来影响我们。它的行为往往难以驾驭,其影响不可估量。尺度或规模造成的这些现象会产生破坏作用,扰乱我们的自我意识,并阻碍我们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
“用纸袋还是塑料袋?”也许没有比这更能体现我们的现代困境的问题了。为了周二回家做一顿晚餐,我们会去超市采购东西。结账的时候,我们通常会遇到这个简单的问题。但这个问题往往会让我们愣在收银通道那里:一个看似无足轻重的选择却引发了一系列意想不到的问题。在那个无关紧要的时刻,我们的决 定会不会导致更多的树木被砍伐、碳封存的损失、自然冷却过程的下降,以及运输成本的增加呢?这些有害的、不可再生的化石燃料产品(塑料袋)被使用过后,在垃圾填埋场分解的时间会超出我们的想象。我们的决定会不会使塑料袋的生产永久化?每个问题都会引出另一个问题,地球的命运似乎处于悬而未决的状态。 倘若在一个更简单的时代,这可能只是一个出于便利或个人偏好而做出的决定,结果现在却演变成了一个在全球范围内都难以解决的道德难题。我原本以为自己找到了解决这个进退两难的问题的办法:我开始自带帆布包。哈……问题就这样解决了!直到我发现,我们购买的很多可重复使用的帆布包采用的是一种能源密 集型工艺,包含危险的铅基印刷材料。这些帆布包的生产过程不仅会污染生产区域的地下水,包上含铅的印花还会渗入袋子里的食品上。2
用纸袋还是塑料袋?购买还是租赁?线下购物还是网购?坐飞机还是拨打网络电话?公立还是私立?走可持续之路还是便捷之路?快还是慢?回收还是再利用?在权衡是否将危及我们的社会、环境和未来技术方时,以上每一个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困境(相对于我们个人的生活范围,它们都是些小问题)的重要性都会大大扩展。尺度或规模的各种意外变化打乱了因果关系和我们理解事物运作机理的能力。它们重构了我们对世界的概念(心)和对世界的感知(身)之间的关系。过去能借助策略、工具、知识和周围人的帮助来解决的各类挑战,不再以完全相同的方式做出回应。不仅如此,给各类现实问题划定界限也变得难上加难。
如果我们想帮忙改善本地的公立学校,那么我们是关注教室(教材、课桌、照明、作息表、课程表)还是关注教师?考虑到许多城市中心学区的可支配资金严重不足,我们是应该从学区本身开始着手,还是从无法为这些学区提供足够资金的地方政府、州政府或国家政府这个体系着手?还是应该关注工会?或者是提 供资金的税务法?但是,也许会像一些专家指出的那样,在这些社区的社会和经济前景改善之前,我们看不到经费不足的学区儿童的成绩有任何改善。还是说我们要先克服根深蒂固的系统性种族主义?又或者是改善我们的公立学校?考虑到众多的尝试已经失败,我们到底应该从哪里开始?如果我们连是否使用纸袋这个问题都解决不了,又何谈去改善我们的学校?单纯地决定从何处下手,会使诸如此类的“棘手问题”更加无法解决。比如关心此事的家长们是应该从学生、教室、学校、教学系统,还是从地方政府、州政府或国家政府的角度着手解决这个问题?每一个层面的因素和参与者似乎都会添乱。如果从教师或者政界人士的角度入手,情况会有所不同吗?
现在,一个相对狭窄领域的问题瞬间从四面八方引起反弹。原本在地方政府层面应该能够解决的问题,如今因规模和范围变得复杂。这并非什么新鲜事:几十年来,专家们一直教导我们,只有放眼全球,立足本地,才能解决此类混乱问题。但这么做的一个假设前提是,“全球化”思维必须是简单直接的。当全球化 思维本身变得如此复杂而笨拙,以至每一个问题看起来都令人绝望地混乱和不可衡量时,会发生什么呢?
如果通过简单的设计、计划和行动就可以解决我们这个时代最棘手的问题,那就太好了,但我们几乎没有这方面的证据。比如,尽管数十年来人类对气候变化有了令人震惊的发现,但面对一场显而易见、迫在眉睫而又无可争议的全球气候灾难,我们几乎没有任何集体回应。同样,美国(按国内生产总值计算,美国 是世界上最富裕的国家)经济弱势社区的公立学校系统也处于上述混乱状态,以至脸书创始人马克·扎克伯格向新泽西州的纽瓦克市(该市人口只有 275 000)的公立学校系统投入 1 亿美元以改变这个苦难学区的现状,结果却收效甚微。3 我们的政治体系内部充斥着不受监管的现金,我们的政治家已经失去了妥协的能 力,更不用说就尚未解决的问题达成一致了。无论走到哪里,我们都能看到各种真实需求与失灵或崩溃系统的残骸混杂在一起:我们的公共基础设施、医疗卫生、食品系统、极端恐怖主义、刑事司法、垃圾处理……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纽约时报》专栏作家戴维·布鲁克斯在 2017 年的一篇评论文章的标题中大胆宣 称:“这个世纪已经破碎了”—此时人类进入 21 世纪还不到 20 年。
我们在互联网上搜索“破碎的系统”这个词条,可以发现关于全球变暖、经济发展不平衡、医疗卫生、立法程序、公共教育、刑事司法甚至大学体育的文章的链接。看起来似乎我们拥有的信息越多,我们的效率就越低。这种令人不安、不知所措的感觉让我们彻夜难眠,感觉无所适从,这是我们不适应当下语境的一种症状。在这种环境中,各种规则以我们意想不到的方式发生扭曲,而身处其中的我们则像穿着轮滑鞋站在溜冰场上一样,挣扎着向前。从多个角度观察,我们可以发现这是这个互联的世界疯狂关联的结果:当大多数事物都以某种方式与其他事物纠缠在一起时,我们几乎无法停止解开其中的绳结,更难知道从哪里下手。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台灣用户 | 香港/海外用户
megBook.com.tw
Copyright (C)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