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第十三位陪审员
》
售價:NT$
245.0
《
微观经济学(第三版)【2024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奖者作品】
》
售價:NT$
709.0
《
Python贝叶斯深度学习
》
售價:NT$
407.0
《
文本的密码:社会语境中的宋代文学
》
售價:NT$
306.0
《
启微·狂骉年代:西洋赛马在中国
》
售價:NT$
357.0
《
有趣的中国古建筑
》
售價:NT$
305.0
《
十一年夏至
》
售價:NT$
347.0
《
如何打造成功的商业赛事
》
售價:NT$
407.0
|
編輯推薦: |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教授张锦涛作序推荐!
欺凌者很多时候其实也曾是“受害者”,经常存在各种心理健康问题,例如他们的情绪管理和自我控制较弱,与人交往、沟通的技能较差,等等。了解这些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欺凌者为什么会选择欺凌,关注欺凌者的心理健康问题并对他们提供相应的心理援助,也能帮助我们更好地预防和干预欺凌事件。
从发展心理学视角解读欺凌者的内心世界。
在众多儿童发展理论中,作者选择了几个很重要的理论展开了讨论,如生态系统理论、依恋关系理论、人类先天需求理论,反思了童年时期不良经历的影响。为什么会选择欺负别人?我们需要看看他们所生活的世界,看看他们是在什么样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
为孩子填补千疮百孔的心智之墙。
在分析儿童健康成长的关键因素(如安全感、自尊、情商、心理健康等)的基础上,作者指出,家长和教育工作者应帮助孩子填补心智之墙上的“缺口”,帮助孩子夯实心智、积累知识、提高社交和情绪成熟水平。
以“欺凌圈”视角,说明了全面、系统地预防和干预欺凌事件的重要性!
欺凌经常被视为一种“观赏性活动”,“积极的支持者”的围观和哄笑恰到好处地鼓励了欺凌者;“消极的支持者”增加了看上去支
|
內容簡介: |
我们的孩子是天生就会欺负人,还是后天养成的?抑或是学校教育的问题?答案显然不是一两句话就能说清楚的。
格雷厄姆·拉姆斯登博士将“小恶霸”们置于探讨的中心,提出要透过“温室”这个四面都有玻璃窗户的房间去看欺凌事件,一方面要从受害者和周围成年人的视角去看,同时也要从“小恶霸”的角度来看。
从发展心理学角度出发,透过欺凌视角,作者分析了儿童健康成长的关键因素,如依恋关系、安全感、自尊、情商、心理健康等,指出家长和教育工作者应帮助孩子填补心智之墙上的“缺口”,帮助孩子夯实心智、积累知识、提高社交和情绪成熟水平。
作者发现,只有全面、系统地看待和分析欺凌问题,进行系统的预防和干预,帮助孩子搭建起安全、坚固的心智之墙,才能共同营造没有欺凌的校园。
|
關於作者: |
格雷厄姆·拉姆斯登
英国泽西岛的一位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HCPC(卫生保健专业委员会)注册执业心理学家,拥有教育心理学博士学位。格雷厄姆是一个丈夫也是两个儿子的父亲,他从事了18年的教育心理咨询工作,在那之前曾做过11年的小学教师,有着近30年与青少年以及他们的父母打交道的工作经验。
|
目錄:
|
推荐序
Ⅰ 愿天下无“欺”
引 言
“温室”里的欺凌
我打算透过“温室”的每一扇窗户看世界,也就是说,我的目标是试着分别以一个“小恶霸”的目光看
世界和以一个“受害者”的目光看世界,并且从他们周围的成年人的角度去看世界。
章
001 来自童年的挑战
几个世纪以来,童年一直都是人生中需要面对的挑战阶段,但需要面对的挑战已经从本质上发生了改变:
从追求身体健康过渡到追求心理健康;从努力活着转变为努力生活。
第二章
037 为什么会选择欺负别人
孩子们并非天生就会欺负别人,即使他们生来就携带“尚武基因”。法伦教授自己的成功故事就表
明,生活经历(在他的例子中,包括一个快乐的童年)可以中和基因的影响,甚至能阻止其做出不
当的行为选择。
第三章
077 “欺凌”进化史
就像达尔文写的那样,欺凌者已经“适应并进化了”。欺凌者善于利用他们的环境,而手段也越来越
有创意,他们利用网络实现“远程欺凌”以满足他们的需求。
第四章
115 欺凌者的内心世界
通过与他人无数次的互动,有些人开始坚信,欺负他人不仅是应对世界的一种恰当的方式,而且是一种
必不可少的方式。
第五章
167 我的孩子真的有那么坏吗?
欺凌行为与长期的心理健康问题之间存在着关联性,我们需要开始把经常性的欺凌行为更多地当作一
种心理健康问题,而非仅仅只是一种社交技能缺陷来看待。
第六章
205 理解“欺凌圈”
——面向教师和家长的支持系统
我相信,将这6个方面协调起来,不仅能减少孩子在学校环境中欺负他人的机会,而且还可以帮助一
些学生减少欺负他人的需要。
第七章
243 填补“抗逆之墙”
——面向学生的支持系统
重要的保护性因素是“让孩子免受家庭打击和暴力”,缺失这项保护性因素是导致欺凌的明显诱因。
第八章
285 营造没有欺凌的校园
——面向目击者的支持系统
如果我们想要切切实实地把一个小恶霸变成好孩子,我们需要确保他的生活环境支持他做出改变。如果
一个每天要抽30支烟的人在一间允许随意抽烟的办公室工作,那么让他戒烟将是非常困难的。
303 致 谢
|
內容試閱:
|
愿天下无“欺”
欺凌已成为一个全球性问题。有研究表明,全世界大约有超过三分之一的儿童和青少年都遭受过某种或多种形式的欺凌。随着移动通信和互联网技术的日益发展以及儿童和青少年群体对其的普遍应用,也产生了网络欺凌。相比身体欺凌、言语欺凌等其他欺凌形式,网络欺凌具有更加隐蔽、不可预测等特点。
欺凌对儿童和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具有深远的负面作用。欺凌会使被欺凌者以及旁观者产生各种身体不适,包括腹痛、头痛、厌食以及睡眠障碍等,同时可能会引发焦虑、紧张、孤独、自尊感下降等心理上的问题,严重情形可能会使被欺凌者产生自杀想法或企图自杀。
欺凌还会影响个体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有研究表明,曾遭受欺凌的儿童在成年之后患上精神疾病、焦虑障碍以及做出高风险行为,如酗酒、吸毒、抽烟和不安全性行为的概率更高。欺凌不仅会对个体产生非常不良的后果,也会对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产生不利的影响。
在很多时候,仅仅关注事件本身,而不是事件产生的原因,往往并不会让事件的处理达到预期的效果。针对欺凌也是如此。过度关注欺凌行为本身,而不深入分析产生欺凌的根本原因,也会使得针对欺凌行为的预防和干预不能起到预期的效果。
一提到欺凌,很多时候人们的反应就是支持受害者,要给予被欺凌的人各种援助,同时把欺凌者完全推到人们的对立面,认为他们是“千夫所指”,必须对他们进行严惩。在有关的欺凌治理文件中,人们通常可以看到一个词,即对实施欺凌的学生进行“严肃处理”。但格雷厄姆·拉姆斯登博士在《欺负别的孩子时,他们在想什么》中提出了一个特别的概念“温室里的欺凌”(The Bully in the Greenhouse),提出要透过“温室”这个四面都有玻璃窗户的房间去看欺凌这个事件,一方面要从受害者和周围成年人的视角去看,同时也要从“小恶霸”的角度来看。
事实上,很多研究和生活经验都告诉我们,欺凌者很多时候其实也曾是“受害者”,他们可能在现实生活中目睹过欺凌,或者曾遭遇某种重大的生活变故,或者他们自己就是被他人欺凌的对象。欺凌者经常存在各种心理健康问题,例如他们的情绪管理和自我控制较弱,一些人还缺乏同理心,他们与人交往、沟通的技能较差,等等。了解这些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欺凌者为什么会选择欺凌,关注欺凌者的心理健康问题并对他们提供相应的心理援助,也能帮助我们更好地预防和干预欺凌事件。
在分析了欺凌者之所以成为欺凌者之后,格雷厄姆·拉姆斯登博士指出,家庭和学校作为儿童和青少年重要的两个成长的场所,一方面可以是孩子们健康成长有力的破坏者,同时也可能是孩子们成长有利的支持者。从家庭层面来说,良好的家庭关系,包括婚姻关系和亲子关系,是一个孩子身心健康成长的首要前提,也是孩子避免成为一个欺凌者重要的保护因素。在整个学校层面,作者提出了一个系统的解决方法,包括制定政策文件、落实政策文件、理解欺凌发生的典型场景、建设面向教职员工和家长的支持系统、建设面向学生的支持系统、创建数据收集和评估系统6个方面。这6个方面既自成体系,又紧密关联,一个方面的改变和实现会积极地影响到另外5个方面。
世界上许多国家已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治理欺凌,通过落实一系列的行动来解决欺凌,但大多数结果并没有尽如人意。在我们国家,2016年颁布的《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开展校园欺凌专项治理的通知》是首个专门针对校园欺凌治理的政策文件,后来教育bu又相继颁发了《加强中小学生欺凌综合治理方案》《未成年人学校保护规定》等。这些密集出台的政策文件体现了我国对于治理校园欺凌的决心,也从宏观层面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指导。在实践层面,很多学校也创设了相关课程,如帮助学生识别自身和他人情绪,掌握与人正确沟通、良好合作的技能,并帮助他们识别暴力,挑战暴力和欺凌。同时,很多省市、地方及学校也开展了相关的教师培训,以帮助校领导和老师创设一个安全健康的校园环境,帮助老师实施相关的课程。但校园欺凌事件在我们国家也仍然层出不穷,并呈现出愈来愈多的趋势。或许其中可能的原因之一,就是当前并没有实施全面、系统的预防和应对措施。格雷厄姆·拉姆斯登博士提出的全面、系统地看待和分析欺凌以及系统的预防和干预措施值得我们借鉴。
愿天下无“欺”!祝愿每一位儿童和青少年都可以健康成长!
张锦涛
北京师范大学认知神经科学与学习国家重点实验室
教授、博士生导师
|
|